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清脯肽酶I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永兴  姜建辉 《医学争鸣》1995,16(5):349-351
  相似文献   

2.
3.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化方法测定正常人,各型肝病及非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结果,各型肝炎患者血清PLD均有升高。尤以肝硬化。急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血清PLD可反映肝细胞的损害及肝脏的纤维化,且有助肝硬化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血清脯肽酶与肝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Cl4致小鼠急、慢性肝损伤模型,平行动态观察了肝组织学改变与同期血清脯肽酶(PLD)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关系。急性肝损伤中,血清PLD和ALT活性均明显升高,且二者变化呈显著正相关(n=100,r=0.3853,P〈0.01)。PLD峰值期为注射CCl4后16h,与肝坏死最严重的时相一致。PLD峰值和恢复时间均早于ALT。肝硬化形成大致可分为胶原纤维增生(1 ̄6周),肝硬化形成(6 ̄  相似文献   

5.
血清脯肽酶与慢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宋丽娟  郑琪 《河北医学》1997,3(4):29-30
脯肽酶测定应用在肝功能方面已被国内外所公认,尤其肝硬化、肝癌时,更优于TTT,ALT测定,因血液患者常伴有肝、脾、淋巴节肿大,故我们应用此项目检测了血液病患者,以及红斑狼疮患者,并监测病情,动态观察:其情况如下:1村料与方法1.1材料:取用在我院已确诊,住院治疗的患者,个别追踪监测近2年时间,年龄在15~65岁之间,女性13例,男性5例,在此期间并对IO树红斑狼疮患者作了此项测定。1.2方法与试剂:我们采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九制药厂生产的PLD试剂盒,方法按说明书操作完成,正常值确定在1200单位/L以下,超过者视为不正常…  相似文献   

7.
检测56例肝炎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PLD)、ALT、ALB、TP、TBi、HA。结果急性肝炎(AH),慢迁肝(CPH),慢活肝(CAH)的血清PL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H恢复期PLD略升高,AH组中有TBi者PLD高于无TBi者(P<0.05),AH组PLD与ALT呈正相关、CPH、CAH组中PLD与ALB呈负相关,结果表明PLD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一种指标,同时对慢性肝病的判断更具有重要意义,可作其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作通过各类肝病患血清脯肽酶(PLD)水平测定,初步评价血清PLD活性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李君武丽敏(南京钟阜医院检验科南京210003)(北京铁路总医院北京100038)用于肝炎诊断的各种肝功能指标甚多,在敏感性方面当首推谷丙转氨酶(ALT),但ALT在反映慢性化肝病及肝硬化方面仍存在不足,某些肝硬化患...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5):559-560
  相似文献   

11.
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测定对恶性与良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PCR-ELISA)检测43例恶性胸腔积液和24例良性胸腔积液的端粒酶活性,并与胸腔积液细胞学及癌胚抗原(CE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端粒酶阳性率为74。42%,良性胸腔积液组阳性率为12。50%,差异有显著性(P<0。005);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敏感性为74。42%,特异性为87。5%。恶性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与CEA测定阳性率分别为51。16%和46。51%,均低于端粒酶活性检测(P<0。01)。结论: 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有重要价值,与细胞学检查、CEA测定联合应用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耀永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599-4600
目的:探讨胶乳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方法:利用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并对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进行了分析,并检测120例健康人及95例糖尿病及高危人群。结果:健康人群HbA1c参考范围为5.0%±1.2%,糖尿病及高危人群HbA1c均值为7.30%±2.3%,线性范围:3%~14%,准确度:相对偏差≤±15%,精密度:批内CV2.5%~3.98%,批间CV3.6%~4.88%。结论:该法特异性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受到了临床医生及糖尿病患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相关多肽抗体(GOR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以丙肝病毒GOR二段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抗-GOR的ELISA法,结果: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9%、9.1%,阳性血清用兔抗-GOR作阻断试验。其抑制率与兔抗-GOR呈剂量依赖关系。与抗HBV-IgG、抗HCV-IgG、抗CMV-IgG、RF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性。经对60例慢性丙型肝炎、48例抗HCV-IgG阳性的无症状HCV感染者、63例慢性乙型肝炎、41例肝硬化、32例肝癌、12例白血病、39例血透患者检测,其GOR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52.1%、14.3%、31.7%、28.1%、50.0%、43.6%。结论:此法敏感、简便、快速,抗-GOR与丙型肝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胸膜炎纤溶活性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纤溶活性特点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ELISA法测定结核性胸腔积液、肺癌并癌性胸腔积液、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漏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浆及胸液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D-二聚体(D-D)水平.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根据X胸片在疗程结束时被分为伴有胸膜增厚组和不伴有胸膜增厚组.结果:3组患者的血浆PAl-1、t-PA和D-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性胸液中PAI-1较癌性胸液、心衰伴漏叶出性胸液升高(P<0.05),t-PA较癌性胸液、心衰伴漏出性胸液明显下降(P<0.05).伴有胸膜增厚组的结核性胸液中PAI-1较不伴有胸膜增厚组升高(P<0.05),t-PA较不伴有胸膜增厚组下降(P<0.05).胸液D-D在不同病因的3组胸腔积液之间及2组结核性胸液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癌性胸腔积液及心衰伴漏出性胸腔积液比较,结核性胸液内PAI-1上升,t-PA下降,PAI-1与t-PA的失衡显著.胸膜腔内PAI-1、t-PA的失衡与胸膜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胸液纤溶因子PAI-1与t-PA的检测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预后的判断,而胸液D-D的检测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肿瘤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微转移可能作为恶性肿瘤转移的早期过程已受到肿瘤工作者的重视。其检测方法有HE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PCR以及Rt-PCR技术,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乳腺癌患者,微转移具有明确的意义,对其他肿瘤的临床分期,治疗的选择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液中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里宁  李红 《吉林医学》2000,21(4):199-200
目的 :为探讨腺苷脱氨酶 (ADA)活性测定对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 744例次细菌性腹膜炎、1 31例次非细菌性腹膜炎和 5 0 0例次常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透析液中的 ADA活性 ,并分析 ADA活性与白细胞计数、感染菌种的相关性及抗生素对 ADA活性的影响。结果 :腹膜炎组 ADA活性明显高于常规 CAPD组 ,细菌性腹膜炎组ADA活性最高。 ADA活性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关系 ,与感染菌种无相关性。结论 :ADA活性测定可能成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稳定、特异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应用端粒酶PCR-ELISA法研究12例配对的结肠癌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发现被结肠癌组织其端酶活性均为阳性,而结肠癌旁组织为阴性或仅表现微弱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血浆脯氨酸肽酶活性测定方法及对各类肝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肝硬化(45例)及慢性活动性肝炎(31例)患者脯氨酸肽酶活性显著升高,其变化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血浆脯氨酸肽酶活性测定对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慢性肝病的随访指标,协同其它检查将进一步提高慢性肝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0例正常新生儿和324例合并肠闭锁等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与50例随机选取的正常成人凝血四项对照比较。结果先天性疾病组新生儿中的PT、AFFF、TT、FIB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疾病组中的门、APTT较正常成人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较正常成人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临床参考区间:PT:12.28~14.57S,APTT:30.31—47.05S,TT:13.80~20.94S,FIB:1.61—3.07g/L。结论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处于低凝状态,建立新生儿常规凝血功能参考区间,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可早期干预及指导新生儿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