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3~6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2013年5~8月对六安市5县3区1 003名3~6岁儿童进行现况调查,根据儿童近半年行为表现情况,由父母(或调查员指导教养人)填写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并设计教养人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 055份,回收合格问卷1 003份,问卷回收率为95.1%。结果六安市3~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7.32%。男童、女童行为因子品行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8.02%、11.1%;因子学习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13.01%、4.97%;因子心身障碍的检出率分别为17.1%、15.61%;因子冲动-多动的检出率分别为0.35%、0.23%;因子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0.18%、0.68%;因子多动指数的检出率分别为3.38%、1.36%。管教态度、儿童是否单独睡觉、儿童平时的饮食情况是3~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是否单独睡觉、儿童平时的饮食情况是3~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现状,初步探讨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兰州市部分幼儿园大、中、小班3~6岁学龄前儿童1 292名;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5.63%,男童和女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1.71%和8.94%,男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P0.05)。不同年龄组女童学习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男童学习问题、心神障碍、多动-冲动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多动-冲动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非母乳喂养儿童多动指数异常率高于母乳喂养儿童(P0.05)。结论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值得关注,不同人群心理行为问题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郑州市3~5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及父母关注度研究。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251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独生子女焦虑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和1978年常模比较,3~5岁组男童的学习问题和心身障碍明显高于常模。3岁组女童冲动-多动因子分高于男童,4岁组男童品行行为因子分高于女童,5岁组女童心身障碍因子分高于男童,3个年龄段Conners各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焦虑程度高;②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段行为问题需要具体分析;③父母比较关注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昆山地区托幼机构6~7岁儿童的行为问题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对昆山地区托幼机构的7 149名6~7岁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Conners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昆山地区托幼机构6~7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阳性总检出率为3.43%,男童的检出率(4.48%)高于女童(2.2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6.63,P0.01);不同年龄组间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因子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童的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等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童(P值均0.05);男童冲动-多动因子得分较国内常模较低、多动指数因子得分较国内常模较高(P值均0.05);女童的品行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以及多动指数得分均较国内常模高(P值均0.05)。【结论】昆山地区学龄前儿童多动等行为问题明显,应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3~6岁儿童心理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对湖北省襄阳市320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男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维度得分高于中国常模(均P<0.05),女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均P<0.05)。不同性别和家庭所在地的儿童心身问题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为女童高于男童,城市儿童高于农村儿童;看护人不同的儿童在品行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看护人为父母的儿童在上述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看护人为祖父母的儿童;所在区域有无确诊或疑似病例情况不同的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在区域有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儿童在以上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所在区域无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儿童。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1.6%,其中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检出率均为5.3%,学习问题检出率为3.8%,焦虑检出率为1.9%。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所在区域是否有确诊或疑似病例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回归效应显著(P<0.05)。结论 疫情对3~6岁儿童心理行为影响较大,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较高,其中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检出率较高。所在区域有确诊或疑似病例是3~6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高危因素,应引起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以做好疫情期间儿童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6.
湛江市900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湛江市900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状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湛江市9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并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其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本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5.78%;其中男童8.00%,女童7.7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在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方面得分方面高于女童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6岁组儿童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高于3~5岁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严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湛江市900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状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湛江市9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并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其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本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5.78%;其中男童8.00%,女童7.7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在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方面得分方面高于女童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6岁组儿童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高于3~5岁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严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苏州市某社区外来人口家庭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和自制家庭问卷,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苏州市高新区枫桥社区240名6~8岁外来人口家庭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8.75%.男童为20.0%,女童为17.0%,男、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34,P>0.05);男、女童在各因子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男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焦虑、多动指数等因子分高于Conners常模;女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因子分高于Conners常模;父母的婚姻状况、电视节目的选择、玩具的数量等是该社区外来人口家庭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论]苏州市社区外来人口家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Conners父母问卷对大连市学龄前儿童进行行为问题调查,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指导早期干预,促进其健康发展。方法 随机选取大连市3所幼儿园63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结果 大连市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7.87%,男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男童学习问题、心身障碍两项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男女童行为问题共患情况以一种和两种为主。结论 大连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与国内其它城市相近,男童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应加以重视和积极引导,其中学习问题和心身障碍尤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安徽省南、中和北部地区60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在园儿童7 191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2.4%,男、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32.4%和11.2%。因子行为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问题12.1%、心身问题11.6%、品行问题3.4%、多动指数2.4%、焦虑1.0%、冲动—多动0.7%;行为问题多因子共患情况以两种为主。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存在性别、年龄、地区和看护人职业等方面的差异。结论安徽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其中以学习问题和心身问题为主,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联,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上海市徐汇区4~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现状,以更好地进行儿童心理卫生保健。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徐汇区2 8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上海市徐汇区2 8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8.66%,其中男童为5.45%,女童为11.86%,男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攻击、抑郁及违纪,女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多动、分裂样及攻击。结论本次调查提示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且行为问题因子也以多动、攻击等为主。应不断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女童的心理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芜湖市1县1区共2123名学龄前儿童,采用安徽省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制作的“学龄前儿童健康与行为记录表”对其进行心理行为问题相关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2123名学龄前儿童中,检出心理行为问题儿童201人,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47%。其中,男童检出130人,检出率为11.82%;女童检出71人,检出率为6.94%,男女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14,P<0.01)。2123名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冲动指数检出率分别为1.41%、4.95%、3.91%、0.28%、0.05%、0.9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1.797)比女童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风险更高,3岁前主要代养人为非父母的儿童(OR=1.347)比主要代养人为父母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风险更高;每日学习时间≥1 h是学龄前儿童(OR=0.595)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男童比女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更高,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3.
探讨教养方式在隔代教养和幼儿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幼儿行为问题提供措施.方法 在湖州市抽取5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随机抽取300名幼儿的老师及其主要教养人,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和幼儿教养人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信任民主教养方式中,男童隔代教养组(3.13±0.52)低于父母教养和共同教养组(3.68±0.44,3.56±0.48)(F=16.02,P<0.01),女童未见类似差异.溺爱放纵无论男童还是女童,均表现为隔代教养组最高,且男童得分(3.92±0.44)高于女童(3.58±0.55) (F=11.88,P<0.01).信任民主、溺爱放纵在隔代教养与幼儿品行问题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16,t=-3.25,P<0.01;β=0.48,t=9.37,P<0.01).溺爱放纵在隔代教养与幼儿多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39,t=6.77,P<0.01).结论 教养方式在隔代教养和幼儿行为问题之间起到一定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乌鲁木齐市6~14岁儿童不同亚型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帮助ADHD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从乌鲁木齐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3所小学2 066名儿童中筛选出有ADHD可能的儿童,使用访谈及DSM-Ⅳ的诊断标准确定ADHD各亚型,并考察ADHD各亚型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及主要行为问题.结果 最终确定ADHD儿童97名,检出率为4.7%.混合型ADHD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问题的检出率较高(65.6%,28.1%,59.4%,25.0%),注意缺损型品行问题及学习问题的检出率较高(34.0%,58.0%),多动冲动型品行问题及冲动多动问题检出率较高(33.3%,60.0%).结论 乌鲁木齐市6 ~14岁ADHD儿童行为问题较突出,不同亚型主要行为问题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了解3~6岁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自拟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1 280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评估。 【结果】 3~6岁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11.6%。情绪或行为异常检出率为33.9%。SDQ各因子异常检出率分别为情绪问题2.3%,品行问题7.1%,多动注意不能11.5%,同伴交往问题3.9%,亲社会行为18.6%。男童SDQ因子异常检出率,多动注意不能为13.4%、同伴交往问题4.9%及亲社会行为20.9%均显著高于女童8.8%、2.4%及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8~6.288,P<0.05)。儿童不同年龄间SDQ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5~19.206,P<0.001~0.05)。与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为儿童性别及生活状况、父亲外出务工、母亲文化程度。 【结论】 3~6岁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干预。  相似文献   

16.
Conners父母、教师问卷在3~7岁儿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onners父母、教师问卷在3~7岁儿童的1临床运用及与气质、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Conners教师问卷(Teacher Rating Scale,TRS)、3~7岁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及子女教育控制源量表(Parenting Locus of Control Scale,PLOC)对190名儿童进行测查。【结果】PSQ各分量表得分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TRS各分量表男童得分高于女童,年龄小的儿童得分高于年龄大些儿童。PSQ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与TRS相关。麻烦型气质的儿童行为问题比平易型多;各气质维度与多项行为因子相关有显著性。PSQ与PLOC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子女控制、父母控制相关。【结论】PSQ适于3~7岁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儿童行为问题与气质、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3~17岁儿童多动症状、行为问题发生情况,为本地区开展儿童多动症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6月分层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1 455名3~17岁儿童完成《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和《ADHD评定量表(Ⅳ)》筛查,对筛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行为问题依次为学习问题(8.32%)、心身问题(4.88%)、品行问题(2.13%)、多动指数(1.92%)、冲动多动问题(0.82%),焦虑问题(0.21%)。女童的学习问题得分异常率(4.74%)高于男童(3.57%);6~8岁儿童的学习问题得分异常率最高(4.74%);男童多动症状和冲动症状得分异常率(3.16%、4.26%)高于女童(1.17%、1.65%)(P<0.05)。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出现有其性别和年龄上的分布特点,6~8岁是儿童出现行为问题、多动症症状的高峰阶段,女童最常见学习问题,男童多动症状、冲动症状多见,可根据性别、年龄特点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铜陵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状况,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铜陵市3区9所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共1 650名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问卷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等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铜陵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3.4%,女童检出率高于男童,冲动-多动行为最常见,其他依次为品行问题、心身障碍、焦虑、学习问题.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可能因素有所在幼儿园的性质、胎龄大小、出生时有无并发症、母亲年龄、母亲吸烟状况、家庭气氛、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条件、父亲工作忙碌程度、父亲冲动烦躁性格、母亲冲动烦躁性格.结论:铜陵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比较普遍,多种因素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密切关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才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探讨合肥地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为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合肥市农村和城市地区共抽取8所幼儿园2 40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采用自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采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收集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情况.结果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9.40%(467/2 407).心理行为问题各子项目均有检出,其中学习问题和心身问题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0.51%,9.31%,品行异常检出率为3.49%,多动异常检出率为2.83%.农村地区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城市地区(x2=44.35,P<0.01),男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x2=155.18,P<0.01).结论 合肥地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毅  甘明远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398-3400
目的:探讨北京市6~1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6~8月采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父母问卷)及自编问卷对北京市1270名6~13岁学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4%,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8.4%、14.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童A行为(45.1%)明显多于女童(16.3%),女童N行为(60.5%)明显多于男童(35.3%)。行为问题以3、4年级的检出率最高。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文化程度、儿童伙伴关系、家庭暴力、父母花在子女身上的时间、父母对儿童期望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显著相关。结论: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儿童行为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家庭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