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特征为食管体部蠕动不良及食管下括约肌无弛缓,发病率约1/100000,占食管疾病的4%~7%。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扩张治疗、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和手术治疗。本文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汉 文 名英 文 名汉 文 名英 文 名食管胃切除术esophagogastrectomy食管胃吻合术esophagogastrostomy颈部食管胃吻合术cervicalesophagogastrostomy食管胃底吻合术esophagofundostomy博尔德莫尔食管吻合术Beordmoreanastomosisofesophagus贲门肌切开术cardiomyotomy黑勒贲门肌切开术Helleroperation,Hellercardiomyotomy改良的黑勒贲门肌切开术modifi…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疾病临床上以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和贲门失弛缓症最为常见,中、重度病人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传统外科的开放式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针对上述疾病所开展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腹腔镜贲门括约肌切开术逐渐被临床应用。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微创技术在治疗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疾病方面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系疾病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胰管疾病,也称治疗性ERCP,已经成为胆管特别是胆总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包括在Oddi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基础上取出胆总管内结石,治疗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Sphincterof...  相似文献   

5.
汉 文 名英 文 名汉 文 名英 文 名食管内压力测定intraesophagealmanometry食管酸灌注试验esophagealacidperfusiontest贲门成形术cardioplasty食管切除术esophagectomy胸心血管外科学(十一)  相似文献   

6.
贲门失弛缓症是以食管括约肌(LES)肌间神经丛去神经病变所致的平滑肌松弛障碍、贲门狭窄、食管体部缺乏推进性蠕动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改良贲门肌切开加食管前胃底折叠术(改良Heller-Dor术)简单易行,治疗效果较好,尤其是抗反流效果满意。我院2000年4月~2011年10月完成腹腔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加部分胃底折叠术68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腹腔镜胃痛折叠术(laparoscopic  nissenfundoplication, LNF)已定为严重胃食管反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患者可取的手术方法[1-6]。 一.概述与回顾 30年代中期胃食管反流病(GERD)才被接受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发生机制与食管裂孔疝、食管下端括约肌缺陷等有关。现在,GERD是并不少见的一种上消化道疾病,大约25%~50%的GERD患者为慢性疾病过程,需要终生药物治疗。直到认识到裂孔疝与GERD有关…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缓症是指食管运动功能紊乱,吞咽时食管体部缺乏正常的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不完全而导致食管扩张为特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缓解症状。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但各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安全性等存在一定的争议,为此,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症现有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Liu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652-653
贲门失弛缓症是最常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为每年0.4~1.0/10万人口,在我国则缺乏贲门失弛缓症的流行病学资料。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吞咽时食管平滑肌部分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或松弛不全,引起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一般认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缺乏蠕动是难以恢复的,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3种:一是肉毒毒素食管下括约肌注射,其1年后的症状缓解率为15%~30%;二是气囊扩张治疗,其1年后的症状缓解率约为50%,且需反复进行扩张;三是手术治疗,Heller手术后经长期随访,其症状缓解率持续在80%以上,因此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Heller手术中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变化,确定食管、贲门肌层切开的长度和比例.方法 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改良Heller加Toupet抗反流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5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28~61岁,术前病程6个月~9年.利用台式高分辨八通道胃肠动力监测系统,术中采用定点牵拉法监测食管下段四个方向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变化,并测量食管、贲门肌层切开的适宜长度.结果 全组无手术夕匕亡病例.食管贲门肌层切开的长度为5~8 cm.当食管侧切开长度为(5.3±1.5)am时,胃-食管连接处括约肌压力切开侧由(33.6±13.3)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9.7±4.6)mm Hg.胃侧切开长度(0.8±0.4)cm后,压力降至(4.8±3.1)null Hg.食管、贲门肌层切开前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术中食管测压可指导改良Heller于术中食管、贲门肌层切开的长度,为提高改良HeUer手术技术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刘晶  于磊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536-537
改良Heller手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改良Heller手术为减轻症状的手术,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贲门失弛缓症[1]。此手术是通过食管下段贲门部肌层切开,使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减低,解除梗阻,食物靠重力作用通过食道进入胃内。术后不同程度吞咽不适是较常见的Heller术后并发症[2]。本文通过对66例贲门失迟缓症患者术后10年以上食管功能变化的随访追踪,阐明其  相似文献   

12.
抗返消炎汤治疗食管贲门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王炜食管贲门术后因食管下端括约肌被切除或受损所致功能持久丧失或减弱,常并发返流性食管炎,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1990年以来,用抗返消炎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4例,男51例,...  相似文献   

13.
食管疾病包括食管恶性疾病及良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高。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许多既往需要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的疾病,现在可以通过内镜手术进行根治。本文对常见食管疾病包括食管早期鳞状细胞癌、食管狭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黏膜下肿瘤内镜手术的远期随访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贲门失驰缓症食管压力与诊断分类和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87例,其中31例接受术前食管压力和/或24小时食管PH检查,26例兼行术食管压力监护,结果显示食管下括约肌(LES)有接近正常吞咽松弛反应者占13%,无吞咽松弛反应者87%,食管体有原发吞咽运动者13%,无吞咽蠕动87%,高压区(highpressurezone,HPZ)值在正常范围者4/9例(44.4%)呈高张力改变者5/9例(55.6%),揭示EA的运动紊乱类型存在明显差  相似文献   

15.
汉 文 名英 文 名汉 文 名英 文 名食管粘膜撕裂症MalloryWeisssyndrome,esophagealmucosalaceration食管蹼esophagealweb食管环esophagealring巴雷特食管Barrettesophagus食管神经性功能紊乱neurogenicdysfunctionofesophagus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食管癌esophagealcarcinoma胸心血管外科学(七)  相似文献   

16.
食管良性疾病的胸腔镜手术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目的:探讨食管良性疾病的胸腔镜治疗技术在我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在4个胸腔镜套管切口下分别为29例食管良性疾病病人施行手术治疗,其中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15例,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6例,食管结核病灶清除术,食管憩室切除术和食管裂孔疝 修补术各2例,食管囊肿切除和取异物术各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有3例病人中转开胸手术,其中2例因食管粘膜撕裂,1例因胸膜致密粘连,平均手术时间为95min,术后平均住院日为6d。结论:食管良性疾病的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瘢痕小,这种安全,效果可靠的新术式应取代常规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设计了一种新的抗反流手术─—贲门斜行套叠术,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应用于临床,共施行17例。方法为贲门部胃大弯侧食管与胃套叠缝合4cm,小弯侧2cm,再缝合食管胃连接部全周。术后患者仅流症状均消失,食管测压显示高压带压力较术前升高,24小时食管pH监测无异常反流。理论上,此手术建立了食管腹段、His角和玫瑰花结,并符合LaPlace定律。此手术经腹操作,方法简单,近期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18.
贲门斜行套叠术—一种新的抗反流手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作者设计了一种新的抗反流手术-贲门斜行套叠术,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应用于临床,共施行7例。方法为贲门总胃大弯侧食管与胃套叠缝合4cm,小弯侧2cm,再缝合食管胃连接部全周。术后患者仅流症状均消失,食管测压显示高压带压力较术前升高,24小时食管PH监测无异常反流。理论上,此手术建立了食管腹段、His角和玫瑰花结,并符合LaPlace定律。此手术经腹操作,方法简单,近期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19.
性激素在食管、贲门癌发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性激素在食管,贲门癌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30例食管,贲门部良性疾病,40例食管癌患者,10例贲门癌患者血清睾酮及雌二醇水平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20.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神经食管肌肉失调所致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食管体部正常蠕动消失,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高及食管下段括约肌在吞咽时松弛障碍,临床上以吞咽闲难、胸骨后疼痛、不同程度呕吐、体重下降为主要症状。20l1年3~5月我们应用腹腔镜胃镜联合行Heller术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迟缓症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