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66-768
目的:建立pH区带逆流色谱法(pH-zone refining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分离制备荷梗中O-去甲荷叶碱的方法。方法:溶剂系统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3∶7∶1∶9),上相添加三乙胺(10 mmol/L)作为固定相,下相添加盐酸(5 mmol/L)为流动相进行洗脱,在主机转速850 r/min、体积流量2 mL/min、检测波长272 nm条件下进行分离制备。结果:从2.10 g荷梗生物碱粗提物中一次分离得到53 mg O-去甲荷叶碱,纯度大于98%,通过MS、1H-NMR和13C-NMR进行了化学结构鉴定。结论:pH区带逆流色谱法是分离纯化荷梗中O-去甲荷叶碱的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娟  童胜强  贵晓霞  颜继忠 《中草药》2007,38(2):308-310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pH-zone-refining counter-eur-rent chromatography)最早是在普通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利用取代色谱的特点,由一系列的溶质区带组成,样品在区带之间的界面富集,杂质则在区带的边缘。这种技术需要在有机相中加入有机酸或碱,水相中加入  相似文献   

3.
pH区带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荷叶中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对荷叶生物碱进行分离的pH区带逆流色谱方法。方法溶剂系统为叔丁基甲醚-甲醇-水(4∶1∶5),上相添加三乙胺(10 mmol/L)作为固定相,下相添加盐酸(5 mmol/L)为流动相进行洗脱,在主机转速800 r/min、体积流量1.5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进行分离制备。结果从2.18 g荷叶提取物中一次分离得到N-去甲荷叶碱110 mg、O-去甲荷叶碱420 mg、荷叶碱310 mg和莲碱190 mg 4种生物碱,质量分数均大于98%;各化合物通过HPLC、MS和1H-NMR进行了化学结构鉴定。结论 pH区带逆流色谱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纯化荷叶生物碱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中生物碱。方法 以二氯甲烷-甲醇-正丁醇-水(10∶6∶0.1∶4)为溶剂体系,在固定相中添加三乙胺,在流动相中添加盐酸,采用正、反相置换模式。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经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数据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其对酪氨酸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1.60 g样品中分离得到610 mg纯度为97.5%的青藤碱和118 mg纯度为98%的N-氧化青藤碱,它们对酪氨酸酶均有弱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6.69×103、6.63×103 μmol/L;它们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也较弱,IC50值分别为6.40×103 、3.9×103 μmol/L。结论 该方法简便高效,成品纯度高,可用于青藤碱、N-氧化青藤碱的大量制备。  相似文献   

5.
白花败酱草黄酮类成分的高速逆流色谱快速制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白花败酱草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0.6∶0.6∶1)为两相溶剂系统,主机转速800 r·min-1,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所得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构经MS、1H-NMR和13C-NMR鉴定。结果6 h内经一步洗脱从400 mg白花败酱草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纯度高于98%的木犀草素26 mg,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5 mg和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21 mg。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分离制备法简便、快速、产物纯度高。  相似文献   

6.
大黄化学成分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鉴别大黄化学成分的液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 采用HPLC-MS技术,对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别、结构分析.结果 根据负离子模式下获得各色谱峰质谱数据,参照文献,对主要色谱峰进行指认,共鉴别了25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多酚、蒽醌及其苷类化合物.结论 HPLC-MS可提高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效率,有利于化合物结构鉴别,可作为中药大黄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松塔中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寻找抗H IV活性单体化合物,研究华山松Pinus armandiiFranch.松塔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高速逆流色谱仪,以正己烷-正丁醇-甲醇-水-乙酸(1:7:1:7:0.15,V/V)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组成溶剂系统对华山松松塔的提取物行分离纯化。结果分离到两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4-(1,′2′-二羟基异丙基)环己烯甲酸(Ⅰ);4-羟基苯甲酸甲酯(Ⅱ)。结论首次采用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TBE2300A对华山松松塔的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化合物Ⅰ和Ⅱ。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山竹子素(garcinol)化学对照品。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多花山竹子、山木瓜、大叶藤黄三种藤黄属植物粗提物中快速分离化合物garcinol,溶剂系统为正己烷-乙酸乙酯-95%乙醇-水(8:8:12:4,体积比),上相做固定相,下相做流动相,仪器转速850rpm,温度25℃,检测波长254nm,目标化合物馏分经Sephadex LH-20凝胶柱柱色谱纯化,所得样品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度。结果:可从104.765g多花山竹子枝、105.270g山木瓜枝、102.318g大叶藤黄果实中分离得到garcinol的量分别为45mg、281mg、4080mg,纯度分别为98.72%、98.36%、98.42%。结论:通过对比三种植物样品处理方法,结果以大叶藤黄果实作为原料时,正己烷-乙酸乙酯-95%乙醇-水(5:5:5:5,体积比)萃取的上相浸膏,经高速逆流色谱法结合凝胶柱柱色谱法,可快速高效、大量制备化合物garcinol。实验表明该方法效率高,可操作性强,制备量大。  相似文献   

9.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白芍中芍药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天辉  周俊 《中草药》2009,40(1):67-68
目的 建立了微波提取与高速逆流色谱纯化白芍中芍药苷的方法.方法 实验采用90%乙醇、微波功率850 w的条件下对白芍提取25 min,提取物在正丁醇一醋酸乙酯-水(2:3:5)的溶剂体系下进行高速逆流色谱纯化,纯化物在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甲醇-水(70:30);色谱柱Shim-pack VP-Ods(150 mm×4.6 mm,3.5 μm);体积流量1.0 mL/ma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200 mg的白芍提取物,芍药苷质量分数10.62%.经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得到20.52 mg质量分数为98.8%的芍药苷,芍药苷的回收率为96.6%.结论 高速逆流色谱是分离与纯化白芍中芍药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异秦皮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肿节风水提液的70%醇溶部分为原料,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分离制备异秦皮啶单体。方法:采用薄层层析作评价指标优化溶剂系统,确定正己烷:乙酸乙酯:水=1:1:1作为溶剂系统,上相作固定相,下相作流动相,以2.0ml/min的流速,由首端向尾端洗脱,主机正转,转速为800r/min,固定相保留值为70%,进样2.0ml/min,自动收集馏分,用TLC鉴定并合并馏分,旋转蒸发仪回收溶剂,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异秦皮啶单体,得率为3%。结果:经一次HSCCC即可分离制得高纯度的异秦皮啶,TCL可用于异秦皮啶的定性检测。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为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品及伪品大黄药效与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正品大黄与华北大黄的药效和毒性,论证临床上两种药物混用时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整体动物实验观察小鼠排便潜伏期及其总排便量;小肠运动实验观察药物的小肠推进率;纤维蛋白形成实验观察药物对凝血时间的影响;小鼠LD50观察药物急性毒性。体外实验分别观察药物对小肠大肠的收缩影响;MTT法测定药物对肝细胞HepG2细胞的毒性。结果:正品大黄提取物能明显促进小鼠排便,但是对小肠推进无明显作用;口服等量的华北大黄提取物对排便无明显作用,但是能促进小肠的推进。正品大黄大剂量能缩短凝血时间,华北大黄无明显作用。华北大黄的细胞毒性大于正品大黄。华北大黄的急性毒性大于正品大黄,两者不同比例配合的急性毒性显示,毒性大小与华北大黄呈正相关,而与正品大黄呈负相关。土大黄苷未观察到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华北大黄与正品大黄在药效与毒性方面有较大不同,不宜混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磁性固相萃取技术用于富集检测大黄中五种蒽醌类成分。方法:以离子液包裹的四氧化三铁作为吸附剂,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作为检测手段,考察了离子液种类、离子液浓度、磁性材料浓度、pH值、洗脱液酸度,用于富集测定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结果: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4~0.999 8,检测限LOD=0.400 0~2.800 ng·mL~(-1)。结论:本方法优点突出显著,包括操作简捷、迅速、高效、环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掌叶大黄品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为掌叶大黄抚育和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掌叶大黄主产区甘肃、四川、青海3省样品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应用SPSS软件对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含量数据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气压、相对湿度和温度与掌叶大黄含量有密切关系,是影响掌叶大黄品质重要的气候因子。掌叶大黄有效成分含量与气压、相对湿度和温度呈正相关。结论:甘肃产掌叶大黄品质较好,气候因子影响其有效成分合成积累。该研究为不同产地掌叶大黄品质变异及生态适应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提高掌叶大黄品质、进行适宜的生态区划分和保障掌叶大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大黄中微量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大黄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性元素以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ICP-OES法测定5个不同产地大黄及贵州土大黄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特征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得3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1.61%。第1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48.75%,故确定其所对应的Fe、B和As为大黄所含特征元素。聚类分析方法将5个大黄样品基本按地域性聚为2组;将6个样品聚为3组。结论:Fe、B和As是大黄特征性元素,不同产地大黄的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且呈一定地域分布性。本试验可为大黄的资源开发、质量控制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分离纯化得到的3种大黄多糖结构进行研究。方法水提醇沉得到大黄粗多糖,分别经DEAE-52柱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3种多糖组分RP-1、RP-2、RP-3,并采用高效凝胶色谱GPC、薄层色谱TLC、气-质联用GC-MS、核磁共振NMR等对其分子量、单糖组成、糖链的连接方式及其分支情况和糖苷键构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RP-1由葡萄糖残基构成,主要连接方式为1,4-连接,并在O-6位出现支链。RP-2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以及半乳糖醛酸组成,主要含有1,4-葡萄糖残基,同时还有1,2-鼠李糖,1,4,6-甘露糖、葡萄糖等残基。RP-3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醛酸组成,主要糖单元为1,5-连接的五碳糖。结论初步鉴定了3种大黄多糖的结构,为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大黄酸为指标,进行大黄不同提取物的药动学研究,对大黄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大鼠ig大黄不同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浆,采用LC-M S法建立大黄酸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经3P 87软件计算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血浆中大黄酸在2.0~30μg/mL线性关系良好,ig大黄酸体内药时过程可用二室开放模型描述。结论以AUC为指标,SFE-CO2萃取 树脂精制产物工艺组最佳,SFE-CO2萃取组次之。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掌叶大黄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Y  Miao XL  Wu PA  Li YF  Liu FL  Wei SC 《中药材》2011,34(8):1196-1199
目的:优选掌叶大黄药材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将大黄趁鲜切片加工,以晒干法、阴干法、微波法、不同温度烘干等不同方式干燥,其加工品的折干率、蒽醌衍生物含量及横切面质地和色泽变化与传统加工方法比较。结果:趁鲜切制对掌叶大黄药材折干率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降低蒽醌类成分含量,药材横切面色泽褐变明显;不同干燥方式以熏干法的蒽醌类成分含量、横切面色泽质量最好,阴干和微波法其次,80℃烘干最差。结论:掌叶大黄产地加工不宜趁鲜切片加工,干燥方式以传统的熏干法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从生物体液(尿液)中分离纯化甲苯磺丁脲的两个主要代谢物羟基甲苯磺丁脲(OTOL)和羧基甲苯磺丁脲(CTOL)的方法,并对所得的产物进行鉴定和含量测定。方法收集健康人口服甲苯磺丁脲后12h尿液,酸化后用乙醚萃取,45℃水浴中氮气挥干,加体积分数50%甲醇水溶液溶解,过滤后注入制备液相色谱仪分离,分别收集两种代谢产物的色谱峰流分。将所得流分酸化后再用乙醚提取,吹干,得白色结晶,即产物。取少量产物用甲醇水溶液溶解后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制备得到纯度为97.7%的CTOL白色结晶。结论本制备方法经济简便、成功有效。所获得的CTOL纯度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养基对掌叶大黄毛状根克隆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培养基优化和毛状根克隆系对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个单克隆掌叶大黄毛状根和4种基本培养基,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大黄毛状根生物量积累和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产量的因素。结果不同克隆间大黄毛状根生物量积累存在显著差异,以单克隆毛状根DH 7a最高;培养基种类对毛状根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以W P培养基中毛状根生物量最高;大黄毛状根中的5种游离蒽醌中以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为主;不同克隆间5种游离蒽醌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DH 7a最高,并且DH 7a与B 5培养基的组合,5种蒽醌产量最高;克隆和培养基之间互作分析显示克隆DH 5a、DH 5d与W P培养基,克隆DH 7a与B 5培养基对于游离蒽醌产量来说是优势组合,而克隆DH 5c在4种培养基上5种游离蒽醌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为利用掌叶大黄毛状根培养系统大规模生产蒽醌类化合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efficient preparative method for the separation of Gelsemium alkaloids from Gelsemium elegans. Methods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 with several two-phase solvent systems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separation of Gelsemium alkaloids. The purity and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urified compounds were performed with HPLC and NMR spectra, respectively. Results In a single operation, 206.6 mg of crude alkaloid sample was separated to yield 28.7 mg of koumine, 24.9 mg of gelsemine, 26.9 mg of humantenine, and 7.2 mg of gelsevirine, with the purities of 97.8%, 95.4%, 97.4%, and 93.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 preparative HSCCC method i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for the separation of four Gelsemium alkaloids from G. elegans with a modified two-phase solvent system composed of n-hexane-ethyl acetate-ethanol-0.5% triethylamine-H2O (3:5: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