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均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观测。结果:护理干预3月后,2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对改善抑郁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病常规和康复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片加中药活血疏肝解郁汤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针灸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各阶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NIHSS、HAMD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NIHSS、HAMD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IHS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症状均得到改善,但针药联合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4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除了脑卒中常规治疗外,治疗组接受头针结合耳穴按贴压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8周进行观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进行评定.结果:同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有明显差异.治疗2周后组间HAMD评分未见明显差异,4周后组间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后两组差异更加明显(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结合耳穴贴压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肯定,且较药物治疗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临床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探讨老年抑郁症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6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证型情况进行归纳、评分,并按中医体质分类的标准判定这些患者的体质类型,找出老年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体质类型。结果:老年患者体质类型出现率分别是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对老年郁证证型分析结果显示,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是老年抑郁症的常见证候。结论:老年抑郁症与患者体质有密切关系。气虚质、阴虚质是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重致病特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益气养心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对抑郁症失眠气郁痰阻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的影响。方法110例抑郁症失眠气郁痰阻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给予益气养心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和单一帕罗西汀治疗,均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比较其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价其睡眠质量,同时应用HAMD、CGI量表分析其情绪、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76.36%)(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情绪低落、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胸闷气短、神疲)比同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SQI评分(7.93±1.89)分、ISI评分(9.42±1.51)分、HAMD评分(10.57±1.90)分、CGI评分(2.43±0.2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益气养心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血浆5-HT变化,观察养血柔肝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取效机制.方法将6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养血柔肝针法,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对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CSS)评价神经功能及血浆中5-羟色胺(5-HT)含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SDS、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BI、血浆5-HT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柔肝针法可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功能,且能明显提高患者血浆中5-HT含量,其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8.
9.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健脾法)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中药+针刺组、百忧解组(每组各22例),分别予疏肝健脾中药、针刺、疏肝健脾中药结合针刺及西药百忧解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4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针刺组与其他3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百忧解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中药结合针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5例PSD患者作回顾性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抑郁程度进行评价,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素E2(PGE2)、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23 (IL-23)、白细胞介素-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8周时,观察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cy、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L-23、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方法:运用临床群体研究的方法,连续登记2008年1月-2010年8月入院、发病48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常规脑卒中治疗4周,干预组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加用中药干预4周,4周、12周、24周时分别进行HAMD评分。结果:干预组在4周、12周、24周时脑卒中抑郁率及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加用中药辨证施治可以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同时研究PSD的发生与中风病 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脑卒中病人进行一般资料、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 数(BI)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把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对PSD的相关因素及相关中医 证候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PSD的发生率为55.88%,最后筛选出的PSD的相关因素为:家庭关系, BI。同时发现PSD的发生与阴虚阳亢证、火热证及气虚证有相关性。结论:PSD的发生率较高,PSD的发病与生物、社 会、心理等多因素相关。PSD的发生与中风病的证候密切相关,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及火热证的中风患者易伴发PS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抑郁症与妊娠期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以在浙江省妇产科参加具有中医特色的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及填写抑郁自评量表。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分析。结果:本研究表明妊娠期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4.51%,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妊娠期抑郁症的发生与妊娠期中医体质有明显相关性。妊娠晚期体质偏颇者抑郁症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对孕妇进行中医体质的辨识,并对体质偏颇者进行食疗等方式"纠偏",有利于减少妊娠晚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16.
活血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1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观察病例267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同样给予管理血压、控制血糖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134例给予活血解郁汤,对照组133例给予百忧解,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观测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活血解郁汤可明显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总体疗效优于百忧解(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解郁汤治疗PSD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肝散郁法(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PSD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 mg·d-1,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栀消遥散加减3 g/次,2次/日。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递质功率,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 97,P 0. 05),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 84%,74. 32%,χ2=4. 40,P 0. 05)。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P 0. 05),观察组HAMD评分整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脑涨落图仪测定两组患者6种神经递质的功率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P 0. 05),观察组6种神经递质功率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6种神经递质功率整体水平及升高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5-HT和NE水平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P 0. 05),观察组5-HT和NE整体水平及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P 0. 05),观察组TNF-α,IL~(-1)β,IL-6整体水平及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应用传统抗抑郁药物的同时,加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PSD,疗效更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需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妊娠患者中医体质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妊娠,服用中药治疗并有活产结局的患者为中药组,同时选择正常妊娠(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并有活产结局的90例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体质类型,比较两组患者孕前、孕期、产后中医体质变化特点、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结果:中药组阳虚质39例、气虚质25例、阴虚质5例、痰湿质3例、湿热质2例、血瘀质4例、特禀质1例、气郁质3例、平和质2例。对照组阳虚质11例、阴虚质5例、气虚质10例、痰湿质4例、湿热质5例、血瘀质7例、特禀质3例、气郁质16例、平和质29例。两组患者孕期及产后阳虚质、气虚质转化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及平和质的体质转化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孕前、孕期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气郁质、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孕期及产后SDS评分与本组孕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焦虑状态及抑郁状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可改变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妊娠患者的中医体质及焦虑状态、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究血脂异常发病与中医体质、体重指数(BMI)、中心型肥胖程度的关系,分析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1∶1病例对照设计,纳入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血脂异常组及血脂正常组各743例,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BMI、中心型肥胖程度的关系。结果:血脂异常有8个影响因素,体质类型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特禀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和气虚质(P0.05),肥胖指标方面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肥胖、中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前期(P0.05)。结论: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类型、BMI、中心型肥胖程度存在关联,通过控制体重和体型并积极干预偏颇体质有助于降低血脂异常及相关并发症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