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医学上对该类疾病的治疗也逐渐重视。甘草在中医药中被誉为“国老”,因其作用广泛,副作用小,故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除其在中医药里常用的功效之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草的神经保护作用对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些相关疾病,并就甘草的在疾病中的应用以及活性物质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甘草在中医药中被誉为"国老",因其作用广泛,副作用小,故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除其在中医药里常用的功效之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草的神经保护作用对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些相关疾病,并就甘草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日渐攀高,其有效治疗策略亟待研发。近年来多项研究逐步揭示肠道菌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机制,为靶向肠道菌群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以多层面、多靶点、多通路见长,本文对肠道菌群与神经中枢的相互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存在的肠道菌群紊乱,以及肠道菌群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中医药以调节肠道菌群为主要作用机制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国内外研究,旨在展示中医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深入机制,为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系统疾病主要有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结合近几年中药钩藤及其复方制剂治疗此类疾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钩藤在今后的神经退行性系统疾病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作为一种起病隐匿的随年龄递增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给社会经济和医疗服务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在其基本病机不是十分明确的情况下,中医药防治AD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逍遥散系列经典名方防治AD的综合情况从研究思路、临床应用与实验进展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逍遥散系列方防治AD的全面深入研究和临床广泛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神经元渐进性损伤至死亡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是真核细胞内质网的适应性反应,具有保护和促凋亡双向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病理及机制可触发ERS,ERS可进一步推动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程。中医药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巨大潜力,可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及其相关因素保护神经元,本文旨在探讨中药调节内质网应激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机制研究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检索近10年来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出中医药在防治老年性痴呆症也积累了相当多的临床宝贵经验。但就目前我国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在疾病诊断、按疾病病程分期进行证候诊断、用药后临床疗效评价等几方面还需要不断趋于完善。在今后的医学研究中,应不断归纳与总结,促使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深入化和科学化,提高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衰老是人体生、长、壮、老、已不可避免的过程,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人口老龄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与衰老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日益深入,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肾虚衰老是中医理论中影响较大的学说之一,补肾中药在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但其研究还不够深入,仍需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进行探索。本文依据中医肾虚衰老理论,从现代医学角度浅析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与中医药延缓肾虚衰老理论之相关性,从而为中医药延缓衰老学说增加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和组织发生变性和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阿尔兹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癫痫等神经系统慢性疾病,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均为认知功能下降。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神经退行性疾病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且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神经毒素蛋白、神经递质异常、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市面上的西药虽能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但不良反应大,不利于患者长期服用。中药当归最早被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活血补血、免疫调节、调经止痛等功效,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该文总结了近10年当归及其复方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当归在今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及胞内成分的不断更新,在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状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是一条依赖溶酶体降解的途径,它具有清除细胞内蛋白质聚集体、损伤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同时还参与细胞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尤其与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药单体通过调控自噬的某些信号通路,影响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日渐明了;此外,中医药在防治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理论知识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本文介绍了与自噬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雷帕霉素靶向蛋白信号通路(m 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性氧(ROS)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另外还从中药单体调节自噬机制方面,概述中药单体在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分子机制。诸多研究表明,中药单体通过激活自噬途径,调节自噬活性,在肿瘤治疗和防治老年病如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亨廷顿等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研究中药单体对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是崭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中医药研究工作者在探索中医药调控自噬的作用靶点研究中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发现更多的中药及单体化合物通过调节自噬用于治疗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1.
王雪  代朝  方坚松 《中国中药杂志》2022,(16):4314-4321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刺五加为传统补肾中药,药用及食用历史悠久,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皂苷类、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和多糖类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抗疲劳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刺五加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刺五加的提取物及多种活性成分能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细胞凋亡、拮抗Aβ毒性、调节神经递质含量、调控多种信号通路、维持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调节脑内能量代谢、表观遗传调控等重要作用,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低毒副作用的特点。该文综合了刺五加近十年来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国内外药理研究报道,对刺五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从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刺五加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显著优势和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刺五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也为中医补肾法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中医药在帕金森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故笔者对近十多年来中药白芍在防治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白芍在今后帕金森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开发新药提供坚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刺在治疗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不可或缺,疗效受到世界公认,特别是针刺抗炎的疗效不断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和认可,TLR4-NF-κB信号通路作为一条经典的神经炎症通路,一直以来备受观注。本研究详细介绍TLR4-NF-κB信号通路的组成并整理归纳国内外文献发现针刺可以调控该通路,在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着调节作用,期望为了解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西医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中医药在AD治疗方面优势突出,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关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AD的专项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将整理分析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对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AD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AD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婵  陈长勋 《中成药》2012,34(1):117-125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动脉硬化,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高血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产生了一些新的治疗靶向.本文介绍了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主要从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应学说、炎症学说和神经体液因素分析高血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对中医药防治该疾病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评价了中医药防治该疾病所取得的成就、未来前景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有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沉积、神经炎症反应、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目前临床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而传统中草药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抗AD作用成为研究热点。老鹳草作为我国的一味传统中药已有600余年的临床药用历史,其具备巨大的药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老鹳草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主要包括鞣质、黄酮、有机酸及挥发油等。研究表明,中药老鹳草中多种鞣质化学成分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药理活性,其机制涉及抗Aβ、调节Tau蛋白、抗氧化、抗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等,其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从而有效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过查阅分析相关文献后,着重对中药老鹳草属中多种鞣质组分及其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通过探讨中药老鹳草属植物中的鞣质组分及其作用机制,筛选出潜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组分,为其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数  刘向哲 《中草药》2024,55(12):4268-4271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大多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对患者身体及心理均可造成一定不良影响。杜仲Eucommiae Cortex是临床上常用的补益类中药材,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杜仲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抗氧化应激等多重作用,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优势。综合近10年杜仲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癫痫及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研究进展,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杜仲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多发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如多发性硬化症(MS)。髓鞘是包裹在轴突上的一层髓磷脂膜,为神经元起到冲动的快速传导和代谢耦合的作用,若轴突裸漏,则导致轴突变性,进而导致神经元变性,此为脱髓鞘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机体功能障碍甚至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除了成熟髓鞘脱失,髓鞘再生障碍也是导致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OLs)组成,其由神经干细胞(NSC)分化为少突胶质祖细胞(OPCs),进而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再生过程即为从NSCs分化为形成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此过程受众多基因调控。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调节因子,在髓鞘再生环节中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该文总结了髓鞘再生的主要分子途径及参与此过程的microRNA,并对其作用机制及其靶点进行归纳和分类,并总结了目前中医药促进髓鞘再生的治疗方法和通过microRNA发挥神经保护功能的药物。该综述有望对未来针对调控microRNA治疗脱髓鞘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指引。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高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功能丧失为特征的原发性退行性脑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对于其治疗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而从单味和复方中药中探寻有效途径已成为国内研究的主要趋势,在此就近年来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药实验研究现状,从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提高抗炎、抗氧化能力、抗Aβ,谷氨酸和NO产生的神经毒性、抗tau蛋白磷酸化、增强突触间联系、增强神经生长等几方面对其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20.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老年痴呆、亨廷顿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症状。然而,针灸作用的分子机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明确的阐释。近年来,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提高细胞自噬水平而促进异常积聚蛋白的清除,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目的。自噬是细胞清除受损细胞器及细胞内错误折叠或异常聚集蛋白质的过程,对细胞稳态的维持和细胞内物质能量的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帕金森病、老年痴呆、亨廷顿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与基础水平自噬下降有关。文章综述了针灸对自噬效应的调控及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针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