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于霞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01,23(7):412-414
室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和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患者 ,两者的临床意义不同。但目前尚无可靠而简便的方法对之作出鉴别诊断 ,造成目前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上的混乱 [1 ,2]。我们对频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器质性和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进行24h节律变化观察 ,发现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997年5月至2000年5月在我院进行动态心电图 (DCG)检查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符合下列条件者作为入选对象 :(1)有24h记录完整DCG结果 ,显示有频发室性心律失常 ;(2)所有患者均经详细了解病史并作常规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2.
分析室性心动过速186例,对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速58例与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室速128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速以平行性室速最多见,且症状轻微,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30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40健康人群心电图参数指标,希望发现针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预测价值的ECG参数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30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健康人群的心电图参数,利用T-test分析各参数间统计学差异。结果:研究组有4例患者ECG存在J波,发生率为13.3%。研究组和对照组的ECG参数指标相比,TpTe、JTp、JTpC、TpTe间期、TpTeC、JTp/Q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但QRS、RR、QT、Q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TpTe、TpTeC延长,JTp、JTpC、JTp/QT缩短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5.
刘中英 《四川医学》1990,11(6):339-340
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文收集了我院近15年来收治的48例室性心动过速,占同期我院收入的室性心律失常(946人)的5.07%。性别:男25例、女23例。年龄:13~81岁,平均51岁,中老年多于青年人。病因:冠心病19例,风心病7例,心肌炎6例,心肌病4例,家族性QTC延长症5例,先心病2例,药物中毒5例。  相似文献   

6.
<正> 室性心律失常是常见心血管病。近年来按其严重程度分为非致命(良性)、可致命和致命性3种级别。与Lown和Wolf传统分级标准比较,这种分级方法更有明确的临床和预后意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LVA)临床多见有器质性心脏病或严重心功能损害的病人以及高龄的“健康人”。发作时病人多伴明显的心悸、眩晕、晕厥或抽搐等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扭转型室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恶性心律失常,迅速,正确处理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本文介绍5例较为少见且有某些特殊性的扭转型室速和2例形态酷似扭转型室速的多形性室速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凡起源于左右心室的激动连续3次以上,频率〉100次/min称为室性心动过速。可见于缺氧、电解质紊乱(尤其低钾)、器质性心脏病、重度心功能不全,最常见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1及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常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有的可恶化为心室颤动,如不及时终止其发作,可引起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9.
室性心律失常可根据心电图上宽大畸形的QRS波形,并除外预激综合征、心室内传导阻滞或差异性传导后做出诊断.分析心电图时根据QRS波宽度、主波方向、QRS波电轴、发作时间和条件、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等方面,进行室性心律失常的来源和良恶性分类.但是,这些均不能涵盖室性心律失常的所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