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单纯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需要较深的麻醉才能达到手术要求,应用大剂量的镇静镇痛药或吸入较高纯度的麻醉气体,往往造成术后苏醒延误。笔者应用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不仅全麻用药量少,苏醒迅速,而且麻醉平稳,术中 相似文献
2.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于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实验组A,20例)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B,20例),观察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时、切皮时、手术期间和拔管时MAP和HR的差别,记录麻醉期间维持用药量及术毕至清醒时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在各观察时段MAP和HR方面相比,B组对各种刺激反应较为明显,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醉用药量B组>A组。术毕至清醒时的各项指标比较看,A组明显快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目前用于腹部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406例,随机分三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阻滞(EA,n=148)、全身麻醉(GOE.n=108),EA GOE(n=150)三法进行麻醉,比较麻醉前后MAP、HR、SpO_2的变化.结果:EA、GOE两组MAP和HR与麻醉前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EA GOE组麻醉前后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EA GOE法对心血管的应激反应影响小,麻醉用药量小,肌松良好,止痛完善,术后清醒快,为上腹部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A组)与全麻(B组)在老年人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 I级或I级择期老年人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麻醉维持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静脉维持.记录全麻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B组中平均动脉压高于A组、心率也快于A组(P<0.05).B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用量均大于A组.结论:与B组比较,A组全麻药用量减少,苏醒及恢复时间缩短,腹肌松弛满意.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5.
为不断改善胸腔手术麻醉效果 ,减轻其术中、术后一系列不良反应及影响 ,我院于 1996年以来对 186例胸腔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取得良好结果。为与单纯全麻施术者对比 ,特将近期 6 0例患者分组对照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择期胸腔手术患者 6 0例 ,男性 36例 ,女性2 4例 ;年龄 34~ 72岁 ,平均 5 2 .3岁 ;体重 48~ 79kg,平均6 4.5 kg;ASA分级属 ~ 级。其中食道癌患者 2 4例 ,贲门癌患者 8例 ,肺部肿瘤 11例 ,肺大泡患者 6例 ,其他胸腔疾病患者 11例 ,手术时间 1.6~ 3.5 h,平均 2 .3h。术前常规肌注苯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病人。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ASAⅠ~Ⅱ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组)和B组(静脉复合全麻组)。两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5 min,术中监测病人BP、HR、ECG、SPO2,手术探查应激反应及术后清醒情况。结果A组有术中麻醉平稳、术后清醒快、拔管后无复睡,术后使用了PCEA镇痛治疗,有利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术后恢复等优点。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具有应激反应小,术中循环稳定,术后行PCEA镇痛,有利于疾病康复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上腹部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心率为(75.21±2.34)次/分,手术时间为(122.23±10.21)min,术后镇痛时间为(432.21±35.43)min;对照组麻醉后心率为(66.21±2.12)次/分,手术时间为(156.32±11.56)min,术后镇痛时间为(198.24±15.43)min,观察组在麻醉后心率、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上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恶心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对照组术后出现恶心2例,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具有镇痛效果好、应激反应小、手术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可减少术中全麻药的用量,减轻植物神经(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近年来,我们对上腹部手术采用该复合麻醉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行如下。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胸腔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老年病人的全麻药用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胸腔手术40例,分为两组。复合组先行硬膜外穿刺,注入局麻药,测定麻醉平面,再实施全麻插管;单纯全麻组作为对照组,与之比较。结果 复合组BP、HR显著降低,全麻药用量显著减少,术后清醒时间缩短。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胸腔手术是较好的麻醉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静吸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与单纯静吸全麻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0 0例胸及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无硬膜外穿刺禁忌症 ,年龄 50~ 78岁 ;ASA ~ 级 ;手术时间 2小时 30分至 5小时 30分。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各 50例。1 .2 麻醉方法 :两组病人均于手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 .1 g和东莨菪碱 0 .3mg。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 ,先行硬膜外穿刺 ,并留置导管 ,注入 1 %利多卡因和 0 .2 5%地卡因混合液4ml,出现麻醉平面后行全麻诱导 ,插管成功后以 0 .0 5%异丙酚和 0 .0 0 8%维库溴铵双复液维持 ,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时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单纯行全身麻醉,实验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记录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时)、T3(术中)、T4(术毕拔管时)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毕计算两组全麻药用量,记录手术结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手术过程中MAP基础值变化平缓,而对照组则明显升高且手术过程中实验组T1、T2和T3时点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丙泊酚、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完全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上腹部手术采用的一种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全麻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6例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实施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气管插管单一全麻,B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并对两组麻醉效果及临床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在手术后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较A组有明显提前,并且B组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气管插管全麻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轻、麻醉效果好、药物用量小、术后苏醒快,是临床老年患者腹部手术麻醉方式最有效的选择,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静脉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静脉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IE组,20例)和静脉全麻(I组,20例)两组。IE组全麻诱导前选择T12~L1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硬膜外导管后,两组静脉诱导下行气管插管,IE组以丙泊酚静脉泵注,辅以硬膜外麻醉维持;I组以丙泊酚为主静脉复合全麻。于麻醉前5min(T0)、二氧化碳(CO2)气腹前(T1)、气腹后5min(T2)、30min(T3)、60min(T4)、术毕10min(T5)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烦躁、寒颤及进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例数。结果与T0时比较,IE组各时点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T2、T3、T4时MAP、HR显著高于T0时(P<0.05),组间比较I组T2、T3、T4时的MAP、HR显著高于IE组同时点(P<0.05),见表2。I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烦躁、寒颤及进入PACU例数与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静脉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均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前者术中心率、血压较后者平稳,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较后者显著提前,术后烦躁、寒颤等不良反应较后者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对手术麻醉的安全性要求也提高了,持续硬膜外阻滞(EA)和静吸全身麻醉(GA)虽说是应用于上腹部手术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是对手术触发的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却不能较好地抑制。有研究表明,麻醉手术可使体内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气管插管、切皮、探查、拔管等伤害性刺激,可导致机体应激反应,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现在我院应用静吸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CGEA)后,提高了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既能保证病人的呼吸管理,减少麻药用量,提前拔除气管导管,还能够进行术后硬膜外镇痛,加速病人的术后恢复。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食管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B)组,每组23例,记录不同时间点MAP和HR变化,全麻用药量及病人术毕至清醒时的各指标。结果:MAP、HR于切皮、开胸及术中各时点A组显著升高,B组无明显波动(P<0.05)。A组吸入异氟醚浓度及丙泊酚、哌库溴铵用药量均大于B组。两组术毕至完全清醒时各项观察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用药量降低和术后躁动减少,血流动力学稳定,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上腹部手术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清生长激素(GH)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Ⅰ ̄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为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切皮前(T2)、手术30分钟(T3),手术1小时(T4)、手术2小时(T5)抽取中心静脉血,连续监测并记录(每3分钟1次)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记录术中出血量、液体出入量、手术时间、药物用量等。所采血样分别送检血清GH。结果:(1)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比较:A组中MAP或HR增加的事件明显多于B组(P<0.05);B组中MAP或HR降低的事件明显多于A组(P<0.05)。(2)两组病人血清GH含量从T1时间点开始随着麻醉和手术的进行逐渐升高,在T4时间点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组间比较:T3时间点,GH血清含量A组>B组,即AT3>BT3(P<0.01)。T4时间点,AT4>BT4(P<0.01)。T5时间点,AT5>BT5(P<0.01)。结论: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病人术中应激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可明显减轻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镇痛强、剂量容易控制、苏醒迅速等优点,复合丙泊酚可以减少其肌肉僵直、躁动、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近年来我院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瑞芬太尼一丙泊酚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得普利麻静脉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上腹部手术的患实施此种麻醉观察其术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该方法诱导迅速、清醒完全、术后不良反应小。结论硬膜外阻滞加得普利麻静脉全麻是一种较理想的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