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例 1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 ,70岁 ,胃癌术后第一周期化疗后 1个月入院 ,行第二周期化疗。患者于 1999年 11月 13日以“胃体癌”在安徽省立医院行全胃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胃体浸润型细胞癌 ,侵及全层 ,胃大弯淋巴结、小弯淋巴结均未见转移癌 ,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时查体 :T 36 .6℃ ,P 6 3次 /分 ,R 19次 /分 ,BP 2 0 0 / 11 0kPa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心肺听诊正常 ;腹平软 ,无压痛及包块 ,上腹正中可见 18cm手术瘢痕 ,肝脾肋下未及。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心电图及腹部B超无异常。 2 0 0 0年…  相似文献   

2.
胃癌皮肤转移较为少见,据报道其发生率仅为0.5%,作者临床遇到2例,均经病理学证实,现报告如下: 例1,男姓,41岁,反复上腹部隐痛半年加重4天。胃镜活检为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胃窦部低分化腺癌,侵至浆膜层,周围淋巴结转移2/7。术后进行正规MAF方案化疗3个疗程,胸片及胃镜检查正常,B超提示肝胆胰无异常。术后11月因阵发性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87~1998年间收治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简称胃鳞癌)2例,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56岁,上腹部疼痛伴返酸6余月.腹部探查见胃窦部有6.0cm×4.0cm×4.0cm肿物,已浸出浆膜层,胃大小弯均见肿大的淋巴结,术中诊断为胃癌.行胃癌根治术,结肠前BillrothⅡ胃肠道重建术,并行D_2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窦鳞癌,侵及全层,胃小弯淋巴结1/4转移性鳞癌,大弯2/6转移性鳞癌.术后恢复良好,未化疗,随访2年健在.例2.患者女,49岁,上腹部不适,伴消瘦2个月.术前胃镜活检诊断为胃鳞癌.术中见胃体小弯侧10cm×8cm×4cm肿物.质硬,活动度差,浆膜受侵.胃小弯以及结肠中动脉旁均有肿大的淋巴结与胰腺粘连,胰腺质软.行胃癌根治术,结肠前BillrothⅡ胃肠道重建术,并行D_2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诊断为胃体鳞癌,侵及全层.术后恢复良好,因经  相似文献   

4.
女性,54岁。因吞咽困难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营养情况中等,体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X线钡餐检查,食管下段膈上缘见长约4cm偏心性狭窄。右后壁见基底充盈缺损,表面粗糙,腹部B超,胸片均无阳性提示。2002年7月13日在全麻下行左侧剖胸食管癌切除胃底食管弓下吻合术。术中所见与影像学一致,肿瘤无明显外侵。肺门及下肺静脉旁,肿瘤旁均无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报告:食管小细胞癌,癌组织侵及肌层,食管两断端未见癌。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可进食半流质,出院。8月4日开始出现嗳气、反酸、进食后呕吐、吞咽困难。初以吻合口水…  相似文献   

5.
胃假性淋巴瘤是少见的良性病变。临床上易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病理组织学上有时与恶性淋巴瘤相混淆,本文报告1例如下。病例男,31岁。1982年3月始,上腹部经常胀满不适,有时疼痛,服用抗酸药物后可以缓解。因上腹部疼痛加剧,无规律性,食后腹胀,恶心,呕吐。用抗酸药物无效,3个月体重下降6公斤,于1985年6月入院,无黑便史。体检消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颈、胸部无异常,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未扪及肿块。钡餐检查:胃窦部狭窄变形,胃  相似文献   

6.
1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0岁。因“胃癌术后3周”入院。患者2009年1月起感上腹部饥饿痛;2009年5月初,上腹不适加重,无恶心呕吐,大便稀薄,食欲及体重无明显下降;2009年7月初,出现血便。2009年7月15日胃镜检查示:胃角癌,活检示:腺癌,中低分化,HP(+);CT示:小网膜囊淋巴结肿大,考虑胃癌伴小网膜囊淋巴结转移。2009年7月25日于长海医院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残胃空肠毕Ⅱ式吻合术”,术中探查示肿块位于胃体下部,  相似文献   

7.
1病案摘要患者女性,44岁。因腰腹部疼痛伴腹胀1个月,右下肢疼痛5天入院。近半年患者无发热,体重无变化,二便正常。查体:双侧扁桃体及甲状腺无肿大。双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右腋下可及一枚约2cm×2cm大小淋巴结,活动可,质韧,轻压痛。左腋下可及一枚约1·5cm×1cm大小淋巴结,活动可,质韧,无压痛。心肺检查未及异常。右腹部压痛、无  相似文献   

8.
男性,67岁。诉左上腹闷胀不适2个月余,于2001年3月14日入院。无返酸、恶心、呕吐、腹痛、便秘、黑便、发热。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柔韧感,未触及包块,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示:1)胃实质性占位病变;2)肠道占位性病变;3)右肝占位性病变;4)胆、胰未见异常;5)少量腹水。腹部CT:1)胃大弯占位性病变考虑胃癌;2)直肠软组织影考虑占位性病变;3)腹水。纤维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3月21日行全麻下剖腹探查术,术中…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0岁。1993年5月因呕血诊断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检:胃低分化腺癌。术后常规化疗。术后1年发现右锁骨上黄豆大之结书,触及疼痛。其它部位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灶。进行抗炎治疗结节未消退。1997年6月查体右锁骨上肿大结节比术后1年发现时体积增大(2cm×3cm),有触痛。CY发现颅内癌肿转移(左枕叶2.1cm×2.9cm及0.7cm×0.6cm两处高密度灶),右肺门淋巴结肿大。胃镜检查残胃无癌肿复发。腹部B超、CT检查未发现腹腔、盆腔淋巴结肿大。右锁骨上肿大错节切取活俭:转移性低分化服癌。讨论:胃癌的淋巴转移较常见。…  相似文献   

10.
胃癌和胃淋巴瘤的CT表现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n WJ  Lu YC  Liu LZ  Shen JX  Xie CM  Li X  Zhang L 《癌症》2008,27(5):539-543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在鉴别诊断上较困难,均可表现为胃壁增厚、腔内肿块、胃腔狭窄、淋巴结肿大、远处脏器转移等。本研究通过对比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差异,以提高对胃肿瘤,特别是胃淋巴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进展期胃癌和25例胃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病变部位、病变大体形态、胃周径侵犯范围、病灶的最大厚度、粘膜是否光整、粘膜皱襞是否增厚、浆膜受侵情况、有无坏死、病变强化程度、强化是否均匀、其他器官受累情况、腹部淋巴结情况。结果:23例(85.2%)胃癌近胃腔表面见"白线"征,门静脉期"白线"区范围较动脉期大;所有胃淋巴瘤患者均未见"白线"征。13例(48.1%)胃癌非"白线"区门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所有胃癌患者胃壁侵犯范围均<50%,23例(85.2%)胃淋巴瘤患者胃壁侵犯范围>75%。所有27例(100%)胃癌患者均见胃粘膜溃疡,1例(4%)胃淋巴瘤见胃粘膜溃疡。11例(44.0%)胃淋巴瘤有2个区或以上的胃周淋巴结肿大,8例(32.0%)胃淋巴瘤患者有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所有胃癌患者均未见2个区或以上胃周肿大淋巴结,亦未见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胃癌与胃淋巴瘤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包括有无胃粘膜"白线"征、粘膜溃疡、胃壁侵犯范围、胃周肿大淋巴结分布、有无肾门下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等,这些特点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下向上入路开放式远端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武鸣县人民医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确诊为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采取自下向上入路进行开放式D2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 3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50~220 mL,平均12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12~37个,平均24个.术后1例出现淋巴漏并发症,1例出现腹腔出血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15个月,无局部复发病例,1例骨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 自下向上入路开放式远端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胃癌骨髓转移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为常见恶性肿瘤 ,易发生转移 ,但骨髓转移极少见。我院收治胃癌骨髓转移 1例 ,现报告如下 :病例 男 ,52岁。因胃癌术后 9个月 ,腰骶部疼痛 1个月于 2 0 0 0年 8月 6日入院。患者 9个月前行胃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示低分化腺癌 ,未行化疗。 1个月前出现腰骶部持续性钝痛 ,自服止痛药物治疗无效入院。检查 :神志清。四肢及胸部皮肤见大量暗红色皮下出血点 ,背部见大小约 1 0× 1 0cm的皮下淤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无异常。上腹见长约 2 0cm的手术瘢痕 ,无压痛及腹部包块。脊柱、四肢活动自如 ,腰骶部无红肿及压痛 ,无病理征。入…  相似文献   

13.
40例胃癌急性穿孔诊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对本院40例胃癌急性穿孔病人采用不同形式的治疗.10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其中4例在穿孔修补术后3周、1例在穿孔修补术后4周施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例在穿孔修补术后3周施行二期根治性手术;6例行穿孔修补和胃空肠吻合术;16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其中6例于术后3周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术;4例行胃癌根治术;2例行胃造口,空肠营养性造口术;2例行单纯腹腔引流、灌洗术.结果本组死亡4例.单纯腹腔引流灌洗术.穿孔修补、胃大部切除、胃癌根治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9.8个月、14个月和31个月.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注重护理,强调个性化原则,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期手术,先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而后五淋巴结清扫术,是胃癌穿孔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较少见。该肿瘤术前诊断困难,需手术病理证实。我院近年来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例1 男,65岁,左侧睾丸无痛性进行性肿大2月余,于1995年9月28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肝、脾未查到异常,腹部未及肿块,左侧睾丸9.0cm×5.0cm×4.0cm,表面光滑、质硬、无触痛,右侧睾丸无异常。腹部MRI未见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术中见左睾丸肿大伴鞘膜积液,与阴囊壁无粘连,于左内环口处切除左侧精索、附睾及睾丸。术后病理示高度恶性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累及精索。免疫组化结果:LCA( )、L-26( )、UCHL-1(-)、PLAP(-)。术后2周行CHOP方案化疗5个疗程、COEDP方案2个疗程。随访8个月、病情稳定,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例1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男,70岁,胃癌术后第一周期化疗后1个月入院,行第二周期化疗。患者于1999年11月13日以“胃体癌”在安徽省立医院行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胃体浸润型细胞癌,侵及全层,胃大弯淋巴结、小弯淋巴结均未见转移癌,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时查体:T 36.6℃,P 63……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 ,6 9岁 ,因吞咽困难 3个月于 2 0 0 1年1 1月 3 0日入院。患者 3个月前出现进食时胸骨后梗阻感 ,有向前推的压迫感 ,尤以进硬食为剧 ,吞咽较困难 ,近日逐渐加重。患者自诉 3年前数月内曾突发大量皮疹 ,褐黑色 ,以躯干为多 ,较痒 ,3年来逐渐增大。体检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 ,两肺呼吸音粗 ,未及罗音 ,心律齐 ,未闻杂音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及。腋下、前胸、上腹部、背部见 1 0 0余个皮疹 ,呈褐黑色斑块状 ,大小不等 ,大的 3 0 mm× 3 0 mm,小的为斑点样 ,部分斑块表面呈疣状增生 ,并伴有油腻性鳞屑 ,拨开鳞屑见基底部乳头状增生。辅…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胃癌手术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方法、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7月,对22例胃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手术,其中胃远端癌行毕Ⅱ式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D2)10例(2例同时切除胆囊),胃小弯低分化腺癌(革囊胃)伴不全梗阻行全胃切除1例,胃底贲门癌行腹腔镜近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3例;8例Ⅳ期胃恶性肿瘤并幽门梗阻因无法切除而行胃空肠吻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手术者,手术时间82~282 min,平均131.5 min;术中出血55~282 ml,平均113.2 ml;患者术后均在48 h内恢复胃肠道功能,胃空肠吻合术的患者术后梗阻很快得到解除,无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住院时间5~21 d,平均8.5 d.22例患者术后1~39个月获随访,在行根治性手术的9例Ⅱ期胃癌患者中有2例分别在术后24,28个月出现肺转移,全胃切除的患者于术后18个月因广泛转移而死亡,而Ⅰ期胃癌者均存活3年以上.结论腹腔镜对胃癌手术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对Ⅰ期胃癌行根治术和Ⅳ期胃癌行胃空肠吻合术,具有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较安全的手术;对Ⅱ期至Ⅲ期胃癌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1岁。胃癌术后3个月余,化疗后1个月余,2004年12月2日因腰骶部疼痛2周入院。入院前3个月行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胃体低分化腺癌,胰头淋巴结(5/5)转移。患者手术后行2个周期的PF方案化疗(草酸铂150mgd1,5-Fu500mgd1~5)。入院查体:发育中等,营养中等,贫血貌,神志清,左锁骨上可及一个2cm×2cm×2cm淋巴结,质硬、活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上腹可见长约20cm的手术疤痕,脊柱四肢无异常。入院后行胸片、骨ECT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RBC4.38×1012g/L,HGB86g/L,WBC2.63×109g/L,PLT161×109g/L;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治疗家族性胃癌与普通胃癌的预后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8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普通胃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选择收治的家族性胃癌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都给予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如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手术吻合处出血等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术后1个月进行调查,观察组的吞咽困难、疼痛、焦虑、躯体外观和口干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家族性胃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相对于普通胃癌,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治疗家族性胃癌需要清扫更多的淋巴结,能造成更多的并发症,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52岁,因上腹隐痛不适3个月于2007年8月3日就诊我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疼痛无规律,无反酸、胸骨后疼痛,无刺激性咳嗽及痰中带血,无呕血及黑便,且上腹隐痛不适进行性加重。入院时查体发现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仅有剑突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其他及化验结果均未见异常。入院后行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角处见溃疡型肿物,面积约3cm×9cm,病理示溃疡型低分化腺癌。行胃癌根治术前常规胸部X线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