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转归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251例GCS评分5-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有否进行早期机械通气分为治疗组128例与对照组123例,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压(BP)、心率(HR)、GCS评分和预后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aO2、PaO2、PaCO2、BP、HR、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7,14 d时两组间SaO2、PaO2.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GOS评分、死亡率、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细胞缺氧状况,促进脑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早期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监测患者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较治疗前PaO2、PaCO2、SaO2、PaO2/FiO2均有显著改变(P<0.05),临床生命体征亦有明显好转。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床旁支气管镜吸痰术的护理配合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吸痰术,并进行护理配合。结果26例患者纤支镜下吸痰术全部获得成功:听诊痰鸣音显著减弱或消失;术后30 min血氧饱和度平均95%;5例肺不张患者中4例顺利复张;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常规吸痰术失败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支气管镜下吸痰术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重症监护中心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sTB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U=4.825,χ~2=11.25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2.754~5.477,P0.05),2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17、2.051、1.013,P0.05)。结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术治疗sTBI合并肺部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预后,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经皮微创胃造瘘术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肺部感染及其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40例,脑干梗塞后吞咽障碍患者2例共42例作为试验组,应用经皮微创胃造瘘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另外选择经鼻留置胃管鼻饲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期42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做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并检测患者胃造瘘或鼻饲术前1周、术后1周和2周时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周肺部感染率降低,G+病原菌(肠球菌属)、G-病原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的感染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胃造瘘或鼻饲术前1周、术后1周和2周时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微创胃造瘘术后营养支持能有效消除反复返流所致肺部感染,且不影响营养疗效,是营养支持治疗的理想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持续加温湿化吸氧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01—2004-01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加氧对气道湿化给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氧装置给氧,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情况、痰液黏稠度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PaO2、PaCO2、SpO2和呼吸频率治疗后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痰液黏稠度治疗后3d、5d、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吸氧装置气道给氧相比,持续加温湿化吸氧疗效显著,是明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经皮微创气管切开(PD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06—2013-06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根据发病后行PDT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PDT组30例(发病后5d内)和对照组28例(发病后10d后)。评估2组患者2周后肺部感染评分(CPIS)、GCS评分、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早期PDT组2周后肺部感染评分(CPIS)、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PD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脑梗死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灌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3.6%,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分别为(9.3±2.6) d和(16.5±3.1) d,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在脑梗死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且无严重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吸痰方式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肺功能及肺感染的影响。方法 2012-10-2013-03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联合吸痰组(32例)和常规吸痰组(31例),分析联合吸痰组和常规吸痰组心率、呼吸次数、日吸痰量、痰黏稠度、不同时间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aO2/FiO2、黏膜出血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联合吸痰组和常规吸痰组心率及呼吸次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吸痰组的日吸痰量为(85.71±4.13)mL,常规吸痰组的日吸痰量为(62.26±6.97)mL,联合吸痰组的日吸痰量显著高于常规吸痰组(P0.05);联合吸痰组的痰液黏稠度显著低于常规吸痰组(P0.05);联合吸痰组第1、3、7天的氧分压、PaO2/FiO2均显著高于常规吸痰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常规吸痰组(P0.05);联合吸痰组的黏膜出血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吸痰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浅部吸痰能够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减少气道黏膜损伤,控制肺部感染,护理工作离不开临床医师配合,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浅部吸痰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是新型护理与临床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脑出血术后并肺部感染已行气管切开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灌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3.6%,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分别为(9.2±2.1)d和(16.3±2.9)d,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在脑出血术后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中安全有效,且无严重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7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及相应手术治疗外.对照组35例先予鼻导管持续吸氧.出现呼吸衰竭时使用机械通气;观察组39例伤后即刻应用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常规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诊颅脑创伤患者接受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6-06我院诊治的76例急诊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吸氧及营养脑细胞等常规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开展呼吸支持治疗,对比2组呼吸指标及治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h、24h、48h后,观察组PaO_2(血氧分压)、PaCO_2(二氧化碳分压)、S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16%,对照组为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支持治疗急诊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0 ̄2004年来收治的14例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治疗组(A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4例);将1998 ̄2000年前收治的14例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给予低流量持续鼻部吸氧(14例)。对治疗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前后呼吸监测结果、两组间呼吸监测结果及治疗效果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生存状况。结果A组患者应用呼吸机后较应用前及B组患者PaO2、PaCO2、SaO2等指标有明显改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后按GOS预后判断,A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B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机辅助呼吸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01—2020-0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吸氧面罩方式给氧,观察组采用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PaO2(101.3±5.86)mmHg,PaCO2(35.96±2.55)mmHg,SaO2(93.50±4.58)%,心率(70.6±3.556)次/min,呼吸频率(18.6±1.028)次/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aO2(95.12±5.11)mmHg,PaCO2(40.89±3.36)mmHg,SaO2(89.36±3.77)%,心率(83.12±1.18)次/min和呼吸频率(22.9±0.944)次/min(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痰液黏稠度Ⅰ度占比70%,Ⅱ度占比30%,Ⅲ度占比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Ⅰ度占比26.67%,Ⅱ度占比60%,Ⅲ度占比13.33%(P<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口鼻腔黏膜干燥者舒适度(3.29±1.07)明显优于对照组(5.99±1.23)(P<0.05),咽喉疼痛者舒适度(4.77±0.89)明显优于对照组(7.78±1.12)(P<0.05)。结论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痰液黏稠度,增加患者氧气吸入的舒适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颅内压(ICP),脑氧摄取,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 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过度通气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PaCO,)维持在(4~4.67kPa)2h,同时监测颅内压,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行过度通气2h后,ICP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下降(0.53 kPa),脑氧摄取与血清NSE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轻度过度通气有效地降低了颅内压,没有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及脑组织损伤,不能放弃这种简单有效的降低颅内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治疗脑卒中后高出血风险急性肺栓塞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高出血风险急性肺栓塞患者6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1例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皮下注射和口服华法林序贯治疗,根据INR调整剂量;治疗组31例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皮下注射,口服利伐沙班10mg,1次/d。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1、3、6个月后的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SaO_2)、呼吸困难VAS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aO_2、PaCO_2、SaO_2、RVEF水平均有所升高,呼吸困难VAS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PASP、MPAP、RAP和PVR水平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PaO_2、PaCO_2、SaO_2、RVEF水平较高,呼吸困难VAS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PASP、MPAP、RAP、PVR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脑卒中后高出血风险急性肺栓塞疗效满意,出血风险与常规抗凝相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肺性脑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54~84岁,其中轻型14例,中型21例,重型11例,神经系统主要表现包括仅有精神障碍,兼有某些神经体征和并发有严重合并症三种情况,发生肺脑的主要原因为感染、气道痉挛及痰阻、心衰、不适当利尿及不适当吸氧等。神经系统症候与PaCO_2升高、PaO_2降低、低钠、低氯和低镁等关系密切。轻中型者应给予抗感染、防止痰阻、合理供氧、缩唇呼吸和膈肌起搏等治疗;重度者应及时转入呼吸监护室,必要时人工通气。治疗结果为缓解出院31例,死亡15例,住院死亡率32.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呼吸功能和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共27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17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10例),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时呼吸机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心率、血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和p H值,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价意识状态。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4周的康复训练,无一例发生窒息、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P=0.006)和p H值(P=0.010)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P=0.001)、氧合指数(P=0.000)和GCS评分(P=0.004,0.017)升高;而训练后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各项指标和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并未显著改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呼吸功能和意识状态,尚待扩大样本量、对样本进行分层、增加长期预后观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进一步研究,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呼吸功能监测方法也是今后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预后情况。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均采取降压、吸氧、预防感染及降低颅内压、调节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B组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情况采取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及病情程度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对2组治疗前和随访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aO2)水平、APACHⅡ评分及随访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预后指标(NDS、BI、FCA)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B组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上述指标监测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较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减轻其低氧血症,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