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具矫正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01/2005-12在解放军第211医院骨科收治的106例未做过治疗的生长发育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给予热塑矫形支具治疗。男21例,女85例;年龄8~19岁,平均(13.1±3.6)岁。单胸凸49例,双胸凸8例,胸和腰双凸37例,胸腰段或腰凸12例。原发Cobb角20°~42°,平均(±6.4)°。Risser征0度51例,Ⅰ度33例,Ⅱ度19例,Ⅲ度3例。支点29.5弯曲位时的矫正率≥50%的柔软性侧凸57例,<50%的僵硬性侧凸49例。每3~6个月复查1次,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结果:①全部病例随访24~72个月,平均36个月,79例(74.5%)治疗有效(原发性侧凸Cobb角增加≤5°,或是胸腰双主弯中继发侧凸超过原发侧凸≤5°),27例(25.5%)出现脊柱侧凸进展,治疗无效。②柔软性侧凸57例,支具矫正有效是48例;僵硬性侧凸49例,有效是37例,柔软性侧凸的矫正效果优于僵硬性侧凸。③脊柱侧凸Cobb角在20°°者63例,有效是54例,~2930~40°者43例,有效是25例,Cobb角20°°组的矫正效果优于Cobb角30°°组。③未出现特殊的材料和宿主的明显~29~40不良反应和负性事件,但腰、髋部骨密度明显下降。结论:①热塑矫形支具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能够取得良好疗效。②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者,侧凸柔软性好者,Cobb角较小者,矫正效果好。③支点弯曲位时的矫正率可以预测支具矫正效果。④随访中发现应用支具后患者腰、髋部骨密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矫形器配合矫正体操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均每天穿戴矫形支具时间23h并配合脊柱矫正体操练习,要求达到凸侧肌肉收缩,凹侧肌肉牵伸,每次30min,每天1-2次。穿戴期间定期X线片检查脊柱Cobb角。结果:1年后随访,40例患儿中33例能坚持穿戴矫形支具和进行矫正体操练习;胸椎、腰椎Cobb角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单弧侧弯治疗的效果比双弧更明显(P<0.05)。结论:矫形支具配合矫正体操治疗能矫正脊柱侧弯畸形,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护理。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月采用支具治疗获得随访的196例AIS患儿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指导患儿正确穿戴支具;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时教会患儿行脊柱功能训练等综合措施进行护理。结果:在随访的196例AIS患儿中无明显肢体神经受压、肌力减退、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症状等支具并发症出现,均完成了支具穿戴要求时间。全部病例经过1~5年,平均3年的随访,181例患儿脊柱畸形外观及Cobb角均有较大改观,总有效率为91.41%。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对Cobb角<40°病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支具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背景:矫形器治疗是目前公认的适于未发育成熟轻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惟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目的:回顾性分析热塑矫形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疗效.方法:1997-04/2004-03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部矫形科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13例.佩戴热塑矫形器(brace)从开始2.0-3.0 /d,逐渐增加22 h/d.复查时cobb's角减少大于30%,则佩戴时间减至20 h/d,Risser征Ⅳ度或月经初潮1年后佩戴时间减至4 h/d.同时每天完成1 h矫正体操,包括腰背肌锻练:5点式(即头、双肘及双足支撑)和3点式(即头、双足支撑)锻练.随访2年后复测cobb's角,监测cobb's角变化.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随访2年,有效98例(86.7%);治疗无效15例(13.3%),出现脊柱侧凸进展加重.脊柱侧凸cobb's角在20°-30°者68例,有效63例(92.6%).31°-45°者45例,有效35例(77.8%).未发现材料方面的特殊不良反应.结果证明,热塑矫形器结合矫正体操综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明显,可减少∞bb's角度,改善侧凸,防止或延缓特发性脊柱侧凸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佩戴支具护理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11例截骨术治疗的脊柱侧凸畸形患者(Cobb角>100°)进行支具佩戴护理与指导。结果 9例于术后3 d佩戴支具下床行走;5例4 d佩戴支具下床行走;2例术后5 d佩戴支具下床活动。11例患者随访6个月,都达到骨性融合,无手术并发症和支具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脊柱侧凸畸形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佩戴支具,进行有效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促进截骨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脊柱形态测量仪Spinal Mouse对患者全脊柱活动度进行量化测量,将其结果分别与主弯Cobb角、顶椎旋转度和支具佩戴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如何设计针对性的医疗体操训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4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13.46±2.00)岁;平均站立位主弯Cobb角24.29°±9.48°;Risser征平均2.21°±1.80°;主弯顶椎旋转度平均1.08°±0.77°;支具佩戴时间平均(17.54±21.36)个月。利用Spinal Mouse为患者进行脊柱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活动度的测量。结果:主弯Cobb角、主弯顶椎椎体旋转度、支具佩戴时间均与站立位侧屈活动度呈负相关(P0.01),但均与站立位前屈及后伸活动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主弯Cobb角、椎体旋转度的严重程度以及长时间佩戴支具对患者全脊柱侧屈活动度有影响,而对屈伸活动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未经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62例未经治疗的女性AIS患者采用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表(SRS-22)进行问卷评估。根据Cobb角大小分为轻度脊柱侧凸组14例(Cobb角<30°)、中度脊柱侧凸组42例(Cobb角30°~50°)、重度脊柱侧凸组6例(Cobb角>50°)。 结果重度脊柱侧凸组自我形象维度得分均低于轻度脊柱侧凸组和中度脊柱侧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功能活动、疼痛、心理健康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中文版SRS-22问卷可提供AIS患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信息。Cobb角>50°的AIS患者自我形象维度得分较低。  相似文献   

8.
背景:Cobb角测量是影响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Lenke和PUMC分型一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献报道冠状面Cobb角测量一致性较好.但是,纳入研究的Cobb角范围较大,无法对比研究,亦无曲度大小对Cobb角测量一致性影响的报道.目的: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凸曲度对Cobb角测量一致性的影响.方法:4名骨科医师独立测量53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94个冠状面曲度,包括53个胸弯和41个胸腰弯/腰弯,2周后打乱排序重新测量.应用组间相关系数判定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结果与结论:94个侧凸角度测量误差平均7.3°(2°~27°),一致性极佳,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分别为0.972(95%可信区间0.962~0.980)和0.961~0.977.>45°~70°组41个侧凸,角度测量误差平均6.4°(2°~14°),一致性最佳,可信度0.960(95%可信区间0.935~0.977),可重复性0.914~0.930.20°~45°组31个侧凸,角度测量误差平均6.5.(2°~13°);>70°组31个侧凸,角度测量误差平均10.1°(3°~27°).两组均取得了好到极佳的可信度[0.933和0.926,95%可信区间(0.884~0.965和0.865~0.965)]和可重复性(0.854~0.912和0.864~0.950).提示不同大小冠状面Cobb角的一致性结果相近,且角度越大,测量误差对一致性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半椎体切除前后路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惠儿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均行一期半椎体切除+前后路松解+前路或后路器械矫形固定术,术前、术后予以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儿住院时间7~10 d,平均8 d,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术后1用X线复查,Cobb角0°~32°,平均16°,平均矫正率68.7%.随访1年以上21例,Cobb角0°~30°(平均15°).结论:一期半椎体切除前后路松解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疗效满意,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颈椎矢状面形态特征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分析不同颈椎分型对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颈椎形态在脊柱侧凸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上海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随访的67例女性AIS的基本信息及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其颈椎前凸角、颈椎矢状面形态、康复治疗前后的冠状面Cobb角,计算Cobb角改变量。根据颈椎矢状面形态,将患者分为颈椎前凸组和颈椎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量。以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为因变量,女性AIS患者治疗前年龄、身高、体重、颈椎后凸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颈椎后凸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的关系。结果:67例女性AIS中47例(70.1%)存在颈椎后凸。康复治疗后,颈椎前凸组与颈椎后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分别为﹣16.4°(﹣28.5°,﹣9.2°)、4.3°(﹣2.1°,9.0°),颈椎前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较颈椎后凸组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颈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