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MOM)混合固定型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的近期疗效,分析手术技术要点。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对52例(5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MOM-HRA。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16~65岁,平均42.6岁。手术方法按照K.De.Smet标准方法进行,术后对Harri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X线片进行随访。结果失访7例(8髋),45例(50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12~54个月)。术前平均Harris评分(37.0±1.2)分,术后22个月平均(93.0±1.0)分;术前屈髋度平均(25.3±1.6)°,术后22个月平均(105.0±1.8)°;术前外展度平均(18.8±0.8)°,术后22个月平均(40.6±1.0)°。评价:46髋优,3髋良,1髋差。无股骨颈骨折,无松动,无脱位,无感染,无翻修,1例异位骨化BrookerⅢ型。结论 HRA具有保留股骨头骨量、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快、近期结果好等优点,对于获得优良的术后结果,严格的患者选择和精确的手术技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etasul非骨水泥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于2003年8月-2005年12月行Metasul非骨水泥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30髋)患者进行了随访.包括临床评估和放射学评估,并检测血铬浓度和肾功能情况.[结果]23例28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年(2.5~4.8年).患者的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9.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3.4分.3髋(11.5%)形成透亮带;1髋股骨形成局灶性骨溶解.1例术中坐骨神经受损,2.5年后除趾背伸肌力较弱外其他均完全恢复.1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未控制理想,术后4年发生假体周围感染但X线检查未见松动迹象.无一术后发生脱位、股骨骨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平均血铬浓度为0.82 μg/L(0.020~0.140 μg/L),较正常参考值(0.007、0.109)无明显升高,未发现因血铬浓度升高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和癌症、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结论]Metasul非骨水泥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令人满意,但有必要做进一步随访,以了解与金属对金属关节置换有关的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metal on metal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MOM—HRA)从1948年Smith—Petersen首先推出的髋关节表面术演变至今,经过了50多年的变革和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材料抗磨损性能差、磨屑颗粒诱导的骨溶解以及高松动率,使得第1代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被放弃了,但在当时仍被认为是治疗年轻而活跃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蒋竞杭  李衡山  谢友明 《骨科》2011,2(3):152-153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5月,共收治脑卒中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均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全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假体,行半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尽早恢复半坐卧位,常规抗感染及原发病的治疗。麻醉失效后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髋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运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1周。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1年~4年2个月,平均2年,16例髋关节功能在术后2~4.5月(平均3个月)恢复至近似于受伤前的状态,4例髋关节功能较之前稍减退,1例死亡。结论对脑卒中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充分评估,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掌握好适应证,选择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可取得比较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田观明  李沛  毕大卫 《中国骨伤》2023,36(11):1026-1030
目的:分析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22例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61~84(72.5±9.8)岁。初次内固定方式:Gamma钉固定14例,PFNA固定8例。内固定术后至THA时间10~68(32.2±21.3)个月。比较术前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通过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评估假体位置。结果:1例在术后1年死于心衰,2例术后2年死于晚期肿瘤,其余1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6~64(48.5±11.9)个月。末次随访时14例可自由行走,4例需单手杖辅助,1例需助步器辅助。随访期间无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9.2±12.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74.2±11.2)分(P<0.05);其中优9例,良7例,可3例。结论: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有效避免骨水泥植入综合征,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AS累及髋关节患者(23髋)行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手术前后Harris评分、UCLA活动评分和影像学变化。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6~3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4±7)分上升到术后(89±6)分,UCLA活动评分由术前(2.4±1.15)分上升到术后(6.5±0.5)分,无感染、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X线检查假体无松动和移位。结论 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AS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戈谢病(Gaucher disease,GD)是一种较常见的溶酶体储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称葡萄糖脑苷脂沉积病.是由于患者巨噬细胞内缺乏溶酶体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GBA),致使葡萄糖脑苷脂在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溶酶体内大量聚积,形成戈谢细胞,从而引起以显著肝脾肿大、贫血、...  相似文献   

8.
朱丹杰  夏冰 《骨科动态》2007,3(3):162-171
引言 随着金属对金属承重而假体的应用,存世界范围内对年龄较小的成年患者施行髋关肯表面置换的例数不断增加。据估计,新一代低磨损金属对会属假体表面置换的应用解决了笫一代金属对聚乙烯表丽假体聚乙烯磨损碎屑导致的溶骨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中青年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早期疗效,并与同期治疗单纯骨性关节炎疗效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08年10月行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33例45髋ONFH患者(ONFH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的39例45髋骨性关节炎患者(骨性关节炎组)进行疗效比较。ONFH组:男18例27髋,女15例18髋;年龄19~58岁,平均42.7岁。有创伤史4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史25例,吸毒史2例,酗酒史1例,银屑病1例。左侧22髋,右侧23髋。按Steinberg分期:Ⅲ期10髋,Ⅳa期18髋,Ⅳb期13髋,Ⅳc期4髋。Harris评分为(52.0±4.6)分。病程为1~12年。骨性关节炎组:男26例30髋,女13例15髋;年龄42~65岁,平均47.1岁。左侧17髋,右侧28髋。退行性骨性关节炎23例,创伤后骨性关节炎11例,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骨性关节炎5例。Harris评分为(57.0±3.8)分。病程为3~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ONFH组随访时间平均26个月,骨性关节炎组平均28个月。术后4个月骨性关节炎组1例发生股骨颈骨折,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其余患者均无明显假体松动、脱位,切口感染,骨坏死、吸收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ONFH组Harris评分为(93.0±5.5)分,骨性关节炎组为(94.0±2.4)分;两组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中青年中晚期ONFH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与治疗骨性关节炎效果相似,但仍需积累更多病例及长期临床随访验证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46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平均年龄83.3(73-96)岁。骨折Eva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17例,Ⅳ21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2例。术中复位骨折后于正常位置行常规股骨颈截骨,保留股骨距部分骨质,置入双极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8(60-80)min,术中输血平均350(0-600)ml。本组无一例死亡,无伤口感染,平均住院时间16(10-24)d,未出现肺栓塞或呼吸道、泌尿系感染等。术后常规复查X线片,假体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6个月-4年)。随访中发现转子间骨折35例于两年内愈合,6例随访1年见骨痂形成,但仍可见骨折线,5例骨折未见明显愈合迹象,假体均未见松动下沉。术后Harris评分优3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3.5%。结论加长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定,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周期,并发症减少,是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193例,符合入选标准者共60例,27例行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33例行THA.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肢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1年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进行比较. 结果 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平均32.5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内固定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5.2%,THA组为93.9%.空心钉内固定组患者中股骨头坏死3例(11.1%),骨折不愈合1例(3.7%).THA组患者中因假体松动行二次手术者2例(6.1%),另有髋关节脱位1例(3.0%). 结论对于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均采取内固定治疗;年龄小于70岁、活动能力好、骨质量好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闭合或切开空心钉内固定术,保留股骨头是首选;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可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年龄大于70岁的移位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或有其他老年病不宜长期卧床者、髋关节本身有骨关节炎的患者首选THA.  相似文献   

12.
1923年Smith—Petersen采用玻璃制成杯状植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产生了首例髋关节表面成形术。50年代早期Charnley采用聚四氟乙烯树脂一聚四氟乙烯树脂为关节界面施行了第~例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此后先后出现各种改良及创新的假体,但均因假体材料抗磨损性能差,磨屑颗粒诱导的骨溶解以及高松动率使得第一代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被放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头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应用及优势和缺陷。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22例患者26个髋关节进行大头径THA手术,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32~51岁,平均44岁;左髋7例,右髋11例,双髋同时进行置换4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7.5个月。术后评估的指标有:术后髋关节脱位率,翻修率,感染率,患者满意度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X线和Harris评分分析。结果术后患者感染率,翻修率,脱位率均为"0"。所有患者均未行翻修手术。X线显示:所有大头径全髋关节假体植入位置满意,无假体松动、移位现象出现。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18个髋关节的术后情况表示满意。Harris评分平均指数从术前的41(31~50)分提高到术后的92(82~96)分。结论大头径THA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随访结果较好,在稳定性、活动度等方面有较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金属对会属大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病变的临床意义,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朋改良小切口完成金属对盒属大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病变11例.术前Harris评分30~45分,平均35.9分.结果 术后均无髋关节脱位、周围神经麻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栓塞(DVT)、假体松动或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均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术后Harris评分78~96分,平均91.6分,其中优7髋,良3髋,中1髋.结论 金属对金属大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大大提高假体的耐磨性能、有效活动范围及术后关节稳定性,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是年龄较轻以及对关节活动度有较高要求的中老年患者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高龄股骨颈患者14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关节置换组)和空心钉内固定组(内固定组)。其中关节置换组89例,男28例,女61例,平均年龄(84.10±3.10)岁;内固定组55例,男20例,女35例,平均年龄(86.80±2.88)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 :144例术后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骨折侧别、术前合并症、骨质疏松、ASA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转ICU人数、围手术期死亡人数上差异不明显。但是内固定组较关节置换组年龄更大(t=5.311,P0.05);关节置换组术前骨折移位程度高于内固定组(χ~2=6.894,P=0.0090.05);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人次上明显优于关节置换组(P0.05);关节置换组在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患者,若骨折存在明显移位(GardenⅢ、Ⅳ型),首选人工髋关节置换,其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若骨折移位不明显(GardenⅠ、Ⅱ型)或患者合并较多内科疾病,身体条件较差,手术耐受差,术后预期寿命不高,首选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国内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HA)与内固定(IF)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 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2000年至2012年,获取采用HA和IF治疗国内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比较HA和IF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指标,包括术后1年死亡率、再手术率、一般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tata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随机对照试验4篇,非随机对照试验20篇),包括2738例患者.HA组与IF组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 CI(0.44,2.11),P=0.929].HA组患者术后一般并发症[OR =0.48,95%CI(0.31,0.74),P=0.001]、主要并发症[OR=0.35,95% CI(0.27,0.44),P<0.001]及再手术率[OR=0.24,95% CI(0.18,0.33),P<0.001]均明显低于IF组,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则明显优于IF组[OR=2.15,95% CI(1.73,2.6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国内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HA的疗效优于IF.  相似文献   

17.
摩擦界面的选择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备受争议,金属对金属(metal-on-metal,MoM)的界面虽已慢慢淡出视野,但其翻修的问题却是临床的难点.金属颗粒的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 to metal debris,ARMD)是金属对金属髋关节置换翻修最常见的适应证,且髋关节置换因ARMD行翻修的临床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的PVNS实施了滑膜切除+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康复锻炼。手术前后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7例均获随访,时间12~20(14.6±2.4)个月。患者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股骨颈骨折及明显骨溶解等并发症,关节活动度90°~130°,可从事日常生活,未出现复发症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5.2±7.8)分改善至术后(95.8±2.6)分。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结合滑膜切除术早期能有效改善髋关节PVN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患,男,26岁,因右臀、下肢进行性疼痛2个月余为主诉入院。疼痛呈痉挛性,平卧休息可缓解。入院前于外院行腰椎MRI示:腰椎生理曲度变直,部分椎体缘可见骨质增生,L4~5椎间盘向椎体后缘局限性轻度突出,硬膜囊前缘受压。在外院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保守治疗,未见明显改善,几个月来疼痛进行性加重,夜间尤为明显并跛行,遂转入我院。查体:跛行,脊柱无畸形,各棘突无压痛、叩击痛,活动无受限。右臀无明显红肿、发热,未触及包块,无压痛,下肢纵叩痛阴性。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0°),加强试验阳性;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右髂腰肌肌力减弱,其余下肢肌力正常。右髋关节屈曲轻度受限。皮肤感觉均正常。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阴性。行X线检查示右骶骨肿瘤。再行骶髂关节CT平扫示:右侧骶骨见一骨性突起,境界清楚,顶部可见钙化影,部分呈环形钙化影,周围未见明显骨膜反应,未见软组织肿块影(见图1)。双侧骶髂关节骨性关节面光整,关节间隙清晰,双侧对称,周围未见明显软组织影。考虑为右骶骨骨软骨瘤。经右骶髂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探查,见骨性肿块增生,呈囊性,周围境界清楚。手术切除肿块后病情逐渐缓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大直径金属对金属(MOM)与金属对聚乙烯(MOP)假体全髋关节置换(THA)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THA手术的44例(44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OM组(22例22髋)采用大直径MOM承重界面假体,MOP组(22例22髋)采用MOP承重界面假体。对两组术中髋关节活动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arris评分、影像学表现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屈髋内旋、屈髋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获得随访,MOM组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18~37个月),MOP组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16~35个月)。MOM组和MOP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3±1)d和(7±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l、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MOM组和MOP组Harris评分分别为(37.8±4.8)、(85.6±3.2)、(89.4±4.1)、(94.5±2.3)、(94.7±3.1)、(93.8±3.6)分和(38.5±5.5)、(80.2±4.4)、(83.6±2.9)、(90.8±2.7)、(91.6±3.6)、(89.6±6.3)分,术后各时相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相点比较,MOM组均高于MOP组(P <0.05)。术后12个月MOM组和MOP组髋关节总活动范围分别为(236±9)°和(203±10)°,与术前的(119±14)°和(112±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OM组髋关节活动度优于MOP组(P <0.05)。X线片检查示MOM组22髋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无内外翻,无股骨假体下沉;MOP组1髋轻度内翻位,术后6个月1髋出现<1.5 mm的下沉,至末次随访股骨假体位置无明显改变。至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脱位、感染、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假体无菌性松动、髋臼及股骨骨折或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与MOP比较,采用大直径MOM行THA能够增加髋关节活动度,更为有效地恢复髋关节功能,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