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一型淋巴瘤,占据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30%,发展中国家还要更高些,它在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对化疗的反应及预后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2008年版的WHO将DLBCL定义为弥漫增生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瘤细胞核大于或等于正常吞噬细胞核或大于正常淋巴细胞的2倍[1]。  相似文献   

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30%~40%。多年来,CHOP曾一度被视为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和部位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1993~2001年间诊断的淋巴瘤病例189例,应用WHO新分类进行分类. 结果189例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11例(5.8%),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78例(94.2%).免疫表型显示,B细胞淋巴瘤160例(89.9%),T细胞淋巴瘤18例(10.1%).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要病理类型117例(65.7%),但其组织细胞学呈明显异质性.胃部约有1/3的病例为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瘤),未见T细胞淋巴瘤;而肠道可见到25.0%的病例为T细胞淋巴瘤;鼻腔鼻窦则以T细胞淋巴瘤为多数.结论本地区霍奇金淋巴瘤少见;结外NHL多于淋巴结,且B细胞淋巴瘤占绝大多数;DLBCL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它类型有明显的部位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非霍奇金氏甲状腺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复习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非霍奇金氏甲状腺淋巴瘤临床资料文献并分析1例患者的临床过程。结果:患者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15年,病情稳定后发现双侧甲状腺肿大弥漫性病变,手术病理确诊为甲状腺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经R-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并给予局部放疗后病情稳定。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非霍奇金氏甲状腺淋巴瘤的病例正在增加,两者可能有相同的发病机制,早期发现,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亚型,是目前可能治愈的恶性肿瘤。然而,就目前的治疗手段而言,其长期缓解率仅约为50%。进一步的亚组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可以提前预知哪些患者可以从标准治疗获益,哪些患者易复发。对预后差的患者,可以使其从实验性治疗中获益。本文旨存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生物标记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二、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胃是较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受侵的部位。其中部分患者为胃MALT淋巴瘤恶性转化而来,大多数患者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但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二者差异不大。胃DLBCL预后较好,Ⅰ期总的10年生存率达90%以上,Ⅱ期总的10年生存率达60%以上。文献报告合并MALT淋巴瘤成分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P感染率高于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别为65%和15%。因此,抗炎治疗通常认为对胃DLBCL无效。但也有部分文献报告抗炎治疗对早期胃DLBCL有效,有效率50%~60%。但无论如何抗炎治疗在胃DLBCL的地位不如在胃MALT淋巴瘤重要。  相似文献   

7.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NHL的35%~40%。由于DLBCL发病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效果欠佳,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深入探讨DLBCL发病的分子机制极其重要;近年来,据报道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中起重要作用,它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并且有望成为预后指标或治疗靶点。回顾lncRNA在DLBCL的分子亚型、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表达模式及相关分子机制,为DLBC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总结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17例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无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能明显提高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总有效率,且未增加毒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估计有15万新发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其中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占到大 B 细胞淋巴瘤总数的80%以上[1] . DLBCL 常易远处扩散和结外侵犯,但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相对少见,也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明显异质性的侵袭性肿瘤.肿瘤标记物(TM)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反应时而产生的物质.本文就DLBCL的肿瘤标记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在NHL中占比达30%[1]。受疾病本身的分子学特征、临床特征和患者自身特点等影响,DLBCL预后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郑方  冷青  季征  吴音  宋扬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43-43
目的总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自2000年7月-2012年2月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54.76%为Ⅲ~Ⅳ期;35.71%患者有B症状;ECOG评分2~4分者占26.19%;IPI中高危者(3~5分)占28.57%;。结论 DLBCL以中年男性多见,胃肠道易受累,血液指标有改变,肝肾功能常降低。  相似文献   

13.
B细胞淋巴瘤累及结外部位常见是胃肠道 ,其次是皮肤 . 淋巴瘤累及皮肤分为原发和继发 . 原发皮肤淋巴瘤以 T 细胞来源为主 ,而继发皮肤淋巴瘤少见 T 细胞来源 ,大部分为 B 细胞来源 ,常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经典亚型 ,比如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 )和滤泡型淋巴瘤[1] . 我们报道 1 例 DL-BCL 治疗过程中出现继发皮肤浸润 ,结合相关文献复习 ,以期提高认识 .  相似文献   

14.
权小英  张智慧   《四川医学》2019,40(4):334-339
目的根据2008版WHO造血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探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诊治的2148例淋巴瘤,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①非霍奇金淋巴瘤2085例(97. 07%),霍奇金淋巴瘤63例(2. 93%)。其中B细胞淋巴瘤1600例(76. 74%),T/NK细胞淋巴瘤485例(23. 26%)。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前五位分别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171例(56. 16%),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295例(14. 15%),滤泡淋巴瘤103例(4. 94%),套细胞淋巴瘤97例(4. 65%),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83例(3. 98%)。霍奇金淋巴瘤以结节硬化型最常见33例(52. 38%)。②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结外部位为扁桃体169例(14. 4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结外部位为鼻腔255例(86. 44%)。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亚型,结节硬化型是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亚型。扁桃体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结外部位,鼻腔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结外部位。  相似文献   

15.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所有NHL的40%。DLBCL在临床和病理中具有高度异质性。尽管一线R-CHOP方案能够使约60%的患者实现治愈,但仍有30%~40%的患者面临复发难治。未来DLBCL治疗疗效提高的希望需要寄托在我们对DLBCL临床和病理异质性更深认识的基础上。唯有更精确的分型,才能使不同的DLBCL患者得到精准化和个体化的治疗,从而获得超越R-CHOP方案的疗效。近年来,医学界在DLBCL的分型方面做出大量探索,且取得较大突破。本文旨在对DLBCL的临床及分子分型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灰区淋巴瘤(Gray zone lymphoma,GZL)是一种独特类型的淋巴瘤,指介于两种淋巴瘤之间,不能归为其中任何一种。1998年"灰区淋巴瘤"的概念首次被提出,2008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正式列出引用了两种GZL:(1)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特征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之间(BCLu-DLBCL/CHL);(2)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特征介于DLBCL和  相似文献   

17.
《右江医学》2019,(9):707-710
<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来源于成熟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NHL中最常见的一个亚类,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5%~40%。据相关统计表明,DLBCL已成为发病率逐年增长的恶性肿瘤之一[1]。由于DLBCL在临床、分子遗传学及免疫表型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现阶段临床上主要行化疗,虽然化疗的有效性较高,但化疗敏感  相似文献   

18.
肺原发性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一种罕见类型。大多数肺原发性淋巴瘤属于低级别、黏膜相关淋巴瘤类型,而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极其罕见,仅见于10%的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肺DLBCL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尽管目前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最佳治疗方案和预后因素还没有很好的定义,但在先前的研究中,开胸肺活检或胸部CT引导下的经皮活检是获取标本的最好方法。而最终诊断要以组织病理学形态为基础并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及时诊断和在疾病早期阶段就开始化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ALK+DLBCL)是一种罕见并具有特征性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点的恶性淋巴瘤。在DLBCL中所占比例小于1%,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归类为DLBCL一个独特的亚型。1997年Delsol等~([1])首先报道7例嗜窦性分布的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类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病理类型90~95%为弥漫大B细胞型(DLBCL),既往多采用CHOP样方案化疗,但疗效不佳。而中枢神经系统的DLBCL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外的DLBCL相比,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以及其下游NF-kB通路的频发突变更为常见。2017年8月,B细胞受体(BCR)通路抑制剂伊布替尼在国内上市,浙大一院以伊布替尼联合化疗治疗了2例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发病均获得控制,但需关注感染等相关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