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的冠根纵折多见于充填后的磨损,在治疗上有一定难度。我科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共治疗冠根纵折6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冠根纵折患者65例,患牙65颗,男47例,女18例,年龄28~59岁。其中上颌牙37颗,上颌双尖牙8颗,下颌磨牙14颗,下颌双尖牙6颗。65颗患牙中有58颗曾做过充填或牙髓治疗。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2002—2005年本院门诊收治牙隐裂患者63例,63颗牙,年龄25~68岁,平均46.5岁;男34例,女29例。上颌第一磨牙29例,上颌第二磨牙21例,下颌第一磨牙8例,下颌第二磨牙5例。所有患牙就诊时均出现明显症状,如咬合不适、定点性咀嚼痛、冷热刺激痛、自发痛等。检查发现患牙存在较明显隐裂纹,裂纹与发育沟重叠向一侧或两侧边缘嵴延伸且越过边缘嵴至邻面或颊舌面。其中牙隐裂致急、慢性牙髓炎35例,牙髓坏死6例,急慢性根尖周炎患牙22例。  相似文献   

3.
1.1 一般资料 2003年4月至2004年6月口腔科门诊乳磨牙根尖周病患者中随机选择38例患者,共46颗牙。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11岁,平均7.62岁。46颗牙中,上颌第二乳磨牙12颗;下颌第二乳磨牙14颗;上颌第一乳磨牙8颗:下颌第一乳磨牙12颗。急性尖周炎6颗牙,慢性类周炎40颗牙,其中慢性有瘘型尖周炎31颗牙。  相似文献   

4.
王雪林  李瀛洲 《浙江医学》2011,33(10):1479-1479
多生牙是指超过正常牙数以外的牙齿,也称额外牙,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04%~2.00%[1],国内报道为l%-3%日。其可以发生于任何生牙区,最常见于上中切牙之间,其次为上颌磨牙区(上颌第四磨牙,位于第三磨牙远中),有时也可在下颌、上颌前磨牙区,以及上颌侧切牙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解剖特点。方法采集维吾尔族人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105颗,锥形束 CT(cone-beam,CT)法观测牙根变异及根管分类(Weine 分类);挑选出牙体完整的离体牙标本63颗,游标卡尺法测量8项牙体形态参数。结果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牙齿总长度均值为18.9 mm,近中根长度均值为13.9 mm,远中根长度均值为12.8 mm;以双根型最多见(94.3%),三根型发生率较少(5.7%),未检出单根型;近中根根管多为2-2型(83.8%),远中根多为1-1型(84.8%)。结论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变异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龙世明  苏鹏  成小琼 《广西医学》2007,29(2):270-271
我科2001—2006年收治78例共86颗隐裂牙,现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39—58岁,平均44.6岁。86颗隐裂牙中上颌磨牙51颗(59.3%),下颌磨牙29颗(33.7%),上颌前磨牙6颗(7.0%)。  相似文献   

7.
史卫泽 《中原医刊》2005,32(17):59-59
替牙(牙合)早期个别前牙反殆发生于第一恒磨牙萌出至上、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萌出这一时间段,年龄段约在6—8岁,原有乳牙列无反(牙合),而恒前牙出现反覆(牙合),反覆盖,可有或无面中份轻微陷。反(牙合)是对面形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如不及早进行治疗,必然形成骨性错(牙合),严重影响美观,原则上应该早期治疗。可采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也有人采用落竹片咬撬法,现临床上倾向于固定矫治,本文24例反(牙合)的矫治分别用固定矫治器和上颌磨牙后垫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2001年以来,本文作者对28例后牙纵裂患者采用面M型钉固位修复保存患牙,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后牙纵裂患者28例共32颗患牙,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23~50岁;上颌第一磨牙15颗,下颌第一磨牙12颗,上颌第二磨牙3颗,下颌第二磨牙2颗。32颗纵裂牙中26颗纵裂前曾行牙体治疗,其中塑化治疗10例,根管治疗者16例,活髓牙6例。纵裂均为咀嚼或咬硬物所致。纵裂牙牙周组织正常,无叩痛,牙周无红肿,无瘘  相似文献   

9.
吕丹  葛勇新  夏露  梁星 《西部医学》2005,17(5):446-447
目的评价联冠和单冠用作下颌分根磨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1颗下颌分根磨牙进行修复治疗,下颌第一磨牙18颗,第二磨牙13颗。对下颌第二磨牙存留近中根多采用单冠修复,其余的采用联冠修复。观察期1—3年,用主观评价、牙龈出血指征和成功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除3个磨牙拔除外,患者的主观评价、牙龈出血指征及效果良好,1—3年的成功率达87.1%,单冠修复效果良好。结论合理地修复设计和修复后维护,能提高下颌分根磨牙的修复效果,单冠可用于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分根牙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研上颌全口义齿前牙排列位置的现状,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为60例天然牙列人群及57例上颌总义齿患者制取上颌牙列模型,各组按性别分别测量切牙乳突中点到1|1唇面距离(IEP)、到3|3牙尖连线距离(Dip-c ),并将测量结果用SPSS14.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60例天然牙列测量结果:IEP为(8.96±1.24)mm ,Dip-c为(-0.20±1.12)mm ;57例上颌全口义齿测量结果:IEP为(6.33±2.02)mm ,Dip-c为(2.19±1.31)mm ,两组内所测数据无性别间差异,但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天然牙列中上颌前牙与切牙乳突存在较恒定的位置关系,但全口义齿较天然牙列中切牙距切牙乳突的距离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纤维桩和金属桩对上颌前牙残根残冠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07-08~2008-08到该院就诊经纤维桩修复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患者62例,共78颗患牙;选取同期经金属桩修复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患者56例,共70颗患牙。患者定期按时随访,对比二者的修复效果。结果经纤维桩修复的修复体固位和稳定良好,未发现折裂和松动,烤瓷冠边缘密合,牙龈元色素沉着,牙周情况良好,根周无病变。成功78颗,成功率为100.0%。经金属桩修复的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成功53颗,失败17颗(分别为牙根折3颗,桩核松动脱落2颗,牙龈边缘出现色素沉着12颗),成功率为75.7%,经纤维桩修复上颌前牙残根残冠成功率高于金属桩(X^2=21.40,P〈0.01)。结论纤维桩较金属桩更适合于上颌前牙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多生牙是指超出正常牙列20颗乳牙或32颗恒牙的多余牙齿,可发生于颅颌面骨的各部位[1],可根据数目、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等分类,基于发病部位分为上颌中切牙区多生牙、前磨牙区多生牙、磨牙后区多生牙[2]。而磨牙后区多生牙又可分为第四磨牙和副磨牙。第四磨牙为第三磨牙远中的多生牙;副磨牙为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附近区域的多生牙,  相似文献   

13.
黄勇 《广州医药》1999,30(6):49
增生性牙髓炎临床上常见于青少年的乳磨牙或第一恒磨牙。因为这些牙齿的根尖孔较大,血运丰富,牙髓发生增生性反应,形成易出血的牙髓息肉。我科自lop年7月一1997年7月应用自制钙维他(Calvital)糊剂治疗此类患牙85例,共85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5例中男39例,女46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9岁;其中上颌乳磨牙14例,下颌乳磨牙20例,上颌第一恒磨牙18例,下颌第一恒磨牙对例。共85颗患牙。1.2治疗方法:1.21钙维他(Calvind)配方(自配):粉(氢氧化钙兀j%、碘仿力.0%、百炎净份1.5%)…  相似文献   

14.
资料与方法 治疗患牙315例,其中男198例,女117例,年龄18—60岁,上颌磨牙156例,下颌磨牙159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磨牙区多生牙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89例108颗磨牙区多生牙的影像学资料[全景片,锥形束CT(CBCT)],观察其分布特点、位置、形态、大小、伴发病变等。结果89例磨牙区多生牙患者男女发生比例3∶5.9;右侧上颌占40例(67%),左侧上颌占20例(33%);形态不规则107颗;阻生者75颗;上颌84颗,其中颊侧43颗(51%);下颌24颗,其中舌侧及磨牙根下方各9颗(38%);伴发囊性病变、邻牙龋坏、根尖吸收、炎症及邻牙阻生等。结论 磨牙区多生牙好发于女性;单颗发生率高;以上颌右侧颌面及上颌颊侧多见;下颌舌侧及磨牙根下方多见;埋伏阻生者多见;伴发其他病变;CBCT检查能清晰、精准地定位磨牙区多生牙的位置、与特殊牙进行甄别,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准确的辅助信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146例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临床分析附属口腔医院姚维群,陈俊莲关键词埋伏多生牙;上颌前牙区中图号R783.4埋伏多生牙指埋伏于颌骨内的尚未萌出或无法萌出的多生牙,形成原因尚无定论。其好发部位为上颌多于下颌,前牙区多于后牙区。回顾1985年以来,在我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对下颌恒前牙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下颌恒前牙提供根管解剖形态的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影像科599例患者共3 597颗下颌恒前牙CBCT影像学数据,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经χ2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下颌前牙根管数与牙位、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的3 597颗下颌前牙中,根据Vertucci的根管形态分类方法,下颌前牙中Ⅰ型3 327颗(92.65%)、Ⅱ型34颗(0.95%)、Ⅲ型177颗(4.93%)、Ⅳ型3颗(0.08%)、Ⅴ型22颗(0.61%)及双根双管型6颗(0.17%)5种不同的根管形态,未发现3根管的病例。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下颌尖牙的双根管发生率分别为58颗(4.85%)、162颗(13.53%)、44颗(3.67%),其中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最高,中切牙其次,尖牙最低,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颌恒前牙双根管发生率为下颌侧切牙最高、下颌中切牙与下颌尖牙依次降低。CBCT可有效对根管形态进行有效分析,提... 更多  相似文献   

18.
磨牙半牙切除术后修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下颌磨牙半牙切除术后固定修复的疗效。方法:对20颗牙根严重受累的下颌磨牙行半牙切除术,术后12周对20颗患牙分别采用单端固定桥、双端固定桥或单冠修复,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的修复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20颗患牙3个月后复查,17颗满意,3颗基本满意,满意率85%;6个月后复查,15颗满意,3颗基本满意,2颗不满意,满意率75%;12个月后复查,13颗满意,4颗基本满意,3颗不满意,满意率65%。结论:下颌磨牙半牙切除术后固定修复是保留患牙的良好方法,建议采用双端固定桥、联冠单端固定桥修复,谨慎采用单冠修复,若作为活动义齿基牙,建议只作根面覆盖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颌第一磨牙牙半切术后对保留牙根的治疗与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56颗牙行半切术,对保留的牙根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3个月后,行单端固定桥修复。结果经6个月-4a的观察,52颗修复成功,2颗牙根内根管钉出现不同的松动,1颗牙槽骨吸收致松动而拔除,1颗根折拔除。成功率92.85%。结论下颌第一磨牙牙半切术后,采用单端固定桥修复,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常[牙合]者瞳孔间距、内眦间距与上颌前牙宽度间关系。方法拍摄正常[牙合]者头部数码相片,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测量瞳孔间距、内眦间距、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和上颌尖牙牙尖间距,然后统计分析瞳孔间距和内眦间距分别与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及上颌尖牙牙尖间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按不同性别及不同牙弓型分析,瞳孔间距和内眦间距分别与上颌六颗前牙宽度及上颌尖牙牙尖间距存在显著相关性;多重相关系数分别为0.623和0.587。结论内眦间距与瞳孔间距可以作为上颌前牙选牙排牙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