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胃居中焦,是气机升降枢纽,但其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取决于肝升发和肺肃降的调节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临床以升降理论指导肝胃疾病的临床实践,诸如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行气化瘀、升举阳气、化湿利水等法均离不开升降法则的应用。 1 条达气机,调节情志 肝气升发,协调人的情志活动,使人体气机调畅,精神愉快。《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自肝而出,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  相似文献   

2.
气机升降理论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形式 ,升降法的应用对临床实践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肝胆属木 ,在志为怒 ,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主疏泄气机 ;脾胃属土 ,在志为思 ,位居中焦 ,升清降浊 ,司气机平衡。“肝木乘土”、“土壅木郁”指明了肝与脾胃在病机上的密切联系 ,阐述了肝郁气滞导致中土不调、脾胃邪实壅滞气机的病理变化 ,说明肝胃病变常相互影响 ,可见肝胃同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证候。1 升降相因是肝胃协调的重要基础升降运动 ,不仅存在于宇宙之间一切有生命的活动之中 ,而且贯穿…  相似文献   

3.
肝为刚脏,其性属木,主疏泄,肝之为病,易累及他脏;脾胃者,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的升降功能有赖于肝之疏泄。方晓华主任医师临床中重视肝郁脾胃的关系,抑木扶土,从肝治胃。该文介绍其抑木扶土法临床运用验案5则。  相似文献   

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认为FD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主要病机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中焦气机不利[1]。胃土壅滞,气机升降失调,反克其所不胜,则易影响肝木的疏泄功能。肝木疏泄功能失调,克犯脾土,则导致脾胃功能的失常;脾胃虚弱,肝木乘虚克伐,使虚者更虚,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述"肝木肆横,胃土必伤;胃土久伤,肝木愈横";肝与脾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病可以传脾犯胃,脾胃病亦可累及肝,故  相似文献   

5.
脾胃病多与肝胆有关小议于莹黄茂△范焕芳△△(050091)脾胃有病可影响其他脏器,其他脏器功能失调亦可影响到脾胃,临床上以土不营木及肝木侮土最为常见。虽云中焦脾胃为气机之枢,但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亦赖于肝胆之气的疏泄,脾无肝胆不能升清,胃无肝胆不能降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艽龙胶囊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艽龙胶囊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疗程4周.结果:临床痊愈6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结论:艽龙胶囊清泄肝胃郁热,疏理肝胃气滞,调节肝胃升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脾胃居于中州,斡旋人体气机之升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情志异常、肝胆疏泄失职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脾胃升降失和,继而百病丛生。张师注重并擅长结合调肝法治疗脾胃病,认为治疗上当扶土抑木,墩阜脾气,平抑肝气。一则疏导患者,调节情志;一则采用疏肝健脾、补脾柔肝、疏肝和胃、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养血柔肝等治法,升降气机、调气和血、平复寒热、平衡阴阳、和调脏腑,治疗各类疑难脾胃病,多获良效,堪为师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胃与食管,病因与脏腑气机升降密切相关,临床主要病机为脾胃升降失调,肝肺不调,心肾不交等,且阳虚、土湿、水寒也是其重要发病因素。故在临床上以调节脏腑气机、和阴阳为主要原则,升脾降胃、升肝肃肺、交通心肾为主要方法,结合温阳化气,温通行气,进而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结合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行中医精准辨证用药,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主要在于脾虚胃逆,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而其中胃逆的本质实为肝木疏泄失司,乘犯胃腑。治疗当以恢复中焦气机升降为要,配合疏肝和胃、清胆和胃、健脾和胃、益肺和胃等法,达到肝胃同治,脾胃同调,标本兼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脏腑辨证中只有肝脾不和而没有肝胃不和。肝属五脏,藏血,性喜调达,主疏泄;胃居六腑,主受纳和腐熟水谷,曰“水谷之海”,以通为顺。如果肝胃不和必将导致脏腑功能失衡。本文试图从肝气犯胃,木不疏土,肝郁化火乘胃,土壅木郁四个方面论述肝胃不和的不同证候.典型病例,治法与方药,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徐晶晶  李伟林 《河南中医》2023,(10):1483-1486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主要病机为肝胃不和,中气失职,气机左升右降失常,周流失序,不通则痛,气病日久入血,胃络受损,溃疡乃生。且病程中易出现气郁日久则化火伤阴、久痛入络则气滞血瘀互结等病理变化。因此,治疗核心在于恢复中气之职,调节气机升降,使气机通畅,通则不痛。肝胃百合汤为夏度衡教授经验方,由柴胡、乌药、川楝子、黄芩、百合、丹参、郁金组成,可升木达郁,右降肺胃,调畅气机,恢复中气正常升降,使肝气条达,中气复职,四维轮转,升降有序,从而改善PU症状,使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12.
在脏腑辨证中只有肝脾不和而没有肝胃不和。肝属五脏,藏血,性喜调达,主疏泄;胃居六腑,主受纳和腐熟水谷,日“水谷之海”,以通为顺。如果肝胃不和必将导致脏腑功能失衡。笔者试图从肝气犯胃、木不疏土、肝郁化火乘胃、土壅木郁四个方面论述肝胃不和的不同证候、典型病例、治法与方药,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芒针治疗胃下垂经验琐谈300193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杨兆钢,李静我们利用芒针深刺部分腹部穴调节气机升降,对胃下垂进行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充分显示了芒针在疏导脏腑气血上运用灵巧,效应明显的特点。胃下垂是指胃膈韧带与肝胃韧带无力或腹壁松弛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溯源《黄帝内经》治眩之病机思想,并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眩证的治疗思想和理法方药作了广泛说明,认为眩与肝关系密切。张仲景以肝为核心论治眩证的辨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疏泄失职,肝胆不利;饮阻气机,肝脾失调;升降失常,金不制木;肝肾亏虚,水不涵木;心肝血虚,虚热内扰;土壅木郁,肝胃不和。基于上述辨证思想,张仲景选用相应的方药、针法治疗眩证,理法分明,思路清晰,可为现今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肝胃同病乃肝胃气火郁积,阴阳不并,或升降失调,气机逆乱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胃痛、胀、呕、呃、吞酸、吐血、便血、便闭、泄泻,与头晕头痛、口苦、胁肋胀、刺痛等症并见,甚则出现上热下寒、上盛下虚之证。根据肝胃同病的病机和症状特点,临证以“厥阴肝木-阳明胃土”复合脏腑模型为基,“肝木升阳,胃土通降,阴阳合一”为径,予叶天士“泄厥阴,通阳明”之法以消厥阴气火之郁、御阳明肝气之逆,并合辛润通络法以理血络之变,验之临床,每每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肝胃郁热型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肝胃郁热,气机升降失司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临床遵叶天士"治胃佐泄肝,制其胜"之意,我们在临床疏肝用四逆散,抑酸用左金丸,两方合用,收到较好的效果。就肝胃郁热型胃脘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医学中关于肝之生理功能及特点的研究,王庆其教授提出肝为"调节之本",其缘由包括五脏之中肝脏最贵;肝属少阳,少阳为枢,能调目胞、溺窍、精关、魄门之开合;肝属木,木生于水而生火,肝能调节全身阴阳水火之升降。"调节之本"的内涵包括疏调气血运行、调畅情志、调节胆汁分泌、调节水液代谢、调控二便、调控生殖、调控寤寐、调节筋骨运动等。  相似文献   

18.
洪善贻主任中医师临床善于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其原则是“肝脾同治、调节升降、不忘补肾”。洪师在临诊中以调节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为目的,立足于“虚则补脾肾,实则调肝胃”,宗“开膏方既辨病又辨体质”“膏方药物以平为期”思想,为中医同道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雪枝 《陕西中医》1995,16(7):304-305
脾胃系统疾病病种多,证情杂,治法繁,然其要应注意“补泻升降”、“辛开苦降”。肝脾不和者,勿忽视“阴虚型肝胃不和”,文中论述了作者在这几方面的认识和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20.
胃脘痛古人称为心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多由忧思郁怒,肝气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所致。笔者禀承师训,结合临床,自拟娑罗饮治疗,应用20余年,疗效满意,现介绍于下。1立方依据胃脘痛的病位虽然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脾胃为仓凛之官,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所以往往脾胃同病。肝属木,其体阴而其用阳,喜条达而主疏泄,而疏泄之正常,又有赖于脾胃气机升降。若肝气横逆,木旺乘上;或中土滞,肝失条达;或肝火亢盛,灼伤胃阴;或肝血瘀阻,胃失滋养;可见胃病多与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