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黄用清热利湿法,这是常法,何以失误?首先是判断上的问题。如所共知,阳黄其色鲜明如橘子,阴黄其色黯晦。若仅据此一点即判断为阳黄阴黄,就有很大的片面性。阳黄阴黄的辨证,应以是否出现阳明证或太阴证来判定;换句话说,辨证要点是证候的出现,而不是黄色如何,若黄色鲜明如橘子,症见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尿黄如茶,舌苔黄腻,脉弦滑(不必悉具),其为阳黄无疑;若虽色黄鲜明如橘子,而症见脘腹胀,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迟等。则是阴黄而不是阳黄。考《伤寒论》有“太阴当发身黄”的记载,《诸病源候论》阴黄条有“身面包黄”之说。两书都没有指出阴黄色黯晦。临证实践体会,黄疸型肝炎面及身黄大都鲜明如橘子,很少出现晦黯的;若见到晦黯,多已是发展到肝硬化或肝癌以及胆道慢性实质性病变等。可见黄疸型肝炎阳黄阴黄之分,主要在证候,而不是依据黄色的鲜与晦。 1972年5月,一黄疸型肝炎患者,发病仅5天,  相似文献   

2.
中医黄疸病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的疾病,通常把黄疸分为阳黄、阴黄和急黄三种[1]。阳黄的辨证要点: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尿黄如茶,大便干,舌苔黄腻,脉弦滑。阳黄的病因多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等外感、内生湿热所致。其病机常为湿热蒸于肝胆,不得泄越,以致肝失疏  相似文献   

3.
黄疸一病首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日:“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又《灵枢·论疾诊尺》篇说:“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临床诊断依据,中医辨证分为阳黄、阴黄两型。笔者自1998年至今,诊治黄疸病数例,随症加入附子、丹参,每获良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其中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张仲景把黄疸分为五类,治有十一法。先谈分类: 黄疸:脾积湿热,溢于体表,必发黄疸。“脾色必黄,瘀热以行。”频似急性黄疸型肝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苔色与病情程度、中医证型、舌象其他方面特点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诊断学舌诊内容制定舌象观察表,先肉眼观察记录患者舌象,然后采用Olympus(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对慢乙肝患者的舌面、舌底进行拍照,将图象输入计算机,由专业人员对舌象进行观察记录。采用spssForwindows 1 1 .5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慢乙肝苔色以淡黄苔多见,反映了热邪内蕴的病理本质。苔色加深,病情加重,提示苔色可提示病情的轻重。湿热中阻证病情较黄,与其他两证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 5 ) ,说明苔色对于辨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苔色越深,老舌越多,舌苔越厚,燥苔越多,说明苔色可提示邪气(尤其是热邪)的亢盛程度(p <0 .0 5 )。剥苔、裂纹在深黄苔中多见,与其他苔色.组存在显著性差别(p<0 . 0 5 ) ,提示深黄苔阶段邪热伤阴程度较重。舌底结节数量在深黄和黄苔中较多,在淡黄苔和黄苔中存在显著性差别(p<0 .0 5 ) ,其数量随苔色加深而增多,说明热邪越重,舌底血液循环越差,因而结节数越多。苔色越深,齿痕数越少,说明齿痕舌可提示热邪不盛。结论:观察慢乙肝苔色,可了解热邪盛衰和病情轻重状况,对于临床辨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苔色与舌象的其他特征存在密切的联系,为临床解释舌象其他特点的病理意义提  相似文献   

6.
黄疸病人的中医护理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王桂萍目黄、身黄、小便发黄,中医称为黄疸。临床上有阴黄、阳黄、急黄之分。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及肝胆肿瘤等以上述表现为主时,属本病范围。我们在临床以肝胆疾病之黄疸较多见,目黄是确定本病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学的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病证,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1]。《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寒热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内经》的这几段文字,简单明了的阐述了"黄疸"的临床具体表现和诊断主要依据:目黄,小便黄,身黄,而目黄是必须具备的。其中"安卧"  相似文献   

8.
1 黄疸概念与分类 黄疸,亦称黄瘅,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特征的一 种病证。现代医学认为,黄疸是一个症状,凡是引起血中胆红素 异常升高的疾病,均可出现黄疸。黄疸病名首见于《内经》。《素 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 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  相似文献   

9.
正黄疸系感受湿热病邪,阻滞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溲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多见于肝胆系统疾病。1诊断依据(1)目黄、肤黄、尿黄,以目黄为主。(2)初起有恶寒发热,纳呆厌油,恶心呕吐,神疲乏力,或大便颜色变淡。黄疸严重者皮肤瘙痒。(3)有饮食不节,肝炎接触或应用化学制品药物等病史。(4)肝脏、脾脏或胆囊肿大,伴有压痛或触痛。(5)  相似文献   

10.
带下病     
带下病系由湿邪影响冲任,带脉失约,任脉失固,导致阴道分泌物量多或色、质、气味的异常改变。多见于阴道,宫颈等炎症性疾病。1诊断依据带下量多,绵绵不绝。带下量虽不多,但色黄或赤或青绿;质稠浊或清稀如水,气腥秽或恶臭。须与输卵管和子宫体、颈的恶性肿瘤相鉴别。2证候分类2.1脾虚湿困分泌物色白或淡黄,量多如涕,无臭,绵绵不断。恶心纳少.腰酸神倦。舌淡胖,苔白腻,脉缓弱。2.2肾阴亏虚分泌物色黄或兼赤,质粘无臭。阴户灼热,五心烦热,腰酸耳鸣,头晕心悸。看红,苔少,脉细数。2.3湿热下注分泌物量多,色黄或兼绿,质粘…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黄疸,是一种以身目发黄,小便黄为主证的疾病,尤以目黄为主要依据,其名首见于《内经》。如《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说:“目黄者,曰黄疸。”“溺黄赤安卧者,黄疸。”随着时代的进展,后人将黄疸一病进行了愈来愈细致的分类。《金匮》黄疸病篇将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痨疸,黑疸五种。《诸病源候论》有二十八候之说,《圣济总录》有九疸,三十六黄之分;后世医家又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沿用至今。本文所述仅限于阳黄范围即《金匮要略》黄疸病篇第九条所说:“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相似文献   

12.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以下简称肝炎)。中医文献中‘黄疸’,‘胁痛’与肝炎有一定联系。《素问·平人气象论》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曰黄疸。”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指出“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桔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  相似文献   

13.
黄疸病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有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临床常分阳黄、阴黄、急黄等辨证施治。但探讨黄疸病的病机本质,胆汁与血液同源、胆汁与津液不循常道则成为致病因素应为其核心,则固脾应为治疗黄疸的根本之法。  相似文献   

14.
黄疸是以目黄、面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黄疸是病毒性肝炎的一个常见临床表现,一般从肝胆脾胃之湿热或寒湿论治,但临床疗效往往不理想,尤其是慢性肝炎者.笔者结合临证经验和目前病毒性肝炎黄疸的一些新的看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梗阻性黄疸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西门子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6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常规MRI及MRCP检查,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病例均通过手术病理、ERCP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结果:66例梗阻性黄疸病例中,中医辨证分型阳黄30例,主要以结石、炎症、先天囊肿为主;阴黄36例,主要以胆管癌,壶腹癌、胰腺癌为主;阴黄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以中、重度扩张为主,占88.9%(32/36),阳黄以轻中度扩张为主,占86.7%(26/30);阴黄扩张胆管形态以软藤征为主,占72.2%(26/36);阳黄以枯枝征为主,占73.3%(22/30)。结论:MRCP征象与黄疸中医证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高场强MRCP可为梗阻性黄疸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黄疸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对黄疸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183;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言:“溺黄赤,安卧者,黄瘅。’,“目黄者,曰黄瘅”;《灵枢&#183;论疾诊尺第七十四》曰:“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瘅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汉&#18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其形成机制、症状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认为,黄疸是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的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临床多从肝胆论治。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笔者认为黄疸病位在脾肺,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困、肺失宣肃、湿郁中焦、脾色外现,治疗当从脾肺论治。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将黄疸一症分为阳黄和阴黄两大类,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多属于阳黄范围,《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又《灵枢·论疾诊尺篇》曰:“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说明本病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证。笔者应用健脾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超高场强MRI及MRCP探讨梗阻性黄疸肝内胆管扩张程度与中医黄疸辨证分型的关系,同时结合患者的总胆红素改变进行相关性探讨。方法:回顾分析76例梗阻性黄疸病例,由两名高年资中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阳黄、阴黄。通过MRI及MRCP测量肝内胆管扩张程度。采用SPSS23统计学方法,通过校正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法,比较中医阴黄、阳黄在肝内胆管扩张分级及形态的相关性,并结合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的排泄情况进行统计学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有阳黄47例、阴黄29例。阳黄与炎症、胆管结石关系密切,阴黄与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汇管区胆管癌关系密切。少数胆总管结石表现为阴黄。阳黄患者肝内胆管扩张分级以轻度、中度多见,肝内胆管扩张形态以"枯枝征"为主。阴黄患者肝内胆管扩张分级以中度、重度多见,肝内胆管扩张形态以"软藤征""空虚征"为主。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红素排泄数值在隐形黄疸和轻度黄疸范围内与阳黄关系密切;胆红素排泄数值在轻度黄疸、中度黄疸范围的患者与阴黄关系密切。结论:超高场强MRI及MRCP能够清晰显示梗阻性黄疸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其影像表现与中医黄疸分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黄疸”病的范畴,以身、目及小便发黄为特征。除有乏力、纳差、厌油、泛恶、暖气,腹胀、胁肋疼痛等症状外,尚可有肝大、肝区触痛及肝功能试验异常,血胆红素增高,凡登伯试验直接或双相反应阳性,尿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元正常、增加或减少为特点。中医根据黄疸的性质,大体可将本病分为湿热型(阳黄),寒湿型(阴黄),和湿热毒炽型(急黄)三种类型。兹就其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