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纳  郭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641-64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市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我市共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982例,其中中药注射剂报告共352例,占7.06%。ADR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4.65%。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常州市儿童医院2018—2020年中药注射剂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常州市儿童医院2018—2020年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98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儿58例(59.18%),女性患儿40例(40.82%),1~6岁年龄段患儿ADR构成比最高,占86.7%。ADR涉及药物均为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包括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分别占74.49%、23.47%、2.04%;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95.92%;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3 d之内(55.10%)。ADR多为一般不良反应(98.99%),且经治疗后大多痊愈。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儿童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本院2006-2007年上报的1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例ADR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近30%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注射剂引起ADR的比例明显高于口服制剂;抗感染药物引起ADR为63例,占50.4%,中药注射剂46例,占36.8%.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对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104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其中50~59、60~69岁年龄段的ADR例数最多,占比均为23.08%;ADR发生在用药后10~30 min较多,占35.58%;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全身性症状,其中以皮肤损害比例最高,达57.69%,其次为全身性症状,占18.27%。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剥脱性皮炎等。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生脉注射液,占比为19.23%。结论 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我院241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41例,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的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1例ADR报告中,男、女性各占61.83%、38.17%;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93.36%;头孢菌素类注射剂致ADR的比率最高,占37.7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26.97%;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73.20%。结论:抗生素类药、中药注射剂及静脉滴注方式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加强监管,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疏血通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使用这2种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7—2012年我院收集的疏血通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5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疏血通注射液ADR报告中,〉60岁患者11例,占36.67%;患者原患疾病为脑梗死者16例,占53.33%;ADR发生时间在1 d后的为16例,占53.33%;ADR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0例血塞通注射液ADR报告中,〉60岁患者5例,占25.00%,男女比例为1.86∶1;原患疾病8例为外伤,占40.00%;ADR发生时间在1 d后的为13例,占65.00%;ADR累及多个系统和(或)器官,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必须加强对疏血通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通过观察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提供证据。方法:收集本院2010-2013年354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药品名称、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680例报告中涉及37种中药注射剂,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50.84%),双黄连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18.03%),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瘙痒(33.65%),一般不良反应报告最高(85.31%)。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多样,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加强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275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邱雄  范岳邦  藏云吉 《中国药房》2008,19(15):1185-1186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四川雅安市2005~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275例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56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80·4%;2006年113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9·8%;2007年106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5·5%。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结论:及时报告中药制剂ADR,加强对其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3月收集的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占首位;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慎用中药注射剂。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3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1994-2002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共355例,对所涉及的药物、患者性别及年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加以分析,统计出ADR发生率较高的前5位药品.结果:汉ADR发生率较高的前5位药品依次为双黄连粉针、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结论:中药注射剂易发生ADR,且以过敏反应居多,临床上应慎用.  相似文献   

11.
2011年蚌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中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1年度蚌埠地区上报的385例中药致ADR报告,按性别、年龄、药品类别、制剂、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5例ADR中,4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较高(82.3%),ADR发生率以补益类、活血类、中药来源的化学药品注射剂较高,发生不良反应较多的制剂品种有:痰热清、双黄连等;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2.2%。结论 40岁以上患者要慎用中药注射剂,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医院2007-2008年上报的6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ADR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ADR最多(占28.24%),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23.53%);静脉注射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8.18%);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占29.76%)。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院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方静  周学琴 《安徽医药》2007,11(4):377-378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1日~2006年9月30日收集到的28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6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生素136例,占47.55%.中药注射剂98例,占34.27%.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65例,占92.66%.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的不良反应(ADR)及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方法 对2011年医院37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共330例,占89.19%;抗感染药物ADR报告最多,共318例,占85.95%;中药制剂42例;构成比前10位药品均为注射剂,共216例,占58.39%.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8.92%).结论 医院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构成比最高,提示临床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时应规范选用,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门诊上报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2例不良反应涉及药品38种,其中抗感染药21种,139例,占57.44%;中药制剂58例,占23.97%,其中中药注射剂50例,中药注射剂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配液的有40例,占中药注射剂的80%;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30例;>60岁的老人发生不良反应80例,占33.06%;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最多52例。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医师要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及中药注射剂,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承德市14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承德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通过"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报告系统,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8年承德市ADR报告1499例,并利用Excel电子表格统计和手工筛选方法,对有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评价。结果:1499例ADR报告中,679例由抗感染药引起(占44.38%);其次是中药,有264例(占17.25%)。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96例)和消化系统(366例)。1073例(70.13%)ADR由注射剂所致。严重的ADR38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对引发严重ADR和ADR发生频次高的药品的监测与分析,及时发布预警,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3例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科室、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23例ADR报告涉及药品30类,中、西药品共43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最多,共81例,占6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116例,占94.31%;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例,占41.46%).结论 医院应提倡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成因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2015年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临床上报的65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例ADR报告中,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无过敏史的患者49例,构成比为75.38%;最易引发ADR的药品为血栓通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骨肽注射液;静脉滴注后1~7 d发生ADR的例数最多;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损伤较为多见,所占构成比分别为61.54%、20.00%;59例(90.77%)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结论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以保障合理用药与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54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1996年1月~2002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药学杂志刊登的542例(547例次)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ADR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中药注射剂是诱发ADR的主要剂型,本组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损害为主,共366例次占66.91%,涉及药物18个品种,集中在双黄连、葛根素、清开灵3种注射剂型,共诱发ADR 316例占58.31%.结论:应提倡中药采取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和相关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及时预防与处理ADR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报告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报告206例,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6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共涉及28个品种,男性88例,女性118例,年龄>60岁患者最多(62.62%);ADR排名前3的注射剂分别是华蟾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最高;用药30 min内即发生的ADR最多(23.79%),中药及2种以上中药联用致ADR占35.44%,ADR临床表现以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35.83%)。结论 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相关。沟通、反馈药品ADR发生特点和规律,有利于临床医生重视药品ADR,确保患者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