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阴侧切缝合技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0例自然分娩产妇会阴侧切口分别采用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和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比较两组的会阴疼痛、切口愈合等情况。结果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在减轻疼痛、促进切口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P〈0.05)。结论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具有术后切口反应轻,产妇痛苦小,不需拆线,住院疗程短,且伤口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2.
李倩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44-2645
目的:观察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0例自然分娩产妇会阴侧切口分别采用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和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比较两组的会阴疼痛、切口愈合等情况.结果:无损伤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在减轻疼痛、促进切口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常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P<0.05).结论: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具有术后切口反应轻,产妇痛苦小,不需拆线,住院疗程短.且伤口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会阴侧切开行皮内缝合术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住院分娩产妇会阴侧切开行皮内缝合术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会阴侧切开行皮内缝合术,伤口Ⅲ/甲愈合115例,愈合率99.2l%,延期愈合l例,延期愈合率0.79%。结论会阴侧切开行皮内缝合术简单,容易掌握不需拆线,住院时间短,减少了住院费用;愈合好,呈线状,美观,不易留疤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会阴侧切术后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经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136例产妇随机分组,65例经传统皮外缝合的产妇设为对照组,71例经皮内缝合的产妇为观察组,观察切口疼痛程度、愈合情况、感染率及美观效果。结果皮内缝合疼痛率较低,术后感染少,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且切口及手术瘢痕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经皮内缝合疼痛较轻、感染率低、愈合好,且较为美观,具有传统皮外缝合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在会阴切口缝合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汝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研究组120例。对照组采用肠线间断缝合阴道黏膜、会阴部皮下组织及肌层,皮肤用1号丝线间断对合缝合。研究组0号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阴道黏膜,连续缝合会阴部皮下组织及肌层,皮肤仍用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结果研究组在术后伤口红肿、疼痛、感染、排异反应、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可吸收线用于会阴缝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吸收缝合线、保妇康栓联合应用预防感染,促进会阴侧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缝合会阴切口采用一根合成可吸收性外科缝合线2-0(怡乔)进行黏膜、肌层、皮内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即0号肠线缝合阴道黏膜,肌层、皮下组织,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术后3~5 d拆线,产后两组均每日用0.5%碘伏棉球会阴消毒2次,观察组于产后8 h后每日阴道放置保妇康栓1~2枚,对照组不给药。观察术后切口疼痛及水肿、愈合、住院时间、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会阴侧切采用可吸收缝合线皮内缝合伤口加之产后每日阴道放置保妇康栓对促进切口愈合是有效、便捷、安全、经济的措施,能减少侧切口感染、减轻水肿,迅速缓解疼痛,缩短住院天数,促进母乳喂养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两种会阴局部麻醉方式在会阴侧切缝合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需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在会阴切开前局部扇形浸润麻醉加缝合前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采用会阴切开前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产妇在会阴切开缝合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会阴切开前局部扇形浸润麻醉加缝合前局部浸润麻醉的镇痛效果优于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便、快捷,易于掌握,且对切口愈合无影响,可减轻产妇的疼痛,符合优质护理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8.
喻芬 《北方药学》2014,(3):145-145,106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会阴侧切产妇120例中,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侧切,阴部神经阻滞,2-0铬制肠线。观察组60例用2个0铬制肠线行阴道黏膜连续锁边缝合、会阴肌层间断缝合、用2-0可吸收肠线连续皮内缝合会阴切口,对照组60例采用1号丝线间断外缝皮肤层。比较两组的会阴疼痛、伤口愈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侧切口较平整,住院天数少,不用拆线,效果好,减轻了产妇伤口的疼痛。结论: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能减少产妇疼痛,增加伤口愈合率,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养,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且外形美观,住院时间短,从而减轻了产妇痛苦,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9.
董启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526-1527
目的探讨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l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会阴侧切缝合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肿胀、愈合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切口出血量、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24 h伤口的肿胀和疼痛程度显著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会阴缝合术更符合解剖和生理结构的特征,能够减少产妇侧切的疼痛,加快术后伤口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中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阴道自然分娩的会阴侧切术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侧切、缝合、消毒及护理,观察组手术当日加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会阴术后切口肿胀、切口愈合、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产妇会阴切口肿胀、愈合、疼痛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无差异。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减轻会阴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应该采取相应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1.
阴道分娩时为了避免会阴严重裂伤,避免早产儿在产道内压迫太久,为了减少会阴阻力,缩短第二产程,预防晚期盆底松弛综合征,多行会阴切开缝合术,以初产妇多见.消毒不严密,缝合技术欠佳等会影响会阴切口的愈合.切口愈合不良、切口疼痛,阻碍母婴情感交流,影响母乳喂养[1].为了减少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促进产妇的早日康复,笔者收集两年来在我科收治的经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术3 051例孕妇,对其中并发会阴切口愈合不良11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玉华 《北方药学》2011,8(2):79+65-79,65
目的:观察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阴道自然分娩的会阴侧切术产妇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侧切、缝合、消毒及护理,观察组手术当日加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会阴术后切口肿胀、切口愈合、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产妇会阴切口肿胀、愈合、疼痛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无差异。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减轻会阴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等,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预防应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效果,评价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足月妊娠自然分娩,并且符合会阴侧切术指征的产妇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常规会阴切开,缝合,消毒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当日加用,比较两组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情况,最高体温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最高体温及子宫复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预防切口感染,术后不必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式缝合法在会阴侧切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88例经阴道分娩有侧切指征的足月或末足月,胎位是否异常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4例):会阴侧切术后,阴道内肠线连续缝合,尽量缩小会阴侧切口,处女膜外环肠线打结,然后直接丝线8字缝合,侧切外口的免皮下层肠线缝合的方法。对照组(44例):会阴侧切术后,阴道内肠线连续缝合基本相同,只是阴道外切口较深,需皮下肠线间断缝合一层然后丝线褥式缝合的方法。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稍短,只需3d拆线,拆线后,产妇感觉良好,无明显异物感,且减轻了产妇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对照组:住院时间稍长,一般需要整5d拆线,大多数产妇拆线后,仍觉会阴部有明显异物感,且不敢全臀落座,精神上压力较大,心情受到影响,阴道恶露排出时间延长,泌乳减少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于对照组,是一种切实可行,且操作简单,促进产妇早日康复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对产妇来讲 ,适时的会阴侧切既可避免不规则的会阴撕裂和困难修补 ,又可避免因强行保护会阴所造成的皮下深部肌肉及盆底筋膜的损伤。会阴切开术虽为一种非常简单的小手术 ,但临床上常会出现会阴缝合术后切口裂开或切口感染 ,给产妇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现将会阴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处理简述如下。1 感染原因1 1 会阴消毒不彻底 ,切口粪便及羊水污染。1 2 会阴切开过早或过晚 过早切开由于切开至胎儿娩出的时间较长 ,组织暴露时间长 ,易引起感染。等到阴道粘膜、会阴部肌肉以及表皮已撕裂出血 ,再行切开术则为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会阴缝合法在临床上的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95例自然分娩行会阴切开缝合产妇进行随机分组,198例为改良组,197例为对照组。改良组采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会阴侧切缝合术。对观察改良组和对照组的产妇的切口愈合状况,疼痛持续时间,住院天数的情况做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伤口愈合情况上要优于对照组,在疼痛时间和住院天数上都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采用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可以减少产妇在术后的切口反应,降低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不当拆线。实施护理之后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7.
王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62-163
目的:探讨产妇行小切口会阴侧切术后其会阴部疼痛和产后泌乳量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阴道分娩的正常生育的产妇200例,经过检查以后发现都是单胎、足月、头位,完全符合会阴切开术指征,将这些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100例采用45。长度4~5cm会阴左侧切开术,观察产妇产后会阴部疼痛、伤口甲级愈合率、产后泌乳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部疼痛、伤口甲级愈合率、产后泌乳量,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切口会阴侧切术切口小、对产妇身心创伤小,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严素红  周丽英 《北方药学》2014,(10):154-155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会阴两侧局麻会阴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方便采样的方法抽取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在胎头拨露时给予会阴部两侧肌层注射2%利多卡因。对照组只在会阴侧切时一侧做局麻及神经阴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产后24h的伤口疼痛情况及会阴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P<0.01),而产后24h切口疼痛及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给予会阴部两侧肌层局麻有降低会阴侧切率、切口疼痛轻、切口愈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惠军 《淮海医药》2004,22(6):489-489
在临床工作中,当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为了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防止自然分娩及手术产所造成的严重会阴裂伤,避免产后盆底松弛。常常采用会阴左侧切开或正中切开。以往采用传统经皮间断缝合,缝合时间长,术后疼痛难忍。2003年我科同时采用了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及会阴切口竖8字缝合法。现将临床观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娩时为了避免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减轻盆底组织对胎儿先露的压迫,减少新生儿窒息,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提高母婴生存质量。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来我院经阴道分娩的138例初产妇,采取会阴直切口,连续缝合及皮内缝合术,产后24h配合红外线局部治疗,观察会阴切口的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138例初产妇行会阴直切口,连续缝合及皮内缝合术后,配合红外线局部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切口恢复快、疼痛轻、愈合好,无感染、无瘢痕等优点。结论会阴直切口连续缝合及皮内缝合,术后24h配合红外线局部治疗,有助于提高产科接生质量,避免造成切口延长的严重后果,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会阴无瘢痕,产后切口愈合快,缩短了产妇住院时间及经济费用,同时提高了病房周转率,也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