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骨折患者在创伤24h内血浆中一些指标的变化,探讨对诊断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有价值的实验指标。方法 选择117例骨折患者,分为两组。DVT组57例(创伤24h内发生DVD:未发生DVT组60例(创伤后未发生DVD。健康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50例。分别检测三组血浆中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蛋白C(PC)、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用ROC曲线评价对诊断早期DVT有价值的指标。结果 PAI、t—PA、PC、AT—Ⅲ在三组中均有显著的差异。而FDP未发生DVT组与DVT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均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AI、t—PA、PC、AT-Ⅲ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是:0.811、0.800、0.649、0.583。灵敏度分别是:73.68%、64.91%、66.67%、61.40%。特异性:66.67%、63.33%、50.00%、56.67%。结论 PAI、t—PA、PC、AT—Ⅲ对早期DVT有诊断一定价值.尤其PAI和t—PA.是诊断DVT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早期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预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623例有可能发生DVT危险的患者,术后24 h内开始功能锻炼,并循序渐进.结果:DVT的发生率比往年降低了87.3%.结论: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623例有可能发生DVT危险的患者,术后24 h内开始功能锻炼,并循序渐进。结果:DVT的发生率比往年降低了87.3%。结论: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抗凝治疗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8例早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骨折术后伴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较高,以往常被漏诊或误诊。临床确诊后多用抬高患肢、活血化瘀等较为温和的方法改善治疗。我院自2002年4月-2005年12月共诊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58例,对比抗凝、祛聚、水化、取栓联合疗法与未使用抗凝、仅以抬高患肢等疗法的治疗结果发现,前者在改善患肢症状、缩短恢复期方面较后者有明显优势.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预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肢骨折后由于手术的创伤、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可致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流高凝状态,容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当血栓达到足够长度,脱落后可能出现致死性肺栓塞。所以,早期检出并治疗深静脉血栓,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B超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肢。DVT是医学上一个严重问题,如未及时检出,可使患肢残废,甚至危及生命。许多文献指出: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诊断DVT不可靠,因此,在接受抗凝治疗前,使用客观检查方法来诊断DVT很重要。静脉造影是确诊DVT之主要方法,但其不仅花费大,而且会引起患者不适,有人对造影剂过敏,更严重者可能引起新的血栓形成。由于上述原因,非侵入性检查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放射性纤维蛋白原扫描、电阻抗体积描记图检查(IPG)、多普勒超声检查、实时超声检查、CT扫描等。1984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血液指标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7例,入院3日内对这7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根据下肢静脉彩超表现,将其分为DVT组(18例)和非DVT组(59例)。收集2组患者入院第2日清晨的血常规、生化、凝血象、D-二聚体检查结果,并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上述检查结果中的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空腹血糖、电解质、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DVT组的白蛋白、尿酸和钙的水平分别为(33.35±3.99)g/L、(198.98±65.69)umol/L和(2.18±0.15)mmol/L,均显著低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空腹血糖和D-二聚体水平则均显著高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尿酸、钙和白蛋白水平的降低,以及空腹血糖和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与脑出血患者DVT的发生有关,即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保持正常的血尿酸、钙、白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积极降低D-二聚体,才可更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过去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及静脉造影。由于DVT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仅有50%左右。静脉造影的准确性虽然很高,因具有损伤性,不宜重复、费用较高等缺点,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因此,近年来国外开展了许多无损伤检查方法的探索,其中以多普勒超声和B型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后一种方法,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报道,现将我院自1990年7月~1991年6月使用B型超声方法对46条可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及同静脉造影对比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护理。对23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外,增加双下肢被动运动、按摩及穿弹力袜,重视健康教育及疾病观察,加强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经预防护理,236例中6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仅2.54%。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在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中较常见 ,影像诊断是DVT临床确诊的主要依据。本院近3年收治的32例DVT,现对其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价值作一分析。1材料与方法1.1选取经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的32条DVT患肢。男21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51岁。病程1天~8年不等。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肿胀 ,疼痛。其中2例外伤 ,其余为下肢浅表静脉曲张。1.2顺行性静脉造影为踝关节上方扎止血带 ,以阻断浅静脉回流。并使患者头侧抬高30°。经足背静脉注入50 %泛影葡胺…  相似文献   

11.
12.
刘巧  吴俊 《临床检验杂志》2017,(12):913-916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DNA(cf DNA)水平对老年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加压双向超声将106例股骨骨折患者分为骨折DVT组50例和骨折非DVT组56例。用荧光染料法定量测定血浆cf DNA浓度,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WBC、PL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结果骨折DVT组血浆cf DNA水平为337.38(272.89,436.42)ng/m L,高于骨折非DVT组232.56(208.54,280.89)ng/m L,P0.01;PLT、DD均高于骨折非DVT组(P均0.01),而WBC、CRP低于骨折非DVT组(P均0.01。血浆cf DNA与PLT、DD均呈正相关,与WB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73、0.365、-0.255,P均0.01。cf DNA、DD诊断DV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33,临界值分别为287.86ng/m L和3.4 mg/L FEU(fibrinogen equivalent units)时,敏感性分别为72%、96%,特异性分别为85.5%、43.6%。结论 DVT患者cf DNA水平升高,其临床诊断效能优于DD,可作为辅助诊断DVT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对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栓塞程度,结果:单左侧32例,单右侧10例,双侧3例,安全性阻塞105个部位,不完全性阻塞21个部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张慧  裔欣  宋国敏 《天津护理》2022,30(1):41-45
目的:分析探讨上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3例上肢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将其分为血栓组(n=82)和非血栓组(n=751),对上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33例上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率为9.84%.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  相似文献   

15.
髋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症状腑本征,以肿胀作为重要诊断依据,并用彩超5MHz和10MHz探头交替使用,提高诊断正确率,使用蝮蛇抗栓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尿激酶和东菱克栓酶治疗。结果;通过彩超诊断DVT正确率较主本组治疗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无死亡病 列。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非少见,诊断主要依赖于彩色超声波及临床症  相似文献   

16.
超声显象诊断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超声静脉显象检查连续308临床怀疑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282例(91.6%)作出明确诊断,其中97例(34.4%),为DVT。97例DVT患者,19例(19.6%)血栓累及双侧下肢,43例(44.3%)血栓局限于远端静脉,超声检查由5名血管专科医师施行。  相似文献   

17.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259例手术后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15例并发深静脉血形成,并且均为妇产科术后病人。我们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彩超对33例外伤后急性下肢及侧腰部肿胀的患者进行髂静脉、股静脉及胚前、后静脉探查。结果发现,有30例不同阶段的静脉血栓形成,后经静脉造影及治疗观察证实。认为彩超诊断下肢外伤所致急性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率高,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征性。 资料与方法:30例患者均有外伤史,男21例,女9例,年龄21-67岁,平均58岁。30例中左骸骨骨折20例,右骸骨骨折5例,左下肢胖、胫骨骨折各一例,右腓骨骨折2例,胫骨骨折 1例。侧腰部以下肿胀 11例,大腿以下者 19例。所用仪器为美国产DIASONIC,探头频率…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代晓宁  吕延伟 《中国康复》2006,21(6):417-4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现代医学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的凝结。中医学属于脉痹,淤血,肿胀等范畴,DVT由创伤、手术、妊娠、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长期卧床等因素,以致久坐久卧伤气。《医宗金鉴》中所曰:人之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滞,即作肿矣,如《肘后备急方》云:皮肉卒肿起,狭长如赤。名臁。近年来全球DVT的发病率骤增,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将中西医结合治疗DVT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T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文研究将20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之间,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100例患者),分别采取CT方式、X线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9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诊率6.00%和漏诊率4.00%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敏感度96.00%、特异度98.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