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年龄腭裂手术与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裂修复手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手术之一,手术常规备血与输血几乎已形成共识[1]。临床腭裂手术输血往往只需要100ml,而目前的袋装血均为200ml,常造成血液浪费,在血源紧张的情况下,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此外输血引起的并发症(如输血引起丙型肝炎等)也偶有所见。如何减少手术中的出血,做到腭裂手术过程中不输血,而腭裂术后能正常愈合显得极为重要。作者就1990年1月以来亲自主刀的3岁以内的不同类型腭裂手术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提示小年龄腭裂手术可以不需输血,同样能达到腭裂手术治愈的目的。材料与方法自199…  相似文献   

2.
腭裂手术对中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腭裂手术对患者中耳功能的影响,为早期改善患者中耳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腭裂患者191例于腭裂术前3天、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时常规进行中耳功能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腭裂患者术前常伴有程度不同的中耳功能障碍。术后除1周时中耳功能障碍加重外,3个月、6个月时均有明显改善,但与正常同龄人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结论 腭裂手术能改善患者的中耳功能,但必须配合其他的方法方可彻底解决患者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分析了作者在88年3月~94年5月间所作的腭裂修复术282例,就性别、年龄、合症、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初步随访结果等作了总结。作者对不同类型的腭裂,分别采用不同的术式修复;在手术操作上充分利用犁骨粘膜瓣,彻底松解腭腱膜,但不切断鼻粘膜而使软腭得到后退。作者还主张早期手术,并在具体操作上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腭裂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提高手术质量。方法:总结我院1993-10—2008-05共601例腭裂修复手术病例,从患者年龄、腭裂类型、部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结果:601例患者中,学龄前组为482例,发生穿孔40例,学龄后组119例,发生穿孔4例。病变大多发生在腭垂部,其次为软硬腭交界部;601例患者中,术后出血32例,其中以鼻腔侧出血多见,其次见于硬腭的松弛切口和侧切口。结论:腭裂术后穿孔或复裂与患者年龄及腭裂程度及手术技巧有关;术后出血与术中操作不当,止血不彻底有关。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护理和作好出院指导可有效预防腭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腭裂的效果。方法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先天性腭裂11例,其中完全性腭裂3例,不完全性腭裂8例。患者朗读汉语普通话测试字表,对比手术前后的发音准确率。结果 1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均不需输血。术后伤口无感染,无裂开,手术成功。发音准确率由术前的20%提高到术后的60%。结论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腭裂是一种较好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瑛  王善昌 《口腔医学》1994,14(2):91-92
凝血酶在腭裂手术中的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口腔科张瑛,王善昌先天性腭裂病人手术时,手术创面的渗血通常是靠吸引器吸去渗血,而无较好的止血和减少出血的方法,所以常规给予输血100~200ml,然而,由于近年来医源性传染病的多发,如因输血而致AI...  相似文献   

7.
568例腭裂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总结568例腭裂手术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对568例不同年龄、性别的腭裂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式均以两瓣法为主.术中配合使用高频电刀,两侧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或可吸收性止血纱布.观察其术后的饮食、体温变化、创口愈合情况及有无出血、复裂或穿孔等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无明显感染征象,其中出现发热24例,多为术创填塞碘仿纱条者,而且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亦较迟;并发术后出血8例,复裂或穿孔13例.结论:腭裂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可明显减少手术出血量,一般无需输血;两侧松弛切口填塞止血纱布,更有利于创口愈合及术后康复;术中应尽量减少硬腭裸露骨面和手术创伤,以降低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就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如何有效减少失血量及合理输液问题进行临床研究 ,为小儿手术后顺利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 2 -14岁腭裂修补术患儿 3 2例 ,术中不输血 ,仅输注 5 %葡萄糖液、平衡盐液、血浆代用品 ,分别观察手术开始 10、2 0、3 0min和术后 3 0min的Bp、HR、SPO2 及Hb、Hct变化并与术前基础值作比较 ;收集并统计术中失血量 ,比较使用或不使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的失血量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围手术期SBp、DBp、H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SPO2 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Hb、Hct值有下降 ,但术后Hct值均大于 3 0 %。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比不用高频电刀者的失血量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合理的输液组合可替代输血 ,能保证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既节约血源 ,又避免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及电凝止血 ,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小儿腭裂手术中用冰冷敷对术后肿胀和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全身麻醉下行腭裂修复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第1组术中用冰,拔除气管导管前,用冰冷敷口腔创口;第2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术后观察2组患者疼痛以及肿胀程度、进食情况。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2组资料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术后第6、12、24、48、72 h,术中用冰组患者术后疼痛、肿胀程度及饮食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腭裂手术中用冰冷敷口腔,对减轻术后口腔肿胀、疼痛和改善饮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婴儿期腭裂手术对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婴儿期接受腭裂修复术患者的语音功能。方法:选择1周岁以内的腭裂患者60例行腭裂修复术,术后随访测定其语音功能情况、与大龄腭裂儿童乃至成人腭裂患者之间的差别。结果:婴儿期腭裂手术患者的术后语音功能明显优于大龄腭裂患者,基本接近于正常同龄儿童的语音。结论:一岁以内腭裂修复术有利于语音语言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腭裂治疗的中心问题是正常语音机制的重建。目前腭裂术后仍有不少患者存在典型的“腭裂语音”。以往多偏重于有关腭裂手术方法的探讨,而对术后语音问题涉及不多。近年来,也开始了对腭裂语音的分析和讨论,并获得了一些经验,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绝大多数从事腭裂治疗的临床工作者对语音学和语音病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甚少,无法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的陈忠敏同志在其“从语言学角度试论腭裂患者术后的语音问题”(华西口  相似文献   

12.
腭裂整复术创面大,术后并发症多,如呼吸道梗阻、出血、复裂、腭瘘等,所以围手术期处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自1992年~2005年,对732例腭裂患者进行修复术,现将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早期腭裂修复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婴幼儿腭裂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2例腭裂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腭裂修复术,按年龄大小分为早期组,延迟组及晚期组,对比观察术中、术后情况,并对157例患儿定期随访3~4年。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儿均能耐受麻醉及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早期组术中出血少,术后反应小,瘘孔率低,语音恢复好,对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影响。结论:在麻醉、术后护理及手术技术条件具备下,早期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腭裂的手术时机和生长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德国和法国首次成功修复腭裂距今已有超过180年历史。腭裂手术的功能性目标是达到正常的语音、听力和颌面发育。一般认为语音和听力可通过早期腭裂修复术改善(〈2岁),晚期手术则更少影响面中部的发育。因此,确定腭裂手术时机的基本目标是为正常语音发育提供充分的腭部功能,同时最小限度影响颌面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就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如何有效减少失血及合理输液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为小儿手术后顺利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8~14岁“微笑列车”矫治腭裂患儿80例,术中不输血,输注5%葡萄糖、平衡液、血浆代用品—贺斯,分别记录手术开始10、20、30min和术后30min的血压、心率、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并与术前基础值作比较;收集并统计术中失血量,比较用与不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的失血量,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围手术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值均有下降,但术后红细胞压积值均大于30%。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比不用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的失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合理的输液组合可替代输血,能保证生命征基本平稳,既节约血源,又避免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高频电刀作腭部侧切口及电凝止血,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10例不同类型腭裂,以改良的兰氏二瓣法加咽后壁瓣和二瓣后推加板间劈开术为基础,吸取了许多原有修复手术的优点,适当的增加了一些手术步骤,形成了可修复各种不同类型腭裂的两大类综合的手术方法。这两大类手术方法,均系功能性一次性联合修复手术,术后腭咽闭合功能及语言机能的恢复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7.
腭裂术后复裂、穿孔72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复裂、穿孔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对13例患者行直接剖开缝合;20例患者行两侧松弛切口,剖开裂隙缝合;19例患者施行转瓣手术;20例患者接受了两瓣法腭裂修复术。结果:随访4~6周后,除3例患者于原位出现复裂,其余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除腭垂部及部分软腭部小的穿孔外,多不主张直接缝合,尤其是硬腭部的穿孔多用转瓣及两瓣腭裂修复术,无张力及充分的组织瓣覆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综合征性腭裂与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裂修复术后的语音恢复 ,一直是备受外科医师和语音治疗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随着腭裂修复手术年龄的下降 ,术后的语音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但无论手术年龄多小 ,仍有 5 %~ 10 %的患者术后存在腭裂语音[1] ,而腭裂语音的产生与术前的口鼻腔相通和术后的腭咽闭合不全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腭裂术后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发生腭咽闭合不全 ?除了学者们公认的影响因素 ,如 :手术年龄、手术技术以及患者的解剖生理条件外[1] ,腭裂伴有其他先天畸形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据文献报道共有 178种伴有唇腭裂的综合征、序列征、联合征以及其他畸形 ,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瓣法手术治疗Ⅱ度腭裂和单侧完全性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单瓣法修复22例腭裂患儿,利用其患侧的腭黏骨膜瓣关闭裂隙,并制备腭骨瓣后退延长软腭。结果本组22例患儿均未输血;术中测量软腭后退长度平均7.5mm;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发音效果改善明显。结论单瓣法治疗Ⅱ度腭裂和单侧完全性腭裂,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在双侧腭裂修复术中凿断翼钩与否,术后患者的上颌骨发育情况.方法选择在3岁以内做双侧腭裂修复手术,术中不凿断翼钩的患者16例,编入试验组.另再选择3岁以内做双侧腭裂修复手术,术中凿断翼钩的患者10例,编入对照组.两组的年龄范围9~12岁,术后追踪9~10年.拍摄每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并作头影测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上颌骨发育情况.结果两组的上颌骨都有明显的矢状向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基本正常.测量上颌骨发育的各项目(SNA、A-NP、PP-SN、ANS-FHp、Ptm-A等)的组间差别不明显,说明手术中有无凿断翼钩,对患者的上颌骨发育并无影响.结论在双侧腭裂修复手术中,有无凿断翼钩,对患者的上颌骨发育并无明显影响,但不凿断翼钩有利于保护腭帆张肌,同时也能减少手术创伤,简化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