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计算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的病灶/肝脏磁共振信号强度比(SIR),并评价其与病灶性质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经确诊的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病例共92例(148个病灶)行前瞻性磁共振成像(0.5T)研究。计算4种病灶的SI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T1W图像上,肝海绵状血管瘤与恶性肿瘤的SIR值间差异无显著性(t=1.799,P=0.075);质子加权像上,良恶性肿瘤的SIR之间无统计学意义(t=0.691,P=0.491);T2WI上,良性病变的SIR显著高于恶性肿瘤(P<0.01),且4种病变的SIR值与回波时间(TE)之间均存在线性正向相关关系。结论 在T2WI个测得的SIR可用于区分肝脏占位性病灶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对比噪声比(CNR)在区分肝脏实质性小占位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经确诊的肝细胞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病例共67例(101个病灶)行前瞻性磁共振成像(0.5T),计算病灶的CNR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T1W图像及质子加权像上,CNR值对区分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肝转移瘤无价值。在T2W图像上,肝转移瘤与肝细胞癌的CNR值均显著小于血管瘤的CNR值,TE=60ms时CNR区分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的诊断正确率为83%;TE=90ms时诊断正确率为84%;TE=120ms时诊断正确率为88%。结论 在T1W图像及质子加权像上,CNR对区分肝脏实质性占位的性质无明确价值,T2W图像上测得的CNR值可用于区分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且TE=120ms时诊断正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表观扩散系数与T2值诊断肝脏局灶性小病变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2值在区分肝脏局灶性小病变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62例(84个病灶)肝脏局灶性占位小病变患者(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19例23个病灶,肝转移瘤11例18个病灶,肝海绵状血管瘤24例32个病灶,肝囊肿8例11个病灶)分别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快速自旋回波(SE)T2WI,测量、分析、对比各病变的ADC值及T2值.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CT、B超临床确诊.结果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35±0.18)×10-3mm2/s、(1.41±0.12)x10-3mm2/s、(2 39±0.21)×10-3mm2/s、(3.44±0.27)×10-3mm2/s,肝脏恶性病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1),其诊断正确率为94.0%;肝脏恶性病变的T2值也低于良性病变(P<0.05),但两者数值重叠较多,其诊断正确率为78.6%.T2值诊断正确率明显低于ADC值(P<0.05).结论ADC值在肝脏局灶性小病变定性诊断方面优于T2值,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扩散和灌注成像(DWI,PW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7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共209个病灶,其中肝囊肿40例69个病灶,肝血管瘤43例57个病灶,肝细胞癌27例36个病灶,转移性肿瘤17例47个病灶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计测表观扩散系数(ADC).DWI序列所选用b值为0、500 s/mm2.其中15例肝细胞癌,8例肝血管瘤和2例肝囊肿行灌注成像.结果 肝脏恶性肿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瘤)的平均ADC值为(1.09±0.24)×10-3mm2/s,与肝囊肿、肝血管瘤病变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以肝血管瘤平均ADC值1.71×10-3 mm2/s作为判定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分界点,则灵敏度是97.5%,特异度是86.5%.绝大部分肝癌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TSC)表现为速升速降型,全部肝血管瘤的TSC表现为缓升缓降型.结论 DWI、PWI对肝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肝脏MRI的补充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5.
陈希奎  唐贵超  廖林森  贺君 《河北医学》2012,18(12):1755-1758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常见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海绵状血管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最高,肝脏转移瘤次之,原发性肝细胞癌最低;血管瘤及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之间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性肝细胞癌与转移瘤ADC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脏转移瘤及肝血管瘤动态增强参数S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MSI、PEI、MSD及PV参数,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脏转移瘤及肝血管瘤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肝细胞癌动态增强曲线以Ⅰ型居多,占47.62%;肝脏转移瘤以Ⅱ型为主,占58.82%;肝血管瘤则以Ⅲ型为主,占66.67%;三种肝脏占位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具有不同的ADC值,以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和量化参数,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技术可提高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具有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中,抽取89例纳入到讨论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89例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用扩散系数检测其整体病灶,以及病灶中心和边缘表现扩散系数指数,灌注ADC指数等,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组对比,ADC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瘤、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ADC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肝转移瘤、肝细胞癌ADC指数与肝囊肿ADC指数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肝脏肿瘤疾病时,可考虑给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式,其诊断作用显著,有较大应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背景抑制扩散成像技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suppression,DWIBS)对肝局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肝局灶性占位病变43例,其中肝癌15例24个病灶,肝转移瘤7例13个病灶,肝血管瘤10例12个病灶,肝囊肿11例20个病灶.行常规TIWI,T2WI序列后行DWIBS序列,最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MRI工作站对DWIBS进行类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处理,分别与T2WI图和动态增强进行比较,比较3个序列对病变的检出率及T2WI,DWIBS,增强延时期两两联合及三者联合病灶检出率;利用MRI工作站软件扫描的图像生成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并测得ADC值,对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进行比较.结果:T2WI,DWIBS,增强延时期T1WI 3个序列检出率分别为91.3%,94.2%,95.6%; T2WI联合DWIBS检出率为92.7%; T2WI联合增强延时期检出率为94.9%; DWIBS联合增强延时期检出率为96.3%,DWIBS联合增强延时期检出率明显高于T2WI联合DWIBS检出率(P<0.05).肝良性肿瘤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从大到小依次为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转移癌、肝癌,ADC值分别为(2.614±0.57)× 10-3,(2.055±0.21)×10-3,(1.374±0.32)×10-3,(1.287±0.14)×10-3 mm2/s.除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运用DWIBS技术及获得的“类PET”图像和ADC值,结合增强序列可进一步提高肝局灶占位病变的显示和肝局灶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常见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低场强MRI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内常见局灶性病变的低场MRI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用低场强磁共振常规SE(四回波)T2WI结合快速返转恢复序列法,以肝脏信号强度作为病灶信号标准,将其分为低、等、高信号,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图像分析方法。结果 在常规SE(四回波)T2WI(TE=80ms)像中,肝细胞癌、肝转移瘤与肝实质相比,多呈等、略高信号;当TE=110ms时,病灶的信号强度与TE=80ms时病灶信号强度相似或有轻度下降,边缘模糊,信号不均匀,而肝血管瘤、肝囊肿、肝脓肿信号随TE时间的延长明显增高,边缘清晰锐利,呈典型的“灯泡征”。结论 应用各种成像序列可弥补低场MRI腹部成像的不足,亦能提高低场强MRI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 扩散加权成像(DWI) 及ADC 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31 例,转移瘤26 例,肝血管瘤11 例,肝囊肿10 例,其他病变8例.进行MRI 平扫及DWI,选取病灶感兴趣区,测出信号值,并计算ADC 值,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平均ADC 值如下:肝囊肿(2.583±0.156)×10-3mm2/s,血管瘤(1.689±0.313)×10-3mm2/s,转移瘤(1.021±0.213)×10-3mm2/s,原发性肝细胞癌(1.031±0.262)×10-3mm2/s.肝脏良性病变的ADC 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肝脏不同病变的ADC 值进行量化分析,能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无肝脏病变者的正常肝组织及105例164个肝占位性病灶(肝囊肿22例40个病灶,肝血管瘤37例40个病灶,肝细胞癌23例32个病灶,肝转移瘤15例35个病灶,肝脓肿8例17个病灶)行DWI,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结果:正常肝组织的ADC值为(1.42±0.08)×10-3mm2/s。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瘤及肝脓肿的ADC值分别为(4.33±0.25)×10-3、(2.43±0.25)×10-3、(1.63±0.08)×10-3、(1.78±0.07)×10-3、(1.18±0.11)×10-3mm2/s,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DWI及测量ADC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有利于小病灶的显示,可作为肝脏MRI检查的常规序列之一,但不利于小病灶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同相位与反相位梯度回波T1WI在肝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肝脏结节在MRT1WI梯度回波同相位与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差别。将76例肝脏结节分为6组:肝癌组27例,肝内良性肿瘤组7例,肝内炎性病变组11例,海绵状血管瘤组11例,转移瘤组10例,囊肿组10例。测量各组病变在T1WI同、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强度比值,用方差分析比较6组病变在T1WI同、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强度比值有无差异性。结果:6组肝脏结节在T1WI同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肝癌1.27±0.25,肝内良性肿瘤1.06±0.04,肝内炎性病变1.22±0.12,海绵状血管瘤1.02±0.12,转移瘤1.02±0.06,囊肿0.99±0.07。在T1WI同、反相位图像信号强度比值上,肝癌与肝内炎性病变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内良性肿瘤、转移瘤、海绵状血管瘤和囊肿四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前两组与后四组病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含有少量脂肪成分的肝脏病变在MRT1WI梯度回波同相位与反相位图像上有明显的信号强度差异,因此,MRT1WI梯度回波同相位与反相位序列在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肝脏局灶性痛变患者106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4例,肝脏转移瘤16例,海绵状血管瘤33例,肝囊肿15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磁共振(MRI)扫描和单次激发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的DWI,DWI采用b值为0 s/mm2和500 s/mm2.各组局灶性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7±0.60)×10-3mm2/s、(1.74±0.42)×10-3mm2/s、(2.52±0.75)×10-3mm2/s、(3.60±0.69)×10-3nm2/s和(2.09±0.52)x10-3mm2/s,肝囊肿和血管瘤与恶性病变比较,ADC值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与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比较,ADC值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和ADC值能够鉴剐常见肝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但肝实质性局灶性良恶性病灶之间的ADC值无明显差别,与普通MRI相比,DWI对肝脏实质性病灶性质的鉴别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肝脏病变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在局灶性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EPI DWI(b=500s/mm2)序列,对局灶性肝脏病变11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5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7例,转移瘤2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血管瘤22例,囊肿19例)进行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疾病ADC值的差异。结果 b值选用500s/mm2时,正常肝脏的ADC值为(1.49±0.14)×10-3mm2/s,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分别为(0.93±0.14)×10-3m m2/s、(0.9 7±0.1 5)×1 0-3m m2/s、(1.0 6±0.1 7)×1 0-3m m2/s、(1.5 3±0.2 9)×1 0-3m m2/s、(2.1 8±0.2 3)×1 0-3m m2/s和(3.15±0.21)×10-3mm2/s。肝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小于正常肝脏(P0.01),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大于肝脏(P0.01)。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脏的ADC值之间、肝癌与转移瘤的ADC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及ADC值测定,能较准确的判断局灶性肝脏病变的性质,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祝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7):817-819
目的:探讨敏感性编码(Sensitivity encoding,SENSE)基础上的平衡驱动快速梯度回波(Balance FastF ield echo,B-FFE)序列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1例共有224个肝占位病灶患者应用SENSE B-FFE序列进行检查。224个肝占位病灶中肝脏恶性实质肿块(包括原发性肝癌和实性转移瘤)130个,肝血管瘤45个,肝囊肿49个。结果:肝脏恶性实质肿块、肝血管瘤、肝囊肿平均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 SI)及病灶/肝脏信号强度比(le-sion/liver signal intensity ratio SIR)分别为:527.25±31.40、1235.91±32.86和2817.01±28.37及1.55±0.24、3.36±0.11和8.31±0.6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ENSE B-FFE成像技术对肝脏恶性实质肿块、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夏军  刘鹏飞 《黑龙江医学》2008,32(4):241-242
目的应用目前惟一可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影像技术——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4例MRI检查发现的肝脏病变的病例行磁共振扩散成像,计算病变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及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的瘤/肝ADC值的比值。结果肝脏病变的ADC值均值为:原发性肝癌(1.20±0.32)×10^-3mm^2/s,转移瘤(1.57±0.42)×10mm^2/s,血管瘤(2.01±0.53)×10^-3mm^2/s,肝硬化(1.66±0.31)×10-3mm^2/s;原发性肝癌的瘤/肝ADC值比值是0.74±0.19,肝转移瘤的瘤/肝ADC值比值是1.31±0.20,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分析肝脏病变的ADC值及瘤/肝ADC值比值的变化规律,可较准确地判断肝脏有关的病变性质,对肝脏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3.0 T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7例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散成像,分析各种病变弥散成像的特点并测量肝脏和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DWI图像显示,病灶呈较高信号46例,信号欠均匀以及边界欠清的病灶分别占51.06%(24/47)、44.68% (21/47)。当b值为400?s/mm2时,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分别为[(145.86±33.97)×10-3]?mm2/s、[(185±53.09)×10-3]?mm2/s 和[(212.62±81.72)×10-3]?mm2/s,转移瘤与肝脏的ADC值存在显著的差异(t=3.202, P=0.011),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与肝脏的ADC值之间无差异。转移瘤与肝细胞癌之间、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之间的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瘤与胆管细胞癌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 Tesla MR弥散成像有助于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7.
对136例共164个肝实质占位病变进行Doppler彩色血流成象(DCFI)的研究,其中原发性肝癌99例,转移性肝癌7例,肝血管瘤25例,其他5例。研究表明肝内占位在DCFI上表现为内部及内缘出现彩色血流,可呈短线状、长线状、树枝状、簇状及“掌形”等。结果表明,DCFI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98.33%)、特异性(95.45%)及准确性(97.56%)均明显高于单纯的二维超声(P<0.005),因此,认为DCFI可作为超声诊断肝占位性质的特异性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发病率,以普通人群为对照,分析其高发的风险因素及其与 小肝癌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南方医院肝脏中心就诊的17721例CH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及相关临床资料,与同期在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常规体检的21629 例普通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普通人群相比, CHB患者的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硬化结节发病率更高,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发病率更低(分别为11.8% vs 8.7%、8.2% vs 1.6%、 20.6% vs 2.4%、0.006% vs 0.042%,均P<0.05),肝细胞腺瘤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囊肿和肝硬化结节的发病率随 年龄增长而升高,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01);肝血管瘤的发病率在30~49岁患者中最高,无性别差异(P>0.05)。肝脏 良性占位的超声表现多为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肝血管瘤常为高回声(83.32%,1579/1895),与小肝癌相比,它的 四周与内部血流信号较少,固有动脉流速更低,门静脉流速更高;肝硬化结节多为强、弱混合回声(79.60%,7637/9595),结节内 部和周边无血流信号,当其体积增大,伴内部回声发生不均匀改变时,提示恶变概率升高;肝囊肿常表现为内部无回声,后方回 声增强。结论CHB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肝囊肿、肝血管瘤和肝硬化结节;其发病率与年龄、性别相关。本研究总结的肝脏 良、恶性占位,特别是肝硬化结节的超声声学和血流学特征,能够为早期识别肝脏占位的性质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