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1.风寒泻王某,男,3岁,1989年5月21日就诊。大便溏薄每日数次,已有3天,经服西药次碳酸铋、消食灵等,大便仍清泻,昨日起伴发热T38”C。湿食内滞外感风邪,肺卫失宣,肠道失司,拟疏风宣中,佐以消食。苏叶5g,霍香5g,佩兰5g,炙僵蚕6g,净蝉衣s3,前胡5g,大腹皮5g,广木香3g,白桔梗3g,炒银花5g,炒三仙各6g。2剂。药后热已退,大便转烂,咳嗽稍作,答厚徽黄,指纹粗紫,上方去蕾香、佩兰、苏叶,加象贝、紫党、赤警3剂而愈。2.湿热泻洪某,男,6岁,1989年7月25日就诊。发热T38℃,大便搪薄水样,一日数次,神疲困倦,院腹不适… 相似文献
6.
7.
8.
9.
本病属于现代医学乙状结肠炎范围。证见神疲,少食,懒言,纳呆,腹胀、腹痛、腹泻,伴有粘液便,偶则有脓血便。祖国医学认为,此乃湿热刺激,蕴结于结肠,病程缠绵,日久形成脾阳不振,累积肾阳虚损,形成泄泻所毁。笔者近年来,运用辨证施治,采用中药治疗。颇有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例一、刘××,男,45岁。1986年5月21日初诊。主诉:5年前,无原因的出现左下腹部阵痛,便溏不实,偶有水样便。伴有粘液状。1日甚3-5次,腹痛即泻,泻则痛止。曾在市××院治疗无效,反复发作,有阵发性腹痛、腹胀,肛门灼热感。查:面色萎美神倦,疲乏无力,脘闷,肠呜则泻,完谷不化,尿赤、苔苏,脉细。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黎明泄泻一般多为脾虚阳虚 ,多用温补药物治之。但本病亦可由其它原因所致 ,如木郁土位 ,心气虚弱 ,肺气失宣等 ,则治当别论。笔者根据十余年来的治疗泄泻实践 ,总结出如下的经验 ,愿与同道共同探讨。抑肝扶脾调脏气嗔怒怫郁 ,肝气失于条达 ,寅卯属木 ,木旺克乘脾土 ,亦可发生晨泻 ,证见天明肠中漉漉 ,腹痛气撑作胀 ,泻下便溏 ,夹有矢气 ,脉弦 ,苔薄。痛泻轻重常随情怀喜怒而反复 ,或有脘胁胀闷 ,纳呆 ,嗳气等症 ,治以抑肝扶脾 ,开怀怡情。例 1.罗某 ,女 ,4 1岁 ,1998年 2月 13日初诊。患者腹泻 6个月 ,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 ,曾用中药补… 相似文献
14.
慢性泄泻从肺治验3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国霞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12):72-72
慢性泄泻从脾治其理浅显易明,然临床上往往出现治脾不应者,且每伴见咳、痰、喘、胸闷等肺系症状者,转从肺辨治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就临床所及,验案3则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小儿泄泻,四时皆有,尤以夏秋两季居多。本病每因内伤乳食,外感时邪而引起脾胃之升清降浊功能紊乱所致,正如景岳所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医方考》亦载“泻责之脾”。由此可见泄泻治脾的重要性。余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每遇小儿泄泻亦宗治脾之法,并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因势利导,处方用药,屡获良效,兹举要如下:1 食泻伤食滞脾胃,疏导之品贵轻灵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多不知饥饱,或喂养失当,停乳伤食,脾胃受伤而失运化之权,则病食泻。证见院腹胀满,腹痛肠鸣,泻 相似文献
19.
20.
1 病例介绍余× ,女 ,2岁 ,2 0 0 0年夏初患泄泻。一日 3~ 4次 ,泻下夹有未消化食物 ,腹部膨胀 ,不想饮食。其母为当地乡卫生院医生 ,诊为伤食泄 ,投以消积化滞之保和丸治之 ,其病加重 ,大便清稀 ,日十余次。改服西药痢特灵、黄连素、泻痢停及肌注庆大霉素等近一月之久 ,仍未见效。于 2 0 0 0— 5— 2 9日来我院门诊治疗。患儿面黄形瘦 ,神疲倦怠 ,洞泄无度 ,下利清谷 ,睡时露晴 ,四末不温 ,舌淡苔白 ,脉沉细而迟。余诊此为脾肾阳虚 ,火不生土 ,不能腐熟水谷之证。治宜温补脾肾为主 ,以理中汤四神丸合用 ,方中党参 8g,炒白术 5 g,干姜5 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