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及C三组,每组10只。在浅麻状态下灌胃,A组为10%羧甲基纤维素钠2ml,B组为苯妥英钠100mg/kg体重,C组为三叉神经痛可停120g+10%羧甲基纤维素钠2ml/kg体重,双针不锈钢刺激电极置右侧眶下孔处,记录电极置右侧咬肌肌腹内,观察三叉神经痛可停对基础痛阈及屈肌反射等电生理指标的影响。B、C两组动物在灌胃后30~90min内,由眶下神经刺激所诱发的咬肌肌电反应的潜伏期明显延长,而A组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变化不明显。B、C两组的基础痛阈(引起咬肌诱发电位的最小刺激阈)从灌胃后30min逐渐升高,至60~90min之间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结果提示:三叉神经痛可停口服30~90min后,可使眶下神经在伤害性刺激下所引起的咬肌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并使大鼠基础痛阈显著升高。本实验为三叉神经痛可停抑制三叉神经痛提供了电生理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疼痛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20例抑郁症无疼痛患者(抑郁症组)和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用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测查,痛阈测试仪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检测被试的痛阈. 结果抑郁症组BDI、BAI、AIS得分和耐痛阈强度刺激下疼痛、难受程度[分别为(30.2±8.79)分,(38.5±12.07)分,(11.7±6.11)分,(69.03±20.17)分,(64.98±25.55)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83±5.4)分,(24.87±4.81)分,(4.9±3.24)分,(50.92±21.16)分,(44.33±23.28)分],差异有显著性( t =9.668、t =5.580、t =5.123、t =3.02、t =2.95,均P <0.01),抑郁症组痛阈和耐痛阈[分别为(0.87±0.58)mA,3.82±1.3)mA]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9±1.05)mA,(4.43±0.81)mA],差异有显著性( t = 4.697,P <0.01; t =2.053,P <0.05);痛阈与BDI 、BAI、AIS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 r =-0.581,r =-0.245,r =-0.253; P <0.01或P <0.05).采用回归分析显示BDI、BAI得分可以预测痛阈.结论 抑郁症无疼痛症状患者痛阈降低,抑郁、焦虑水平与疼痛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冰敷法肌肉注射提高痛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临床中肌肉注射给病人带来的疼痛问题,笔从1997年4月始-2000年4月止对60例普外科住院患,采用冰敷法肌肉注射220次和传统法肌肉注射176次进行观察对比,其结果是:冰敷前后痛阈值变化有极显性差异(P<0.001)。说明冰敷能显提高痛阈。笔还对不同冰敷时间静脉血流量恢复时间进行了测定,经统计分析,冰敷法肌肉注射对药物的吸收无影响。笔还通过病人对两种注射方法疼痛感觉对比,观察到冰敷法肌肉注射确实能减轻疼痛反应。为临床应用和推广无痛注射法提供了又一新途径,有利于病人愉快地接受肌肉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7.
在17只大鼠上观察到,将一定量的中枢兴奋剂L—谷氨酸注入到红核以后,可抑制伤害性热剌激引起的甩尾反射,表现为注药后痛阐明显升高。在14只大鼠上用利多卡因微量注射法阻断中缝大核,可使兴奋红核升高痛阈的作用明显减弱。单独用利多卡因阻断双侧红核或中缝大核对痛阈无影响。本文对以上结果及其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9.
在6只清醒、可活动的猕猴上观察了大脑皮层体感I区(SI区)皮层内注射微量氯化钙对外周皮肤痛阂和针刺镇痛的影响。结果:①SI区皮层内注射182mmol/L氯化钙5μl,对侧肢体皮肤痛闽由0.63±0.03mA增高至1.08±0.07mA,p<0.001。②针刺足三里穴,痛阂明显升高(P<0.01),由0.55±0.04mA升高至1.22±0.06mA,而针刺穴位井同时皮层内注射氯化钙时,痛阂进一步增高至1.44±0.1mA。同时针刺穴位及皮层内注射氯化钙与单纯针刺穴位时痛阂变化比较p<0.05。③每只实验猴皮层内注射相同容量生理盐水,均未见痛阈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皮层内注射氯化钙可使外周皮肤痛阈明显升高并加强针刺镇痛效应。提示皮层内钙离子参与SI区皮层对外周皮肤痛觉及针刺镇痛的调制。 相似文献
10.
初产妇焦虑状态与痛阈关系对分娩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产妇的焦虑状态与痛阈的关系及对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50例,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S/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S/MAMD)评定每位产妇的焦虑、抑郁状态。焦虑组33例,其中轻度焦虑组24例、中重度焦虑组9例;无焦虑组17例。所有产妇均无抑郁症状(HDS<8分)。测定两组躯体感觉阈值(SPT)、痛觉感受阈值(PPT)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各组的镇痛效果、产程,第一产程末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 50例产妇焦虑发生率为66%。焦虑组PPT较无焦虑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较无焦虑组的镇痛效果差、潜伏期延长,血E、NE、β-EP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S标准分与PPT呈负相关性(轻度焦虑组r=-0.725,中重度焦虑组r=-0.836)。结论分娩状态下过度焦虑可降低产妇痛觉耐受,对镇痛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创伤痛大鼠痛阈的昼夜节律变化。方法经过痛阈筛选的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8只,其中每2组作为1个观察时间点,分别于8:00(ZT0)、12:00(ZT4)、16:00(ZT8)、20:00(ZT12)、24:00(ZT16)、4:00(ZT20)这6个时间点用甩尾法测定动物痛阈后,分别在相应的时间点对动物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不截肢)、截肢模型组(截肢)。截肢后立即测定动物的术后痛阈,计算截肢前后的痛阈改变率。结果正常大鼠痛阈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明期痛阈较高,暗期痛阈较低;创伤痛大鼠痛阈明显降低,尤其以早晨8点左右痛阈下降明显。结论痛阈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研究结果可为临床选择手术时机等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脑干和脊髓在异氟烷抑制伤害性逃避反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干和脊髓在吸入麻醉剂异氟烷抑制伤害性逃避反射中的作用.方法 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平分为血管钳钳夹大鼠后爪组和血管钳钳夹大鼠口鼻组,分别以血管钳钳夹大鼠后爪或大鼠口鼻(即分别钳夹大鼠脊神经支配区及由脑干发出的颅神经支配区)作为伤害性刺激,测定异氟烷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并测定所有大鼠抑制角膜反射的MAC值,观察所得MAC值的相互关系.结果 血管钳钳夹大鼠后爪和大鼠口鼻组,异氟烷的MAC分别为1.44% ±0.09%和1.29%±0.11%(P<0.05).MAC角膜与MAC口鼻有很好的相关性(r=0.95,P<0.05),而与MAC后爪相关性较弱(r=0.61,P<0.05).结论 脑干和脊髓都是吸入全麻药的作用部位,但脊髓敏感度低于脑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痛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21只;造模成功后,分别予益骨口服液、密盖息、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生理盐水等不同药物灌胃,于治疗后第lOd、第30d、第60d、第90d四个时点分别测量各组大鼠病阈、股骨骨密度。[结果]治疗第lOd、30d、60d、90d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去势大鼠痛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lOd、30d,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股骨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60d、90d时,骨密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骨口服液能提高去势大鼠痛阈、骨密度,从而减轻骨质疏松大鼠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丁公藤对大鼠膝骨关节炎(KOA)滑膜炎症及痛阈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丁公藤组。通过前交叉韧带切除术(ACLT)构建KOA模型,造模成功后,丁公藤组外敷丁公藤28 d。于造模前,造模后第7、14、21、28、35、42天检测各组大鼠冷痛敏阈值和机械痛敏阈值,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提取各组背根神经节、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滑膜炎症;Western blot和PCR检测滑膜IL-1β、TNF-α,背根神经节TRPA1、TRPV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丁公藤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细胞排列较为规则;模型组冷痛敏阈值、机械痛敏阈值与空白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丁公藤组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IL-1β、TNF-α、TRPA1和TRPV4的蛋白和基因水平较空白组增加(P<0.05~0.01),丁公藤组较模型组表达下调(P<0.05~0.01)。结论 丁公藤能抑制滑膜炎症,缓解KOA大鼠冷刺激痛和机械刺激痛。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应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观察了应用脑内微量注射法向脑内不同区域注射降钙素(CT)对痛阈的影响,并讨论了CT中枢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在复制出CT的中枢镇痛作用的同时还发现,当CT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可兴奋缰核(Hb)神经元,引起痛阈降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在CT的中枢镇痛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Effect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LHA)on pain threshold of rats was studied by using tailflickresponse to radiant heat as the index of pain response and theinfluence of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naloxone on the analgesiceffect of LHA was observ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pain thresholdof the animals raised 52.5% in average after LHA stimulation andthis analgesic action of LH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injecionof naloxone.Quantitatively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LHA was muchweaker than that of electroaccupuncture.The possible underlying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核团内微量注射和行为测痛法,研究了大鼠蓝斑(LC)内注射催产素(OT)或催产素抗血清(AOTS)对痛阈和吗啡镇痛的影响。结果表明蓝斑内注射OT可 使大鼠痛阈(PT)明显提高,且镇痛作用随OT的剂量增加而增强;而注射AOTS则使痛阈降低。蓝斑内注射催产素可加强皮下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而注射AOTS则对吗啡镇痛作用有拮抗作用。提示OT的镇痛和对吗啡镇痛的协同作用可能与蓝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新生儿疼痛以加强对新生儿疾病的护理;方法 随机分为爱婴病房和非爱婴病房两组各30 例,爱婴病房组由母亲给予喂奶、爱抚,协助护理静滴,非爱婴病房由护理人员爱抚,协助静滴,观察其对疼痛的反应,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爱婴病房组哭闹40±8s,非爱婴病房组:116 ±33s。t=3.93,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爱婴病房组患儿痛阈明显高于非爱婴病房组的患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