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应用内窥镜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利用内窥镜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经MRI和/或CT确诊的37例垂体腺瘤,在全麻下鼻内窥镜电视监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平均4天出院,无死亡、无感染,无内分泌功能障碍加重,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再次经鼻蝶入路修补后痊愈。随访4~35个月,视力恢复1.0以上5例,内分泌功能正常15例,月经恢复正常10例。结论内窥镜能提供良好的深部照明,术野清晰,经单鼻腔切除垂体腺瘤能显著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手术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神经内窥镜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技术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式及特点。方法在32例垂体腺瘤切除术中使用了神经内窥镜。其中15例采用内镜辅助下眶上“锁孔”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17例采用神经内镜控制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本组32例术后无1例死亡,无1例出现颅内出血、视神经损伤、颈内动脉损伤及脑脊液鼻漏等现象。用内镜控制的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17例病例中,15例肿瘤全切,1例肿瘤近全切除,1例肿瘤大部分切除。用内镜辅助的经眉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的15例病例中,14例肿瘤全切,1例肿瘤近全切除。2例病人术后出现一过性多尿。本组32例患者术后随访3~15个月,原有症状均有所改善,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均降至正常,MRI检查显示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内镜辅助下经眉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和内镜控制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符合微创原则,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提倡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使用神经内窥镜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初步体会、注意事项及该手术入路优缺点。方法对26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经MRI检查证实全切除20例,4例次全切除,2例巨大腺瘤大部切除,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快捷、安全、创伤小,符合微创治疗趋势。  相似文献   

4.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及其优越性。方法对经CT或MRI诊断为垂体腺瘤的22例患者采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术中不切除鼻中隔,直接打开蝶窦前壁,经鞍底切除垂体腺瘤。结果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4例。视力、视野均较术前有所恢复。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13例发生暂时性尿崩。术后8例内分泌恢复正常,随访5例激素水平下降。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且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该术式值得进一步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探讨该手术方式的优越性。方法对187例垂体腺瘤采用经右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手术全过程在神经内镜下进行。结果脑脊液漏5例,颅内感染2例,术后17 d鼻腔大出血1例。随访3~35个月,MR复查示肿瘤全切除133例,近全切除32例,部分切除20例,活检2例。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入路最为直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视野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介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的经验及体会。方法 对16例垂体腺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其中微腺瘤3例,大腺瘤12例,巨型腺瘤1例。功能性腺瘤14例,其中PRL腺瘤6例,GH腺瘤4例,混合性(PRL GH)腺瘤4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结果 内镜下全切除肿瘤14例,近全切1例,大部切除1例;无死亡,无脑出血、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及其他鼻腔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多尿,经治疗术后1周恢复正常。随访3-6个月,原有症状均有所改善,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均降至正常,MRI检查显示下一例肿瘤复发。结论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切除肿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11例,探讨该手术优缺点、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鼻内窥镜,经鼻腔直接开放蝶窦、鞍底,在直视下切除垂体腺瘤。结果 11例患肿瘤均肉眼下全切除,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视力及视野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鼻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径路切除垂体腺瘤是简便、安全和有效的,适用于蝶窦发育良好的垂体腺瘤切除,值得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此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最大径>3cm)的效果及其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的43例大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1周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改善36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1例,脑脊液鼻漏2例,迟发性鼻腔出血1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42例随访3月~2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头部MRI示肿瘤无残留29例,部分残留13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可有效切除大型垂体腺瘤,但需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减少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9.
单纯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我科单纯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探讨该手术方式的优越性.方法 对经CT或MRI诊断为垂体腺瘤的42例患者(肿瘤直径<1cm11例,1~2 cm 11例,2~3cm 18例,>3cm 2例)采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术中不切除鼻中隔,直接打开蝶窦前壁,经鞍底切除垂体腺瘤.结果 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4例.视力、视野均较术前有所恢复.6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23例发生暂时性尿崩.术后18例内分泌检查恢复正常,4例随访激素水平下降.结论 单纯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照明好、安全、提供360度全景的术野且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该术式值得进一步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改进及其优缺点。方法 我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08例,其中经鼻一中隔前-蝶窦16例,鼻-软骨后中隔(中部)-蝶窦72例。直接经蝶20例,所有病人均经CT或MRI确诊,术中辅以显微镜或内窥镜行肿瘤切除。结果 108例垂体腺瘤中,全切85例,次全切2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与同期经唇下-中隔-蝶窦入路病人比较,经此入路手术治疗的病人住院天数短,费用低。结论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甲介型蝶窦的垂体腺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甲介型蝶窦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行CT多平面重建,术中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结合磨钻暴露鞍底,切除垂体腺瘤。结果未使用定位设备的情况下,术中均能顺利暴露鞍底,切除肿瘤。术后MRJ复查示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经鼻蝶人路手术治疗甲介型蝶窦的垂体腺瘤,通过术前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术中神经内镜结合磨钻的使用,均能准确辨认及暴露鞍底、切除肿瘤,是一种创伤小、治疗效果良好的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内窥镜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及优缺点。方法 自2000年6月~2001年2月对12例垂体腺瘤患者施行内窥镜辅助经蝶窦腺瘤切除手术。经单侧鼻腔鼻中隔入路,在0°角内窥镜下分离鼻粘膜,暴露蝶窦前壁,以中鼻甲下缘和蝶窦开口为界切开蝶窦前壁,打开鞍底,切开硬膜,在内窥镜下探查肿瘤和正常腺体的分界,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结果 术后所肩异常升高的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窥镜辅助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手术视野,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伴甲介型、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经蝶人路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2例经蝶入路手术治疗的伴甲介型、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甲介型蝶窦的垂体腺瘤5例,伴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27例.根据术前CT多平面重建、CT仿真内镜及MRI影像资料,指导术中暴露鞍底,切除肿瘤.结果 未使用定位设备的情况下,术中均能顺利暴露鞍底,切除肿瘤,平均手术时间86min.术后3 d内MRI复查示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1例.结论 对于伴甲介型、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治疗,通过术前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术中磨钻及显微镜或内镜的使用,术中能准确辨认及充分暴露鞍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的方法。方法全麻下经单鼻腔蝶窦导入神经内镜行26例鞍区病变切除,必要时辅以显微镜。结果24例肿瘤病人中20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术后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1例垂体脓肿和1例空蝶鞍均临床治愈。随访6-25个月,10例视力恢复至5.0,6例月经恢复正常,11例内分泌水平恢复正常。结论经鼻腔蝶窦入路神经  相似文献   

15.
鼻窦镜辅助下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总结鼻窦镜辅助下经单鼻孔入路垂体瘤显微手术切除术的经验及初步体会.方法鼻窦镜辅助下,经单侧鼻腔,严格中线入路打开蝶窦前壁,暴露鞍底.然后在神经显微镜下行垂体瘤切除,最后鼻窦镜下鞍底重建.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一次手术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巨大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腺瘤大部分切除,后经改良翼点入路二次手术切除,1例巨大催乳素(prolactin, PRL)腺瘤分2次经蝶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症状均改善.尿崩2例,分别于术后7 d、15 d停止;脑脊液漏1例,保守治疗2周治愈.结论耳鼻喉科医师解剖熟悉,鼻窦镜下显露鞍底准确充分,神经外科医师显微镜下可克服内镜单手操作的不便,二者结合有利于减少经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的创伤,提高安全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综合判断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经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判断标准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行经蝶手术切除的具有完整影像学、病理学和随访资料的侵袭性垂体腺瘤82例,随访时间5~30个月。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MR影像学特点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内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病理检查以鞍底硬膜浸润的发生率最高。PRL腺瘤的全切率明显低于无功能腺瘤(P<0.01),无功能腺瘤、GH腺瘤与ACTH腺瘤之间相差不明显。PRL腺瘤的复发率较无功能腺瘤和GH腺瘤高(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导致手术全切几率下降,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内镜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大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导航下行内镜经鼻蝶入路肿瘤显微切除术。术前行薄层头颅CT扫描,采集导航数据;术中运用导航定位引导,单侧鼻孔进入,在内镜及导航引导下进行瘤体切除;术中改在显微镜下操作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无定位偏差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永久性尿崩和脑脊液漏发生,术前视力和视野障碍病人术后均无恶化。结论神经导航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定位准确,能明确肿瘤与周边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术者完成的61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41例,次全切除20例。24例侵袭海绵窦中,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2例。平均手术时间70min。术后视力下降均有所改善;38例功能性垂体腺瘤中.激素水平下降33例;头痛缓解22例。并发症情况:暂时性尿崩症6例,低钠血症6例,脑脊液漏6例,颅内感染1例,垂体功能降低3例,术区血肿1例,蝶窦炎症3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或改善。结论内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前周密的手术计划和风险评估,了解垂体瘤生长特点,及术后严密观察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内镜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内镜单鼻腔蝶窦入路在切除垂体腺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56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其中微腺瘤54例,大及巨大腺瘤202例。应用观察内镜直接自单侧鼻腔进入,于鼻中隔后1/3处作1.0cm的鼻黏膜剥离,离断骨性鼻中隔根部,暴露双侧蝶窦开口,咬开蝶窦前壁进入蝶窦腔。术中内镜伸入鞍内观察。术毕鼻黏膜复位,表面填一小条碘仿纱条,不填塞鼻腔。结果165(64.5%)例肿瘤全切,83(32.4%)例部分切除,8(3.1%)例活检。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更微创、暴露更好、并发症更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We present a case of growth hormone (GH)-secreting ectopic pituitary adenoma confined to the sphenoid sinus associated with a normal-sized empty sella. It has been well known that acromegaly is sometimes associated with an empty sella. However, such a case usually has a macroadenoma and an empty sella that is large. The authors considere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 normal-sized empty sella and an ectopic pituitary adenoma in the sphenoid sinus as the following. Primary empty sella existed originally, and the pituitary adenoma developed later. The adenoma extended into the sphenoid sinus because of the pulsatile intracranial cerebrospinal fluid pres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