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占民 《中国药事》1994,8(3):184-184
药物性皮肤反应常占民(山东省济宁市药检所272145)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灌肠、含漱、外用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各种器官或组织的一切异常反应,统称为药物反应。当药物反应以侵犯皮肤粘膜为主时,即为药疹或药物性皮炎。皮肤反应是药物对人体诱发不良反...  相似文献   

2.
复方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复方制剂诱发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1994年1月~1998年12月由复方制剂诱发的不良反应病例的类型、临床表现以及诱发药物等进行分析.结果复方制剂诱发的不良反应75例,占全部285例不良反应病例的26.3%,中、重度症状者占36%,涉及12个器官/系统类型,诱发药品35个品种,有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者占21.3%.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对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与相关性研究,提高复方制剂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及特点,为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安全警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利用全国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数据库检索出本院2012和2013年上报的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利用计算机对112例ADR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11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居首位(占46.43%),其次为口服(占40.18%);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占25.89%)、血液及其循环系统(占21.43%)和消化系统(占18.75%)为主;112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最多的药物是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1例)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12例).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监测,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减少和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中药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因不当使用药品所致的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别对其发生程度分级及转归、给药途径及主要诱发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情况、发生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剂型主要为注射剂;主要诱发药品有刺五加、鱼腥草、人参、丹参,共诱发136例,占68.0%;不良反应对人体的损害涉及到全身各器官/系统,累及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发生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身体素质、药物及处方三方面。结论中药制剂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及时认真做好其预防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及原因。方法搜集我市卫生服务站药品不良反应患者42例的ADR报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所用药物种类、用药方式、不良反应表现等等。结果41-60岁之间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为35.7%(P〈0.05);抗茵类药物引发ADR概率最高,占所有ADR诱发药物的45.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心血管系统类药物,占比分别为16.7%、11.9%(P〈0.05);静脉滴注用药途径发生ADR概率最高,为83.3%,其次为皮下注射与肌内注射,构成比分别为9.5%、4.8%;ADR累及到的系统及器官有泌尿系统、血液及循环系统、营养及代谢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全身反应、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部分患者有2个或多个系统及器官受影响,皮肤及附件是ADR反应最为常见的系统,累及率达36.9%。结论应规范中老年群体用药、谨慎静脉滴注药物,加大中药制剂安全性监管力度,注意部分药物前期皮试及用药后皮肤及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观察。  相似文献   

6.
论中药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丽 《首都医药》2005,12(5):42-43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非治疗反应。中药不良反应常统称为中药毒副作用,包括中毒反应和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近年来我院抗生素使用的不良反应病例,总结抗生素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组织以及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至2012年抗生素使用患者,选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30例,统计每年出现不良反应病例数目,观察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的发生趋势以及抗生素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组织.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抗生素在我院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逐年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20.1%增长到2012年40.1%;主要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累及器官有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其中累及皮肤的副作用最多,比例达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使用需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禁止滥用抗生素,提倡联合用药降低不良反应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97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2003年8月~2006年6月共9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占63.92%(62/97),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多见,占58.10%(61/105)。结论:加强ADR监测。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中药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选择肥乡县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因不当使用药品所致的不良反应的20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程度分级及转归、给药途径及主要诱发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及系统分类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结果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剂型主要为注射剂;主要诱发药物有刺五加、鱼腥草、人参、丹参、银杏,共诱发105例,占52.5%;不良反应对人体的损害涉及全身各器官及系统,累及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结论中药制剂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及时认真做好其预防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信秘,促进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采用 Excel 软件对我院2012年~2014年308份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分析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信息,促进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结果308例ADR共涉及13类药品61个品规,以内酰胺类为主,共163例,占52.92%;ADR 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208例,占65.41%;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集中在皮肤及附件损伤,共168例,占54.55%。结论医务人员及患者均应进一步提高药物ADR防范意识,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49例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静脉给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方法:采集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自发呈报的病例,从性别、年龄、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加以分析。结果:①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主,占病例数的33%,②ADR发生时间最短的为2分钟,最长的为7天,③原发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其次是感染性疾病,④中药注射剂对人体的损害累及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皮肤及附件等器官,以皮肤反应、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反应为主,⑤诱发ADR的药物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的血管扩张药为首,其次是抗感染药物。结论:①中药注射液是临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老年人因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是接受此类药物的主要群体,②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在药物治疗中,因合并用药及特有的生理条件等与ADR的发生密切相关。③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熊锋  张惠黎 《广东药学》2013,(12):829-831
目的通过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的分析,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1~2012年收集到的21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ADR中,男性84例,女性132例,年龄1/2~90a,多发生于60a以上的人群(占31.9%),以静脉给药为主,156例(占72.2%);共涉及药物83种,抗菌药物发生例数最多,有71例(占32.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44.5%、19.4%。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本院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0月~2012年9月本院临床科室上报的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9大类,25个品种;青霉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共75例,占34.25%,其次为喹诺酮类,共72例,占32.88%;静脉给药方式为引起不良反应最主要的途径: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83例,占37.9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7例,占16.89%。结论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本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本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06 ~2012-06收集到的138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情况、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的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的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8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63例,女性75例,女性多于男性;0 ~ 14 a儿童构成比最高,占32.61%;静脉滴注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6.09%;涉及抗感染药物10类37个品种,头孢菌素类86例居首位,占62.32%,其次为喹诺酮类14例,占10.1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有62例占44.93%.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许建新 《海峡药学》2016,(4):269-271
目的 通过统计近6年来桐乡市皮肤病防治院药物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分析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发展趋势,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桐乡市皮肤病防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年间,收集的894例皮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4例临床皮肤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皮肤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病原微生物药(488例,占54.6%),按性别分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按年龄分青壮年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445例,占49.8%).结论 皮肤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且呈上升趋势,降低其发生的关键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41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世启  陶阳 《中国药事》2012,26(1):98-100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41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9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53.70%,中药制剂占15.2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6.37%;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7.09%.ADR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 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对2011年1~ 12月收集的95例经宁波市药监局回执确认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95例不良反应中,41 ~60岁中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静脉滴注为ADR主要的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占27.37%,中药注射剂25.26%,心血管系统用药17.89%;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的系统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8.
药物不良反应(drugreaction,ADR)是指在药物的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对人体有害或意外的反应。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约1/3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所导致的。住院病人中ADR发生率为10~20%;有5%的住院病人因ADR入院,因ADR死亡者占死亡病人的0.24~2.9%。如按上述发生率估算,我国每年即会有500~1000万住院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因严重反应而入院的患者可达25~50万人。药物不良反应仍是严峻话题。  相似文献   

19.
在药物不良反应(ADR)中,皮肤是最易受到影响的器官。1997年英国药物安全委员会收到的ADR报告中,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过敏反应约占27%。尽管很多药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有一定的变应性或毒性基础,但其原因仍然不清遗传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患肝病、肾病、AIDS病、SIE患者和老年人等发生皮肤反应的危险性较高。在住院病人中,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高达3%。事实上,所有的药物都可能引起皮肤反应,虽然大多比较轻微,但有些反应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等。ADR的诊断较困难。一般的皮肤反应是在药物使用后的短期内发生,但也有几星期内,甚至数月发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佛山市中医院18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及表现。方法 对我院收到的18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不含输液)有10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70例,占37.6%;中药注射剂51例,占27.4%。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最高,占80%。在ADR累及的器官中,皮肤、黏膜反应比例最高。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