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十二指肠巨大憩室1例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外科马延新(济南250101)关键词十二指肠,憩室病例:患者,男,20岁。腹部包块1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腹部椭圆形包块,质韧,活动度小,基底扪不清。消化道钡餐示:腹膜后占位。B超示囊性包块。1994年5月4日在...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大出血,是外科常见疾病,多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常见的病因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门脉高压症、应激性溃疡、胃癌等,也有部分少见病因,如血管畸形、贲门粘膜撕裂等.而下消化道大出血相对少见,约占消化道大出血的15%左右,而下消化道出血绝大多数发生于结肠内.Meckel憩室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蒂与回肠相连的一部分闭锁不全所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外科治疗。方法:通过对十二指肠憩室病人术中所见及手术术式选择的分析,指出了术式选择的依据及手术具体方法,并进行了经验探讨。结果:十二指肠憩室病人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而术式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道大出血介入诊疗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1例胆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出血原因及检查和治疗手段,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1例患者中9例为医源性胆道出血,占比达81.82%(9/11).有胆道手术史者4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术后出血5例,PTBD后肝动脉损伤3例.11例患者中9例在肝动脉数字...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憩室是指各种先天性或出生后获得性原因所造成的肠壁病理性膨出,占憩室发病率第二位,X射线检查发现率为1.5%~3.5%[1]。我科2002年~2003年共收治十二指肠憩室患者1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002年~2003年共收治十二指肠憩室患者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最大80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30岁。2年来反复出现右中上腹部疼痛伴轻度腹泻,症状时轻时重,曾诊断为慢性胃肠炎,服药后有所缓解(具体药名与剂量不祥),近日症状不断加重,腹泻增多,于2005—12-08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 患者男,90岁。住院时查体偶然发现血淀粉酶显著增高(619.8u/L,正常值〈150u/L),无腹痛、腹胀、食欲下降等;B超检查未见双肾囊肿,肝、胆、脾、胰异常。给予禁食禁水、肠外营养液补充能量;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1mg皮下注射1/8h。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2 1岁。下腹部包块 4月余 ,渐进性增大 ,以平卧时明显 ,无明显疼痛不适。因突发高热 3 9℃ ,伴寒颤 2天 ,继而出现腹部包块处阵痛难忍入院。体检 :下腹部可触及一约 12cm× 8cm包块 ,质中 ,边界清楚 ,有压痛 ,无反跳痛。血常规WBC18.6× 10 9/L。B超 :下腹有一边缘不规则、边界欠清晰、大小约 9.5cm×5 .8cm× 10 .5cm的包块 ,其内回声强弱不等 ,分布不均。B超诊断 :下腹非均质性实性包块 (考虑来自后腹膜 )。结肠钡剂灌肠 (图 1) :见中下腹一类椭圆形致密影 ,大小约 11cm× 7cm× 13cm ,边界较清 ,与结肠…  相似文献   

9.
男性,70岁,反复咳嗽、咳痰和喘气十余年、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肺部感染以及原发性高血压于1981年12月15日住院。1939年曾有黑便史,伴有腹胀和剑突下绞痛。1961年发现肝脏肿大。1966年因进多油食物后发生高热、阵发性右上腹疼  相似文献   

10.
11.
下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6年2月~2002年2月间,对4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并对其中15例诊断明确患行灌注或栓塞治疗。结果 明确出血部位及病变30例,诊断准确率71.4%(30/42),30例中,小肠出血10例,大肠20例;对其中3例肠道血管畸形患行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成功率100%;12例行动脉内血管加压素灌注,8例出血停止,4例无效,有效率66.7%。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是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最有效可靠的检查手段,动脉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反复阴道出血的介入诊疗作用.方法 回顾我院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反复出血的盆腔动脉DSA表现及栓塞治疗,并结合文献复习该病发病原因、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因阴道反复出血前后共经历3次盆腔动脉DSA造影及栓塞治疗,短期止血效果肯定.DSA表现为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参与供血,供血动脉均增粗、扭曲,右侧子宫弓状动脉增粗,左侧子宫末梢动脉可见对比剂外溢征象,未见明显肿瘤染色或动静脉瘘征象.最后经宫腔镜证实子宫切口瘢痕内多发小憩室形成,其内可见积血.后经开腹手术切除子宫切口瘢痕组织,随访1年未见出血复发.结论 子宫切口憩室DSA造影表现不具特征性,介入栓塞治疗协同2期外科根治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大咯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5例大咯血患者,24h咯血量为300mL~1500mL,急诊行病灶供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VA)颗粒。结果35例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均成功,即刻止血26例(74.3%),出血明显减少9例(25.7%),总有效率100%,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大咯血治疗方法,可以作为临床上保守治疗无效后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行介入治疗的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6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呈典型胡桃夹综合征表现,CT血管造影多平面重建(MPR)图测得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为20.6°±4.04°,DSA造影术中测得受压近远侧血压差为(6.4±0.4)cmH2O;支架置入术后1年未发生支架移位、脱落及再狭窄等并发症,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15.
肺隔离症引发大咯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及栓塞术治疗肺隔离症引发大咯血的临床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2例肺隔离症引发大咯血患者,通过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和真丝线段栓塞异常供血动脉网。结果对12例肺隔离症患者,通过血管造影,共发现异常供血动脉26支,均发自胸主动脉。表现为供血动脉主干明显增粗、扭曲,中远段血管呈毛线团状,远端相互吻合成丰富的血管网。11例患者病变区有数支血管共同组成。栓塞异常供血动脉后,咯血停止。随访6~18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出现。结论血管造影及利用明胶海绵颗粒及真丝线段栓塞肺隔离症引发大咯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肾医源性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医源性出血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7例患者中2例为肾穿刺活检术,5例为肾微创外科治疗导致肾出血,DSA诊断明确后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DSA诊断为肾假性动脉瘤5例,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2例,均行一次栓塞治疗后血尿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诊6~12个月,肾功能检查无异常。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肾医源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时应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A 29-year-old woman suffered uncontrollable massive hemorrhage from a deep vaginal laceration following spontaneous vaginal delivery. Pelvic angiography revealed extravasation from a branch of the right pudendal arter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and quickly achieved hemostasis. When postpartum hemorrhage cannot be controll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order to avoid major surgery in an unstable patient and to maintain reproductive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8.
介入治疗在腹部外科术后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介入治疗在腹部外科术后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腹部外科手术后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并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介入治疗的病例,总结其DSA结果及介入治疗价值。结果11例腹部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中DSA发现胃左动脉出血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脾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肠系膜下动脉分支血管感染性假性动脉瘤1例,肠系膜上动脉小分支血管出血2例。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腹部外科术后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胆胰术后出血的对策、方法选择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4例胆胰术后出血,分别采用明胶海绵条、钢圈、PVA颗粒进行栓塞或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治疗。结果14例中发现16处病灶,进行了16次治疗。其中3次钢圈栓塞,6次PVA栓塞,2次明胶海绵栓塞,1次PVA 明胶海绵栓塞,4次血管加压素灌注。15次止血成功,1次因吻合口断裂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无效,止血成功率93.8%。结论胆胰术后出血的介入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靶血管正确的选择栓塞或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急性胃肠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急性胃肠道出血患者常规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DSA造影,发现阳性征象者12例,分别超选择病变血管,并采用栓塞剂或药物灌注治疗。其中,使用明胶海绵栓塞6例,明胶海绵加弹簧钢圈1例,海藻酸钠(KMG)颗粒加弹簧钢圈2例;垂体后叶素灌注3例;3例造影阴性患者未给予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栓塞的9例患者中,1例Meckel憩室患者于术后3d再次出血,其余8例均一次性止血成功;另3例垂体后叶素灌注病例术后仍有反复出血症状。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是处理急性胃肠道出血的一项简便、微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