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肾助孕方、逍遥丸对超促排卵小鼠妊娠结局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40只动情周期正常的昆明系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疏肝组,每组各60只。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小鼠建立控制性超促排卵模型。造模第1天始补肾组、疏肝组分别给予补肾助孕方混悬液(浓度1.5 g/mL)和逍遥丸混悬液(浓度0. 09 g/mL),均0.4 mL/(30 g·d)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同等剂量蒸馏水灌胃,连续11天。比较各组小鼠围着床期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NO含量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及其mRNA表达,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小鼠内膜胞饮突表达,统计各组小鼠妊娠数、胚胎着床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妊娠数、胚胎着床数减少(P0.05),同时模型组血清E_2、P降低,子宫内膜ER、PR蛋白,VEGF、eNOS蛋白及其mRNA表达,子宫组织匀浆内NO含量均降低(P0.05),子宫内膜厚度变薄,胞饮突发育不良;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疏肝组小鼠妊娠数及胚胎着床数增加,血清E_2、P含量及子宫内膜ER、PR蛋白,VEGF、eNOS蛋白及其mRNA表达,子宫组织匀浆内NO含量均升高(P0.05),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胞饮突发育接近正常组。结论补肾法、疏肝法均能够增加超促排卵小鼠妊娠率及胚胎着床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影响VEGF、eNOS表达,调控NO释放,改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及血管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基于Ang/Tie-2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方孕前导法给药调控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组织血管生成的助孕机制。方法 阴道涂片HE染色法观察,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健康未交配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动情前期时入组,分组给药并合笼,于妊娠第5天处死,腹主动脉采血后,迅速剖取子宫并制片,采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FLK-1表达水平及螺旋动脉数量,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Ang-1、Ang-2、Tie-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Ang-1、Ang-2、Tie-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组能明显改善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并接近空白组水平;模型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脏器指数、螺旋动脉数量、VEGF、FLK-1及子宫组织Tie-2蛋白表达、Ang-1mRNA、Ang-2mRNA和Tie-2mRNA表达等均较空白组降低(P < 0.05);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大鼠妊娠第5天子宫组织VEGF、FLK-1、螺旋动脉数量、Ang-1蛋白、Tie-2蛋白及Ang-1mRNA、Tie-2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 0.01)。结论 补肾活血方孕前导法给药,改善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促进子宫组织血管生成,改善组织血瘀状态,促进胚胎着床,可能与其提高大鼠子宫组织VEGF、FLK-1、Ang-1、Tie-2表达水平,并维持Ang-2正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五子衍宗丸对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小鼠着床期S100A11表达的影响,探讨COH影响胚胎着床的机制,寻求有效改善COH低妊娠率的中药方剂。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GnRHa+HMG+HCG),中药组(五子衍宗丸+GnRHa+HMG+HCG),对照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阴栓率和着床期子宫胚胎着床数及着床率;应用免疫组化法、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S100A1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胚胎着床数高于对照组和中药组(P0.01),但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着床期子宫内膜S100A11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与对照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五子衍宗丸可上调因GnRHa长方案COH所致下降的S100A11基因的表达,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小鼠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补肾安胎方、补肾方及活血方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吲哚美辛诱导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从妊娠第1天起分别予补肾安胎方、补肾方、活血方治疗。于妊娠第5、6天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及子宫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结果补肾安胎方可以提高妊娠第6天血清P及E2水平,并且促进着床位点ER及PR的表达。而补肾方和活血方虽有轻度促进ER、PR表达作用,但其治疗作用弱于补肾安胎方。结论将补肾法和活血法结合起来的补肾安胎方可以通过对E2、P、ER、PR的影响,从更大程度上改善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6.
韩霞 《陕西中医》2013,34(4):497-499
目的:研究补肾安胎中药对着床障碍小鼠子宫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金属蛋白酶(MMP-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受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保胎灵片和坤元汤4组,从妊娠第1d开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0.3mL,给药组用保胎灵和坤元汤灌胃0.3mL,连续灌胃6d,在第3和4天小鼠注射吲哚美辛油剂诱导着床障碍小鼠模型,在第6天末次给药后收集小鼠子宫组织,使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小鼠子宫组织VEGF和MMP-9mRNA的表达。结果坤元汤明显提高了着床障碍小鼠子宫VEGF和MMP-9mRNA的表达。结论补肾安胎中药坤元汤可能通过调节VEGF和MMP-9mRNA的表达来促进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配伍二甲双胍对促排卵PCOS模型大鼠子宫内膜HOXA11、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方法将40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PCOS建模组(来曲唑诱导法)30只。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方剂组10只、克罗米芬组10只,分别予以1%CMC溶液、补肾活血方+二甲双胍+克罗米芬溶液、克罗米芬溶液,连续灌胃5 d,处死大鼠并取其子宫内膜。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的表达,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OXA11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方剂组、克罗米芬组子宫内膜上的ER和PR表达均增多(P 0.05);HOXA11表达却低于正常组(P 0.05);(2)与模型组相比,方剂组的ER、PR表达较弱(P 0.05),HOXA1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 0.05);且方剂组HOXA11的表达量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配伍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调节促排卵PCOS大鼠子宫内膜上雌孕激素受体含量,并增加HOXA11的表达来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增加妊娠成功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肾虚血瘀型大鼠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选动情前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活血方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五子组造肾虚血瘀模型,妊娠第4天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及子宫标本,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子宫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结果:模型组E_2、P、ER、PR明显低于空白组;各治疗组E_2和P、高剂量组ER和PR、低剂量组和五子组的PR比模型组明显升高。多元相关性分析,ER、PR与E_2呈正相关,间质PR与P呈正相关。结论:补肾活血法可升高肾虚血瘀型大鼠E_2、P水平,调控ER、PR表达,利于子宫内膜成熟及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胎液对胚胎着床障碍小鼠着床期子宫炎性细胞因子IL-1β及IL-1RⅠ的影响。方法:建立胚胎着床障碍的动物模型,分为三组,观察各组着床率和着床点数,妊娠第5天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子宫内膜IL-1β的蛋白含量,以及子宫内膜IL-1β、IL-1RⅠ的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胚胎着床数、着床位点数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胚胎着床数、着床位点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子宫内膜IL-1β蛋白量同正常组、中药组比较明显升高,中药组IL-1β蛋白量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IL-1β、IL-1RⅠ的mRNA表达水平同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中药组IL-1RⅠ的mRNA表达水平同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但仍比正常组水平高。结论:围着床期子宫内膜IL-1β、IL-1RⅠ参与胚胎着床的病理生理过程,健胎液可能通过调节IL-1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微环境,提高子宫内膜胚胎种植容受性,促进着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泰山磐石散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大鼠着床的可能机制。方法:取85日龄正常大鼠、克罗米芬(CC)促排卵的PCOS模型大鼠分别与雄鼠合笼,选取妊娠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妊娠组)20只;B组(PCOS促排卵组)12只;C组(PCOS促排卵+泰山磐石散组)12只。妊娠d5 ELISA测定E2、P;免疫组化测定子宫内膜PR、ICAM-1水平。妊娠d8取双侧子宫计算胚泡数量。结果:胚泡着床率A组C组B组;胚泡着床数3组组间差异显著(P0.01)。种植窗期E2在B组、C组高于A组,P在A组、C组高于B组,E2/P3组组间差异显著(均P0.01);PR表达A组高于B组,ICAM-1表达A组、C组高于B组(均P0.05);PR表达与E2、P、E2/P均无相关性(P0.05);ICAM-1与P呈正相关,与E2/P呈负相关(P0.01)。结论:PCOS促排卵大鼠低着床率可能与种植窗期E2、P及其比例失衡,子宫内膜PR、ICAM-1低表达有关。泰山磐石散可能通过调整种植窗期P、E2/P水平,上调子宫内膜PR、ICAM-1表达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早期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3.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4.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14组,正常对照组、原方组及各组分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镇静催眠协同作用实验观察丹栀逍遥散原方及各提取物镇静催眠作用。结果丹栀逍遥散原方及提取物均无改变小鼠自主活动的功能,表明均无中枢兴奋性作用;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液高、中剂量具有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作用(P<0.01或P<0.05),石油醚提取液高剂量能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睡眠小鼠个数(P<0.01)。结论丹栀逍遥散石油醚提取部位可能为丹栀逍遥散的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山豆根中精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并以此为化学对照品对山豆根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经理化数据和光谱解析等方法鉴定结构,采用TLC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检查其纯度,并利用TLC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山豆根商品药材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从山豆根中分离纯化得到纯度98%以上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各1.7 g和2.0 g,并以此为对照品有效地鉴别了正品山豆根药材及其混淆品。结论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作为山豆根的定性指标是合理的,采用TLC方法鉴别山豆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各个科室消毒灭菌的工作情况,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以降低我院医院感染的几率。方法对我院临床25个科室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与分析,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各个科室的空气、正在使用的消毒液、高压蒸汽灭菌装置、医务人员的手以及需要消毒的物体等。结果2009年一年中,各个科室空气中消毒合格率为93%,高压灭菌物体以及消毒液的合格率为100%,医务人员的手和经过消毒的物体消毒灭菌的合格率分别为90%和89%。结论动态监测显示大部分科室消毒灭菌的效果良好,但是消毒灭菌是医院临床科室的一件大事,因此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应该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保证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