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创伤性肾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进行肾动脉栓塞的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肾出血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31例肾损伤患者,所有病人在栓塞前都进行肾动脉造影证实诊断。栓塞材料以明胶海绵加金属钢圈。结果 31例患者栓塞后,临床症状较快改善,1月后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伤侧肾功能恢复。仅1例栓塞后仍有持续性血尿行肾切除。结论 对创伤性肾出血病人,采用肾动脉栓塞治疗,止血效果好,能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肾损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观察肾动脉变异及左肾静脉(LRV)解剖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名正常人的64层螺旋CT肾血管影像资料,观察肾动脉变异及LRV解剖,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之间的夹角(α)、SMA与AA夹角间隙内LRV中心水平SMA的后缘与AA前缘之间的距离(D1)、SMA与AA夹角间隙内十二指肠中心水平SMA的后缘与AA前缘之间的距离(D2)、SMA与AA夹角间隙内LRV中心与SMA起始根部中心的距离(D3)、SMA与AA夹角间隙内十二指肠中心与SMA起始根部中心的距离(D4),同时测量LRV通过α角时的内径(a),近左肾侧最大内径(b),计算b/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05名正常人共210只肾脏,肾动脉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32.4%(34/105)和17.6%(37/210),其中Ⅰ类(肾门前肾动脉分支)13只肾脏,Ⅱ类(肾副动脉)24只肾脏.α、D1、D2、D3、D4、a、b、b/a的均值分别为(51.2±18.5) °、(13.4±6.0) mm、(17.0±7.2) mm、(20.3±5.0) mm、(56.9±12.5) mm、(5.8±2.0) mm、(10.5±2.3) mm、(2.0±0.9),α角与D1、D2、a 存在正相关,α角与D3、D4、b/a之间存在负相关,α角与b不存在相关性. 结论 64层螺旋CTA可清晰显示肾动脉变异、LRV和十二指肠的解剖关系,并准确测量SMA与AA之间的夹角,对指导肾脏手术及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和十二指肠淤积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CTA与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CTA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并在1周之内行DSA检查,将检查结果与CTA进行对照。结果:共检测了56例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本组CTA检测出血管壁软斑块32处,软斑块合并钙化斑块24处,单纯钙化斑块46处;血管轻度狭窄124处,中度狭窄86处,重度狭窄43处,血管闭塞9条。结论: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的斑块、狭窄及畸形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作为头颈部动脉血管性病变的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在肾动静脉系统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在肾动静脉系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26例超声提示肾占位的病人及5例活体供肾者,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进行了平扫及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实质期3期增强扫描。数据被传到GE ADW 4.2 Workstation进行3D重建,采用Volume viwer plus voxtool 6.3.19软件包。由2位放射科主任医师对肾动静脉系统显示情况进行评估,意见相左时,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结果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对副肾动脉和肾动脉提前分支的显示率与动脉早期相同。左右肾副肾动脉的CTA显示率分别为32.3%和6.5%。左右肾动脉提前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12.9%和9.7%。对环主动脉左肾静脉、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及多条右肾静脉,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与实质期的显示率之间亦无差异,分别为16.1%、3.2%及32.3%。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对左肾上腺静脉、左性腺静脉及左腰静脉的显示率为83.9%、87.1%、61.3%,和实质期相比(分别为87.1%、93.5%、64.5%),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质量优于实质期。结论动脉晚期CTA融合图像能够同时且清楚地显示肾动静脉系统,减少了受检者的放射线剂量、节约了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使用6层螺旋CT对39位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血管成像检查。应用准直1.0mm,螺距1.25进行扫描,将得到的原始数据行层厚1.25mm、3.0mm轴面重建,MIP2mm、5mm多视角多平面重组及MRP重组。分析不同后处理技术的检出栓塞动脉支数进行比较。结果:3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共累及肺动脉血管326支,以上5种重建方法对肺动脉主干及叶动脉的栓塞,显示检出结果一致。对段及亚段动脉的栓塞MPR优于其它后处理方法(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肺栓塞安全、敏感性且特异性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其图像后处理技术更为直观、全面的显示栓子的形态、部位、范围。  相似文献   

6.
<正>肺动脉栓塞(PE)是一种常见而又易漏诊的致病原因和死亡原因,国内学者研究指出,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常规CT和MRI扫描有其局限性;肺血管造影是诊断PE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性,有明显并发症[1]。近年来,随着MSCT的出现,其无创性、高空间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56层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并应用后处理技术如MIP,MPR、VR、CTVE等方法显示肺动脉,总结肺动脉栓塞的CT征象。结果 19例患者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36支,叶肺动脉栓塞104支,段肺动脉栓塞162支,亚段肺动脉栓塞44支。中央型82支,偏心型103支,闭塞型110支,环形附壁型51支。结论 256层CT肺动脉成像能够方便、直观、清楚的显示肺动脉栓子,对诊断肺动脉栓塞有重要的价值;MPR、MIP、VR是显示肺动脉栓子的重要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医源性肾出血是肾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能够对肾动脉病灶、出血责任血管等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在简述肾血管解剖、医源性操作与肾出血的基础上,从肾相关手术前(风险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早期出血、延迟性出血和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医源性肾出血的影像表现等方面,综述MSCTA在医源性肾出血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65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手工和人工智能软件重建头颈部血管,比较两者间所需时间、射线剂量以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使用人工智能重建头颈部血管所需的时间和射线剂量均明显低于手工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种方法重建头颈部血管的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人工智能进行头颈部CTA后处理,图像满足诊断要求,不仅显著提升了重建速度,减轻医师的负担,还能有效减少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结果CT显示1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呈边界清楚、含脂肪组织的肿块,并清楚显示肿瘤的成分以及其形态、大小、数目、浸润范围和邻近结构关系。结论CT能准确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与判定预后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肾动脉狭窄与肾动脉主干的形态学特征,特别是与肾动脉变异曲度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62例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36~78(52.64±16.32)岁]进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TA),分别测量狭窄侧与非狭窄侧的肾动脉主干的平均管腔直径、管腔横截面积、长度、主干CT值、肾动脉主干强化CT值与腹主动脉强化CT值的比值(RA/AA)、肾皮质的平均强化CT值、最大曲度、肾动脉主干起点至最大曲度顶点的距离以及狭窄侧肾动脉主干起点至狭窄近端的距离。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 肾动脉狭窄62支,对侧肾动脉正常62支,伴有斑块形成的肾动脉狭窄侧,其肾动脉走行的最大曲度(0.15±0.02)明显大于非狭窄侧(0.0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87,P<0.05),而狭窄侧与非狭窄侧的肾动脉主干的平均管腔直径、管腔横截面积、长度、肾动脉主干CT值、RA/AA、肾皮质的平均强化CT值分别为(5.39±0.53) mm、(20.52±7.22) mm2、(34.51±13.12) mm、 (349.54±51.23) HU、(94.25±3.46)%、(278.41±35.47) HU和(5.27±.062) mm、(18.97±5.05) mm2、 (35.27±14.74) mm、(353.31±54.37) HU、(93.46±3.62)%、(284.21±37.92) HU,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58、1.385、0.303、0.397、1.242、0.879,均P>0.05)。狭窄侧与非狭窄侧肾动脉主干起点至最大曲度顶点的距离分别为(9.62±1.34) cm和(9.79±1.47)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3,P>0.05)。狭窄侧肾动脉主干起点至狭窄近端的距离为(9.42±1.61) cm,与肾动脉起点至最大曲度顶点的距离[(9.62±1.34)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2,P>0.05)。 结论 CTA能够直接显示肾动脉水平的形态,其变异曲度与肾动脉狭窄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必要性和可靠性.方法 选取82例曾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ARAS患者行肾动脉MSCTA,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容积重建和表面阴影遮盖法重建,将结果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MSCTA发现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源性肝动脉出血急诊肝动脉造影的表现及其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5例医源性肝动脉出血患者行急诊肝动脉造影,确定出血动脉后,以明胶海绵、PVA颗粒和弹簧圈进行急诊栓塞治疗,对医源性肝动脉出血急诊造影的表现及栓塞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4例患者肝动脉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溢,6例为肝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为肝动静脉瘘。25例患者栓塞术后出血停止。栓塞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再次出血及肝脏坏死及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是治疗医源性肝动脉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的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80例大咯血的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介入手术中寻找所有的出血动脉,并逐一进行栓塞治疗。68例患者栓塞治疗1周后复查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对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80例大咯血的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共找到107支病变的出血动脉,介入手术中共找到118支出血动脉并成功栓塞治疗。术前支气管动脉CTA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0.68%(107/118)。68例患者栓塞后治疗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显示所有已栓塞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效果良好。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前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可以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寻找出血动脉提供准确的定位作用。栓塞治疗后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有利于对栓塞疗效的准确判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DSCTA)对主肾动脉及肾段动脉的显示能力及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256层螺旋C T和94例64层螺旋C T检查的肾动脉M SC T A图像,以C T原始横断位图像为基础,结合V R、M IP等重建图像对各级肾动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98例患者共显示肾动脉196条,主肾动脉及Ⅰ级、Ⅱ级皆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Ⅲ级分支显示率98.3%,Ⅳ级分支为90.2%,Ⅴ级分支为72.9%,Ⅵ级分支为30.9%。94例患者共显示肾动脉188条,其中主肾动脉及Ⅰ级皆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Ⅱ级分支显示率99.1%,Ⅲ级分支显示率90.3%,Ⅳ级分支为70.2%,Ⅴ级分支为4.8%,Ⅵ级分支为0%,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37±0.177)分和(3.965±0.189)分,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256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显著提高了肾动脉图像质量,特别是对肾段动脉的显示,从而为临床诊断肾段动脉狭窄和了解肾肿瘤分支血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低剂量肾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CTA)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选取拟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且体重在60~70 kg的患者90例,按检查先后分为,120 kV,120 mAs组(A组);120kV,60 mAs组(B组)和100 kV,100 mAs组(C组),每组30例。其中A组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PB)生成图像,B组与C组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生成图像。测量记录各组图像的肾动脉CT值、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对采集后的图像进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后处理,并按1~5分对VR图像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A组与B组肾动脉CT值、SD值、SNR、CNR及V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SD值与A组、B组相当,而肾动脉CT值、SNR、CNR及VR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值=-12.326,tSNR=-7.136,tCNR=-7.649;ZVR=-2.690,PVR <0.05)。 结论 肾动脉CTA运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mAs降低50%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图像质量,而在管电压降低到100 kVp,辐射剂量(机器显示)降低50%的情况下,图像质量反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T对自发性肠系膜血管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自发性肠系膜血管出血患者的体格检查、CT影像和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患者的出血原因及出血位置。结果 7例患者中,CT表现包括肠系膜内血肿7例、对比剂从肠系膜血管漏出3例。结论 CT对自发性肠系膜血管出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动脉干监测方案在双源CT头颈部联合双能量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优化方案组,30例)监测点位于肺动脉主干、阈值150 HU、触发延迟时间为8~9s,螺距0.9,碘海醇(350 mg I/ml)60 ~65 ml;B组(常规方案组,30例)监测点位于主动脉弓、阈值100 HU、触发延迟时间为5 s,碘海醇(350 mg I/ml)60~70 ml.体质量<75 kg的患者注射流率为4.0 ml/s,体质量≥75 kg或体质量指数(BMI) ≥27 kg/m2者注射流率采用4.5 ml/s,对比剂注射完后以相同流率追加注射40 ml生理盐水.测量2组患者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水平段、注射对比剂侧锁骨下静脉、颈静脉近中远段、直窦、上矢状窦的强化CT值.2名有经验的医师采用双能量自动去骨软件、Inspace软件和3D后处理软件,行VR、MIP、CPR成像,双盲法评价CTA图像质量,评价注射对比剂侧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伪影、头颈部静脉回流等对动脉显影的影响.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图像的CT值、图像质量评分分值等,应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图像对比剂残留伪影、颈根部动脉起始处缺如段数、颈静脉回流严重程度等.结果 两组动脉各段CT值为372 ~414 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A组左、右两侧颈静脉内近、中、远段强化CT值[分别为(95±36)、(95±36)HU,(131±58)、(133±57)HU,(174±68)、180±66) HU]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35±58)、(137±59)HU,(170±58)、(181±58) HU,(218±62)、(224±68) HU],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0 ~-2.54,P值均<0.05).A组注射对比剂侧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伪影例数(5例)及颈根部动脉起始处缺如段数(11段)少于B组(12例,24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2、5.65,P值均<0.05).颈内静脉显影程度A组颈总动脉分叉以下轻微5例、严重1例,分叉以上轻微15例、严重9例;B组分叉以下显影轻微9例、严重6例,分叉以上显影轻微12例、严重17例,优化方案能显著减少颈内静脉对颈部动脉显示的干扰(x2分别为6.79、6.37,P值均<0.05).图像质量评分A组(3.84±0.40)分高于B组(3.64±0.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6,P<0.05).结论 肺动脉干监测结合60 ~65 ml对比剂优化双能量头颈部CTA成像方案可以显著减轻颈静脉回流和注射对比剂侧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伪影,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8例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DSCTA的CAF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发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后确定诊断.结果 68例CAF中,瘘口位于肺动脉18例,右心室31例,左心室16例,上控静脉3例;CAF瘘支血管起源右冠状动脉33例,左冠状动脉30例,左、右冠状动脉双侧起源5例.瘘支血管影像表现为增宽、迂曲28例,扩张、动脉瘤26例,迂曲的血管网18例.结论 冠状动脉DSCTA方便、快捷、无创,可以作为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周广金  刘剑羽   《放射学实践》2012,27(5):524-52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技术在肾移植供体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亲属供肾者行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进行肾血管重建,评价供肾血管情况,将影像学表现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40例供肾者1次屏气完成扫描,均获得满意的轴面图像,应用VR、MIP、MP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肾血管,可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4级分支。9例单侧肾由副肾动脉供血,其中8例单侧肾见单支副肾动脉,1例双侧肾各见1支副肾动脉;9例存在肾动脉分支过早,其中1例双肾动脉均为肾动脉分支过早,共10支血管距离肾动脉开口在1.5cm以内;2例显示肾静脉解剖变异。CT血管成像对供肾动静脉主干、副肾动脉、肾动脉分支过早、肾静脉主干变异的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是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血管的一种无创、安全、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