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靶向治疗在肾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为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是关键的靶向治疗药物之一。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阿昔替尼高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阿昔替尼与免疫检查点 抑制剂联合治疗晚期肾癌疗效可观。该文就阿昔替尼在肾癌治疗中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能有效对肿瘤血管新生进行抑制。随着医疗技术与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阿帕替尼在临床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开始接受口服阿帕替尼治疗,但是对于这类新药,患者心里充满未知的恐惧。本文主要研究口服阿帕替尼靶向药副作用,希望能帮助更多服用阿帕替尼治疗的癌症患者了解该药物的副作用,并做好自我监测,提升治疗效果延长生命期限。  相似文献   

3.
殷宁  杜明华 《医学综述》2009,15(22):3415-3417
肿瘤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特异性的靶点来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避免或极大地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目前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在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诸如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埃罗替尼以及放射免疫治疗药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等,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靶向治疗药物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患者来源(patients-derived cells,PDCs)的透明细胞肾癌(clear cell renal cancer cell,ccRCC)细胞建立肿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model,PDX model),检测ccRCC PDCs对分子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ccRCC PDCs接种裸鼠皮下建立肿瘤模型,使用分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Sunitinib)、索拉非尼(Sorafenib)、乐伐替尼(Lenvatinib)、瑞戈非尼(Regorafenib)、阿帕替尼(Apatinib)以及安罗替尼(Anlotinib)口服灌胃给药,确定药物对ccRCC PDCs在裸鼠皮下成瘤的抑制作用。收集细胞与肿瘤组织标本,利用定量PCR技术检测分子靶向药物作用靶标(VEGFR等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以及ERK、AKT等MAPK信号通路所属蛋白激酶),确定ccRCC PDCs在实验过程中的遗传背景是否保持稳定。结果成功获得了5株ccRCC PDCs并利用上述ccRCC PDCs接种裸鼠获得了肾癌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在体外培养PDCs细胞过程中,分子靶向药物作用靶标等的表达出现下降或丢失等现象,而通过裸鼠成瘤对PDCs细胞进行扩增,肿瘤组织中分子靶向药物作用靶标等的表达相对稳定;分子靶向药物对ccRCC PDCs裸鼠皮下成瘤的抑制作用存在明确患者来源的个体差异,在所选取的分子靶向药物中,Lenvatinib的抗肿瘤活性强于其他几种分子靶向药物。结论本研究利用患者来源的透明细胞肾癌细胞系成功建立了肾癌动物模型并检测了肾癌细胞对分子靶向药物的敏感性,能够为相关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PI3 K/Akt/mTOR信号通路在血管生成、蛋白合成以及细胞生长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多种实体性恶性肿瘤中已发现该信号通路调节异常.随着P1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抑制药物的相继问世,尤其是在治疗晚期肾癌中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对该通路以及相应抑制药物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泌尿系统肿瘤的应用,成为热点之一.该文总结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就mTOR抑制剂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陈咏峰 《吉林医学》2023,(2):433-435
目的:探讨阿昔替尼结合替雷利珠单抗在一线靶向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麻城市人民医院100例一线靶向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50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替尼治疗,试验组采用阿昔替尼、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治疗方案。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周期后,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β1(TN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评价患者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TNF-β1、VEGF、TIMP-1、MMP-2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线靶向治疗失败后,给予阿昔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治疗晚期肾癌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吴松  虞桂平  薛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5,(1):161-164,168
PI3K是一种脂质激酶,控制着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存活和血管生成,以及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促进肿瘤发展。哺乳动物mTOR的作用靶点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在细胞中广泛地表达,是一种治疗癌症的靶向目标。本文将主要论述癌症细胞系PI3K-mTOR信号通路的改变,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胰腺癌、肝癌等的作用机制。PI3K-mTOR是肿瘤治疗的有前途的靶向目标。多靶点抑制是肿瘤治疗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讨论临床试验中研究的PI3K-mTOR抑制剂药物,为将来临床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巩方鑫  吴小候 《中外医疗》2014,(13):190-191,194
肾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高发病,在恶性肿瘤中肾癌的发病率也占有很高的比重,故而肾癌的治疗,尤其是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极大改善了肾癌的治疗效果,其中阿西替尼也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或晚期肾癌。该研究将对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安全性进行阐述,探讨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研究现状,从而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肾癌发病机制的日渐了解,小分子靶向药物如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肾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约有15%的进展期肾癌患者对靶向药物先天耐药,其余患者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6~15个月后也往往出现耐药和疾病进展,成为晚期肾癌治疗的瓶颈.因此,探索肾癌靶向耐药的生物学机制以及寻找预测靶向药物疗效的生物学标记物十分迫切.我们团队近期的研究发现了在肾癌靶向药物耐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和Oncogene等国际知名期刊上.本文总结了我们团队关于肾癌靶向药物耐药研究的新成果,并对未来靶向药物耐药研究的方向和难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而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有效改善了m CRC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已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却阻碍了基因靶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靶向药物,为各种常见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目前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的抗肿瘤特性已得到临床认可,但由于信号通路相互交联的特点,特别是针对信号通路中的突变或过表达的情况,联合多细胞毒性药物或多通路抑制方案有可能解决m CRC耐药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