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细胞淋巴瘤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1例石蜡包埋的小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CD20、CD45RO及细胞周期蛋白D1检测。结果 28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5例细胞周期蛋白D1呈阳性表达(17.86%),且结内、结外型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为套细胞淋巴瘤;3例为T小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呈阴性。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D1是套细胞淋巴瘤最具特征性的表达蛋白,是与其他小细胞淋巴瘤鉴别和确诊的重要指标,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细胞淋巴瘤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1例石蜡包埋的小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CD20、CD45RO及细胞周期蛋白D1检测。结果28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5例细胞周期蛋白D1呈阳性表达(17.86%),且结内、结外型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为套细胞淋巴瘤;3例为T小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呈阴性。结论细胞周期蛋白D1是套细胞淋巴瘤最具特征性的表达蛋白,是与其他小细胞淋巴瘤鉴别和确诊的重要指标,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任明强  袁钟  苏俊 《重庆医学》2015,(29):4039-4041
目的: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Id1)蛋白以及骨髓细胞中Id1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d1在评价DLBCL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初治DLBCL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的初治患者2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Id1在DLBCL组织和RH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Id1 mRNA在两组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DLBCL组织切片I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00%(30/40),而对照组R H组织切片中I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2.00%(8/25)。Id1蛋白在观察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观察组中的Id1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 P>0.05),与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高低、结外器官受累情况等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有关(P<0.05)。Id1基因在观察组患者的骨髓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骨髓细胞(Id1 mRNA水平2.80±0.87 vs .1.37±0.51,P<0.05),且也与临床分期、LDH高低、结外器官受累情况有关(P<0.05)。结论 Id1蛋白及Id1 mRNA在DLBCL组织以及骨髓中的表达较RH组织均明显增高,与DLBCL病情预后有关,可能作为未来DLBCL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yclinB1在良、恶性淋巴疾病表达差异以及在恶性淋巴瘤中表达与多种预后因素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CyclinB1在8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及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B1在NHL中的表达显著高于RH组织中的表达(P<0.01);NHL中CyclinB1在Ⅲ+Ⅳ期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在有结外受侵的NHL患者中明显高于无结外受侵的患者(P<0.05),在侵袭性NHL显著高于惰性NHL(P<0.05)。结论:CyclinB1可能参与NHL的进展。检测CyclinB1的表达情况,有助于NHL和RH的鉴别诊断,对判断NHL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Id)-1蛋白的表达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65例食管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均来自河南林州市及其周围地区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癌旁组织中34例为基底细胞增生(BCH),28例为不典型增生(DYS),13例为正常上皮组织,15例为原位癌(CIS).65例癌组织全部为鳞状细胞癌(SC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各标本I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Id-1蛋白无表达,在BCH、DYS、CIS及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46%、60%和63%,依次升高(P<0.05).Id-1蛋白的表达与SCC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Id-1蛋白表达变化是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47-150+封三
目的 探究套细胞淋巴瘤C-myc基因、LSD1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30例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研究组,并将同时期的30例增生性淋巴结炎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病例病理组织中C-myc、LSD1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小干扰RNA(siRNA)沉默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的C-myc基因,Western blot检测C-mycsiRNA作用后凋亡相关蛋白C-myc、Bcl-2、Procaspase3表达水平。分析C-myc、LSD1蛋白表达与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及C-mycsiRNA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myc、Bcl-2、Procaspase3的影响。结果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myc、LSD1蛋白表达与MCL临床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0.05)。C-mycsiRNA处理Jeko-1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凋亡相关蛋白C-myc、Bcl-2、Procaspase3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降。结论 C-myc、LSD1蛋白表达与MCL临床病理分期无相关性,干扰Jeko-1细胞C-myc基因后可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myc、Bcl-2、Procaspase3表达水平,C-myc基因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CD10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B-NHL患者(B-NHL组)和5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MCL-1蛋白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髓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瘤(B-NHL)的表达,探讨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相互关系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不同类型的B-NHL的淋巴结组织以及结外肿瘤组织和10例反应增生淋巴结(RH)中的MCL-1蛋白表达。结果:43例不同类型的B-NHL的MCL-1蛋白的表达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阳性率最高为70.04%(19/27),侵袭性B-NHL表达的频率和强度明显高于惰性B-NHL70.00%vs30.76%,P<0.05,而10例RH的MCL-1蛋白无阳性表达。MCL-1蛋白的表达与B细胞NHL的亚型密切相关(P<0.001),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MCL-1蛋白的表达阳性组与细胞增殖指数(PI)呈正相关(P=0.002),与凋亡指数(AI)无相关。结论:MCL-1蛋白在侵袭性B-NHL易于表达,其表达与B-NHL亚型相关,并与淋巴瘤细胞的侵袭性和增殖状态有关,推测MCL-1蛋白在B-NHL发生发展中具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套细胞淋巴瘤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套细胞淋巴瘤在中国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构成比、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在武汉协和医院就诊的3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淋巴组织标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淋巴瘤分类标准进行分型,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NHL患者石蜡包埋的淋巴组织标本bcl-1/IgH基因重排;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组织切片的细胞周期素D1表达。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临床分期、结外病变、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治疗效果等。结果在3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有41例(13%)病理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均为B淋巴细胞型,并伴有bcl-1基因重排和(或)细胞周期D1蛋白高表达。这些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是患者多为老年男性、临床分期较晚、常合并结外病变,乳酸脱氢酶水平高,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结论套细胞淋巴瘤在中国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构成比(13%)较欧美白人(2%~8%)高。套细胞淋巴瘤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re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NSCLC组织中APE1、VEGF的表达情况,血管内皮特异标记物CD34标记并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APE1、VEGF与MVD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PE1、VEGF在NSCLC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8.2%和64.1%。APE1表达与吸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表达则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VD值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APE1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计数分别呈正相关(P〈0.05)。APE1、VEGF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PE1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SCLC组织中APE1表达与VEGF表达存在相关性,APE1过表达可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与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叉头框转录蛋白1(FOXP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存档的40例DLBCL患者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LBCL组织中FOX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经R-CHOP方案治疗后的临床预后关系,另以4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40例DLBCL组织中FOXP1阳性表达率为50.0% (20/40),显著高于对照组17.5% (7/40),),x2=9.488,P=0.002.其中生发中心(GCB)型DLBCL为14.3%(2/14),非生发中心(non-GCB)型为69.2%(18/26),x2=10.898,P=0.01.FOXP1的表达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病理分型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显示FOXP1阳性表达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较阴性表达者缩短(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临床分期、IPI评分、病理分型及FOXP1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PFS和OS)均相关(P<0.05);多因数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RR=1.103,95%CI:0.002~2.740,P=0.001),(RR=0.984,95%CI:0.019~2.666,P=0.002)]和FOXP1的表达[(RR=0.315,95%CI:0.035~0.965,P=0.042),(RR=0.385,95%CI:0.119~0.834,P=0.020)]是PFS和OS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 FOXP1高表达于non-GCB型DLBCL,且可能是DLBCL的一个独立预后指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成人肺组织文库中与分化抑制因子1(Id1)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 PCR方法扩增Id1的编码序列并定向克隆入诱饵质粒pHybLex/Zeo,构建重组诱饵质粒pHybLex/Zeo-Id1,酶切鉴定后转化人酵母株EGY48/pSH18-34,检测重组诱饵质粒有无非特异激活报告基因Leu2、LacZ作用;扩增并提取成人肺组织文库质粒,将文库质粒及重组诱饵质粒转化入酵母细胞,依次筛选Leu2 ,Leu2 LacZ 克隆;设置阴性及阳性对照,重复筛选Leu2 LacZ 克隆并排除假阳性克隆,获取真阳性文库质粒,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对.结果 酶切证实,重组诱饵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诱饵质粒转化入酵母细胞后.经检测无非特异激活报告基因作用.扩增并筛选成人肺组织文库.获得198个Leu2 及19个Leu2 LacZ 克隆.经排除假阳性克隆,最终获得1个Leu2 LacZ 真阳性克隆,经测序和同源性比较证实该克隆与蛋白AGGF1高度同源(556/559,99.5%),Westem blotting证实其在酵母细胞中有表达.结论 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通过筛选成人肺组织文库,发现Id1与AGGF1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B(CDC25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111例乳腺癌组织中CDC25B的表达情况,结合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CDC25B的表达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CDC25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42.3%(47/111),其高表达患者的腋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0.042),且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0.036);CDC25B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TNM分期关系不大(〉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DC25B存在异常高表达,其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淋巴转移及预后有关,有望成为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Glypican-1 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分布,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 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lypican-1 在171 例脑胶质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分布,分析其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 理特征及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Glypican-1 在脑胶质瘤细胞质、细胞膜中均有表达。不同年龄患者脑胶质 瘤细胞质Glypican-1 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性别、肿瘤分级患者脑胶质瘤细胞质 Glypican-1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分级Ⅲ、Ⅳ级患者脑胶质瘤细胞膜Glypican-1 表达水平高于Ⅰ、Ⅱ级患者(P <0.05);而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脑胶质瘤细胞膜Glypican-1 高表达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脑胶质瘤细胞质Glypican-1 表达水平患者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脑胶质瘤细胞膜Glypican-1 表达水平越高,患者总生存期越短(P <0.05)。年龄>50 岁[Hl ^ R=0.325 (95% CI :0.185,0.570)]、肿瘤分级Ⅲ 和Ⅳ 级[Hl ^ R=14.658(95% CI :6.835,31.432)]、Glypican-1 在脑胶 质瘤细胞膜中高表达[Hl ^ R=2.351(95% CI :1.081,5.114)] 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脑胶质瘤细胞膜 Glypican-1 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分级有关,且脑胶质瘤细胞膜Glypican-1 表达水平越高,总生存期越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rbin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手术切除的80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8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临床特征及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bin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肺鳞状细胞癌组织Erbin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肺鳞状细胞癌组织Erbin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rbin表达阴性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Erbin表达阳性患者(P<0.001)。不同分化类型、临床肿瘤TNM分期、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是否Erbin阳性表达的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高(Ⅲ期)、伴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深层肌肉层、分化类型(高分化)、Erbin表达(阳性)等因素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rbin阳性表达肺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肿瘤浸润深、多为高分化类型,Erbin阳性表达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生存率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老年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效果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3年7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老年MCL患者的年龄、B症状、Ann-Arbor分期、体能状态ECOG评分、结外受累、肝脾肿大、骨髓浸润、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Ki-67指数、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中位发病年龄74.6岁,男女比例3.4∶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29例(93.5%),有B症状者21例(67.7%),ECOG评分2~4分19例(61.3%),骨髓浸润24例(77.4%),结外累及11例(35.5%),脾肿大者16例(51.6%),1PI评分≥3分者26例(83.9%),LDH升高者19例(61.3%),β2-MG升高者18例(58.1%),22例患者进行了Ki-67值检测,Ki-67>40%者占59.1%;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组有效率为76.5%,明显高于CHOP组(42.8%),且3年总生存率及2年无进展生存率均优于后者(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2-MG、骨髓浸润、Ki-67值、治疗方案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老年MCL具有肿瘤分期晚、疗效差、生存期短等特点.B2-MG升高、骨髓浸润、Ki-67值>40%、治疗方案是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EGFL)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80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判定组织中EGFL6的表达,对染色结果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GFL6的表达与胃癌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EGFL6的表达、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细胞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与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EGFL6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存在相关性,提示EGFL6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庞蕾  胡海霞  李伟 《铁道医学》2013,(11):800-80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分别检测慢性宫颈炎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5例及宫颈鳞状细胞癌75例组织中IGF-1的表达情况。结果:IGF-1表达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组织中为3.33%,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为37.14%,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为57.33%,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3,P〈0.0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中,IGF-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FIGO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年龄、组织学类型、增值指数(Ki-67)、P53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IGF-1蛋白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5)。结论:在不同的宫颈病变中,IGF-1的表达随着病变的升级而逐步升高,这表明IGF-1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宫颈病变的演变,同时也预示着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