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测定87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4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肺功能,并对DM组肺功能变化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DM组总肺活置(TLC)、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流量(FEF25、FEF50、FEF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LC、FVC、FEV1、FEF50、FEF75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紊(FINS)、餐后2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及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FEF25、DLCO与FPG、FINS、ISI及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显著相关(P〈0.05或P〈0.01)。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以限制性为主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FPG、FINS、ISI及微血管并发症等可能是影响其肺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0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于该院接受体检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微血管并发症积分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肺功能指标测定入选74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的肺功能并同时测定三酰甘油、胆固醇、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检查以及尿蛋白排泄率(AER)检测、眼底检查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74例无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完成9个月的观察,比较两组肺功能变化,并对糖尿病组肺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肺活量(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TL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肺-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单位体积-氧化碳弥散量(K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糖尿病组进行线性相关分析表明,VC、FEV1、TLC均与HbA1 c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VC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显著负相关(P〈0.05),MVV与微血管并发症积分呈显著相关性(P〈0.01)。DLCO、KCO均与HbA1 c、微血管并发症积分呈负相关(P〈0.05),DLCO亦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并对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指标与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减退,肺脏可能是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之一,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应激治疗是其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2DM患者肺功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98例T2DM(T2DM组)患者和100名健康志愿者(NC组)进行肺功能检查,并对T2DM组肺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T2DM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流量(FEVl)、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肺总量(TLC)、一秒率(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单位体积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分别为(80.78±14.70)、(70.95±14.90)、(76.59±16.01)、(52.45±16.60)、(66.71±23.72)、(0.86±12.50)、(87.49±8.39)、(69.29±15.35)、(79.62±19.73),均低于NC组(P<0.05)。T2DM组DLCO与糖尿病病程(r=-0.45,P<0.05)、微血管病变积分(r=-0.37,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0.31,P<0.05)呈负相关。结论 T2DM组肺功能也存在损害,这种损害和糖尿病病程及糖尿病微血管慢性病变程度以及患者IR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期的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绝经期的骨密度(BMD)变化及其机制,以了解其骨代谢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206例T2DM绝经期妇女及40例年龄、体质指数(BMI)相匹配的健康者的BMI).收集相关生化指标.并对其与年龄、病程、绝经年限、空腹血糖(FPG)等及部分骨代谢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206例T2DM绝经期妇女的BMD较健康者有不同程度下降.统计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腰椎2~4(I,2~4)、Ward’s三角、股骨颈、股骨大转子部位的BMD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128(P=0.0007)、-0.0116(P-0.0001)、-0.2292(P-0.0001)、-0.0173(p=0.0007)。餐后2h血糖(2hPG)与I,2~4、WardS三角部位的BMD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249(P-0.0001).-0.0249(P-0.0001)。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C肽(2hCP)水平与I,2~4、Ward’S三角、股骨颈部位的BMD呈正相关:Fins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128(P=0.0001)、0.0188(P-0.0001)、0.0315(P-0.0001);2hCP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283(P-0.0001)、0.0052(P=0.0032)、0.0177(P-0.0006)。结论 T2DM绝经期妇女非肥胖者更容易引起BMD下降.除了雌激素的影响外,可能与胰岛功能受损有关,较好地控制血糖和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对预防骨质疏松症(OP)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肺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是2009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根据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将患者分为严重损害组(小于50%预计值)和非严重损害组(大于50%预计值,包括正常FEV1)。根据患者吸烟史,肺结核病史和X线特征进行两组问比较。结果34名患者总平均年龄53.7岁,7名患者(20.6%)有严重损害,其中3名是吸烟者,2名有肺结核病史。所有严重患者胸片均具有小阴影密集度2级和大阴影,仅仅大阴影与肺功能严重损害显著相关。结论仅有胸片中大阴影的存在能决定矽肺患者肺功能损害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探讨肺是否为糖尿病病变的靶器官。方法检测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者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进行比较,40例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后再次检测以了解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并发症组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较无并发症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HbAlC较治疗前有所好转,并与变化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受损,肺脏是糖尿病病变的靶器官之一,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损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国外学者对糖尿病(DM)的肺功能变化进行了许多研究[1],但结果不尽相同,国内研究则较少。我们对1992年3月至1994年10月住院的5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肺功能的研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1.对象:①2型糖尿病组:51例,男20例,女31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51.0±15.6岁。均符合1985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发病0.5个月~23年,平均6.9±5.3年。均无慢性肺疾患及吸烟史。有慢性并发症者14例,其中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4例,(按1983年我国糖尿病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构成比及相关因素。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2003年~2010年于卫生部北京医院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876例,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非糖尿病肾病(非DN)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DR)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非DPN)组,计算DN、DR、DPN构成比,比较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R、DN、DPN的相关因素。结果 (1)DN构成比为34.5%,DR构成比为42.4%,DPN构成比为82.3%。(2)DN与非DN两组间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甘油三酯(TG)、尿酸(U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DR与非DR两组间仅糖尿病病程、SBP、空腹C肽(FCP)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DPN与非DPN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LDL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N与SBP、HbA1c、FBS、HDL、UA、糖尿病病程有关(OR值分别为1.022、1.098、1.075、0.501、1.004,1.048,P<0.05或P<0.01);DR与SBP、HbA1c、糖尿病病程有关(OR值分别为1.017、1.102、1.097,P<0.05或P<0.01);DPN与HbA1c、LDL、糖尿病病程、年龄有关(OR值分别为1.226、1.370、1.041、1.058,P<0.05或P<0.01)。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N、DR、DPN均与糖尿病病程和HbA1c有关,控制血糖对防治微血管病变意义重大,综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酸可以更好的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昆明市T2DM患者HbA1C与FPG、2hPG和血红蛋白(Hb)的关系,了解HbA1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昆明市居住5年以上的T2DM患者208例,对HbA,C与FPG、2hpG和Hb进行分析,将高血红蛋白和正常血红蛋白组FPG、2hPG和HbA1C进行比较。结果HbA1C与FPG、2hPG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9,HbA1C与FPG和2hPG的回归方程为Y-1.124+0.334X,+0.284x2。不同Hb水平间FPG、2hPG和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HbA1c的主要因素是FPG和2hPG,Hb对FPG、2hPG和HbA1C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79例绝经后T2DM患者的正位腰椎(L1-4)、左股骨颈与左股骨粗隆及左全髋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值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并对测定的相关化验指标、年龄、病程、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及体质指数(BMI)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BMI、白细胞介素6(IL-6)、骨钙素、绝经年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L-6与骨质疏松(r=0.260,P=0.020)及糖化血红蛋白(GHbAlc)(r=0.259,P=0.023)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独立相关,与BMI独立负相关.结论 年龄与低BMI可能是绝经后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2DM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T2DM患者9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1组(UAER〈20μg/min)和糖尿病2组(UAER≥20μg/min),选性别、年龄相当的正常人26名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1、2组二尖瓣A峰升高(P〈0.01),糖尿病1组E/E′s及E/E′L与E/E′s的均值(M-E/E′)有升高趋势,糖尿病2组E/E′s及M-E/E′进一步上升(P〈0.01)。A峰与年龄、血压、HbA1c、糖尿病病程、UAER呈正相关;E/E′s、M-E/E′与年龄、NT-proBNP、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结论T2DM患者心功能变化主要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出现,舒张功能减退更为显著;E/E′s、M-E/E′较之其他舒张功能指标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选取T2DM患者(T2DM组)60例及正常体检者(NC组)60名进行比较,另将T2DM组按性别、年龄及病程进行划分,观察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T2DM组体内FT3水平低于NC组(t=2.033,P<0.05);T2DM组男女间各甲状腺激素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DM组>60岁者FT3水平低于40~60岁者(t=2.619,P<0.05);T2DM组病程>10年者FT3水平低于<10年者(t=3.196,P<0.05). 结论 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变化表现为FT3降低;高龄、病程长的T2DM患者比非高龄且病程短者FT3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4.
15.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分析与抑郁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29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姓1 463例,女性1 503例,年龄(56.4±11.2)岁,病程(6.3±5.7)年.用Beck抑郁问卷(BDI)进行抑郁评分进行分组,抑郁标准:≤4分,非抑郁组;5~13分,轻度抑郁组;14 ~20分,中度抑郁组;21分或更高,重度抑郁组.同时收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相关生化代谢指标及与糖尿病有关的一般资料(如吸烟史、糖尿病教育、治疗等).计算抑郁的患病率,用logistic回归筛选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5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其中轻度抑郁占38%,中度8%,重度5%.与非抑郁组相比,抑郁组患者中女性性别、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接受糖尿病教育及使用胰岛素治疗者比例高(P<0.01),年收入大于20000元者比例低(P<0.01).重度抑郁组中吸烟者比例较高,年龄偏低(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与女性性别、糖尿病教育、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成正相关,与年龄成负相关(P<0.05).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女性性别(OR=1.37),年龄(20~40岁,OR=1.52),糖尿病教育(OR=1.51),周围神经并发症(OR=1.87),均为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抑郁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对抑郁的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改变。方法:入选糖尿病患者42例(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利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及右上肺静脉血流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早期E峰速度峰值(E)、舒张晚期A峰速度峰值(A)、计算E/A比值、心房收缩期肺静脉逆向流速峰值(ap)。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组舒张功能指标E/A[(1.12±0.14)比(0.95±0.56)]明显降低(P<0.05),ap[(23.54±2.91)cm/s比(31.73±9.97)cm/s]明显升高(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首先出现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表现为E/A比值降低,肺静脉逆向流速峰值升高,对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进行心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功能不全,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T2DM患者47例,健康对照(NGT)35名,测定受试者一般临床及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并分析各指标的关系。结果与NGT组相比,T2DM组内脏脂肪素水平明显升高(70.43±20.710g/Lw98.48±22.37μg/L,P〈0.01);相关性研究显示,内脏脂肪素水平与腰围、臀围、腰臀比、空腹血糖、HbA1c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腰围和空腹血糖是影响内脏脂肪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T2DM患者空腹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升高,血清内脏脂肪素可能在T2DM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蒙古族T2DM患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蒙古族T2DM患者523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组.采用问卷调查、系统体检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研究. 结果 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组年龄[(51.11±10.61)vs(51.34±10.20) vs(55.85±9.36)岁]、BMI[(24.76±4.74)vs(25.81±3.45) vs (26.58±3.66) kg/m2]、SBP[(105.69±10.50)vs(125.08±6.54) vs (158.67±23.80)mmHg]、DBP[(65.94±12.44) vs (75.43±8.41)vs(93.25±15.08)mmHg]、饮酒[15(23.44) vs 44(26.83)vs118(40.00)]和口味偏甜[13(20.31) vs 23(14.02)vs 18(6.1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血压组病程较高血压前期组长[4.0(0.5,6.0) vs1.0(0.0,5.0)年,P<0.01],TG较正常血压组高[2.37(1.83,3.55) vs 2.14(1.63,3.14)mmol/L,P<0.01].SBP与年龄、病程、BMI、HDL-C和饮酒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口味偏甜呈负相关,DBP与年龄、病程、BMI、HDL-C和饮酒呈正相关,与性别、LDL-C和口味偏甜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BMI、HDL-C、饮酒和口味偏甜是蒙古族T2DM患者SBP升高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BMI、HDL-C和口味偏甜是蒙古族T2DM患者DBP升高的影响因素. 结论 年龄、BMI、HDL-C和口味偏甜是蒙古族T2DM患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测定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名对照组人CXC趋化因子配体1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和内皮祖细胞数量,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新生障碍,高龄、HbA1c升高者及合并血管病变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