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结胸证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42) 本条主要阐述小结胸证治。“正在心下,按之则痛”,明确指出本病病位在胃脘部,其发病范围比较局限,仅表现胃脘部硬满。按之则痛,不按不痛,说明邪浅热轻。这同大结胸证的发病范围较广,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是明显的对照。脉见浮滑,浮指有力的脉象,滑为痰热。脉证合参,小结胸证主要为痰热互结,治用清热涤痰开结之法,方用小陷胸汤。病因;素有痰饮,内陷之邪热与痰饮相结于  相似文献   

2.
小陷胸汤是《伤寒论》太阳病篇治疗小结胸病的一首方子,原文为:“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结胸是与大结胸相对而言,部位仅在心下,而不是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的大结胸,亦非心下按之石硬而痛的大结胸,因此小结胸病的特点是:部位仅在心下,按之则痛,不按则不痛,按之并不石硬,脉象浮滑。脉浮为在上,滑则主痰。浮滑又主热盛,如《伤寒论》白虎汤证的脉浮滑,是表里俱热的表现可知;滑亦主热,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有:“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以浮脉主风,风  相似文献   

3.
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浊结于心下的小结胸证。吾师用该经方加减治疗辨证属痰热互结的多种疾病,收效满意,现举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拟大、小陷胸汤以治疗结胸证。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三味药组成,适于因水热互结,郁阻胸膈所致的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拒按、舌燥口渴便结、日晡潮热之大结胸证;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栝萎三味药组成,适于因痰热互结,郁阻胸膈所致的心下按之痛、胀满、脉浮滑之小  相似文献   

5.
1小陷胸汤小陷胸汤方(黄连6克、半夏9克、打碎先煎半小时、全瓜蒌30克),见《伤寒论》太阳病篇138条。小陷胸汤,原文颇简略:“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心下,言其病位;浮滑脉主痰热,言其性质。按之痛,则痰热结滞,陷于胸脘,气机不得升降宣通之故。考《伤寒论》、《金匮》二书中,均无“痰”字,《内经》亦然,然则仲景时代,岂无痰热之病乎?有之,此方即典型的痰热方。半夏,痰饮之常用药,体滑性降,而不免于辛温,合黄连、瓜蒌,则辛以开结,寒以泄热,能通能降,药虽寥寥三味,郄至精至当,后世方几无与匹敌者也。小陷胸汤证多见于慢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6.
张玲燕 《山西中医》2011,27(5):8-8,10
小陷胸汤乃张仲景《伤寒论》方,原文为"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其组成仅栝楼实、黄连、半夏3味药,用以治疗失治误治后痰热互结于心下之小结胸证。吾师路广晁从事临床3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均有效验,现举隅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7.
小结胸证乃由邪气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心下痰饮相结而成。其病位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清热开结化痰为其治法,小陷胸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8.
<正> 《伤寒论》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五版教材指出凡咳嗽面赤,胸腹胁常热,惟手足有凉时,其脉洪者,热痰在胸下也。前者心下结痛与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病位同但病情重。喘为咳之甚,因咳而致喘,痰热结于胸中。宗气循咽喉司呼吸,功能受限则气喘而闷。此为服用小陷胸汤清上攘下的治验;后者热与痰结胸中肺系炼液成痰致咳嗽。邪热上扰则面赤,外达胸胁腹则身热,热与痰结壅阻气机,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则手足有凉时。洪脉为痰热气盛,正气不衰,病位在胸中肺系,痰热达于胸下胃脘,故云热痰在胸下也。服小陷胸汤清热涤痰而取效。病本在胸中肺系,标在心下胃脘部,若标本不  相似文献   

9.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原文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主治痰热互结于心下。方中黄连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化痰消痞散结,瓜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涤痰理气散结,共同针对痰热之邪,方简而力雄。笔者对已公开发表的小陷胸汤临床研究类论文进  相似文献   

10.
沈邗 《新中医》1997,29(3):50-50
小陷胸汤治验3则沈邗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医方集解》云:“原治伤寒误下,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及痰热塞胸。……黄连苦寒以清热,瓜蒌性寒润以涤垢,半夏性辛温以散结,结胸多由痰热结聚。故用三物以除痰去热也。”笔者临证症见胸脘痞满,按之则痛...  相似文献   

11.
小陷胸汤系《伤寒论》中之名方,主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结胸病的成因,多是表邪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心下痰饮相结而成,本方具有清热涤痰,豁胸开结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黄增强 《光明中医》2010,25(12):2298-2299
<正>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原用于治疗"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方由黄连、半夏、瓜蒌实3味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笔者在治疗内科杂病时,遇有痰热交阻,胸脘痞满,按之疼痛,苔黄腻,脉浮滑者,均可用此方随证加味,每茯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伤寒部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谓结胸?大小结胸的病因病理及主要脉证是什么?如何治疗?热实结胸与寒实结胸、脏结、阳明腑实如何区别? 结胸是指邪气与有形之物结于胸中,以胸膈或心下硬满而痛为特征。其病因病机为患者素有痰水实邪,误下后或不经误下邪热入里与痰水实邪相搏。如原文134条云“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由于内陷的邪气性质不同,故分为热实结胸和寒实结胸。热邪入里与痰水互结,则为热实结胸;寒邪入里与痰水互结,则为寒实结胸。热实结胸则又根据病情的轻重不同,病变范围的大小之异,以及热邪  相似文献   

14.
正小陷胸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心下包括胸、胸胁、胃脘及肺心等部位,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栝楼实三味药组成,治疗痰热互结于心下所致的太阳病小结胸证。方简效精,临证运用广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笔者查阅了近3年来小陷胸汤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阳福 《新中医》1998,30(9):46-46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瓜萎仁、半夏组成。具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主治小结胸证,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笔者临证抓住痰热互结之病机,以该方治疗多种病证,疗效颇佳,现举例如下。1胸痛朱某,女,35岁,1997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半...  相似文献   

16.
小陷胸汤是《伤寒论》112方之一,出自原文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主治病机为痰热互结于心下,方中黄连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化痰消痞散结,瓜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涤痰理气散结,共同针对痰热之邪,方简而力雄。近年来.有关小陷胸汤的临床研究层出不穷,本文旨在针对小陷胸汤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类文献进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17.
小陷胸汤系《伤寒论》治疗小结胸病之方,笔者近年来运用该方或加味或合它方治疗一些证属实热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特别是下壁AMI患者,常收满意疗效.如治周X X,男,46岁,洛阳某厂厂长.因胸闷、正心下胀满两天于1989年9月10日急诊入院,伴见纳差,恶心,懊(忄农)不得眠,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脉搏82次/分,血压16/11Kpa.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中医诊为痰热互结之小结胸病.据《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所载“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用小陷胸汤合栀子豉  相似文献   

18.
顾雨芳  傅强 《环球中医药》2010,3(2):136-137
1小陷胸汤证治概要小陷胸汤一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38条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方由黄连、半夏及栝楼实组成,其中黄连苦寒,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辛温,化痰涤饮,消痞散结;瓜蒌实甘寒滑润,既能助黄连清热泻火,又能助半夏化痰开结,还能润便导下。三药合用则具辛开苦降,清热涤痰开结之功。  相似文献   

19.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该方由黄连、半夏、栝楼三药组成,除治疗小结胸证外,尚可广泛用于临床,且效果颇佳。本文主要论述小陷胸汤用治消渴病之痰热互结证的体会。1消渴之病因病机分析消渴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传统认为其病因多属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相似文献   

20.
林海飞 《新中医》2014,46(12):235-236
<正>小陷胸汤源于《伤寒论》,方由黄连、半夏、瓜蒌组成。原文曰"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指治伤寒多因表邪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热结于心下致小结胸证。方以瓜蒌为君,清热化痰,通胸膈之痹;以黄连泻热降火除心下之痞;配半夏降逆祛痰消痞,黄连与半夏相配辛开苦降,药虽仅三味,但清热化痰、散结开痞之功益著。笔者临证将此方用于急症治疗,收效较佳。现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