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柳春  柳直  姚柳伊  梁永林 《新中医》2017,49(11):133-136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30年医学期刊治疗胃癌的中药复方,提取元数据建立数据库,选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建立数据挖掘模型。结果:共纳入治疗胃癌的复方176首,使用中药210味,经χ~2检验,有18味药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核心药。设定最小支持度个数为25,置信度为0.7,得到关联规则30条。结论:从显性经验和隐性经验两个维度挖掘治疗胃癌用药规律,体现出中医学重视以扶正为本、养血滋阴、健脾和胃、滋补肝肾的治疗原则治疗胃癌。  相似文献   

2.
基于关联规则的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挖掘中医方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规律,探索中医临床用药规律整理的方法.方法:收集到中医方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剂1 116首,构建乳腺增生病方剂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321种中药中,疏肝、养血、活血、化痰、健脾、补肾等几类药之间的配伍是最常用的药物组合,临床医家多以逍遥散作为基本组方结构.结论:以关联规则所得的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药对、药组反应了乳腺增生病的标本同治的治疗思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分析治疗不孕症古方组方用药规律,为应用中医药治疗不孕症提供理论依据,探讨在中医方剂学研究中应用关联规则的可能性。方法:检索方剂数据库,建立治疗不孕症古方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99首治疗不孕症古方中,单味药应用频率最高者为当归(61.3%),最关联药对为当归+川芎(关联度76.1%),5味药最佳组合为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香附。药物归经以归脾经药物排在首位(65.5%)。结论:不孕症治疗当以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香附为基础方调和血气,并配以健脾疏肝之品,关联规则这一现代科学手段应用于中医资料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遣药组方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北京市2家医院中医生治疗ACS患者的遣药组方特点,探索ACS的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个体化诊疗系统,实时采集患者信息,运用关联规则方法对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治疗用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结果:患者主诉依次是胸闷、胸痛、气短、心悸、喘憋。舌诊多见黯红、淡黯、紫黯、腻苔、白苔。脉诊多见弦滑、弦、滑、弦细。治疗常在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中成药,挖掘出了黄芪、丹参、半夏、炙甘草、茯苓等7种遣药组方规律。结论:ACS患者西医治疗基本能够按照指南执行,中医常随症以益气、活血、化痰、养阴为主遣药组方。  相似文献   

5.
陈达  张亚强 《环球中医药》2020,13(5):817-821
目的 探索李东垣《脾胃论》中组方及用药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对《脾胃论》中的方药采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方法,统计出药物及药对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将药物按出现频次进行排序并找出支持度和置信度高于0.05的药对。结果 李东垣《脾胃论》方中使用药物频率大于10次的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升麻、柴胡、当归身、橘皮、炙甘草、甘草、苍术;排名前五的药对分别为:黄芪和人参、人参和白术、黄芪和柴胡、人参和柴胡、升麻和柴胡,与临床实际相吻合。结论 数据挖掘能以线性和非线性方式进行数据解析,适宜对包含大量模糊和非量化数据的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9):11-14,后插1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国家服务平台上收集邓铁涛教授治疗心系病证的医案处方,规范药物名称,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SPSS 22.0对药物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Weka3.6.11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和关联程度挖掘,并对必用药对或药组的剂量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借助Pajek5.01软件对关联药物之间复杂网络关系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在收集到的128条有效处方中,高频药物为茯苓、法半夏、枳壳等,置信度和关联程度较高的组合多为益气健脾、化痰祛瘀等药物的组合,必用药对或药组的剂量多为6~15 g。结论益气健脾、化痰祛瘀为邓铁涛教授治疗心系病证用药的重要规律,心脾相关、痰瘀相关为主要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配伍规律。方法以1989年1月至2018年3月在维普、CNKJ、万方医学等数据库中收集的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以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且经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进行关联规则,探索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配伍规律。结果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对:对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②川芎、白芷;③川芎、白芍;④川芎、当归;⑤川芎、甘草;⑥川芎、天麻;⑦川芎、柴胡;⑧白芷、细辛等。三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甘草;②川芎、白芷、甘草;③川芎、当归、甘草;④白芷、细辛、甘草等;四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白芷、甘草;②川芎、细辛、白芷、防风;③川芎、当归、白芍、甘草;④川芎、白芷、白芍、甘草等。结论治疗偏头痛的用药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以补气养血为主,祛邪以祛风散邪、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8.
纪淑萍  辜洁敏  陈超 《陕西中医》2022,(12):1805-1808
目的:通过关联规则探究中医药治疗瘿病用药规律,归纳提炼有效的新方剂。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所有方剂导入,以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检索治疗瘿病的所有中医方剂,统计分析方剂中的高频药物,分析药物关联程度,筛选新方组合。结果:在治疗瘿病的151首方剂中共应用药物327种,药物频次为1142次,药物频次≥15次的共15味,并挖掘新方2首。结论: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能够挖掘治疗瘿病的新方剂,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以CBM及CNKI中公开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为数据来源,收集中医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方药信息,建立用药数据库,以SPSS Statistic 17. 0与SPSS Modeler 14. 1为数据挖掘工具,对高频药物进行因子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肺纤维化方剂98首,总计使用药物126种,使用频率 10%的药物共有32种。以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12个公因子,以Apriori算法得出14条药对关联规则。结论:中医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组方上主要以养阴药、补气药及活血药相互配伍,较少出现单一功效的药物组合,同时配合以通络、止咳、化痰、清肺等治法。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9,(5)
目的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研究治疗中风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1 130首治疗中风方剂,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以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为指标对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中高频中药、配伍规律及核心中药组合。结果治疗中风常用中药类别为解表药、补虚药、祛风湿药,常用中药为防风、川芎、当归、附子、麻黄,最常用的2、3、4味中药组合分别为川芎-防风、川芎-麻黄-防风、川芎-防风-麻黄-人参,提升度较高的潜在关联规则为金箔→朱砂、蝉蜕→僵蚕等。结论以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中风病因病机对治疗中风方剂进行研究时,能较好地反映中医临床用药规律,发现潜在中药配伍规律,并能明确其核心药味,有助于现代中药处方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藏医隆滞布病(脑梗死)的用药规律,寻找其用药规范,为其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用药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接受治疗且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隆滞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中的用药情况,采用简单关联规则、序列关联等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分析病历中药物使用频次、高频药物组合及药物之间的序列关联规则、组合规律。结果:共筛选出高频组合9组,得出七十味珍珠丸、二十味沉香丸、如意珍宝丸、二十四味沉香丸、三十七味斑蝥丸为高频用药且相互间关联性强,挖掘出符合藏医给药原则的治疗隆滞布病常用药物组合为七十味珍珠丸(早晨)→如意珍宝丸或二十四味沉香丸(上午)→三十七味斑蝥丸(中午)→二十味沉香丸(晚上)。结论:前述常用组合的挖掘符合数据挖掘的科学性,用药理论能够为藏医药相关理论所解释,但仍需进一步临床实践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郭雨驰  季昭臣  黎敬波 《中医杂志》2018,(24):2142-2147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核心药物及其配伍组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3月31日。采用BICOMB 2对中药名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共现矩阵,采用Gcluto绘制聚类矩阵图,采用NetDraw绘制网络图谱,分析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药对频次。结果纳入文献762篇,共整理出1389条中药方,包括22类、315味中药;其中白芍出现频次最多(759),其次为天麻(546)、熟地黄(545)、当归(538)、钩藤(521);按功效分类,补虚药(64味)、清热药(41味)、祛风湿药(32味)、活血化瘀药(26味)共占总药味的51. 74%,处于主要地位。出现频次最高的药对:熟地黄-白芍(395)、天麻-钩藤(357)、天麻-白芍(353)、当归-白芍(352)、钩藤-白芍(325)。结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以疏肝通络、滋肾补髓、祛风湿、调经络为主,白芍、天麻、熟地黄、当归、钩藤为核心用药。  相似文献   

13.
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药食同源类中药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药食同源类中药的应用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筛选1988-2012年治疗AD的临床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的 Apriori 算法分析防治 AD 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归经、高频药对及其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222篇临床文献。临床治疗AD最常用的5味药食同源类中药为茯苓、枸杞子、益智仁、桃仁、山药;最常用的5味中药为石菖蒲、远志、川芎、丹参、当归。临床治疗AD最常用的5对药食同源类中药为山药→茯苓、茯苓→陈皮、山药→枸杞子、枸杞子→益智仁、枸杞子→茯苓;最常用的5对药对为石菖蒲→远志、丹参→石菖蒲、川芎→石菖蒲、丹参→川芎、石菖蒲→黄芪。结论防治AD药食同源类中药以补益药为主,药性平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对中医治疗肝病处方中组方规律进行分析,为肝病临床用药以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某三甲中医院肝病科近2年肝病治疗处方数据,首先运用复杂网络找出药物之间的关联结构,再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无监督机器学习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中医治肝硬化的组方规律。结果:对589首处方,共计257味中药,高频药物组合包括频繁二项集12项、三项集15项以及四项集14项;支持信≥10%、置信度≥90%的关联规则包括"陈皮,神曲→白术","猪苓,陈皮→白术"等34条;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中药主要以5种特征进行归类。机器学习结果与构建的复杂网络结构完全一致。结论: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中医处方数据分析,并与复杂网络方法相结合,以探究中医治疗肝硬化组方规律的方法确实可行,可为临床治疗肝硬化和找寻新方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我国岭南和华北地区名老中医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用药规律异同。方法:从数据库和书籍搜集岭南、华北地区名老中医治疗NAFLD的处方,从用药频次、类别、性味归经与配伍规律的角度分析两地医家治疗NAFLD用药习惯的异同。结果:两地有16味共同的高频药物;主要药物类别均为补益药、利水渗湿药与活血化瘀药等;共同的核心药物配伍为泽泻、山楂、郁金、丹参和柴胡。差异在于岭南地区使用归脾经药物更多(P<0.05),多用白芍、决明子、茯苓、甘草、荷叶、莱菔子与三七(P<0.05);华北地区则多用赤芍、黄芪、当归与延胡索。结论:两地名老中医均以健脾祛湿、活血理气消滞为NAFLD的基本治则,各自特色在于,岭南更侧重健脾祛湿、益气养阴、理气化痰,且用药较平和;华北更侧重疏肝活血和养肝清热。  相似文献   

16.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风毒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壮医常用的外治法。介绍该疗法的特色、优势、技术操作规范、作用机制及其在风毒病(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处方的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筛选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收录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处方,并运用SPSS 26.0和SPSS Modeler14.1软件对纳入的中药处方的组方进行中药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89篇合格的文献,统计中药处方90首,中药共118味。中药使用频数前3位为甘草、半夏、黄芩。中药四气百分比前3名分别为寒、温、平,中药五味排名前3名分别为苦、甘、平,中药归经百分比最高的为肺,其次为脾、胃。聚类树状图可分为3个聚类方,以黄芩、瓜蒌、半夏为基础处方,聚类冰柱图可分为5个有效聚类群,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3条药对及药组。结论中药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多从痰论治,实则以清热化痰、通腑化浊为法;虚则益气化痰,培土生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壮医治疗肝炎的理论及方法。方法:以实地调研为主,文献研究为辅,全面地收集广西南宁市区和武鸣县壮医治疗肝炎的基础理论、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分析。结果:阐述了壮医对肝炎的认识,治疗上以解毒药为主,方子多为单味药,其中,田基黄、山栀子等是治疗肝炎最常使用的药物。结论:壮医药在治疗肝炎方面有潜在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9.
壮医腰环穴,是以壮医三气同步的天人自然观、三道两路理论为指导,形成以环为穴的壮医特色取穴原则.腰部位于人体人部,是人体的重要连接部位,腰环穴是三道两路在腰部的反映点,通过刺激三道两路腰环穴,疏通三道、通畅两路、调节气血,维持三气同步运行.腰环穴具有通路、散结、止痛、补虚的功效,适应病证范围广泛,可治疗多种疾病,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