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10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所有入组病例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管理饮食,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观察组在以上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气补肾化瘀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共治疗8周。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积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检测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酸(UA)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G、24h尿蛋白定量、U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AlC、FPG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补肾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延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的速度,改善肾功能和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止血化瘀汤加减治疗阴虚夹瘀证糖尿病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阴虚夹瘀证糖尿病眼底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和血明目片治疗,治疗组采用止血化瘀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40/45),对照组为73.80%(31/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止血化瘀汤加减治疗阴虚夹瘀证糖尿病眼底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视力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活血方通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化指标,以延缓Ⅳ期糖尿病肾病(DN)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入选的80例Ⅳ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予健脾补肾活血中药汤剂口服,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以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胱抑素C(Cys C)、血肌酐(SCr)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FPG、HbA1c、Cys C、SCr及mALB水平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方通过降低DN患者血糖、Cys C、SCr及mALB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达延缓DN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化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降糖及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补肾益气化瘀方;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hUP),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FBG、HbA1C、BUN、SCr、24hU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气化瘀方在降低血糖、减少尿蛋白及改善肾功能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化瘀组方治疗临床期脾肾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10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血糖及雷米普利片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健脾固肾化瘀组方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观察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肾功能[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糖[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2 h血糖(2hPG)]、血脂[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三酰甘油(TG)]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2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2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和尿蛋白排泄率、SCr、BUN水平及FPG、2hP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TC、LDL-C、TG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健脾固肾化瘀组方治疗临床期脾肾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糖、血脂以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肾升清降浊颗粒治疗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蛋白尿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相同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予糖肾升清降浊颗粒口服,对照组加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42%和6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SCr、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PG、HbA1c、TC、TG水平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肾升清降浊颗粒治疗蛋白尿期DN,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兼有保护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改善脂代谢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真武汤合四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糖、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门诊及住院诊治的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方法上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0.15 g/次,1次/d,晨起口服。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真武汤合四君子汤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记录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HbA1c、FPG、SCr、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0.0%(28/40),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8,P=0.03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真武汤合四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养阴益气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降压、降糖、调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养阴益气化瘀方,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34/40),对照组为62.5%(25/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各项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压、FPG、HbA1c、SCr、BUN、UAER、TNF-α、IL-6、hs-CRP、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养阴益气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疗效显著,有抗氧化应激、降低炎症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终末期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89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97例),对照组患者未发生结局事件,观察组发生结局事件。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统计不同证型,并采用COX回归分析预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PG、TC、TG、SCr及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分布占比较高,对照组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分布占比较高,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性从高到低的4项危险因素依次为FPG、SCr、HbA1c、TG,而TC与终末期肾病患者病情进展无明显相关性。结论:FPG、SCr、HbA1c、TG可能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潜在危险因素,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可能与患者病情进展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证患者可作为首要干预群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苁龙瘀毒双清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Ⅲ期肾病(DN)疗效。方法: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苁龙瘀毒双清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AER)、肾功能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FPG、HbA1c、TC、TG、UAER、Scr、BUN等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黄芪苁龙瘀毒双清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DN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具有降低DN肾脏高滤过、延缓肾功能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肾方联合胰岛素泵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属于"气阴两虚、湿瘀阻络"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血清甘油三酯(TG)、血肌酐(SCr)、血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后,患者HbA1c、尿蛋白定量、Cystatin C、TG、SCr、CCr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糖肾方联合胰岛素泵干预糖尿病肾病可改善患者血糖代谢及脂质代谢紊乱,减少患者的尿蛋白排出,显著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汤化裁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血糖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40例气阴两虚夹瘀型早期DKD(DKDⅢ期)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参芪地黄汤化裁方汤剂口服,连服1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1),UACR、FBG、2hPG和HbA1c水平降低(P0.01),SCr、BUN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结论:参芪地黄汤化裁方联合西药能改善早期DKD气阴亏虚、脉络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UACR水平及减少血糖和UACR对肾脏的损害,控制早期DKD进展,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朱静波 《中医药学报》2012,40(2):122-124
目的:观察银杏叶联合西医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和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诊断2型糖尿病的标准及Mogensen诊断分期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6例,分为2组:西医治疗组及银杏叶针联合西医治疗组。用药1个月后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采用Cockcroft_Gault公式)、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Pro)、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了解银杏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后均对BUN、SCr、UA、Ccr、24hPro、β2-MG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摄精化瘀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脾肾气虚夹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尿蛋白的影响,并评估其对高凝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CGN脾肾气虚夹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健脾益肾摄精化瘀方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疾病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改善高凝状态及微炎症状态与CGN蛋白尿的相关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疾病总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均为86.67%(26/30),对照组分别为53.33%(16/30)和56.67%(17/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疾病总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检测指标方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TC、TG、LDL-C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仅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TG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TC、TG、LDL-C、hs-CRP水平的下降作用及对HDL-C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过敏反应和明显的毒副作用,患者的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变化。(5)高凝状态、微炎症状态与蛋白尿的相关性方面: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CGN患 者 24 h 尿蛋白水平与 TC、TG、LDL-C、hs-CRP 呈正相关,与 HDL-C 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352、0.455、0.339、 0.741 和-0.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健脾益肾摄精化瘀方治疗,能显著缓解CGN脾肾气虚夹瘀证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尿蛋白漏出,保护患者肾功能,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和微炎症状态,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联合甲钴胺对阴虚兼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阴虚兼瘀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予甲钴胺+补肾通络方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治疗,共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TCSS、FPG、2hPG、HbAlc及双侧腓总、正中神经MNCV、SNCV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TCSS、FPG、2hPG、HbAlc、双侧腓总神经MNCV、双侧正中神经SN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未见低血糖反应。结论:补肾通络方联合甲钴胺治疗阴虚兼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优于单纯甲钴胺治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加扣刺治疗女性2型糖尿病阴虚夹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女性2型糖尿病阴虚夹瘀型患者依据证候轻重特征将阴虚夹瘀患者分为瘀证为主的阴虚夹瘀型(简称组1)和阴虚为主的阴虚夹瘀型(简称组2)两组各46例。采用针刺加叩刺治疗,隔日治疗1次,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瘦素(FL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取41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项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FPG、FLP、FINS、Homa-IR、TC、TG、LD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水平;HDLC,ISI低于正常组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FPG、FLP、FINS、Homa-IR、TC、TG、LD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ISI、HDL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组1 TG、Homa-IR的改善优于组2(P<0.05)。组1总有效率为91.3%,组2总有效率为76.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扣刺治疗女性2型糖尿病阴虚夹瘀型患者糖、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且以瘀证为主的阴虚夹瘀型在降低胰岛素、改善胰岛抵抗指数相关参数方面的作用优于以阴虚为主的阴虚夹瘀型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杞菊地黄丸加味联合艾塞那肽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肝肾阴虚夹瘀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Klotho和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亳州市中医院就诊的DN患者72例,且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艾塞那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杞菊地黄丸加味治疗,1剂/d,2次/d。两组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血糖相关指标、肾功能、肝肾阴虚夹瘀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清Klotho和Vaspin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明显下降(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肝肾阴虚夹瘀证症状评分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肾阴虚夹瘀证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Klotho和Vasp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杞菊地黄丸加味联合艾塞那肽能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肝肾阴虚夹瘀证的患者的血糖水平、肾功能以及中医证候,治疗效果明显,上调血清Klotho和Vaspin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知柏地黄丸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阴虚燥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260例辨证为阴虚燥热证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知柏地黄丸治疗组(130例)及对照组(130例)。观察结束共脱落及剔除病例39例,纳入统计治疗组108例,对照组113例。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及一般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知柏地黄丸8粒,每日2次口服;共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体重(Wt)、体重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TG、TC、中医症状积分,计算糖尿病转化率、转正常率及糖调节受损(IGR)稳定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糖尿病转化率降低(P<0.01),IGR稳定率升高(P<0.05)。两组转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FPG、2h PG、HbA1c、TG、TC、Wt、BMI、Wc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 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后治疗组FPG、2h PG、HbA1c、TG、Wc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降低(P<0.05, 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心电图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柏地黄丸能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阴虚燥热证)的FPG、2 h PG、HbA1c、TG、WC,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芪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56例。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缬沙坦胶囊;治疗组加服芪黄汤,两组均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浆葡萄糖(FPG)、2h血浆葡萄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蛋白定量(UPRO)、血清肌酐(C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6.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HbA1c、Cr、UPR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HbA1c、Cr、UPR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3-16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步探讨其与肾功能、尿蛋白、血糖和血脂的相关性。对335例DN患者的分期、本证和标证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临床前期136例,早期102例,临床期55例,终末期42例,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临床前期患者中气阴两虚证92例,占67.65%,阴虚燥热型44例,占32.35%,未出现阴阳两虚证;早期居首位的为气阴两虚证89例,占87.25%,阴虚燥热证13例,占12.75%;临床期、终末期患者中阴阳两虚证发生率上升至首位,分别占63.64%、80.95%。阴虚燥热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和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与阴虚燥热证和气阴两虚证比较,阴阳两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b A1c水平与中医证型无关;与瘀血证比较,痰湿证及水湿证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水湿证患者SCr水平高于痰湿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N中医证型演变规律: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