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房间传导阻滞(IAB)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选择因胸闷、胸痛怀疑冠心病的患者69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照运动试验中心电图P波时限的变化分为IAB组和无IA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平板试验中ST段最大下降程度和冠状动脉造影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结果①IAB组患者年龄高于无IAB组,(61.6±10.3)岁VS(56.8±8.9)岁(P=0.043);②IAB组ST段最大下降≥1mm患者的比例高于无IAB组(80.5%VS48.5%,P=0.005);ST段最大下降程度IAB组高于无IAB组,(1.78±1.45)mm VS(1.15±1.11)mm(P=0.047);③冠状动脉造影中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的比例,IAB组高于无IAB组(80.6%VS21.2%,P=0.001);不同病变血管数患者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IAB可能作为评价冠心病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老年非典型胸痛患者无创性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13例中老年胸痛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5例(A组),非典型胸痛58例(B组),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和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T)阳性并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B组(17、2%)有冠心病明显低于A组(92.3%),P〈0.01。B组中血脂水平、血糖水平、高血压发病率均低于A组,P〈0、05。TEAPT阳性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中老年非典型胸痛(B组)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54.5%,特异性97.9%,准确性89.7%。B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显著高于A组(90.0%,38.2%,P〈0.05)。A、B两组累及血管顺序均为左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38.2%、28.1%、33.7%及36.4%、27.3%、36.4%,P〉0.05)。病变分型均以A型多见(66.2%及63.6%.P〉0.05),其次为B型(25.9%及27.3%,P〉0.05),C型少见。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血管的对应病变;中老年非典型胸痛或非典型胸痛伴冠心病危险因素诊断冠心病要慎重;TEAPT阳性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正确率,为筛选阳性病例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尽早行药物或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32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组的76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吸烟、家族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高血压、血脂异常在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冠造结果显示,多支病变多于单支、受累血管数目较多、弥漫l生病变较多,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受累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且病变更为弥漫。  相似文献   

4.
高敏CRP、尿酸的检测在代谢综合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尿酸的检测在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1名健康体检者进行高尿酸(High uric acid,HUA)血症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统计,HUA血症与MS相关指标的关系统计,hsCRP与MS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统计。[结果](1)MS组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8.38%,显著高于非MS组高尿酸血症状的患病率4.17%(P〈0.05)。(2)高尿酸血症组TG,腰围水平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HDL水平显著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两组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S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MS组(P〈0.05)。(4)hsCRP与TG、HDL、GLU、收缩压、舒张压、腰围、UA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HDL—C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hsCRP,UA的检测在代谢综合征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防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Rs)的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连续入院行PCI的冠心病300例。随机分为全反式维甲酸正常剂量组(10mgt.i.d p.o,甲组)、强化剂量组(20mgt.i.d p.o,乙组)、对照组(丙组)。6个月后分别比较甲乙丙三组的再狭窄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结果300例患者中男性228例、女性72例。住院期间甲乙丙三组比较:心绞痛9%VS8%VS9%;再次急性心肌梗死(AMI)O%VS2%VS1%;再次缺血性血运重建(TVR)3%VS2%VS3%;心源性死亡4%VS6%VS4%,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三组比较:心绞痛12%VS9%VS20%;再次AMII%VSO%VS1%;心源性死亡2%VS4%VS4%,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再狭窄率3/33(9.1%)VS2/30(6.7%)VS12/32(37.5%);TVR3%VS2%VS11%,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常规剂量ATRA防治再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伴胸痛的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问题,以提高对胸痛性疾病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01例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冠心病组:以冠脉造影血管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冠脉造影结果除外冠心病而单纯消化系疾病所致胸痛者18例为对照组,比较二者有关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胸痛特点。结果(1)201例因胸痛疑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3%为非心源性胸痛,其中单纯消化系疾病所致胸痛占非心源性胸痛的29.5%。冠心病同时合并消化系疾病的占心源性胸痛的111.4%:(2)冠心病组有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结论患者出现典型或不典型胸痛,同时伴有明显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可能性较大:当患者仅有胸痛而无明显危险因素,则发生冠心病可能性小。临床医师应重视胸痛的早期诊断、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2型糖尿病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并分析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中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者共1039例,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资料完整性共1008例进行分析。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年龄、体重指数、腰围、甘油三酯、收缩压及舒张压等均高于非高尿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非高尿酸组;(2)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0%,其中男性11.1%,女性9.4%;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r=0.103,P=0.001);(3)高尿酸血症组MS比例明显高于非高尿酸组(63.4%vs.49.8%,x^2=6.660,P=0.012);(4)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肥胖及低HDL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中心城区成人2型糖尿病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0.0%,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参加健身运动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5种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现况调查方法,于2004-07/08随机抽取烟台市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的老年居民15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统一调查问卷对老年居民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运动情况,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5种慢性疾病患病情况。慢性疾病诊断标准:高血压以1999年WHO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将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1mlnHg=0.133kPa)以及有高血压病史且近两周内服降压药者均列为患高血压;其他疾病均以县级及以上医院的诊断为准。患1种及以上慢性病视为患病。运动情况包括开始运动的年龄、主要运动方式、运动频率及每次运动时间等。运动频率分为偶尔运动且无规律、每周运动1-3次、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运动时间分为〈20min,20-30min,〉30min。将所调查人群分为运动组和非运动组,其中既往无运动史或偶尔运动且无规律为非运动组;每周运动1-3次或每周运动3次以上,持续5年以上者为运动组。结果:发出调查表1500份,收回合格问卷1428份,有效率9520%。运动组1013人,非运动组415人,有规律健身运动参与率70.94%(1013/1428)。5种慢性疾病总患病人数602人,总患病率42.16%(602/1428)。①运动组5种慢性疾病的总患病率为41.56%(421/1013),非运动组为43.6%(18l/415)。两组无差异。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运动组显著低于非运动组(29.32%,34.70%,X^2=3.99,P〈0.05),而两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4种慢性病的患病率相近。②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健身的人数逐渐增加,30岁前仅有7.50%(76/1013)的人开始参与健身运动,79.07%(801/1013)的人是在40岁以后才参与健身运动的,35.74%(362/1013)的人是在60岁后开始参与健身运动的。参与健身运动的年龄越晚,慢性疾病患病率越高(28.95%-48.07%,X^2=16.85P〈0.01)。每周运动1-3次的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每周运动3次以上者(47.70%,35.55%,X^2=15.41 P〈0.01)。每次运动〈20min者患病率最高达53.80%。而每次运动20-30min与每次运动〉30min间无统计学差异(X^2=0.53P〉0.05)。多数老年人选择了步行和传统体育类项目,但不同运动方式间的患病率无差异。结论:①开始健身运动的年龄影响老年个体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②有较高频率的运动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期慢性疾病的发生。③5种慢性疾病中,高血压的患病与个体的运动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服用氢氯噻嗪(HCTZ)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方法732例高血压患者同时服用氢氯噻嗪12.5mg,1;L/d。6周后,比较资料完整的715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浓度的变化。并按患者的降压疗效分组比较不同降压反应对hsCRP浓度的影响。结果715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浓度分别为2.39和2.10mg/L,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血压达标组血清hsCRP浓度低于非达标组(P〈0.05);治疗前后不同收缩压水平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不同(P〈0.05)。血清hsCRP水平与治疗前后收缩压水平均呈正相关(r=0.10,r=0.12,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体质指数、治疗后收缩压水平、年龄影响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结论高血压患者服用氢氯噻嗪后血清hsCRP浓度下降;收缩压水平是影响血清hsCRP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危险因素在女性早发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在诊断女性早发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对472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年龄〈65岁女性患者的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和临床诊断符合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72例临床诊断女性早发冠心病的符合率为52.12%;无危险因素时冠心病临床诊断符合率仅24.72%,即3/4患者误诊,伴1个危险因素时便骤升到48.63%,伴3个危险因素时达80.00%。冠心病危险因素越多,临床诊断符合率越高(P〈0.01)。≥45岁女性的诊断符合率则显著高于〈45岁女性(53.97%与34.09%,P〈0.05)。有糖尿病史、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诊断符合率均分别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无高脂血症、无高血压患者(分别为75.45%与45.03%.64.77%与36.06%,56.44%与46.63%;P〈0.01或P〈0.05)。结论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女性早发冠心病临床诊断准确率关系密切。关注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冠心病的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1.
在职干部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延吉市年龄30岁以上的在职干部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服药率、达标率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延吉市年龄30岁以上的在职干部470例进行问卷调查及全面体格检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70例被调查者中高血压患者216例,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5.9%,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为126例,占高血压的58.5%;高血压知晓率为76.3%,服药率为59.7%,达标率为25%;高血压组患者的甘油三酯均高于非高血压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血总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体重指数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延吉市在职干部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检测健康成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IBS值,以期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各类眼底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HP Sonos 5500型超声仪,对120例健康成年人、40例高血压患者及40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IBS值进行检测。结果校正IBS值(IBS%)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IBS%与年龄呈正相关(r=0.82);高血压组视网膜的IBS%高于健康成人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视网膜的IBS%高于健康成人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及糖尿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成人视网膜的IBS%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的IBS%高于相应年龄的健康成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尖瓣环钙化(MAC)与冠心病之间关系,明确MAC能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 对128例年龄≤65岁MAC患者和86例对照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MAC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显著增高(88.28%对65.12%,P=0.000),且更容易发生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15.63%对4.65%,P=0.013)和三支冠状动脉狭窄(55.47%对32.56%,P=0.001);②MAC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8),其预测价值高于冠心病传统的预测因子高脂血症(P=0.02)、胸痛(P=0.03)和年龄(P=0.04);③MAC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为88.28%。结论 MAC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能够作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术前筛选指标. 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党洪胜  陈武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8):4-7,i0001
目的: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3个多态位点,即第7外显子894G→T颠换、启动子区-786T→C转换、第4^*内含子(intron4)的一个27碱基对可变数量的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03-03/2004—04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4例。1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有无冠心病分为:高血压继发冠心病组:共90例,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56.1&;#177;9.4)岁,病程(10.2&;#177;4.3)年。高血压非冠心病组:共94例,其中男6l例,女33例;年龄(56.4&;#177;10.1)岁,病程(9.2&;#177;5.0)年。为冠状动脉造影.活动平板车运动试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3项以上阴性者。对照组为同期选择本院团体体检筛选出来的血压.心电图正常且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的正常人群,共97例,其中男74例,女23例;年龄(52.1&;#177;10.4)岁。所有观察对象均在禁食12h以后抽取血样5mL,894G→T、-786T→C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27bp VNTR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 结果:共收集281例观察对象的血样,所得DNA及血浆样本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男性人群中,高血压继发冠心病组(GT+TT)基因型频率(43%)和T等位基因频率(22%)显著高于高血压非冠心病组(20%,10%,P〈0.05)。②在50岁以上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组(GT+TT)基因型频率(34%)和T等位基因频率(18%)显著高于对照组(16%,8%,P〈0.05)。③在启动子区-786T→C和第4内含子27bp VNTR两个位点,3组之间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未发现有显著差别。④Intron4 27bp VNTR多态位点与启动子区-786T→C存在连锁不平衡(r=167.1;r=0.883;P〈0.001)。⑤收缩压(P=-0.003)、三酰甘油(P=0.018)、肌酐(P=0.046)、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7外显子894G→T点突变(P=0.017)均属高血压继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894G→T突变是50岁以上人群罹患高血压及男性高血压患者继发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变化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分为A、B2组,合并高血压者116例归入A组,无合并者102例归入B组。对比2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 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在A组为31.9%,显著高于B组的14.7%(P〈0.05)。血清肌酸激酶峰值A组为(18±10)×10^2U/L,B组为(13±10)×10^2U/L;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A组为(1.5±0.8)×10^2U/L,B组为(1.2±0.9)×10^2U/L,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心肌梗死后血压下降发生率:A组为83.6%,B组为26.5%,差异有显著性(P〈0.01);收缩压下降:A组为(36±16)mmHg,B组为(14±10)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功能分级构成比:属心功能Ⅰ级患者在A组和B组分别占42.2%和58.8%;心功能Ⅱ级患者例数2组相似;心功能Ⅲ级以上A组为28.5%,高于B组的12.7%,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发生率、住院率及病死率均高于B组。结论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后血压下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血压正常者高,近期预后差,故高血压是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成人高血压、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成人高血压、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参照1995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操作指南,随机抽取3个生活小区的成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此次调查实际人数为2932人,其中有效资料份数为2891份,有效率98.60%。标化后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0.95%(男12.02%,女9.86%)。标化后的肥胖现患率为3.23%(男3.05%,女3.42%),超重现患率为19.55%(男24.42%,女16.50%)。不同BMI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X^2=113.36,P〈0.01)。随着BMI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有避渐上升的趋势。有651人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BMI≥24葡萄糖耐量异常患病率为11.43%(32/280),高于BMI〈24葡萄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6.74%(25/371)](X^2=4.39,P〈0.05);有高血压者葡萄糖耐量异常患病率为16.38%(19/116),高于无高血压者葡萄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7.10%(38/535)](X^2=10,27,P〈0.005)。结论:超重、肥胖组的葡萄糖耐量异常患病率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非肥胖组。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往往共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胰岛素抵抗,去除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因素,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丽清  张萍  关望  薛嫱 《临床荟萃》2011,26(23):2042-2045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pulse pressure,P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做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颈动脉超声,随访2午后复查颈动脉超声,出现以下三者之一即为颈动脉病变进展(totalprogress of carotid,TPC)病例:①颈动脉狭窄加重(PCS);②新出现颈动脉复杂斑块(CP);③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进展(IIMT)。统计分析动态PP对TPC的影响。根据ABPM测量,102例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依次被分为24小时PP升高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白天PP(dPP)升高组(55例)与对照组(47例),夜间PP(nPP)升高组(40例)与对照组(62例)。结果①102例患者中,总计TPC71例(69.6%),其中,PCS病例28例(27.5%),新出现CP病例52例(51.0%),IIMT病例22例(21.6%),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及有后遗症的脑血管病,无死亡病例。②全天PP(24PP)升高组TPC(80.4%VS58.8%,x2=5.607)及PCS(39.2%VS15.7%,x2=7.089)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PP升高组TPC(80.0%VS57.4%,Y。:6.093)及PCS(36.4%VS17.0%,x2=4.761)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PP升高组TPc(87.5%VS58.1%,Y。=9.958,P〈0.01)、PCS(42.5%VS17.7%,x2=7.482,Pd0.05)及新出现CP(65.0%VS41.9%,x2=5.176,P〈0.05)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③多因素分析结果:nPP≥60mmHg(OR=5.909,95%CI=1.86018.733,P〈0.01)为TP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动态PP尤其是nPP可以预测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2年后的TPC程度。  相似文献   

18.
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31例绝经期前女性患者,以同年龄组排除冠心病的绝经期前36例女性作为阴性对照,同时收集≥65岁冠心病女性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经期前女性中,确诊冠心病者患高血压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排除冠心病者(58.1%、13.9%,P〈0.001),而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绝经期前冠心病女性与老年冠心病女性相比,其患高血压病比例低(58.1%、76.7%,P=0.038),患糖尿病比例低(12.9%、36.2%,P=0.013);绝经期前冠心病女性的冠脉单支病变比例较老年冠心病女性组高(41.94%、21.55%,P=0.021),且单支病变中以前降支病变为最多见(前降支受累率93.55%);绝经期前冠心病女性冠脉三支病变比例较老年冠心病女性组低(22.58%、50.86%,P=0.006)。结论在绝经期前女性中,高血压是参与冠心病发病的关键性因素;与年龄有关的雌激素变化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东莞市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从东莞市抽取三个自然村,采用问卷和体检相结合的方式人户对35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高血压患病现况调查。结果此次高血压调查共完成2132人,占35岁以上常住人口的86.28%;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4.37%,男性高于女性(P〈0.0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01);1级高血压者明显高于2、3级高血压(P〈0.01);高血压患病率随BMI升高而升高(P〈0.001);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病率高于无家族史者(P〈0.01),而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者高于父母一方者(P〈0.05);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01),患病率随糖尿病患病时间延长而升高(P〈0.001);吸烟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吸烟者(P〈0.001),患病率随吸烟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高血压高危人群占40.73%,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危险因素个数增多而升高(P〈0.001);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9.37%、37.53%和12.26%。结论彻底转变医疗服务观念,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广泛开展农村居民高血压普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高血压社区规模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农村地区高血压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覃艳玲  马勇  王磊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56-165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YO)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确诊的66例ACS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hsCRP、IMA、CK—MB、cTnI和MYO的水平检测,观察其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AcS胸痛病人在胸痛发作就诊6h内抽血检测的hsCRP和IMA、CK-MB、cTnI、MYO其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例组hsCRP和IMA、CK—MB、cTnI、MYO的阳性检出率为IMA(83.3%)〉hsCRP(77.3%)〉MYO(66.7%)〉cTnI(56.1%)〉CK—MB(48.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s—CRP和IMA、CK-MB、cTnI、MYO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