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早在1933年,DeKleyn等就指出眩晕,头昏、肢体无力及倾倒发作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过去曾把椎动脉型颈椎病笼统地称为“颈椎综合征”、“外伤性颈性眩晕”、“后颈交感性综合  相似文献   

2.
3.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一种颈椎退行性疾病,是现代医学的常见病之一,是由于颈椎的病变引起椎动脉血流障碍而导致脑供血不全,症状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眩晕发作与颈部旋转或后伸运动或体位急剧变动有关,以伴有复视及无意识障碍的猝倒为特征.其发病年龄高于其他型颈椎病,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应用普及,伏案工作的时间增多,使本病的发病人群有增多趋势,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本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多采用保守疗法,其中针灸疗法疗效显著,其临床研究报道颇多,笔者收集了2003年以来针灸治疗CSA的部分文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几种不同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中频电疗法,中频电疗并体位治疗、中频电疗并牵引治疗,并按《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比较。结果 I组与Ⅱ组及Ⅲ组相比,t1=4.633,P〈0.01;t2=1.7316,P〈0.05。Ⅱ组与Ⅲ组相比,t=0.5118,P〉0.05。结论 中频电疗并体位治疗与中频电疗并牵引治疗疗效相比,并均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5.
徐泽君 《中外医疗》2012,31(3):138-138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经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采用火针疗法;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毫针刺法。两者取穴相同,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观察组总有效率81.0%,2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绝大多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毫针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多见于40岁以上经常低头伏案工作者,是临床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近十年来应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典型病历:王某,女,34岁,因反复发作性头晕活动后加重伴恶心、呕吐两年于1998年5月就诊,患者两年前工作时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就诊于某省级医院,经拍颈椎片示:颈椎4、5、6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经按摩、推拿后,上症缓解,自此每遇劳累,颈部活动或外感则上症发作,且发作较前频繁,由每1-2月-次至每月1-2次,且持续时间较前延长,随来我科就诊,见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细,辨为风痰上扰之眩晕,投以葛根加半夏白术天麻汤重用葛根,方用葛根30 g,半夏10 g,白术12 g,天麻12 g,茯苓15g,陈皮9 g,生姜9 g,大枣6枚,甘草6 g,服用五剂后头晕明显减轻,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并嘱患者注意身体的姿势,适当锻炼颈背部肌肉,防止肌肉疲劳,半年后随诊,头晕仅发作一次,且症状轻,未作治疗两天后缓解.  相似文献   

8.
9.
胡波 《吉林医学》2012,(26):5631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非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但其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损特点和发病原因,结合中西医治疗颈椎病。护理上通过生活护理、牵引护理、情志护理、理疗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促进患者康复。在家庭保健上重视科普知识宣传,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掌握科学的康复方法,防止复发和加重。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1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这一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颈椎退行性改变的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整体观念出发,将CSA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和痰浊中阻3型加以辨证论治。结果:治疗CSA146例,治愈72例,占49.32%;好转56例,占38.36%;无效18例,占12.32%;有效率87.6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反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40例。治疗组以反压法推拿为主治疗,对照组牵引为主治疗,两组5 d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87例,好转4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痊愈42例,好转59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72.1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系椎动脉第2段受压,作者采用近年来国外倡用的椎动脉—颈动脉旁路术治疗3例。术前检查包括颈椎 X 线摄片、Doppler 血流流速测定、脑血流图、椎动脉造影等。手术显露椎动脉第3段及颈动脉,切取同侧大隐静脉5~8cm 桥式吻合,重新恢复椎动脉灌注,以纠正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讨论了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防止脑缺血的措施。作者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眼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理。方法: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眼针治疗,对照组睡前口服西比灵胶囊5mg,以上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和TCD复查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情况。结果:在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75.6%)及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分别为86.7%和71.1%)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眼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为:通过针刺推拿手法刺激颈项部相关穴位和肌肉、经筋系统,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缓解头项部血管痉挛,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从而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综合治疗1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总结,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取牵引,手法及中药辨证施治。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1年,优良率达94.9%。结论: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获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酮ⅡA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性。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37.5%和6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求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45例、针灸组41例。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SACS)、疼痛程度标尺法(VAS)、经颅多普勒(TCD)评价治疗结果。结果:针刀组和针灸组CSA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针刀组对于CSACS评分的改善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与治疗后CSA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针刀组对于VAS评分的改善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与治疗后VA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刀组TC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VS值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针刀组TCD平均血流速度(VM)中的基底动脉(BA)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及针刀组均能改善其CSACS评分、VAS评分及TCD指标,针刀组疗效优于针灸组,TCD可以作为评价CSA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并探索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 keto prostaglandin F 1α,6-Keto-PGF1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及西药治疗,对照组以牵引及西药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眩晕症状、功能积分量表变化情况及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90.0%。两组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比较,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在颈肩痛、日常生活及工作方面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TXB2含量下降,6-Keto-PGF1α含量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TXB2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6-Keto-PGF1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降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TXB2含量,升高血浆6-K-PGF1α的含量,通过纠正异常的血管舒缩功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孟氏十二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孟氏十二针疗法(双侧风池、完骨、天柱、上风池、上完骨、风府夹穴);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疗法(双侧风池、完骨、天柱)。两组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MV值均显著上升(P〈0.01),PI及RI值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