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浙江省上虞市1~59 岁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感染现状,评价实施大规模乙肝疫苗(HepB)接种后的效果 。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664人进行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ELISA方法检测了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结果上虞市1~59 岁人群HBsAg、抗-HBs、抗-HBc 阳性率分别是5.57%、53.46 %、32.83 %,1~14 岁人群HBsAg 阳性率为1.37%。做过创伤性美容、经常去洗浴场所(足浴店)修脚是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拔牙、补牙、洗牙等口腔诊疗史,经常去理发店修面、修体毛或刮胡须是HBV自然感染的危险因素。与1992 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全人群HBsAg 携带率下降47.80%(I/Isup2 /sup=7.12, IP/I<0.01)。结论接种HepB是控制人群HBV 感染的有效措施,能明显提高抗-HBs阳性率,降低HBsAg携带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石卉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1038-103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近20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1/3。每年近100万人死于肝硬化、肝癌等乙型肝炎病毒有关的慢性肝病。至少有70%的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1]。为了解如皋市农村1~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指导肝炎防治工作,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作者于2011年4~6月对如皋市两个乡镇1~59岁农村自然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文江  梅允淼  史宏辉 《疾病监测》2008,23(10):624-626
目的 调查余姚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血清学感染状况。方法 2006年7-9月在余姚市范围内,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4个村的1岁以上59岁以下各年龄组自然人群,对1346名对象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以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每名对象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五项血清学指标。结果 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为0.74%,调查对象HBsAg、抗 HBs、抗 HBc阳性率以及HBV总流行率分别为5.35%(95%CI:4.15~6.55),54.68%(95%CI:52.02~57.34),35.88%(95%CI:33.32~38.44),36.62%(95%CI:34.05~39.19);年龄标化率分别为7.46%、51.55%、48.13%和48.92%。结论 乙肝预防和控制工作已取得成效,余姚市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已降至1%以下,全人群HBsAg阳性率已经降至5.5%以下。  相似文献   

4.
史雯  周洋  袁辰  严睿  唐学雯  何寒青  邓璇 《疾病监测》2020,35(10):904-908
目的了解2018年浙江省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流行情况。方法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11个市及义乌市常住人口(居住6个月及以上)家庭中0~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2 ml进行乙肝相关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 194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分别为4.58%(192/4 194)和63.92%(2 681/4 194)。<5岁、0~14岁、15~29岁、30~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85.228,P<0.001),HBsAb阳性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χ2=110.413,P<0.001)。 调查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3.02%(2 643/4 194),接种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χ2=2 229.121,P<0.001)。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乙肝疫苗接种史是影响成人HBsAg阳性率的主要因素,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OR=1.404,95%CI:1.014~1.944),乙肝疫苗接种史者HBsAg阳性率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OR=0.548,95%CI:0.371~0.810)。结论浙江省儿童乙肝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需提高成年人乙肝疫苗接种率,加强乙肝抗原抗体检测,以利于成年人乙肝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学龄前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免疫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调查对象按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随机选取辖区15个镇(或社区)2128名常住人口的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集每名对象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母亲有无HBV感染史的儿童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昌平区学龄前儿童HBsAg、抗-HBs、抗-HBc和HBV年龄标化率分别为0.05%、63.27%、1.08%和1.08%。城区和农村1~6岁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4.84%(924/1425)和62.85%(442/703);城区和农村1~6岁儿童HBV感染率分别为0.77%(11/1425)和1.56%(11/703)。男性和女性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4.68%(718/1110)和63.65%(648/1018);男性和女性儿童HBV感染率分别为0.81%(9/1110)和1.28%(13/1018)。 结论 昌平区儿童 HBsAg 阳性率和 HBV 感染率继续保持低水平,说明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以来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分析北京市东城区1~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免疫情况;探讨东城区乙肝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东城区3个调查点1~59岁常住人口共593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东城区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标化阳性率为4.57%,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标化阳性率为26.03%;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标化阳性率为44.88%,乙肝疫苗接种率为57.84%;≤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05%,抗-HBc阳性率为2.46%;抗-HBs阳性率为62.23%;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7.54%;影响乙肝HBsAg阳性率的3大主要因素为家族中有无乙肝携带者、是否接种乙肝疫苗、是否经常去洗浴场所修脚。结论东城区在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管理后,人群乙肝携带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爱兰  李平 《疾病监测》1997,12(10):373-376
天津市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单爱兰1宋桂芝1冯秀兰1夏卫东1寇立华1李平2王克正3范连合4甲、乙两型肝炎疫苗的问世,对控制有关类型的肝炎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为了今后如何科学地使用疫苗制品,建立全面落实甲、乙型肝炎疫苗之前的本底资料,我市于199...  相似文献   

8.
9.
周绍聪  姚军 《疾病监测》1995,10(7):198-202
本文对浙江省随机抽样的九个县(市)767例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可分型率71.2%;其中甲型肝炎占32.46%,乙型肝炎占32.07%,两者合计占可分型病例的90.7%;丙型肝炎占0.26%,丁型肝炎占1.17%,戊型肝炎占15.8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常住人口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流行情况。方法 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朝阳区常住人口(居住6个月及以上)家庭中1~70岁人群,调查问卷同时采集静脉血3~5 ml进行乙肝三项检测。结果 完成调查13 229人,HBsAg阳性率为2.68%(354/13 229)(标化率2.37%)、HBsAb阳性率47.05%(6 230/13 229)。北京市户籍人群HBsAg和HBsAb阳性率(2.20%;44.54%)均低于外地户籍人群(3.51%;51.51%)。乡村居住人群HBsAb阳性率(44.91%)低于城市居住人群(48.91%)。男性HBsAg和HBsAb阳性率(3.15%;48.85%)均高于女性HBsAg阳性率(2.36%;45.93%)。随调查人群年龄上升,HBsAg阳性率逐渐上升,HBsAb阳性率逐渐下降。15岁及以下儿童中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98.13%,15岁以上人群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38.66%。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35岁以下人群HBsAg阳性率较低,35~45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高并且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提示我们需要加强35~45岁人群乙肝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单项抗-HBc阳性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健康人群体检和献血者筛查中,常发现有些人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中仅抗-HBc阳性,即单项抗-HBc阳性者.单项抗-HBc阳性的意义还不太清楚[1],因此对献血者抗-HBc筛查的必要性仍存在争议.笔者应用PCR技术检测无偿献血者中发现的单项抗-HBc阳性者血液HBV DNA,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患者HBV DNA与血清前白蛋白(PA)定量检测的意义,比较两者在乙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12例5组携带乙肝不同病毒标志物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DNA定量和PA检测。结果临床各型慢性乙肝患者PA水平均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63.97,P<0.05),PA值随肝病病情加重呈进行性下降,下降幅度与肝脏病变严重程度相平行。HBV DNA阳性率与慢性乙肝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一致,乙肝患者HB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PA水平及异常率均无明显差异(F=0.86,P>0.05;χ2=2.14,P>0.05),HBV复制组PA水平与HBV不复制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t=0.236,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定量检测是了解HBV复制和感染的可靠指标,但HBV DNA不能反映乙肝病情的临床严重程度。血清PA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敏感指标,对乙肝病情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PA水平与HBV复制及HBV DNA含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发生HBV YMDD变异后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并发生HBV YMDD变异的CHB患者,另选择未发生HBV YMDD变异的CHB患者作对照组.探讨血清HBVDNA载量与HBV YMDD变异类型、变异发生时间的关系.结果 CHB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HBV YMDD变异组HBVDNA载量明显高于HBV YMDD未变异组(P〈0.01).HBV YMDD变异类型(YVDD、YIDD、YVDD/YIDD)的分布与血清HBVDNA载量无相关性.HBVDNA载量与发生HBV YMDD变异的时间有相关性.随着HBVDNA载量的升高,发生HBV YMDD变异的时间越来越早.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和HBV YMDD变异,可动态观察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HBV YMDD变异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和观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感染者不同血清标志物HBV D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榆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430例血清中,有232例HBVDNA阳性,占54,0%。血清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94.8%,≥106copies/ml占65.9%;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占29.4%,≥106copies/ml占17,5%。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4.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15.
血清中游离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游离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情况。方法血清加DNA提取液处理后检测的DNA作为总的HBVDNA,血清加蒸馏水直接检测的DNA作为游离的HBV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NA,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标本的ALT和AST。结果30例标本中,有27例标本检出有游离HBV DNA,检出率为70.0%,总HBVDNA在105数量级以上(包括105数量级),均检出有游离HBV DNA。总HBV DNA平均载量为(1.6±3.1)×108copies/ml,游离HBVDNA平均载量为(4.8±8.2)×106copies/ml,游离HBV DNA与总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545,P0.05)。在30例中,有20例肝功能正常,有10例肝功能不正常。在肝功能正常组中有14例检出有游离HBVDNA,检出率为70.0%(14/20);在肝功能不正常组中有7例检出有游离HBV DNA,检出率为70.0%(7/10);两组检出的游离HBV DNA平均含量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当总HBVDNA在105数量级以上(包括105数量级),血清中就含有游离HBV DNA,与总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游离的HBVDNA的释放与肝细胞是否受损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中HBsAg、HBeAg与HBV DNA的关系,为乙型肝炎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927例患者的HBsAg、HBeAg和HBV DNA间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927例血清标本中,HBsAg和HBeAg均阳性组中HBV DNA阳性率为最高,为70.44%。不同浓度HBV DNA组与HBV DNA阴性组比较,阴性组的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HBsAg和HBeAg定量的同时联合检测HBV DNA,有助于更准确判断病毒复制情况,进行疗效监测,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的模式,与HBV DNA的关系,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样本的HBV血清标志物,从中选出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样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其HBV DNA定量值。结果在选取的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37例样本中,出现3种HBV模式:(1)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阳性率46%,HBV DNA阳性率22%;(2)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阳性率30%,HBV DNA阳性率30%;(3)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阳性率24%,HBV DNA阳性率5%。37例样本中,有21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7%。结论 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并不代表疾病真正好转,部分感染者仍存在病毒血症,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BV血清标志物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610患者的常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结果本组HBsAg(+)、HBeAg(+)、抗-HBcAg(+)血清样本226份,Pre-S1Ag阳性检出率为85.84%;HBsAg(+)、HBeAg(+)血清样本45份,Pre—S1Ag阳性检出率为93.33%;HBsAg(+)、抗-HBeAg(+)、抗-HBcAg(+)血清样本298份,Pre—S1Ag阳性检出率为44.97%;HBsAg(+)、抗-HBcAg(+)血清样本41份,Pre—S1Ag阳性检出率为70.73%。HBeAg(+)组Pre—S。Ag检出率为87.08%,HBeAg(-)组Pre—S1Ag检出率为35.8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cAg(+)组Pre·S1Ag检出率为64.50%,抗-HBcAg(-)组Pre-S1Ag检出率为82.55%,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e-S1Ag是HBV复制的可靠指标,与乙肝标志物联合检测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9.
HBV DNA定量与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HBVDNA定量与各型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 5 70 0型荧光定量PCR仪 ,对 83 8例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的各型肝炎患者行HBVDNA定量检测 ,并同时检测其它乙型肝炎病原学标志物 ,对部分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中 ,HBVDNA定量检测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有明显的一致性。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HBsAg、HBcAb阳性模式和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 94.3 8%、3 8.5 6%、2 7.3 0 %。各型肝炎的HBVDNA定量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慢性乙型肝炎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变及慢性重型肝炎组 (P <0 .0 0 1)。 15例患者的HBVDNA定量与肝脏病理学分析 ,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相关。结论 HBVDNA定量检测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与HBeAg阳性呈正相关 ,是乙型肝炎诊断和观察抗病毒治疗的一项可靠的判断指标。但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免疫指标与肝组织活检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评估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定量检测血清中的ALT及HBV DNA对数级,同时测定ANA抗体及IgG含量。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同炎症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r=0.589,P<0.01);血清HBV DNA水平与ANA抗体呈正相关(r=0.302,P<0.01),与血清IgG值呈正相关(r=0.404,P<0.01),与纤维化程度以及炎症活动度、肝功异常与否无显著性相关(P>0.05);血清ANA抗体与血清IgG值(r=0.4221,P<0.01)及肝功能受损(r=0.662,P<0.01)呈正相关;血清IgG值与肝功异常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518,P<0.01)。结论:随着HBV DNA对数级的增加,ANA抗体阳性出现可能性更大,IgG水平亦更高;血清IgG值越高,肝功能受损或抗核抗体阳性几率会增大;本研究未发现合适的血清学指标可作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织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肝穿刺活检依旧为临床准确判断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