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行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病例资料,评价颈部血管双能量成像的图像质量,并用多种后处理方法对血管病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1例患者均清晰显示颈部动脉全貌,28例颈部血管未见异常,9例血管有发育变异,104例发现异常血管病变?99例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发现140段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6例合并颅内动脉瘤?5例无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发现3例颅内动脉瘤,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经济?简便的检查方法,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能快速有效去除颈部及颅底骨骼,多方位显示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以及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在颈部血管病变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PI)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82例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观察DEPI的检查结果,并以肺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①82例患者,肺动脉造影检查36例正常,46例肺栓塞;DEPI检查37例正常,45例肺栓塞,诊断准确率为97.83%;②正常患者左侧肺组织灌注(27.65±2.36)与右侧(28.11±2.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肺栓塞患者肺组织灌注量(22.04±2.11)显著低于正常患者(27.88±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可有效诊断肺动脉栓塞,还能够提供功能以及解剖信息,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皓  郝璐  王云玲 《新疆医学》2014,(10):48-50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优化对比技术在肝脏成像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腹部常规平扫、增强扫描患者60例,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征得病人知情同意后,行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门脉期选择双能量扫描方案.扫描结束后,将静脉期所采集的三组数据,即140KV能量数据、80KV能量数据及默认混合能量(DME)数据,传至西门子专用后处理工作站,获得DME图像.利用双能量优化对比技术生成一组OC数据,将OC图像与DME图像的图像质量图像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门静脉主干的CT值进行对比分析.图像质量等级评价结果采用秩和检验;SNR与CNR值、门脉强化幅度评价若满足正态、方差齐采用t检验,若不满足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双能量优化对比技术OC图像与DME图像门静脉的强化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OC图像优于DME图像.OC图像与DME图像的图像质量等级评价结果、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有统计学差异(P<0.05).OC图像质量优于DME图像,DME图像的噪声低于OC图像、信噪比高于OC图像.结论:双能量OC技术是一种既可以增强血管显示效果又可以提高图像信噪比的良好方法,在肝脏成像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使用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检查的2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DEPI)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肺叶基础上,DEPI与CTPA检出血管栓塞的符合率为96.30%;在肺段的基础上,DEPI与CTPA检出血管栓塞的符合率为90.57%。当段、亚段肺动脉栓塞充盈缺损完全时,DEPI表现为肺段或亚段分布灌注缺损,当部分充盈缺损时,DEPI以灌注降低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损;利用DEPI诊断PE的敏感性96.30%(52/54),特异性100%。结论 DEPI表现与CTPA肺动脉栓塞程度、部位有关,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当今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为创伤性检查并有一定的并发症。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的研发成功及双能量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樊豫东 《当代医学》2016,(34):57-58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6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减影CT血管成像检查并行去骨,观察组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并行双能量去骨,观察对比两种不同血管成像去骨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血管成像检查后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去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放射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颈部血管病变采用双源CT检查并行双能量去骨,可有效缩短其去骨时间,减少放射剂量,且临床检查血管病变图像清晰,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联合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手术、输尿管镜检查和体外碎石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使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联合曲面重组进行诊断,分析其CT表现,记录输尿管结石检出率和位置,与临床结果进行比对,并区分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调整碘剂量(17.1 g I/m2BSA)、固定注射时间(25 s),比较双能量CT(dual energy CT,DECT)增强扫描中两种不同碘浓度对比剂之间血管和肝实质的强化。方法:300例患者被前瞻性随机分为4组,A组及C组注射300 mg/m L对比剂,B组及D组注射370 mg/m L对比剂,碘剂量根据BSA调整,对比剂注射时间固定为25 s。分别于肝动脉晚期(A、B组)或门静脉期(C、D组)采用双能量扫描,在80 k Vp、140 k Vp及彩色编码碘覆盖图中,比较高、低碘浓度对比剂间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强化程度。组间强化程度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在80 k Vp、140 k Vp或彩色编码碘覆盖图中,注射高碘浓度对比剂时,动脉期主动脉平均强化程度较高,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碘浓度对比剂间门静脉期门静脉及各扫描期内肝实质强化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增强DECT成像中,根据BSA调整碘剂量,固定注射时间,注射300 mg I/m L或370 mg I/m L对比剂,可获得相等的血管及肝实质的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5例,另选同期收治的65例非痛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及不明原因下肢疼痛)作为对照组,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两组患者的疼痛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挑选3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不了解影像学结果的情况下通过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痛风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状况(痛风结节)进行评估,比较临床评估与双源CT双能量成像结果的差异.结果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对照组无痛风结节沉积,痛风组患者在腕关节、膝关节及足踝关节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的比例分别为96.06%(33/34),100.00%(22/22)和96.49%(55/57).65例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共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部位545处,是医生临床评估(125处)认定的4.36倍.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无创简便,准确率高,漏诊率低,应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源CT颅脑双能量血管成像技术中触发阈值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燕  白林  印隆林  蒲红 《西部医学》2009,21(11):1972-1974
目的探讨双源CT颅脑双能量血管成像技术中触发阈值的优化。方法45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进行颅脑双能量血管成像扫描,触发阈值分别定于100Hu、70Hu和50Hu,触发点定于第4颈椎平面颈总动脉。对重建后影像分阈值组进行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大静脉五个点的CT值测量及影像评价,对比3阈值组的影像质量及静脉干扰度。结果3组动脉显影CT平均值及影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显影质量评分平均达到优良级别;3阈值组静脉显影平均CT值及动静脉差值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3组静脉干扰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颅脑双能量血管成像时,50HU触发阈值以动脉显影好、静脉干扰少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双源双能CT在周围型肺阻塞(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01~2018.01间收治94的疑似PE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均行flash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扫描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LungPBV及LungVessels处理,观察CTPA、CTPA+LungPBV、CTPA+LungVessels对全部栓子的检出效果,并计算LungPBV、LungVessels与CTPA在周围型PE诊断中的一致性。结果分析94例研究对象CTPA、LunPBV、LungVessels图像,并结合其临床症状共确诊32例患者为周围型PE,检出率为34.04%,分析32例周围型PE患者1920支血管,发现172支栓塞肺动脉,其中55支为段动脉、89支为亚段动脉,28支为亚段以下动脉;单纯CTPA共检出152支(88.37%)栓塞肺动脉,CTPA+LungPBV共检出162支(94.19%),CTPA+LungVessels共检出167支(97.09%);LungPBV检查与CTPA在诊断PE中的一致性为84.74%;LungVessels检查与CTPA在诊断PE中的一致性为80.23%。结论LungPBV能有效显示肺组织血流灌注情况,LungVessels可通过碘含量有效显示肺动脉栓子,LungPBV与Lung Vessels软件结合CTPA均能有效提高周围型肺栓塞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图在肾脏占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肾外科收治的68例肾脏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32)行常规CT平扫,研究组(n=36)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检查.获得常规平扫图像和扫描碘图,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自身对比双能量减影与数字减影图像质量,探讨第二代双源CT三期双能量扫描模式双期脑血管减影成像的临床初步应用。方法 20例三期双能量双源CT脑血管检查按减影法分成A组:双能量减影;B组:100kv Neuro DSA数字减影。计算2组图像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及减影时间,按去骨程度及血管显示与切割程度,采取双盲法分别对图像评分(1-5分)。比较2组间统计学差异。结果减影时间A组短于B组(2.07±0.19min VS2.27±0.13min,P0.05)。A组动、静脉期SNR(29.89±12.20,30.49±7.34)均高于B组(24.42±9.99,27.17±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动、静脉期CNR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动、静脉期图像去骨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A组动脉期血管评分低于B组(3.95±0.97 vs 4.95±0.23,P0.05),主要为部分颈内动脉管腔局部缺损。2组静脉期评分差异不显著。三期双能量扫描DLP平均为416.21±26.10 mGy·cm,较双期双能量扫描增加约10%。结论双源CT三期双能量扫描模式的双期脑血管成像,增加少许辐射剂量,可同时利用双能量与数字减影的优点来相互弥补诊断,推荐临床急诊脑血管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双源CT双能量碘图技术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确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双源CT双能量门静脉期增强图像,测量、计算并评估80kV、140kV、加权融合120kV和碘图图像中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胰腺坏死灶面积以及图像主观诊断评分。结果 80kV、140kV、加权融合120kV和碘图图像中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分别为(67.40±20.82)HU、(42.87±14.99)HU、(48.69±15.82)HU、(33.01±10.26)HU;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分别为8.36±3.58、5.85±2.65、7.68±3.51、10.60±4.34;胰腺坏死灶面积分别为(3.78±2.68)cm2、(3.28±2.59)cm2、(3.37±2.46)cm2、(2.42±1.98)cm2;图像主观诊断评分分别为3.88±0.33、3.31±0.80、3.58±0.66、2.81±0.76。碘图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胰腺坏死灶面积以及图像主观诊断评分与80kV、140kV和加权融合120kV图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碘图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坏死灶面积和图像主观诊断评分均低于其他3组图像,碘图的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高于其他3组。结论双源CT双能量碘图技术不能提高影像诊断医生对胰腺坏死灶检出的主观判断力,但能更为敏感的显示胰腺实质中坏死灶周边的低灌注区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双源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选取检测的CT原始图像数据皆上传到工作站。对检测的原始数据再进行矢状位,冠状位以及虚拟内镜的相关技术处理,对主动脉瓣叶畸形的表现类型,瓣膜增厚情况,是否有钙化,卷曲,左心室增大以及其他合并畸形等现象。对患者主动脉最大径,左心室的舒张末期以及主动脉瓣膜的厚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中的有着明显的诊断价值,其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临床上能够准确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因其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对患者伤害小,可以推广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双源CT与肺动脉造影(DSA)在急诊肺栓塞(APE)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APE患者50例入研究组,另50例非动脉栓塞患者为对照组,均行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CTPA)与DSA,对比其血管测量参数值、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左心室最大横径比(RVd/LVd)、最大面积比(RVa/LVa),比较双源CT、DSA诊断APE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评价影像特征。结果研究组肺动脉压力(49.92±1.68)mm Hg、RVd/LVd(1.24±0.31)及RVa/LVa(1.20±0.39)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升主动脉直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主肺动脉直径(31.04±1.58)mm、左肺动脉直径(22.57±1.84)mm、右肺动脉直径(25.29±1.64)mm及右下肺动脉直径(14.29±1.07)mm高于对照组(P0.05);双源CT诊断APE的灵敏度86.67%、特异度100.00%、准确度88.00%与DS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源CT与DSA在APE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双源CT的CTPA可较好显示肺部解剖信息,而DSA可预测肺动脉高压及肺功能,为APE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胰腺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双源CT常和规CT扫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所接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统计。结果双源CT成像结果较清晰,对于胰腺肿瘤相关性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而且患者所接收的总辐射剂量、有效辐射剂量也比常规C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具有成像效果良好,对于疾病的检出率高,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比剂优化注射在双源CT(DSCT)在急性胸痛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72例急性胸痛患者行胸痛三联筛查,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采用对比剂分段优化注射;对照组(36例),采用全剂量注射;分别测量降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平均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图像质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组间降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平均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剂分段优化注射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减少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技术在疑是胸部病变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接受检查的161例疑是胸部病变患者,按照患者前来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7组,每组23例,对7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管电流量110m As和低管电流量105,100,95,90,85,80 m As进行测量,比较各组患者肺动脉分叉平面肺动脉信噪比、肺动脉-竖脊肌对比噪声比、降主动脉信噪比、降主动脉-竖脊肌对比噪声比、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及病变检出情况。结果随着放射剂量的降低,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的信噪比逐渐降低(P0.05);各组图像质量评分随着球管电流量的减小而降低(P0.05);80m As低管电流量组病变检出率为81.25%较其余各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双源CT低剂量技术能在疑是胸部病变患者CT检查中给予准确判断,能有效降低放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建议行双源CT检查时采用85m As的参考管电流量,既能获得准确清晰的诊断图像又能明显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