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邵璟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54-3656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112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对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护理技能宣教、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及康复训练等家庭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4、8、12个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的干预组患者MMSE分别为(17.29±1.74)、(19.48±1.63)、(23.02±2.48)分,与干预前相比略有提高,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的干预组患者ADL得分为(17.33±4.85)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实施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卫生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针对性系统化家庭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并统计1年内复发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N-BPRS、SDSS、服药依从性调查表总分显著低于自身入组时水平及对照组同期总分,ITAQ总分显著高于自身入组时及对照组同期总分,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自知力的恢复,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促使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家庭心理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家庭心理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例海洛因依赖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方法随机分为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家庭干预组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和为期3个月的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以维持率评估依从性.结果 治疗保持率家庭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进行家庭心理干预能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家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家庭护理方法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0月~1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住院期间对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出院后实验组患者进行为期9个月的家庭护理,对照组则无家庭护理措施。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出院前和出院后9个月采用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在出院前两组患者SQLS、FAD、BPRS和SDS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9个月后实验组患者SQLS、FAD、BPRS、SDSS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改善了家庭功能,减轻精神病残留症状,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协议家庭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支持和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方便抽样的方法 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在透析治疗过程中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协议家庭干预,随访6个月,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家庭支持功能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庭支持和自我管理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协议家庭干预有利于指导家属向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病人临床痊愈出院后开始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药物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入组时以及治疗9个月、1年后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结果]治疗9个月后,干预组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较药物组明显降低;治疗1年后两组病人的治愈率和病残率均以干预组显著较好.[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改善其社会功能,防止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支持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接受常规电话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家庭干预,观察6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家庭干预6个月末,研究组家庭关怀指数问卷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 <0.01),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 >0.05);同期两组间比较,干预前差异无显著性(P >0.05),干预后差异有显著性(P <0.01)。相关分析显示,家庭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的适应度因子分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的职业功能、社会活动、生活能力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 <0.05);合作度、情感度因子分与家庭活动、生活能力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 <0.05);成熟度、亲密度因子分与社会活动、生活能力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 <0.05或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支持度与社会功能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干预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支持,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家庭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家庭干预.在患者初次就诊及治疗6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抑郁状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实施家庭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P<0.05);实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家庭干预对提高门诊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支持和社会功能改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得到较多的家庭支持,从而执行较多的社会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家庭支持与社会功能呈正相关(r=0.36,P<0.01).结论 家庭干预有利于指导家属向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生活质量及其家庭支持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癫痫患儿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实施为期1年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包括家庭教育和家庭访视。于患儿入组时、出院1年后评定家庭支持功能、生活质量及疗效。结果出院1年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21%,对照组为3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5,P〈0.01);研究组癫痫患儿家庭支持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89±10.78)分比(72.25±11.68)分,(9.39±1.52)分比(6.79±1.58)分;t分别为7.59,9.5;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指导家长向患儿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袁梦亚 《全科护理》2016,(32):3354-3356
[目的]探讨亲情延续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胃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亲情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胃癌生活质量量表(QOL-C 30)对两组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HAMA、HAMD评分分别为11.57分±2.65分、10.24分±2.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疲乏、恶心呕吐、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情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胃癌化疗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同步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116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同时配对选择干预组患者的家属5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并接受护理干预,并对干预组的家属进行同步护理干预.干预时间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疗效,并予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家属的心理状况.结果 通过8周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HAMD得分(13.74±6.34)分,SDS得分(3.82±1.2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属SCL-90评分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同步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促进康复,并可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对农村脑卒中患者自尊水平及家庭关系的影响,以有助于其居家时的日常生活与康复治疗。方法将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实验组患者及家庭运用萨提尔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无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进行自尊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的测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尊得分、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自尊得分(18.2±1.82)分,亲密度(4.00±1.05)分,矛盾性(1.80±0.99)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14.2±3.32),(3.20±0.92),(3.80±1.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74,3.131,7.516;P〈0.01);实验组情感表达、娱乐性、道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家庭环境量表得分(除组织性、控制性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道德及自尊得分干预后高于干预前,矛盾性、独立性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家庭关系、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使家庭成员共同为患者的身、心康复提供全面支持。  相似文献   

14.
背景:儿童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因素,从系统家庭理论的观点看,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儿童行为问题本身反映的都是社会、学校、家庭、亲友等各种人际系统网络与个体间复杂的交互作用的关系,家庭治疗是治疗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途径。目的:观察系统家庭康复治疗是否适用于干预儿童的行为问题。设计:整群抽样,对比观察。单位:昆明医学院精神科。对象:选择2004-05/2005-03昆明市明通小学276名四年级学生及家长。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调查276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庭动力学特征,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父母问卷调查他们的行为情况。检出有行为问题儿童57例,全体家庭成员自愿参加的家庭作为干预组,任何一名家庭成员不愿参加活动的家庭作为异常对照组,对干预组及其父母进行4个月的系统家庭治疗。4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观察指标:干预前后两组家庭动力学及儿童行为比较。结果:干预组干预后家庭动力学和儿童行为发生了变化且有统计学差异:家庭气氛由“沉闷、敌对”向“和谐愉快、平等开放”的方向转变;家庭成员的个性化程度由低向高转变;疾病观念由“认为患者是无能为力的受害者”向“患者可以有所作为”的方向转变,实现“疾病观念的软化”,Achenbach儿童行为父母问卷调查总分下降[父亲问卷干预前后分别为(42.20±22.58),(28.95±21.90)分,母亲问卷干预前后分别为(50.95±14.60),(36.40±15.36)分,P<0.05]。异常对照组父母亲分别评定的儿童行为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父亲问卷干预前后分别为(38.32±17.30),(37.57±16.45)分,母亲问卷干预前后分别为(45.54±16.02),(40.14±17.95)分,P>0.05]。结论:应用系统家庭治疗的思想和技术,家庭治疗干预儿童的行为问题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家庭干预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家庭干预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家庭干预,包括家庭教育、家庭访视和如何建立和谐家庭环境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指导;对照组100例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护理干预前后分别运甩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PedsQLTM4.0普适核心量表中文版、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患儿抽动严重程度,主观生活质量及部分功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年后,在抽动次数、频率、强度、复杂性、干扰、损害方面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370,20.612,17.677,24.386,11.643,13.972;P均〈0.01)。家长报告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观察组分别为(90.78±11.32),(88.80±14.43),(76.78±11.3b),(66.80±14.53)分,对照组分别为(80.1±14.23),(58.10±13.32),(58.50±14.32),(52.80±13.15)分,各维度得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873,17.563,10.677,7.139;P均〈0.01);儿童自我评价各维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967,9.946,7.071,7.379;P均〈0.01)。除躯体情感维度外,其余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8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干预治疗可明显提高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生存质量及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支持干预措施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的效果。方法:189例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5例和对照组94例,均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政策和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康复技能训练、指导用药及建立良好的应对应激方式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仅进行门诊用药指导。干预前后对2组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式记忆量表(WM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PANSS各项评分及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IS-RS及WMS评分除即刻记忆外,其余各项评分干预组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9%与35.1%,P0.05);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支持干预措施可明显增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对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酒精戒断性震颤谵妄患者随机分成综合护理干预组(研究组)和一般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一般性护理、心理护理、认知行为矫正、健康教育等措施;对照组只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般性护理措施.采用酒精戒断综合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其疗效.结果 研究组戒断综合征评定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在治疗后第14天评分分别为(2.56±0.70),(3.10±0.20)分,对照组为(8.56±1.05),(4.10±0.2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第14天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巩固其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综合干预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Zung自我评定焦虑量表SAS和抑郁评定量表SDS,将SAS评分≥47分或SDS≥45分的17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7例和对照组87例.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认知行为教育、寻求社会支持及护理措施管理等综合干预,并将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SAS、SDS自我评价值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入院时干预组SAS得分为(54±3.09)分,SDS得分为(52±4.34)分,对照组SAS得分为(53±3.91)分,SDS得分为(52±3.86)分,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SAS得分为(37±3.72)分,SDS得分为(35±2.82)分,对照组SAS得分为(48±2.34)分,SDS得分为(47±3.43)分,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时评定分值较国内常模SAS得分为(42±11)分,SDS得分为(37±13)分,略有下降.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受诸多因素影响,其焦虑、抑郁情绪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康复;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同时,应注重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海洛因依赖者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予以美沙酮治疗,疗程均为1年.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每月1次,每次90 min左右.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问卷(FAD)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14、2.83、3.32、2.47、2.01、2.27、2.71,P<0.05或P<0.01).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海洛因依赖者的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对提高出院后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意义.家庭护理干预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治疗好转出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每月上门随访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时两组评分无差异性.6个月后干预组FIM及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护理延续了康复期脑卒中患者从医院到家庭支持护理,有效地促进了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