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5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口服依巴斯汀,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结果试验组治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9.2%。结论口服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优于西替利嗪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依巴斯汀(思金,Tibasiting)治疗慢性荨麻诊的疗效。方法 :采用依巴期汀10mg,po,qd,对4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每周随访1次,共3次。结果:治愈30例(占65.22%)、显效13例(占28.26%)、好转2例(占4.35%)、无效1例(占2.17%),总有效率93.48%。结论:依巴斯门治疗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好的抗组胺药,而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病因复杂,治疗十分棘手.2007年1~12月我院应用依巴斯汀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共100例,并与单用赛庚定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慢性特发性荨麻疹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15~60岁,平均34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9个月.治疗前4周内未服用过糖皮质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1周内未服用过抗组胺药.无严重心、肺、肾等系统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以及正在服用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者不入选.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组(联合组)50例和单用赛庚定(对照组)50例,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均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选择85例慢性荨麻诊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45例,口服依巴斯汀片10 mg,每日1次。对照组40例,肌肉注射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2ml,1次/d,共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5%,对照组总有效率5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润燥止痒胶囊口服,4粒,3次/d,同时口服依巴斯汀10 mg,1次/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单独口服依巴斯汀,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7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1.96,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采用润燥止痒胶囊与依巴斯汀联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慢性荨麻疹80例,均为我院皮肤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诊治,随机分组,就依巴斯汀口服治疗(对照组,n =40)与加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复发4例,占10%,对照组12例,占30%,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慢性荨麻疹采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可迅速起效,明显降低复发率,增强临床效果,优于单用,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针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复方甘草甜素针40mL静脉滴注,1次/d,依巴斯汀片10mg,1次/d;对照组40例给予依巴斯汀片10mg口服,1次/d,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甜素针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黄云  梁军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0):818-819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有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不仅有IgE介导的体液免疫参与,也有细胞免疫的参与。本院门诊2009年3月-2010年3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并和单用依巴斯汀组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学军 《中外医疗》2014,(31):119-120
目的研究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依巴斯汀胶囊在慢性荨麻疹中应用情况。方法抽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入该院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组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取盐酸依巴斯汀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24%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43%高,疾病复发率9.52%较对照组复发率30.95%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第4周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58±1.09)、(2.36±0.88)均较对照组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依巴斯汀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指风团和瘙痒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持续至少6周[2],其病因复杂,临床治疗比较困难。在2014版中国荨麻疹治疗指南中,提倡同类结构的药物联合使用;但目前相关的临床疗效报道甚少。因此,我科选择了10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11.
依巴斯汀和转移因子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74-75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0年3月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巴斯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依巴斯汀治疗基础上给予转移因子口服液,疗程为28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有效率(88.58%)显著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巴斯汀和转移因子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5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口服依巴斯汀,对照组患者口服西替利嗪.结果 试验组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9.2%.结论 口服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法明显优于西替利嗪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5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口服依巴斯汀,对照组患者口服西替利嗪。结果试验组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9.2%。结论口服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法明显优于西替利嗪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联合曲尼司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和曲尼司特,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疗程4周,观察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8%和70.0%,治疗4周后两组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依巴斯汀联合曲尼斯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祛风抗敏煎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23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116例。两组均给予依巴斯汀口服,1次10mg,1天1次。治疗组另加服祛风抗敏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和停药4周后评定疗效、复发率,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Ig 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3%,对照组为80.1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15.17±3.28比9.03±1.42、6.67±1.14、3.24±0.94、1.22±0.73、1.42±0.59和14.43±3.32比10.17、8.03±1.84、6.87±1.69、3.23±0.97、4.3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6、8周及停药4周皮损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3.24±0.94比6.87±1.69,1.22±0.73比3.23±0.97,1.42±0.59比4.38±1.04,P均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 E水平比较(277.43±72.45比80.52±48.30,275.78±71.94比78.55±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Ig 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0.36±0.09比0.16±0.04,0.37±0.07比0.1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0.16±0.04比0.17±0.05,P0.05)。停药4周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2.71%,低与对照组的3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抗敏煎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倍剂量的依巴斯汀和传统依巴斯汀联合西咪替丁片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双倍剂量的依巴斯汀,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的依巴斯汀联合西咪替丁片,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4.58%;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9.66%,两组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倍剂量的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和比较依巴斯汀与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依巴斯汀片,每日1次,每次10 mg;对照组氯雷他定片,每日1次,每次10 mg;连用28日,分别于用后第7、14及28天随访,观察疗效和不良应.结果 入选病例167例,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病例均为164例.依巴斯汀组治疗后第7、14和28天的有效率分别为67.07%、79.27%、87.80%;氯雷他定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25%、77.50%、87.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依巴斯汀组和氯雷他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41%和16.25%,主要有口干、嗜睡.结论 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采用免疫调节剂治疗一些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的疾病,如:哮喘、COPD、慢性荨麻疹、湿疹、结核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008年3月—2010年9月我院采用抗组胺药联合草分支杆菌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更年期慢性荨麻疹疗效。方法选择109例更年期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选择30例更年期体检者做为对照组,A组应用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B组单独应用依巴斯汀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A、B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A、B两组治疗更年期慢性荨麻疹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3.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前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的血清总Ig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变化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更年期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熊芬 《黑龙江医学》2014,(7):808-809
目的:探讨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将2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口服依巴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的观察组和口服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128例患者。以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4个疗程,观察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风团数目、大小及瘙痒程度体征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22%),两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用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雷尼替丁可以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其不良反应少,停药后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