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球囊扩张术对肺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股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导丝置于肺动脉内进行碎栓,采用尿激酶冲击溶栓、球囊扩张术和24h持续灌注溶栓,同时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结果:完全开通3例,部分开通5例;3例氧分压均达到100%,5例氧分压在93%以上。结论:介入治疗肺动脉栓塞能及时开通肺动脉,恢复肺动脉血供,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肺动脉栓塞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lism,PT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死亡率高,临床诊断漏诊率高,误诊率高,且多年来国内缺乏流行病学资料。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由于诊断及时,并采取了肺动脉导管溶栓的方法积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血栓栓塞 (pulmonarythromboembolism ,PTE)是指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PTE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DVT和PTE在欧美的年发生率约 0 .1%和 0 .0 5 % [1,2 ] ;美国每年新发生PTE约 6 0~ 70万人 ,其死亡率仅次于冠心病及肿瘤、居人口死因构成的第三位。传统观点认为我国PTE少见 ,随着近年对本病的诊断意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PTE生前诊断的病例数会有增多趋势。PTE的病死率较高 ,未经正确治疗的住院患者的病死率达 2 5 %~ 30 %…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着重探讨介入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报告12例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介入治疗结果,评价介入技术治疗PTE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12例确诊为PTE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男9例,女3例,年龄26~78岁。就诊时临床症状:休克3例,咯血9例次,胸痛和呼吸困难12例次。11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例上肢静脉血栓。全部患者作胸部CT增强扫描和肢体超声波检查。治疗方法有经导管肺动脉内留置导管溶栓4例次,用导管捣碎、抽吸血栓和局部溶栓12例次,经导管肺动脉消融术2例次,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12例次。结果:12例患者治疗16例次,无并发症发生。4例先行经导管肺动脉内溶栓术,因效果不明显而用导管捣碎、抽吸血栓;8例采用机械性措施(捣碎、抽吸、消融)清除血栓,辅以局部溶栓。结束治疗时复查肺动脉造影,lO例肺动脉内血栓被大部分清除、中央分支血流恢复,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术前平均82%增至94%。2例治疗后肺动脉造影有改善,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后随访时间4~36个月,患者未再出现PTE复发症状。结论:单纯行肺动脉内留置导管溶栓对治疗PTE效果不佳。机械性清除血栓技术,包括经导管血栓抽吸、捣碎和消融,联合局部溶栓术,是治疗PTE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5例CTEPH患者,均接受BPA治疗,其中男10例、女1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BPA治疗前后患者脑尿钠肽(BN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6 min步行实验(6WMD)、右心室基底内径、WHO心功能分级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25例患者共接受50次BPA治疗,12例治疗次数≥2次,其mPAP由术前的(50.4±9.9)mmHg(1 mmHg=0.133 kPa)下降到(39.9±10.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P<0.001);BNP由术前的(513.5±357.3)pg/ml下降至(106.3±137.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P=0.006);TAPSE由术前的(16.2±2.8)mm增加至(18.0±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P=0.002,);右心室基底内径由(45.9±6.9)mm减小至(41.2±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01,);6WMD由术前的(371.1±86.8)m增加至(467.7±76.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P<0.001);WHO心功能分级由(2.4±0.7)级改善为(1.2±0.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P=0.021)。3例患者出现肺动脉损伤,其中2例表现为咯血,行动脉栓塞后咯血停止;本组患者未出现肺水肿等其他并发症。结论BPA能改善CTEPH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CTEPH患者的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肺动脉栓塞并非罕见,但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据尸检资料约40~80%在生前未作出诊断,死亡率高达40%左右,其中因漏诊而未能适当治疗者,死亡率要高5~6倍,而绝大多数肺栓塞是可以治疗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故复习我院误、漏诊病例作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介入栓塞治疗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23例KTS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经股动脉行患肢动脉DSA,以显示其异常的血管造影表现,继而用微导管超选择进入靶血管并用PVA颗粒加弹簧圈进行栓塞。结果23例KTS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PVA加弹簧圈栓塞治疗,随访6~24个月见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未见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是介入栓塞治疗KTS的一种安全、成功率高和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犬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动脉内尿激酶(UK)溶栓治疗犬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用犬自体血栓建立选择性急性肺动脉栓塞模型,24只犬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30 min内经导管注入UK10 000 u/kg)、静脉溶栓组(2 h内经静脉滴入UK 20 000 u/kg)及对照组(2 h内经静脉滴入生理盐水100ml),每组8只.监测其平均肺动脉压(PAMP)、血气分析(PaO2、PaCO2)、凝血指标(PT、APTT)和D-二聚体(D-D)以及肺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溶栓后2 h三组PAMP、PaO2及D-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4 h动脉组与静脉组的PAMP、PaO2及D-D值比较无差异(P>0.05).造影复查显示:动脉组比静脉组能更快溶解血栓,恢复肺组织血供.结论 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所需的UK剂量小,并能更快降低肺动脉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恢复肺组织血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内科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经股动脉插入导管,栓塞相关支气管动脉或供血动脉。栓塞材料以明胶海绵为主,部分病例采用PVA颗粒和钢圈栓塞。在造影中,仔细观察影像,避免误栓脊髓动脉。术后随访观察止血疗效及并发症。结果56例术后即刻止血达到100%,1个月内咯血复发2例(3.6%);1~2.5年间复发3例。出现脊髓损伤症状1例(1.8%)。结论介入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应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体重54 kg.因"高处跌落致腰部疼痛活动受限20 d"于2015年1月18日入住我院脊髓损伤科.2014年12月29日下午4时许患者不慎从5米高处坠落,致腰部、右踝外伤,伤后感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右踝肿痛、活动受限;无昏迷、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大小便失禁.伤后送易门县医院救治,行腰椎CT提示:腰2椎体爆裂性骨折、椎管狭窄,腰椎退行性变.下肢X片提示:右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对位对线不良,骨折线累及关节面.X线胸片:双肺未见异常.于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椎管减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骨牵引术".  相似文献   

12.
经皮介入碎栓及溶栓治疗大面积肺栓塞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总结经皮介入碎栓联合局部灌注尿激酶加全身溶栓治疗大面积肺栓塞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经DSA确诊并行介入治疗肺栓塞患者 5例。采用普通造影导管及导丝行介入碎栓。 4例联合局部灌注加全身应用尿激酶 ,总量 2 0万~ 14 0万U ,低分子肝素应用 10~ 15d ,口服华法林 3~ 6个月。 1例因有咯血未用溶栓剂及抗凝。疗效评价包括临床症状、肺动脉压测定、Miller指数、血氧分压、D 二聚体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技术成功率 10 0 %。肺动脉平均压从(2 9± 3)mmHg下降至 (16± 8)mmHg ,治疗后平均Miller指数为 0 .33。动脉血氧分压从 (34.6 0± 8.76 )mmHg升至 (6 4 .6 0± 2 .97)mmHg。所有病例未见肺栓塞复发。结论 经皮机械性碎栓及溶栓治疗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技术,现已成为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首选方法。但对于重度狭窄瓣口面积极小的婴幼儿,常规的球  相似文献   

14.
杨明  刘桂荣  孙艳斌  苏学会  杨春  方坤 《武警医学》2011,22(9):797-798,816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etine,Hcy)、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 -8)浓度在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溶栓前后的变化.方法 大面积肺动脉栓塞88例,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进行溶栓治疗,每组44例,同时选择40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溶栓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cy、IL -8的浓度变化.结果 (1)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cy、IL-8浓度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溶栓后Hcy浓度均降低,瑞替普酶组溶栓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溶栓后IL -8浓度均升高,瑞替普酶组溶栓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能快速降低肺动脉栓塞的危险程度;IL -8介导的炎性反应可以造成急性肺损伤,溶栓后需要继续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对4例已形成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先行肺动脉介入治疗溶栓,然后如其余病例一样放置滤器,术后适当抗凝,积极溶栓。结果肺动脉介入溶栓后,血氧分压回升;放置滤器后,配合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肢消肿。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地阻止脱落的深静脉血栓流入肺动脉,术后能用大剂量尿激酶,使血栓溶解或消失。  相似文献   

16.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现报告1例31岁男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因伴有重度血小板减少并大面积肺栓塞的介入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7.
肺栓塞小型猪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并建立可供溶栓治疗实验研究使用的肺动脉栓塞的小型猪动物模型.方法:7头实验小型猪,抽取颈内静脉血加凝血酶制备自体血栓;将导管沿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下肺动脉,超选择至2~3级肺动脉分支,注入适量自制血栓碎块,造影确定肺栓塞发生;行实验性尿激酶溶栓治疗以确认模型.结果:7头11次栓塞后即时血管造影和随后的CT、核素灌注扫描证实栓塞部位出现肺动脉栓塞,6头次实验性尿激酶溶栓治疗显效.结论:静脉血加凝血酶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可靠的自体血栓制备方法;经静脉途径行导管肺动脉栓塞制作肺栓塞活体实验动物模型的成功率高,可控性好;实验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确认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