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脉压差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人们普遍关心收缩压与舒张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而对于脉压尚未进行广泛的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 ,观察了 64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厚度的相互关系。结果 :脉压差高的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厚度也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中膜厚度相关 ,脉压差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同期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 125例患者40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中16例患者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4例患者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平均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P<0.05),并且随着平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升高.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7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IMT,计算出这些患者的脉压差,观察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结果脉压差大的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IMT均增高(P<0.05)。结论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IMT相关,脉压差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肥胖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关于肥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不清楚。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观察了82例高血压病患者体重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厚度的相互关系。结果体重指数高的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的厚度也高(P<005,P<001)。结论体重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中膜厚度相关,肥胖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A组 )和脑梗死无斑块组(B组),每组50例.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及对照组Hcy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吸烟、血脂、糖尿病等,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Hcy水平为(33.80±16.70)μmol/L,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17.39±6.60)μmol/L和对照组(10.74±14.58)μmol/L(P<0.01).脑梗死无斑块组与对照组Hcy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0.77 mm±0.25 mm),较脑梗死无斑块组颈动脉IMT(0.58 mm±0.29 mm)明显增厚(P<0.01).结论 高Hcy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结果两组血糖、血脂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尿酸、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高于高血压病组(P〈0.05)。结论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尿酸血症,为预防脑卒中,除控制血压外,还应重视抗动脉硬化和降低尿酸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颈动脉损害患者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RV时域分析法检测与分析109例高血压病患者时域分析指标及心率变异指数并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50名健康体检者被同期检测以作对照。结果高血压病患者时域分析指标及心率变异指数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指数减低的阳性率与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可能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观察了糖尿病、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厚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厚度显著增加(P<0.01)。结论: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杂志》2006,14(5):416-416
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而关于肥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不清楚。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选择82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一直控制较好,其中男性66例,女性16例,年龄52~80岁,不伴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总胆固醇〈5.7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1mmol/L。观察体重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厚度的相互关系。结果:体重指数高的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的厚度也高(P〈0.05,P〈0.01)。结论:体重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中膜厚度相关。肥胖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病变,探讨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超声检查86例患者的颈动脉,测量管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计算管径狭窄度,观察内中膜厚度、斑块及管腔的狭窄、闭塞与高血脂的关系。结果随着血脂增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显著增高。结论高血脂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相关因素,颈动脉超声可以作为有效且准确的衡量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超声评估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进展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6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非PIS组)、6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组)患者发病24h、3d、7d、14 d血浆D-Dimer水平,并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硬化程度、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PIS组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在发病24h、3d、7d较非PIS组明显升高(P <0.01);PIS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例数明显多于非PIS组(P <0.05);PIS组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者亦明显多于非PIS组,且伴随着入院24h内血浆D-Dimer水平的升高(P<0.05).结论: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形成是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D-Dimer水平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在我院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3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情况、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及斑块性质等。结果对照组受试者中发现颈动脉狭窄9例(18.0%),颈动脉内膜增厚2例(4.0%),未发现易损斑块;观察组患者中发现颈动脉狭窄47例(56.6%),颈动脉内膜增厚35例(42.2%),易损斑块31例(37.3%)。观察组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易损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异常检出率较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目的 初步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伴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显像仪对48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79例老年血压患者、37例老年高血压伴DM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观察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及血脂、血凝的关系。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63.3%)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22.9%,P<0.01),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与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组中,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脑梗死发生率(66.7%)较颈动脉正常组(25.0%)增高(P<0.05),与斑块组(36.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老年高血压伴DM组中内膜增(66.7%)及斑块组(46.4%)脑梗死发生率均较颈动脉正常组(0.0%)高(P<0.05)。老年高血压组及老年高血压伴DM组高血压病史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血脂及纤维蛋白原(FIB)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超声对脑梗死的预测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应积极控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及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ASV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患者9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CY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斑块积分检查.结果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动脉斑块积分呈正相关,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无关.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危险因素无直接关系,血清HCY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The evaluation of intima-media thickening (IMT) of carotid artery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preclinical diagnosis of atherosclerosis and stroke risk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Measurements of carotid wall thickness via Doppler were considered to be valuable in prediction of risk of brain damage and future stroke due to hypertension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327例发病时间≤7 d、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264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3例。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综合评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并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晨起空腹血浆Hcy浓度。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①327例患者中,99例为IMT正常,40例为IMT增厚,188例为粥样斑块形成。在188例斑块形成的患者中,易损斑块组82例,非易损斑块组106例。②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血浆Hcy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3.6、22.3、28.6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分别为40.4%(40/99)、70.0%(28/40)、75.5%(142/188)。除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间HHcy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3组间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易损斑块组血浆Hcy浓度和HHcy发生率分别为28.9μmol/L和82.9%,高于非易损斑块组的23.4μmol/L和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浓度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4~1.25)结论随着血浆Hcy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之升高。H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OCSP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各亚型构成比为:部分前循环梗死为43.1%,腔隙性梗死为39.0%,后循环梗死为11.6%,完全前循环梗死为6.3%;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有斑块者占70.5%,完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组患者中占斑块检出率的55.3%;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的检出率为46.9%、斑块≥4个的患者为33.3%、斑块平均个数为3.26±1.87个,明显高于其它两型(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稳定性、个数与完全前循环梗死和部分前循环梗死的形成密切相关,对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斑块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