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肥市中学生自杀行为与若干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行为报告率并分析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与自杀行为相关性.方法 方便抽取合肥市7所中学(2所普通中学,2所重点中学,该市所辖3个县选取的3所普通乡村中学),每个中学分别在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对其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127份.自杀行为的定义与问卷设计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相同.同时采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评价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等心理特点.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筛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中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8.0%,自杀计划报告率为119%,自杀未遂报告率为4.0%.学校生活满意度高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共同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应根据中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了解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中学危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黔北农村初中生5 608名,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报告率分别为12.7%,4.6%,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抑郁和其他压力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的共同危险因素,少数民族是自杀计划和自杀行动的共同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行为报告率居于全国一般水平.应针对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了解中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为有效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5 116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童年期虐待经历和自杀行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中学生自杀行为及童年期虐待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15.6%,8.6%和3.4%,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22,7.50,8.15,P值均<0.01).女生情感虐待检出率高于男生,男生躯体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和家庭功能不全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各种类型童年期不良经历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均高于无相应不良经历者(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各种童年期不良经历均会增加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发生风险;且随着不良经历类型数目的增加,各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P值均<0.01).结论 童年期不良经历是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对有童年期不良经历青少年的干预,可作为中学生自杀行为防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心理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707名中学生最近1 a内自伤行为的总报告率为35.2%,62.4%的自伤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排名前3位的自伤行为分别为故意打自己(19.0%)、故意掐伤自己(15.7%)、故意拽头发(12.2%);自杀行为总报告率为16.8%,32.5%的自杀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16.2%,7.4%,3.1%。女生总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的中学生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伤行为者(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风险分别是无自伤行为者的5.571,7.735,8.020倍。结论自伤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自杀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阿勒泰地区20所学校的5 246名哈萨克族初中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自杀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哈萨克族初中学生在过去12个月内存在自杀意念的学生比例为12.75%,存在自杀计划占4.57%,存在自杀行动占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72,P<0.01).哈萨克族女生自杀意念、计划和行动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291,37.695,5.836,P值均<0.05).初三年级学生存在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均高于初二和初一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18,P<0.01).单亲家庭学生自杀意念和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非单亲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自杀行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初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动3个方面的报告率均均高于非留守学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自杀行动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OR=1.454)、强迫(OR=0.638)、抑郁(OR=3.689)、心理不平衡(OR=1.615)、受惩罚(OR=1.057)、其他压力(OR=1.054)(P值均<0.05).结论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全国水平相当.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保障哈萨克族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一、大二医学生既往首发自杀意念后不同时间(年)向自杀未遂发展风险,探索促使这一发展过程的危险因素。方法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和蚌埠医学院)1~2年级共10 297名学生接受自填式问卷调查。其中自制问卷包括既往自杀行为史、儿童期不良经历史、家庭自杀史以及一般人口学资料;专用量表包括抑郁、贝克焦虑、Barratt冲动、攻击以及社会支持量表。有自杀意念向自杀未遂发展速度和风险采用寿命表法进行描述,促使这一发展过程的危险因素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0 297名大学生中,16.52%学生称有过自杀意念,1.47%有自杀未遂。自杀意念向自杀未遂发展的累积发生率为8.88%。有自杀意念后的第一年自杀未遂的条件风险最高(7.02%),76.16%(n=115)的自杀未遂者发生在有自杀意念后的第一年。Cox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离婚(OR=2.32,95%CI 1.28~4.21)、躯体虐待(OR=1.69,95%CI 1.20~2.37)和一级亲属自杀行为(OR=2.02,95%CI 1.25~3.25)等家庭不良事件,青少年行为冲动性(中/低:OR=1.88,95%CI 1.15~3.06;高/低:OR=2.09,95%CI1.30~3.36)以及较高的焦虑评分(高/低:OR=1.60,95%CI 1.10~2.33)是自杀意念向自杀未遂进一步发展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有自杀意念是近期自杀未遂的高危信号。家庭不良事件、青少年行为冲动性以及严重焦虑状态是有自杀意念者自杀未遂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农村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肥东县某农村地区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肥东县某农村地区的2所中学,对初一至高三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2个班级,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自尊量表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0.7%。女生为25.3%,男生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41,P=0.000);初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7.8%,高中生为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8.618,P=0.000);父母婚姻状况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6.034,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中年级、家庭环境得分低、自尊得分低和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师生关系得分高和积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联合学校和家庭,根据其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亚健康状况与自杀行为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城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和自杀行为发生情况,探讨亚健康状况对自杀行为的影响,为中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行为问卷和青少年身心健康问卷对安徽省蚌埠市3784名城市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蚌埠市城市高中生自杀行为的亚健康状况因子.结果 蚌埠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2.70%,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30.5%和3.5%;有亚健康状况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无亚健康状况的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亚健康状况的加重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也逐渐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维度和躯体活力不足维度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躯体抵抗力下降、情绪问题、品行问题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论 蚌埠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和自杀意念报告率均较高,亚健康和亚健康状况因子对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母亲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青少年不良行为调查表和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对随机抽取广东省广州市78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市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0.67%;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生(x2=9.58,P=0.002);自评学习成绩不同等级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1,P=0.001);有自我伤害行为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无自我伤害行为者(x2=39.12,P=0.001);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母亲更多采用过干涉过保护(t=2.52,P=0.013)和拒绝否认(t=3.33,P=0.001)的教养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母亲教养方式为拒绝否认(OR=1.109)是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的母亲教养方式是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了解深圳青少年学生自杀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初、高中各2所,采用自杀意念问卷、自杀态度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抽取学校的在校一、二年级2 380名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初步探讨自杀行为与自杀态度、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性别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深圳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尝试报告率分别为35.9%,2.1%和1.1%.模型的主要指标(x2/df=10.470,GH=0.908,RMSEA =0.063)显示方程模拟较好.自杀计划对自杀尝试起直接作用(作用大小为0.35),自杀意念、自杀态度、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和性别特征对自杀尝试起间接作用(间接作用为0.036).自杀尝试的危险因素排序为自杀计划(61.21%)>自杀意念(17.41%)>生活事件(6.21%)>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3.62%)>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2.59%)>性别特征(2.41%);保护因素的排序为社会支持(6.03%)>自杀态度(0.52%).结论 深圳青少年学生自杀计划和自杀意念对自杀尝试的影响作用占近80%,尽早识别青少年学生的自杀风险对于预防自杀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12.
13.
Pors AG 《World hospitals》1991,27(2):18-28
Hospitals all over Europe must get ready to face the important challenge of 1993 at all levels: micro-economic, macro-economic, local, regional and European. Despite the liberalization trends which will inevitably appear with the increased freedom of exchange and movement, hospitals must strive to remain havens of peace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整体护理强调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有系统的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否见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职业素质。从我院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工作成效分析,在学习新模式,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的同时,同样要重视护士职业礼仪的教育,这样既提高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9.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is is alarming because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at young age is related to obesity at adult age. Consequently, the prevention of overweight from childhood onwards is an important issue. Apart from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here is an increased risk of orthopaedic complications, respiratory problems, fertility problem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in the form of a negative self-image,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depression.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ural factor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s for prevention. Most prevention programmes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s. Prevention programmes aimed at stimulating breast feeding and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playing outside) and the restriction of sweetened drinks and watching TV are very promising. With such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involvement of both the school and the parents i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