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济南市水源性高碘地区分布及其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南市水源性高碘地区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状况,为采取科学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该市地处黄河以北2县的所有乡镇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不同方位各抽取5个村庄,每个村庄采集饮用水2份检测饮水碘含量,并了解饮水类型及水井深度。每个村庄采集5户居民食用盐样检测。结果调查2个县的29个乡镇.采集检测居民饮水376份,其水碘含量均值(112.1±91.3)μg/L,中位数90.3μg/L(0.5-605.2μg/L),居民户碘盐覆盖率90.2%。在29个乡镇中存在7个高碘地区,累计受危害199 317人。7个高碘地区都处于黄河以北的黄河冲积平原。集中分布、相连成片。水碘含量与水井深度呈正相关。检测居民随意尿样725份,其尿碘中位数327.0μg/L(35.6-2938.5μg/L)。检查居民甲状腺725人.甲状腺肿大率4.8%。结论济南市现有7个高碘地区,居民甲状腺肿大率在正常范围,但其碘营养水平呈过剩状态,应停止碘盐供应,采取分类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掌握济南市水源性高碘地区分布,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对可疑水源性高碘地区商河、济阳二县的饮用水碘、食用盐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发现二县居民饮用水碘均值为111.81μg/L,所有乡镇水碘均值均在36.46μg/L以上,其中商河有7个乡镇居民饮用水碘含量超150μg/L;居民食用盐的碘盐覆盖率为90.07%(653/725)。结论:二县属非碘缺乏地区,且初步证实商河县有7个乡镇属水源性高碘地区,应改供不加碘食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高水碘地区8~10岁学龄儿童的碘营养状况。方法:在江苏省徐州市的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邳州市和淮安市的楚州区6个存在高水碘乡镇的县(市、区),每个县(市、区)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个高水碘乡(镇),不足5 h全部抽取,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所小学,在每所小学随机抽取20名8~10岁学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样中碘含量,用盐碘半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其所在居民户食用盐盐样。结果:已停供碘盐地区,非碘盐覆盖率为98.2%;共检测儿童尿样600份,总的尿碘中位数为452.7μg/L,停供碘盐和未停供碘盐地区尿碘中位数分别为538μg/L和231.5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碘地区应进一步开展居民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慎重对待部分地区的停供碘盐措施,对于儿童碘营养严重过剩的地区,不仅仅要停供碘盐,还要改水降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全面了解郴州市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科学指导碘缺乏病防治工作。 方法 按照《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方案》要求,对11个县(市、区)158个乡(镇、街道)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水碘中位数大于10 μg/L的乡镇开展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单位的生活饮用水水碘调查。采用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推荐方法检测水碘含量。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分析水碘调查数据。 结果 11个县(市、区)158个乡(镇、街道)共采集水样1 319份,水碘含量<10 μg/L的水样占89.92%(1 186/1 319)。11个县(市、区)水碘中位数均<10 μg/L;158个乡镇中,水碘中位数<10 μg/L的占98.73%(156/158),10~100 μg/L的占1.27%(2/158)。以行政村为单位调查,共调查2个县2个乡镇19个村,水碘中位数<10 μg/L的村占57.89%(11/19),10~100 μg/L的村占42.11%(8/19)。集中供水、部分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碘中位数分别为2.76、2.01和1.62 μg/L,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94,P<0.001),集中供水水碘中位值显著高于部分集中供水(D=11.19,P=0.000)和分散式供水(D=16.97,P=0.000)。地表水和井水水碘中位数分别为1.50和2.5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55,P<0.001)。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水碘中位数分别为3.37和1.90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P=0.007)。 结论 郴州市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属外环境碘缺乏地区,须坚持科学补碘,持续开展碘缺乏病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蚌埠市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及高水碘自然村分布情况,指导科学补碘。方法对蚌埠市三县四区以乡为单位开展饮用水水碘含量第一层次调查。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选取1个行政村测定水碘含量,对水碘含量中位数大于10μg/L的乡镇进行第二层次抽样调查。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对集中供水,仅采1份管网末梢水样;对分散供水的行政村,每村按照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采2份水样;当水源数量少于10个时,采集全部水源水样,采用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的水碘检测方法测定每个村的饮水碘含量,参照《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标准,确定高水碘行政村。结果第一层次调查共检测水样607份,水碘中位数为11.3μg/L,41个乡镇水碘含量大于10μg/L;第二层次调查共检测水样3 084份,水碘中位数为22.8μg/L。高水碘行政村132个,占17.9%,分散式供水区水碘含量与井深之间呈负相关,r=-0.049,P=0.013(P0.05);集中式供水区水碘含量与井深之间呈正相关,r=0.542,P=0.000(P0.05),水碘含量与水井深度有关。结论蚌埠市既存在碘不足地区,又有高碘地区,水碘含量在10~100μg/L的行政村,是否需要补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查清黄河三角洲的水源性高碘地区分布和居民食用盐现状以制定干预策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每个被调查县的所有乡镇均按东、西、南、北、中五个不同方位抽取5个村,在每个村采集饮用水样2份进行水碘含量检测,并了解饮水源类型及水井深度。每个村随机采集5个户居民食用盐进行定性检测。结果调查8个县92个乡镇的451个村庄,检测水样800份、食盐800份。水碘含量均值为(110.93±152.26)μgL,中位数为55.83μgL(0.84~997.82μgL);96.5%为平原地区水源。井深平均(70.44±136.19)m,中位数12.0m(2.0~999.0m)。水碘>150μgL的高碘地区,分布于7个县的24个乡镇,受累人口102.39万人,碘盐覆盖率97.2%;其水碘含量为(327.72±192.19)μgL,中位数253.87μgL(150.78~997.82μgL)。浅层井水的高碘含量可能与黄河泛滥把从上游携带来的富碘泥沙的长期沉积有关,而深井水高碘成因除此之外还与三角洲的沉积及海底大陆架千万年来沉积的富碘海洋生物有关。结论黄河三角洲有24个高碘地区,碘盐覆盖率97.2%,既有浅井高碘水又有深井高碘水的独特现象。高碘地区应停止碘盐供应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GB/T 19380-2016)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实施4年后(2021年)河南省儿童碘营养状况和居民户非碘盐食用情况, 为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 按照新标准的要求, 并依据河南省2017 - 2020年水碘调查结果, 在全省47个存在高碘行政村(居委会, 以下简称行政村)的县(市、区, 以下简称县)开展水源性高碘地区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每个县选取5个水碘中位数> 100 μg/L的行政村作为调查村, 采集水样测定水碘含量;每个调查村抽取40名8 ~ 10岁非寄宿学生(年龄均衡、男女各半, 不足40名时年龄扩大到6 ~ 12岁)作为调查对象, 采集其家中食用盐盐样和随机1次尿样检测盐碘、尿碘含量, 同时测量儿童甲状腺容积。并进一步对停供碘盐措施< 4年(新高碘地区)和> 10年地区(原高碘地区)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省共监测257个行政村, 水碘范围为1.6 ~ 609.5 μg/L, 中位数为132.5 μg/L。共对8 611名儿童进行盐碘、尿碘、甲状腺容积检测, 非碘盐率为58.3%(5...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河南省居民生活饮用水碘含量, 明确河南省水碘分布特征。方法 2017年, 在河南省全部县(市、区, 以下简称县), 以乡(镇、街道办事处, 以下简称乡)为单位开展生活饮用水碘含量调查;并对调查发现的水碘含量在10 μg/L以上的乡, 以行政村(居委会, 以下简称行政村)为单位开展生活饮用水碘含量调查。2018-2020年, 对从未检测过水碘含量或更换水源后尚未检测过水碘含量的行政村进行补充调查。每个采样点采集不少于25 ml水样, 采用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碘含量。结果 2017-2020年, 河南省水碘中位数为8.20 μg/L。共在全省18个省辖市、160个县、2 465个乡的50 124个行政村进行水碘含量调查, 其中, 65.5%(32 807/50 124)的行政村水碘中位数< 40 μg/L, 属于碘缺乏地区;16.9%(8 473/50 124)的行政村水碘中位数在40~100 μg/L, 属于适碘地区;17.6%(8 844/50 124)的行政村水碘中位数> 100 μg/L, 属于水源性高碘地区。结论河南省外环境整体处于碘缺乏状态, 大部分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杭州市"五水共治"实施对外环境居民生活饮用水碘含量的影响, 为因地制宜、科学补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5月, 在杭州实施"五水共治"过程中, 在13个区(县、市)以乡镇为单位按照供水方式的不同采集水样, 水碘检测采用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推荐的"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碘检测的方法"。按照水源类型(自来水、井水、泉水), 区域(城市、郊区、农村)等进行水碘分布状况分析。结果全市共检测水样722份, 水碘中位数为1.1 μg/L, 范围为0.3 ~ 105.0 μg/L, 各区(县、市)水碘中位数均< 10 μg/L。全市182个乡镇中, 集中供水94个, 分散供水3个, 混合供水85个;自来水、井水和泉水的水碘中位数分别为1.3、0.9、1.6 μg/L, 城区、郊区、农村的水碘中位数分别为3.6、1.2、1.0 μg/L。结论杭州市外环境居民生活饮用水碘含量偏低, 仍属于碘缺乏地区, 在开展"五水共治"措施的同时应继续实行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高碘地区儿童食用合格碘盐后出现的生理及智力变化进行分析.[方法]在夏津县选择高碘地区水样测定水碘,选择部分儿童测定尿碘、甲状腺肿大情况、以及智商等.[结果]水碘在200 μg/L以下村庄8~10岁儿童食用碘盐可以提高智商,水碘在200 μg/L以上村庄儿童,食碘盐一年时甲状腺肿大率比食碘盐前增加12.67%.[结论]水碘在200 μg/L以上的村庄儿童不宜食用碘盐.  相似文献   

11.
高碘摄入与儿童智力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正常及高碘摄入与儿童智力发育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江苏省丰县、沛县和铜山县13个乡(镇)居民饮用水碘含量的检测结果,将其分6个组:水碘<100(A),100~(B),300~(C),500~(D),700~(E)和≥900μg//L(F).共选择8~15岁学生2 013名对其身高、体重、智商、尿碘水平进行测量,对6个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岁以上年龄组,高碘的D组(105.5),E组(105.2)和F组(102.3)学生的平均智商显著低于正常的A组(108.9)(P<0.01);智商与水碘含量(β=-0.803)、尿碘含量呈负相关(β=-0.546).11岁以下年龄组,F组学生的智商也显著低于A组学生.结论过高碘摄入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最高允许的碘浓度,水碘为300μg/L或尿碘800μg/L.  相似文献   

12.
离子碘和分子碘过量对甲状腺功能与形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天舒  滕卫平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11-1413
目的 比较离子碘和分子碘过量对非碘缺乏Wistar大鼠甲状腺功能和形态的影响及差别。方法 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实验大鼠血清TSH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T4 、TT3 。砷铈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光、电镜下观察甲状腺内形态学变化 ,用图像分析仪测量滤泡上皮细胞高度和滤泡腔面积。结果 补充 840 μg碘 /L 90d时 ,可使血清TSH值增高 ,但是未见显著性差异。血清TT4 明显高于双蒸馏水 (DDW )组 ,P <0 0 5,但同剂量离子碘和分子碘比较 ,血清TT4 值无显著性差异。补碘组光、电镜下可见滤泡腔面积增大 ,滤泡上皮细胞变扁 ,细胞核染色深 ,滤泡融合破裂 ,巨滤泡形成 ,毛细血管减少。超微结构显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质网扩张 ,次级溶酶体增多 ,微绒毛减少 ,染色体浓集。与DDW组相比 ,滤泡上皮细胞高度明显降低 ,滤泡腔面积增大 ,P均 <0 0 5。相同剂量离子碘和分子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碘摄入浓度 >840 μg/L时 ,会对大多部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产生抑制和破坏 ,使血清TT4 值明显增高 ,离子碘和分子碘对甲状腺影响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3.
碘营养水平与人群健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的主要原料.人体需要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和水,碘摄人量过低或者过高均会对人群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加强对碘的认识,科学补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碘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科学研究表明,碘对机体的作用是双向的,碘缺乏和碘过量均可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健康危害。由于碘的主要作用器官是甲状腺,因此甲状腺疾病是碘缺乏和碘过量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我国碘缺乏病防治研究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水源性高碘的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水源性高碘与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癌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一系列与甲状腺疾病关系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水源性高碘对小学生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天津市水源性高碘对小学生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和高碘地区的判定标准,对高水碘地区和低水碘地区的小学生进行尿碘和甲状腺检查,并对学生家庭食用盐碘进行检测。结果高水碘地区儿童尿碘含量和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都明显高于低水碘地区,而学生家庭食盐含碘量却明显低于低水碘地区。结论高水碘已对天津市小学生甲状腺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五年监测工作进行评估,了解2008~2012年宿州市碘缺乏病控制效果,为今后碘缺乏病防治政策与措施的制定,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样收集宿州市5个县(区)9 660户居民的食用盐,采用GB/T13025.7-1999仲裁法测定盐中碘含量;抽取8~10岁6 602名学龄儿童采用触诊法检查甲状腺肿大情况,并选择其中3 260名学生采集日间随意尿样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含量。结果 2008~2012年宿州市非高碘地区居民户的碘盐中位数27.10~32.60mg/kg、碘盐覆盖率99.30%~100.00%、碘盐合格率99.01%~99.67%、合格碘盐食用率98.02%~99.67%,高碘地区无碘食盐率76.72%~98.21%;非高碘地区和高碘地区的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55.5~319.0μg/L和469.0~888.8μg/L;非高碘地和高碘地区的儿童甲肿率分别为1.25%~2.0%和2.33%~3.7%。结论宿州市非高碘地区居民户碘盐质量均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但高碘地区尿碘过量现象比较严重,说明高碘地区仅实行无碘食盐措施不能解决居民碘摄入过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过量碘对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观察过量碘对甲状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过量碘促进甲状腺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FRTL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培养基内不加碘,过量碘组分别含碘(碘化钾)1、5、10、50和100mmol/L,培养24h,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细胞的比例,荧光定量PCR法测定5、10、50mmol/L碘剂量组fas、fasL、Bcl-2和Bax的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0、50和100mmol/L碘剂量组FRTL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5mmol/L碘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0mmol/L和50mmol/L碘组fasL和Bax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Bcl-2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10mmol/L碘组fa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50mmol/L碘组fas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过量碘可通过调节fas、fasL、Bcl-2及Bax的表达而促进影响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硒对小鼠过量碘性脂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过量碘性脂代谢紊乱的适宜的硒干预剂量。方法80只Balbc小鼠分为8组:正常组、高碘组(饮水含碘3000μgL)和6个补硒组(饮水含碘3000μgL,硒分别为0.1、0.2、0.3、0.4、0.5、0.75mgL),共喂养16周。放射免疫法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碘组血清总胆固醇、肝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而补充0.2mgL硒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补充0.2mgL硒可有效干预过量碘引起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濮阳市高水碘自然村分布情况,实施科学补碘。方法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对分散供水村,每村按照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采2份水样;当水源数量少于10个时,采集全部水源水样;如遇集中供水,仅采1份管网末梢水样,采用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的水碘检测方法测定每个村的饮水碘含量,参照《水源性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划定》标准,确定高水碘自然村。结果检测水样2570份,水碘中位数为193.2μg/L;高水碘自然村299个,占73.6%;新发现高碘乡1个,共有8个高碘乡(镇);水碘含量与井深之间呈负相关(r=-0.055,P=0.005)。结论濮阳市台前县高水碘自然村分布广泛,8个乡(镇)属于高碘地区,建议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定高碘地区,落实科学补碘。  相似文献   

20.
刘小立  徐健  李兰英  孙云  郝丽萍  孙秀发 《营养学报》2006,28(5):427-429,433
目的探讨甲状腺蛋白水解酶在过量碘性甲状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FRTL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正常组培养基内不加碘,高碘组分别含碘(碘化钾)1、5、10、50、100mmol/L,培养6、12、24、48、72h,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酶B(CB)活性,Lowry法测定蛋白酶D(CD)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B和CD的mRNA水平。结果50mmol/L碘作用12h开始出现CB活性的下降,但是需作用24h始出现CD活性的下降。50mmol/L碘作用24h,高碘组CB、CDmRNA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下降。结论CB和CD活性的下降是过量碘导致的甲状腺胶质潴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