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路华 《吉林医学》2013,34(15):3001
目的:探讨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采用ERCP治疗的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组),并与同期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同种疾病患者(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治疗组插管成功率为90%(45/50);一次取石成功率88.89%(40/45),二次取石成功率11.11%(5/45);术后有6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一次取石成功率80%(24/30),二次取石成功率20%(6/30),术后有8例出现并发症。结论: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损伤小、取石干净、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2.
ERCP诊治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查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重庆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MBED,对ERCP诊治胆总管结石的优势和弱点进行分析。结果诊断方面: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7%;治疗方面:研究表明对于D〈1.0cm的小结石成功率97.6%;并发症方面:报道经过50万人次的观察,此上所说偶尔穿孔、出血、感染误吸的概率大概只有0.01%。不足:仍然有很多禁忌症。结论 ERCP诊断及其治疗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外科手术,是目前胆结石患者常采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何永林 《河北医学》2013,19(5):653-656
目的:探讨应用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我院应用ERCP治疗75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70例,设为观察组,收集其病因、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同期行传统手术(对照组)治疗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观察者总体有效率为94.3%(66/70),对照组为95.7%(67/70);观察者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效果确切,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高龄不应作为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禁忌。  相似文献   

4.
张瑜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4):109-110
胆总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引起胆道梗阻性黄疸及感染的原因之一。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作为胰胆管系统疾病较为直观的影像学检查,可较好地显示结石、肿瘤、蛔虫、畸形等病变及其准确部位。在内镜引导下行EST(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管结石的疗效已被大量的实践所证实,而在EST的基础上进行取石术、机械碎石术又是治疗胆管结石的一个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6月间收治的216例运用十二指肠镜及相关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经验。方法依据胆总管结石患者不同的年龄、病情、结石大小、部位及有无十二指肠憩室等情况选择不同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并胆源性胰腺炎及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者尽早进行相关操作,不能一次性取尽结石者放置鼻胆管引流;根据结石大小及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技术,如有乳头旁憩室者需注意乳头肌切开的方向和长度。结果 211例患者成功取尽结石,治愈率为97.7%。术后并发胰腺炎11例(5.1%),出现黑便2例(0.9%),十二指肠穿孔1例(0.5%)。结论 ERCP相关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和经济的。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内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插管,选择性胆道插管成功后造影,根据乳头开口情况行乳头切开,在X线透视下用碎石器或碎石网篮碎石,网篮、气囊取石。结果:内镜下顺利插管并取石25例,插管困难而行针状刀切开后顺利插管并取石10例,经碎石器或碎石网篮碎石后取石12例,失败1例。手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4例,引起胰腺炎1例。结论:ERCP对于诊断与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12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路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路径组患者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健康知识、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和疾病的认知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沈芸  张俊瑶  康靖 《农垦医学》2011,33(3):255-256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papillotomy,EST)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窥镜中心自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期间行ERCP+EST取石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6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实施56例行ERCP+EST+取石术,38例一次取净结石,18例二次取净结石,5例ERCP未成功,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ER-CP手术中护士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术中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它是ERCP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严格筛选纳入从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归纳评估ERCP手术对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35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行ERCP治疗共347例,其中9例因一般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或无法配合而未予以实施ERCP治疗,其中3例因术中穿孔转为开放手术治疗。1次性取净结石者311例(89.6%),结石2次以上(含2次)取净者27例(7.8%),放置胆道支架者9例(2.6%)。ERCP术后总胆红素(61.7±103.8)μmol/L;直接胆红素(34.7±59.6)μmol/L;谷丙转氨酶(62.8±74.2)U/L;谷草转氨酶(48.3±61)U/L。术后2 h血淀粉酶(115±162)U/L,无统计学差异(P>0.05),24 h血淀粉酶(124.7±215.8)U/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寒战、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能术后明显好转(P<0.05);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6 d;出现并发症患者16例,其中急性胰腺炎占6例,急性胆管炎占5例,出血占3例,穿孔占2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显著,是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明确为胆总管结石的50例患者进行ERCP+EST+取石术,必要时行鼻胆管引流(ENBD)。结果内镜下顺利插管并取石40例,插管困难而行针状刀切开后顺利插管并取石10例,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6%(48/50),术后并发症:出血2例(4%),急性胰腺炎1例(2%)。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晓烽  周建波 《河北医学》2000,6(8):677-679
目的县市级医院推广应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EST)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方法:用电子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继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及胆总管取石。结果:行EST取石24例,成功23例,成功率95.8%,转外科手术1例,占4.2%。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成功率低、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具备条件的  相似文献   

12.
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超、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9月胆总管结石患者214例,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结石为诊断标准,对B超、MRCP、ERCP3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99%,显著高于MRCP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8,P<0.01);MRCP的敏感性亦明显高于B超(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特异性分别为92.8%、92.9%、100%,3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性为93.3%,显著高于B超(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37),但与ERCP(9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95)。结论 B超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可作为最基本的检查手段,MRCP和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CP可部分替代诊断性ERCP,ERCP具备诊断及治疗双重效果,地位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3.
林蕤  顾卫  黄慧 《海南医学》2016,(12):1960-1962
目的:研究在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前,应用间苯三酚对预防术后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肝胆外科接受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8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方案,术前应用地西泮、哌替啶、山莨菪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胃蠕动次数、手术时间,术前、术后6h、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1例、高血压2例,术中胃蠕动次数(1.6±0.5)次,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例、9例及(4.2±0.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4.7±6.7)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2±12.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分别为(55.8±12.5) c·μ-1·L-1、(82.5±24.7) c·μ-1·L-1、(72.1±29.5) c·μ-1·L-1,对照组分别为(56.3±13.7) c·μ-1·L-1、(122.4±44.6) c·μ-1·L-1、(114.3±58.4) c·μ-1·L-1,两组患者术前接近,术后6 h、术后24 h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时点观察组血清淀粉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总发生率为10.5%(2/19),低于对照组的42.1%(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ERCP方案的基础上,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有助于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RCP治疗青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青年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加强护理,做好术后病情的观察及并发症处理。结果2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25例,成功率100%,并发症13例,胰腺炎4例,高淀粉酶血症8例,急性胆管炎1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治愈,平均住院时间8 d。结论青年胆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比例较大,术前及时心理干预,精心细致的护理,术后严密监测并发症,及时处理,可有效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开腹应用胆道镜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开腹应用胆道镜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46例(胆道镜组);选择同期行ERCP/EST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52例(EST组),对两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操作成功率、残余结石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镜组和EST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9.4±4.5)和(11.4±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残余结石率分别为6.5%(3/46)和21.2%(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应用胆道镜与行ERCP/EST均是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治疗各有优劣,应根据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38例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结果:本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成功率97.4%(37/38),1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探查胆总管未见结石,1例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1枚,2例合并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均于术后6~8周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手术时间90~190 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术后住院5~10 d.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胆总管切开并肝叶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4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总管切开并肝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肝总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7%。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胆总管切开并肝叶切除术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单盲将10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分为研究组53例(A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对照组50例(B组)行常规开腹术,对比两组病人术中、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A组与B组相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肠功能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微创、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5-9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7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两组:LCBDE+LC组及ERCP/EST+L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取石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总胆红素、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淀粉酶的变化趋势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LCBDE+LC组相比,ERCP/EST+LC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胆瘘发生率显著性减少;而住院费用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显著性增加;两组住院时间、完全取石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总胆红素、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淀粉酶、消化道穿孔和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LCBDE+LC组与ERCP/EST+LC组均能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具体实施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医院条件,个性化选择最合适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比较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结果显示腹腔镜组住院费用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切口大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表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