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首条:"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古今不少注家对"但臂不遂者,此为痹"一句见解不一,给后世的初学者造成了一定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夏斌 《四川中医》1992,10(9):3-4
“虚虚实实”见于《金匮要略》上工治未病条文,古今注家皆释为无虚其虚,无实其实。本文认为其真正的涵义应是指一切虚证,一切实证。  相似文献   

3.
联系《伤寒论》,并结合临床,认为解释《金匮》脉学条文,必须明确:“寸口脉,在《金匮》有不同的用法;《金匮》对不同的诊脉部位用法不同;论脉有相对与绝对之分;《金匮》某些脉象的概念与现在不同;“数”在《金匮》不一定指脉象,“微”有时是形容词;一病可见数脉,一脉可主多病。  相似文献   

4.
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为依据,是论述内伤杂病的巨著。临证中,只要把握病机,灵活运用,每获良效,仅举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心身疾病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仰模 《新中医》1993,25(2):10-11
心身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心身疾病,是一类表现为躯体症状,但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联的疾病。虽然,我国近年才开始重视心身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十四条曰:“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上言支饮病症“喘而不能卧,加短气”,下却又言“其脉平”,然而,“脉平”究指何脉?若为正常平和之脉,脉症不符,难以理解;若为病脉,当谓何脉呢?对此历代医家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是治疗杂病的典范。原书在剂型运用上,除了有汤、丸、散、酒的内服药剂外,又有熏、洗、坐、敷等外治药剂。对后世外治法的应用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9.
“寒气不足”一语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篇》第30条,古今不少医家疑“寒”为“阳”字之误。统编五版《金匮要略讲义》(以下称《讲义》)词解为:“指有寒而又气血不足”。笔者认为,“足”“止”字更贴切,且符合仲景原意。“训足为止”应为“古已有之,《康熙字典》、《广韵》、《尔雅》均有“训足为止”者。“训足为止”,笔者认为有以下好处或佐证。 首先,能于理畅通地解通“寒气不足,则手足逆  相似文献   

10.
11.
《金匮要略方论》是东汉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治来病(含妇科病)的专书。其完善的辨证论治理论及几千年来均行之有效的医方,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全书共载方262首,除去重复及附录外,完整的有205首。这些完整的方中.在书里出现两次以上的为18首,也可以说“异病同治”所用的方剂仅此18首,本方拟从多用途之方,探讨该书方证相对的论治大法。1异病同治实为同证同方《金匮要略方论》中同一方在不同的病证中应用两次以上的有以下18首:十本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小…  相似文献   

12.
黄仰模 《新中医》1991,23(3):7-9
《金匮》中具有发热症状的病证约有二十余种,热型有发热、有热、身热、无大热、微热、时热、倍热、潮热和往来寒热等九种。治疗有发汗、涌吐、泻下、清热、表里双解、扶正祛邪、养阴清热、和解少阳、温阳散寒、温养血脉、建中、利水和化瘀等退热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一、通读原文,初得概貌《金匮》论治杂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指出疾病证候的产生,乃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应。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原著共计二十五篇。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可谓全书的总论,条文虽不多,却应用举例的方法对杂病的预防、治疗,从原则到具体作了必要的阐述,体现了天人相应、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第二篇至第二十二篇,重点论述内、妇科各种杂病,兼论外科、皮肤科的某些病证,对其中病机相同,证候相似,病位相近的分别归类,以便比较,对范围较广或不便合篇的疾病则单独成篇。  相似文献   

17.
18.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一书中首次提出瘀血病名,并且记载了瘀血的证治,内容非常丰富。有多篇论述涉及瘀血的病因病机和方剂,已成为临床研究活血化瘀法的基础。为探讨仲景论治瘀血病证的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逻辑方法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建平 《国医论坛》1991,6(6):10-11
张仲景所撰《金匮要略》对四十余种中医杂病的症、理、法、方药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论述,论中所涉及的科学逻辑思维方法有取类比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等,尽管这些逻辑方法在中医学中有较广泛的运用,但《金匮》尤具特色.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一、取类比象,明察易识由于中医杂病复杂繁多,症脉难辨,机理易惑,仲景为使后人易于掌握杂病之变化多端的症状表现和易于困惑的病理机制,在《金匮》中大量地采用了取类比象(又称“援物比类”)的方法,其运用不外说理与推理两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甘温除热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