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鑫  刘岚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1):44-44,47
功能性矫治器是正畸临床中常用的一种矫治器,作者从口腔正畸学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功能性矫治器在正畸矫治作用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主要有(1)不能正确的诊断、制定周密的矫治计划。(2)操作不规范、不细致、缺乏敬业精神。(3)态度简单,粗曝,缺乏与患者良好的交流。并提出解决方法(1)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及个人修养。(2)建立高度的道德责任感,以严谨的作风,规范的操作为病人服务。(3)尊重、善待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功能性反牙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选择10例反牙合患者 ,男性8例 ,女性2例。年龄17~22岁 ,均诊断为功能性Ⅲ类病人。固定矫治器Ⅲ类牵引牙合 ,加下颌弹力线内收。结果 :平均疗程7个月 ,X线头影测量结果改变主要在下颌基骨角 (SNB)减少 ,上切牙轻度唇倾 ,下切牙轻度舌倾 ,面下1/3增加。结论 :正确的诊断功能性成人反牙合及适当的治疗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且疗程较短  相似文献   

3.
X线头颅侧位片定位的准确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床头颅侧位片定位的准确性,并提出改进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临床50张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中23例预约复诊的患者以改进的头颅定位法重复摄标准片,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标准头颅侧位片定位耳点及眼耳(FH)平面的准确性、左右下颌角区的重叠均高于临床片。结论:头颅侧位片定位的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改进的头颅定位法有助于提高侧位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正畸临床中选择替牙期的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15名,采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进行Ⅰ期矫治,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在该期治疗结束时SNA、U1-SN、U1-NA、ANB、Y轴角增大;SNB、L1-NB、L1-MP减小。结论:FRⅢ型功能矫治器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的一种理想矫治器。  相似文献   

5.
安氏Ⅱ1错是一种最常见的错畸形,它的治疗方法 有功能矫治或固定矫治器治疗或二者合用[1]。McNamara 认为安氏Ⅱ类错的颌骨畸形通常表现为下颌骨的发育不 足[2]。而功能矫治器能够通过刺激下颌骨的生长来矫正颌 骨关系从而达到Ⅰ类关系。Activator headgear是其中的 一种治疗方法,本文通过Activator headgear治疗错前后 头颅侧位片的研究,观察骨性及牙性变化。 1 材料和方法 1) 病例的选择:本组包括40名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 条件:①均为安Ⅱ1错患者;②下颌骨发育不足(ANB> 4°);③垂直生长型(SN MP>34°);④拍摄左手腕…  相似文献   

6.
安氏Ⅱ^3错he是一种最常见的错he畸形,它的治疗方法有功能矫治或固定矫治器治疗或二者合用。McNamara认为安氏Ⅱ类错he的颌骨畸形通常表现为下颌骨的发育不足.而功能矫治器能够通过刺激下颌骨的生长来矫正颌骨关系从而达到Ⅰ类he关系.Activator-headgear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通过Activator-headgear治疗错he前后头颅侧位片的研究,观察骨性及牙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大鼠颅面生长改建的影响。方法:用常规X线头测量术对30只4周Wistar大鼠戴自制上颌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4周后,颅颌面的变化进行观测。结果:实验组大鼠下颌骨长度有增长趋势,下颌位置前移、下牙槽高度增加。结论:功能性前伸大鼠下颌对其颅面形态的改建和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颅面硬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9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分析.结果:经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结束后,SNB角、下颌综合长度(Co-Pg)增加(P<0.01),可促进下颌生长发育.而对上颌抑制作用不明显,SNA角变化不明显,A点无变化.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P<0.05),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P<0.01),下切牙明显唇移(P<0.01).垂直方向上,前下面高(ANS-Me),后下面高(Ar-Go)均增大(P<0.01).结论: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改善患者侧面型,纠正下颌后缩畸形.  相似文献   

10.
舌侧Begg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满足既想矫治又担忧矫治器暴露影响美观的错 患者的需要。方法与结果:临床应用舌侧Begg矫治技术,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舌侧正畸避免了矫治器暴露,避免了牙唇颊侧的损害以及唇颊侧牙龈过度增生。但舌侧正畸操作复杂,技法要求高;舌侧正畸不利于舌侧的清洁;与唇侧正畸相比更需要病人的配合。  相似文献   

11.
姚伟  王博智  陈春来 《河北医学》2011,17(3):372-37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2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有流出道梗阻、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方式是发生PGS的高危因素,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钡餐和纤维胃镜检查。本组24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治疗以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2.
85例胆道结石症患者手术前后作血清甘胆酸浓度放射免疫测定,发现单纯性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血清甘胆酸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1);胆襄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血清甘胆酸浓度下降并不显著(P均>0.05)。作者认为:血清甘腿酸测定对胆道结石症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动力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胃B超显影剂实时观察80例患者和12例健康自愿者胃半排空时间(GET1/2)、胃窦收缩频率(ACF)、胃窦收缩幅度(ACA)及胃窦运动指数(MI)。其中80例F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及脾胃湿热型。结果脾胃虚弱型的GET1/2、ACF、ACA及MI均明显低于其他证型和健康自愿者(P<0.05,P<0.01)。结论FD的3个证型中,脾胃虚弱型有明显的胃动力障碍,其次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癌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子宫内膜癌记为研究组,健康志愿者记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及研究组术前术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PDW)、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溶指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前研究组较对照组血小板参数PLT显著升高,MPV显著降低(P0.05),PDW、PCT两组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PLT、MPV、PDW、PCT分别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凝血指标Fbg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其它凝血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aPTT、TT分别均较对照组及研究组术前显著降低,Fbf显著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纤溶指标分别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t-P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AI-1、D-D显著升高,分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37.50%较对照组0.00%显著增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发展的有效参考指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术后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以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53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恶性肿瘤25例,良性肿瘤28例。研究组术前、术后1h、24h、3d、7d分别采血,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P选择素(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结果vWF、GMP-140、TAT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1),手术后1h进-步升高,术后24h继续升高,术后3d开始下降,术后7d有23例患者基本恢复到手术前水平;恶性肿瘤组均高于良性肿瘤组(P〈0.01)。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即存在凝血功能亢进,处于血栓前状态。对有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应及早进行药物性预防,可减少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栓栓塞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混合牙列侧切腭舌向错位的临床意义。方法:早期正畸治疗,采用活动矫治器,固定矫治器。结果:通过早期正畸治疗可促进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衣,结论:早期治疗效果肯定,可使面部发育向正常型改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变化,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66例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其分为再通组(48例)和未通组(18例),于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CRP水平,并与30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MI患者溶栓前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再通组与未通组相比血清CRP峰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再通组第7天时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检测AMI患者溶栓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对溶栓的疗效观察、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交感型颈椎病治疗前后的X线影像学改变和疗效,探讨X线在交感型颈椎病疗效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集交感型颈椎病113例,均给予中频、中药热敷、牵引等常规治疗,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根据不同病因而辨证地选择手法调整或骶管冲击或小针刀治疗)71例,对照组(手法松解)42例.评价症状恢复情况;复查X线并分析X线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71例(优53例,良11例,有效6例,差1例)中,复查X线有改变者68例(优50例,良11例,有效6例,差1例),X线改善与疗效相关性分析,P<0.01.对照组42例(优20例,良8例,有效6例,差8例)中,复查X线有改变者29例(优19例,良7例,有效2例,差1例),X线改善与疗效相关性分析,P<0.05.2组中优良率及复查X线的改变率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在复查X线有改变中的优良率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辨证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可提高X线的改变率;X线影像学改变与疗效具有正相关性,可作为交感型颈椎病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5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8水平,10名正常谜康志愿者血清作为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组化疗前血清IL-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TNM分期有关,但与肿瘤组织分化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化疗后血清IL-8显著下降(P〈0.01)。结论IL-8是肿瘤发展和转移的有效生物学指标。化疗后IL-8的表达量可能有助于临床判断化疗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因子VII(FVII)、凝血因子VIII(FVI-II)、因子X(FX)采用光散射比浊法。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采用ELISA法测定。uPA抑制物(PAI)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T、APTT、TT、Ps、VWF、uPA升高,Fg、FVII、FVIII、FX降低。(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T、APTT、Ps、vWF、uPA降低,FVII、FVIII升高。(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PT、APIT、TT、Ps、vWF、uPA升高,Fg、FVII、FVIII、FX降低。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凝降低,纤溶亢进,血小板活化,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