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肾脂肪囊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脂肪囊注射甲基泼尼松龙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难治性肾病综合征35例,均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在B超引导下每侧肾脂肪囊内注射甲基泼尼松龙40 mg,每周注射2次,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量、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血糖、血总胆固醇和血电解质等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尿量增加(P<0.01),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P<0.01),血总胆固醇下降(P<0.05),其余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超引导下经肾脂肪囊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较满意,技术方法可靠,安全性好,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与甲基泼尼松龙肾囊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口服百令胶囊并甲基泼尼松龙肾囊内注射,对照组单纯用甲基泼尼松龙肾囊内注射.5周后,两组继续口服泼尼松20~40 mg /d,疗程12周.观察患者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及中医证型变化,并进行治疗3 个月后随访.结果:两组对减少尿蛋白、提升血清白蛋白、降低血脂显示出较好疗效,治疗组作用更为明显.治疗组脾肾阳虚、阳虚水泛证改善明显.结论:百令胶囊与甲基泼尼松龙肾囊内注射可以减少激素的用量,增加PNS的疗效,改善PNS的临床症状,肾囊内药物注射治疗PN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脂肪囊注射甲基泼尼松龙(MP)治疗重症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2例不同病因的重症肾小球肾炎患者,在B超引导下单侧肾脂肪囊注射MP40mg,每周1次,连用6-12次,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对狼疮性肾炎呈活动表现者,全身配合应用中小剂量泼尼松。观察治疗前后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尿量,血压及有关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12周,显效14例(26.8%),有效31例(59.6%),无效7例(13.5),总有效率达86.5%,其中合并严重化脓性细菌感染25例,除2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及心衰外,其余23例患者感染治愈,结论:经皮肾脂肪囊注射MP治疗重症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较全身应用大剂量激素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早期疗效。方法将43例通过。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确诊为MsPGN患者,分为厄贝沙坦联合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组(A组)15例;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组(B组)14例;甲基泼尼松龙片常规剂量治疗组(C组)14例,疗程共4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周血清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及空腹血糖(FBS)。结果A、B组在治疗后第3、4周24h尿蛋白定量减少、Alb升高,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在治疗后第3、4周24h尿蛋白定量减少,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前、后Ccr、BUN、ALT、AST及FB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原发性MsPGN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起效时间短,降低尿蛋白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囊注射甲泼尼龙在快速诱导缓解原发性重症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原发性重症NS患者32例随机分为肾囊注射组20例及对照组12例,常规行肾脏穿刺病理检查。在共同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肾囊注射组采用甲泼尼松0.5mg·kg-1.d-1口服加肾囊注射40mg/每侧肾囊,每周2次,共5周;对照组采用泼尼松1.0mg·kg-1.d-1,不加肾囊注射,共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研究过程的第3、6、9、12周记录两组的体重、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的变化及相应并发症。结果:肾囊注射组第3、6、9、12周及对照组第9、12周时体重、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与治疗前基础数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肌酐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研究的第3、6周时体重、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相比较存在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研究第9周时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变化的差异不大(P〉0.05)。肾脏病理类型中,微小病变型和系膜增生型对甲泼尼龙注射效果最佳,膜型肾病次之,有慢性化倾向或伴膜增殖者疗效差。结论:肾囊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原发肾病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快速诱导肾病综合征临床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6.
本表对日肾志21(4),105~111,1979,第1次会议所列的表的排列略加修正,余按第一次会议说明,未有变动。 表1肾小球的基本改变i。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和有关情况)2。周身疾病性肾小球肾炎 A微小肾小球异常狼疮性肾炎 B局灶/节段性损害(其他肾小球只伴有微小过敏性紫瘫性肾炎 异常)IgA肾病 C弥漫性肾小球肾炎GoodPasture氏综合征 a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周身性感染性肾小球损害 b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败血症 系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感染性.合内膜炎 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短路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梅毒性肾炎…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层粘连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运用自行设计的竞争ELISA方法,测定了正常人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层粘连蛋白(LN)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 正常组25例;原发性肾综患者34例,根据对激素及(或)细胞毒性药物的疗效合为A组(疗效好,n=19)和B组(疗效差,n=15),B组中9例作肾活检,其中重度系膜增生性肾炎2例、膜增殖性肾炎3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1例、膜性肾病3例。收集清晨尿液0.95ml,加入0.2mol/L EDTA50μl(EDTA终浓度为10mmol/L),同时留尿测尿总蛋白、尿白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红枣在常复发型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激素减量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常复发型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减激素,观察组在常规减激素过程中加用中药黄芪、红枣治疗.通过观察激素减量过程中24 h尿蛋白定量判断复发及泼尼松副作用的发生情况,以评价黄芪、红枣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复发率及泼尼松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常复发型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激素减量过程中加用黄芪、红枣治疗可以减少泼尼松的副作用;降低复发率,对远期的复发率降低更加明显;增强激素的疗效,可能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效果。MMF组56例,CTX组62例,两组均采用静脉甲基泼尼松龙500 mg×3次冲击后口服泼尼松治疗,MMF组给予MMF500 mg,2次/日,口服至少6月,CTX组给予静脉CTX冲击治疗,0.75~1.0 g/M2 BSA,每月1次×3次,之后3个月1次×2次,6个月1次×2次,总量〈8 g。结果:治疗3个月时,MMF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TX组(42.9%VS 20.9%,P〈0.05),且尿蛋白减少作用优于CTX组(-1.62±1.33 VS-1.04±0.68,P〈0.05)。治疗6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MF组减少尿蛋白作用优于CTX组(-2.11±0.93 VS-1.64±1.23,P〈0.05)。治疗12个月时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副作用比较两组发生胃肠道反应、肝酶升高、白细胞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TX组发生感染及女性闭经较MMF组多(58.1%VS 41.1%,P〈0.05;21%VS 3.5%,P〈0.05),而MMF组出现精神焦虑者明显增加(39.3%VS 12.9%,P〈0.05)。结论:MMF和CTX治疗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均有较好效果,但MMF作用更迅速,感染及闭经的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第二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Benazepril(BNZ)治疗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观察其对尿蛋白、全身和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0例患者中男15,女5,平均年龄35岁,都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中10例IgA肾病,4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3例膜性肾小球病,2例局灶性肾小球硬化,1例膜性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全组患者血压正常(130/83±16/10mmHg),肾功能正常(Scr93±15umol/L,Ccr106±25ml/min),尿蛋白持续≥1g/24hr,血清蛋白≥60g/L,经肾活检光镜及免疫萤光检查证实诊断,无系统性疾病。BNZ的剂量为10mg1/日,治疗时间为三个月。结果20例患者尿蛋白减少1~84%(平均34%)。与安慰剂组相比,尿蛋白减少30%以上的10例为显效组,减少30%以下的10例为疗效不良组。前者原有血浆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