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B超诊断脂肪肝与血液生化检查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吉林医学》2010,31(15):2262-2262
目的:分析B超诊断脂肪肝图像与其血液生化检查结果的对照结果。方法:对538例B超诊断脂肪肝图像患者进行资料总结并追踪。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大部分出现较正常增高、胆固醇增高者伴随胆囊结石较正常者多。结论:B超诊断脂肪肝准确可靠,对指导脂肪肝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燕梅 《河北医学》2012,18(5):700-702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转氨酶的关系.方法:对536 例健康体检人员中的肝脏B 超、血脂、血糖、谷丙转氨酶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67 例脂肪肝患者的三酰甘油、胆固醇、血糖及谷丙转氨酶四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不仅常常伴有脂肪代谢紊乱,还常伴有血糖代谢异常、肝细胞损害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  相似文献   

3.
王敏 《吉林医学》2013,(35):7381-7382
目的:了解脂肪肝患者体重指数(BMI)、血尿酸(UA)、血糖、血脂水平,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参加体检的某高校教职工,将经肝脏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作为研究组(1 093人),B超检查无异常的体检者(1 377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体重指数、血尿酸、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结果:脂肪肝组体重指数、血尿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伴有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异常,控制体重、定期检测相关指标对脂肪肝的防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柯桥区平水镇社区老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及超声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9-11月份平水镇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共3870人,通过体格检查、血脂检查.肝功能检查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总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37.5%。男性脂肪肝患病(38.9%),女性患病率35.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脂肪肝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非脂肪肝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水镇社区老人脂肪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血脂检测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B超检查在脂肪肝疹疗中的价值,探讨脂肪肝与血脂增高的内在联系.方法 2011年1月-12月3011例来我院健康体检者,通过B超检查发现脂肪肝患者216例,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分型,并对其治疗进行监测,随访.结果 216例脂肪肝患者按其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其中轻度139例(64.35%),中度56例(25.9%),重度21例(9.72%),其声像图表现为弥漫浸润型172例(79.6%),非均匀型39例(18%),三酰甘油增高187例,脂固醇增高17例,正常12例.结论 B超检查在脂肪肝诊疗中有肯定的价值,对其程度判断及分型比较准确,对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于红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113-114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edis加SA600实时B型超声显像仪通过观察肝大小、形态、包膜、边界,肝区回声光点是否增密增高及分布均匀与否、后轮廓显示情况、管道结构的变化等,诊断37例脂肪肝患者.结果:本组37例脂肪肝患者中弥漫性脂肪肝29例(78.4%),局限性脂肪肝8例(21.6%).其中,≥40岁22例,占59.5%;<40岁15例,占40.5%.37例患者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三酰甘油升高26例(70.3%),卵磷脂升高3例(8.1%),胆固醇5例(13.5%),正常3例(8.1%).结论:B超作为脂肪肝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经济、迅速、准确、无创等优点.根据B超探查和对血脂含量的分析,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可以对脂肪肝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脂及肝功能检测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脂肪肝患者80例作为治疗组,体检正常者80名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液检测血脂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却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的形成与血脂关系密切,对脂肪肝患者进行血脂和肝功能酶学指标监测有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与血脂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血脂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8例脂肪肝和200例非脂肪肝患者血脂浓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血脂浓度对脂肪肝患病率的影响.结果 脂肪肝组高血脂症患者142例,占75.53%(142/188),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23.50%(47/200)(P<0.01).血脂增高的脂肪肝患者以三酰甘油增高和混合型增高为主,脂肪肝的发生与血清三酰甘油浓度的升高关系较密切,脂肪肝分度与血脂浓度的关系不密切(P>0.08).结论 高血脂症特别是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561例体检干部脂肪肝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柳州市干部群体中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柳州市561名体检干部均进行身高、体重、血脂及肝脏B超的检查。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20.14%。其中男性脂肪肝检出率(22.81%)高于女性(11.02%),P<0.01;单项TG增高与TG、总胆固醇同时增高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单项总胆固醇增高和血脂不高(P均<0.01);脂肪肝患病率随体质指数的增高而明显增高(P<0.001);各年龄组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肥胖、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导致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因此控制体重增加和降低血脂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关键。特别是男性个体,应定期体检和行肝、胆B超检查,一旦发现应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0.
朴香淑  任香顺 《吉林医学》2011,(19):3919-3920
目的:了解脂肪肝发病有关的因素,特别是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荷兰威图自动生化分析仪(Ⅱ型)对460名参加健康体检人员中超声诊断为脂肪肝患者78例进行血脂、血糖、肝功能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脂肪肝患者定期进行血脂、血糖、肝功能测定,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改善肝功能和促进整体病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脂、丙氨酸转氨酶(ATL)的相关性,为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2年3月-10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并以B超体检结果为依据,随机抽取178例脂肪肝检出者和178例非脂肪肝受检者进行对照,同时空腹抽血进行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的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并且丙氨酸转氨酶男性较女性显著增高。结论脂肪肝患者大都伴有高血脂,且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体检中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梅  赵晓东  王晓燕  阳益  何燕 《西部医学》2009,21(8):1419-1420
目的分析公务员群体中脂肪肝的患病因素。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2136名机关干部,做生化检查与腹部B超检查,对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肪肪肝的检出率为24.3%,脂肪肝组的体重指数(BMI)、饮食习惯、饮酒量、血酯、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水平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纠正血脂异常和降低血糖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特点,寻找可能引起脂肪肝肝纤维化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记录脂肪肝组和正常对照组临床资料与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分析各项指标的异常及脂肪肝组肝纤维化指标及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脂肪肝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比较:脂肪肝患者组血清FPG、TG、Tc、ALT、HA、LN、PCⅢ、CIV、C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与年龄(≥50岁)、酗酒、男性、CG增高、ALT增高、高血压病有线性回归关系;血清肝纤维化指标LN与酗酒、肥胖、糖尿病有线性回归关系;血清肝纤维化指标CIV与高脂血症,ALT增高有线性回归关系;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与年龄(I〉50岁)、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0岁,酗酒,肥胖,伴发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出现CG增高,ALT增高,可能是促进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成年人脂肪肝的筛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照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120例来自上海、无锡、苏州、常州地区,在我院体检的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检验、腹部彩色B超等,统计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20例成人中,共筛查出脂肪肝患者449例,脂肪肝的检出率是21.2%;按年龄分层后,中年人群脂肪肝的检出率为28.6%,明显高于中年以下人群(15.1%)和老年人群(13.5%),与502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脂肪肝组的体重指数(BMI)、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脂肪肝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症及肝功能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中年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脂肪肝的发生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危险因素的聚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分别测定血脂水平、血清胰岛素,以及经颅三维多普勒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肝脏B超等。结果 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4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其TG为(2.59±1.36)mmol/L,LDL为(2.88±1.01)mmol/L,空腹胰岛素(13.20±3.32)mU/L,计算HOMA-IR 4.78±0.06,均高于无脂肪肝组(P〈0.05);同样,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厚度均高于无脂肪肝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对2型糖尿病全面调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曹磊 《疑难病杂志》2011,10(6):408-410
目的测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及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水平,探讨血浆BNP及血清FABP对CHF诊断及心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住院CHF患者60例,其中NYHAⅠ级12例,Ⅱ级18例,Ⅲ级20例,Ⅳ级10例;原发疾病:冠心病30例,瓣膜性心脏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另纳入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BNP及FABP浓度,评价心功能。结果 CHF组血浆BNP及血清FAB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CHF患者的BNP及FABP水平逐渐增高(NYHAⅣ级>NYHAⅢ级>NYHAⅡ级,P均<0.01);LVEF≤40%患者显著高于LVEF>40%患者(P<0.01);而不同病因CHF患者间2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FABP呈正相关(r=0.801,P<0.01),两者与LVEF呈负相关(r=-0.718,r=-0.881,P<0.01)。结论血浆BNP及血清FABP测定对CHF的诊断和心功能的分级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对656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血糖、血脂、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 ①656例糖尿病患者B超证实脂肪肝430例,占65.54%;②分脂肪肝组(430例),无脂肪肝组(226例):脂肪肝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值(WHR)等均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HDL-C均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和中央型肥胖,血脂紊乱、肥胖、高血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是常见病,可以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严重疾病。其中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更为复杂,该病与促炎性因子增加、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其中胰岛素抵抗、肥胖、脂代谢紊乱、热量(特别是脂肪过度摄入)是诱发NAFLD的重要因素。肝组织细胞活检是确诊脂肪肝最直接、准确的手段,但因条件限制,B超、CT及3.0 T磁共振氢波谱成像都成为诊断脂肪肝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伴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伴脂肪肝的临床表现。方法105例急性胰腺炎均行肝、胆、胰、脾CT扫描。均行血/尿淀粉酶检查。9例查血甘油三酯。结果105例急性胰腺炎中伴脂肪肝70例,占66.7%,其中Ⅰ级脂肪肝36例,Ⅱ级脂肪肝24例,Ⅲ级脂肪肝10例。伴胆系疾病者19例,占18.1%。不伴脂肪肝和胆系疾病者15例,占14.3%。既伴脂肪肝又伴胆系疾病者1例,占1%。9例查血甘油三酯,其中6例不同级别脂肪肝的甘油三酯不同程度的升高。16例在治疗过程中复查CT,随着急性胰腺炎得到控制,脂肪肝也有所好转。结论急性胰腺炎多伴脂肪肝,其原因可能是病人血中的甘油三酯升高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至2009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完成睡眠呼吸监测1 693例,诊断为OSAHS的1 324例,非OSAHS 的369例,经腹部B超诊断为脂肪肝841例,非脂肪肝852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及呼吸紊乱指数(AHI)分为4组(正常组,轻度、中度、重度OSAHS组),根据脂肪肝与非脂肪肝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腹围、BMI、AHI、最低血氧饱和度、TC、TG、HDL-C、LDL-C、空腹血糖等指标,分析各因素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 OSAHS患者与非OSAHS患者的性别、年龄、脂肪肝患病率、TC[(4.5±1.0) mmol/L与(4.4±0.9) mmol/L]、TG[(2.4±2.0) mmol/L与(2.1±1.8) mmol/L]、LDL-C[(2.69±0.76) mmol/L与(2.60±0.75) mmol/L]、空腹血糖[(5.3±1.4) mmol/L与(5.0±1.1) mmol/L]、ALT[(33±23) U/L与(30±21) U/L]、乳酸脱氢酶[(169±37) U/L与(163±36) U/L]、α-羟丁酸脱氢酶 [(134±29) U/L与(130±29)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中脂肪肝占52.3%,非OSAHS患者中占40.9%;重度OSAHS组中脂肪肝检出率(59.1%)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HI、BMI、空腹血糖是脂肪肝发病的风险因素.结论 OSAHS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相关性,重度OSAHS组中脂肪肝患者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