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胃镜完成小儿胶囊内镜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儿童,已成为检查小肠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胶囊内镜大小为26 mm×11 mm,对于小儿,其相对较大的体积可能造成患儿吞咽困难。我们完成了2例患儿经胃镜辅助下实施的胶囊内镜检查,该2例均因年龄因素不能自主吞咽胶囊内镜。  相似文献   

2.
老年多脏器功能障碍者,特别是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往往是胃镜、小肠镜检查的禁忌证。胶囊内镜检查因其具有无创、安全的特点,使得此内镜技术在该类患者具有应用优势。现将我们对老年人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胃镜、全结肠镜、小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腹部血管造影等检查无阳性发现的23例病变疑在小肠的患者,应用胶囊内镜进行小肠检查,评估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3例患者进行了24次胶囊内镜检查,1例因胶囊内镜滞留在食管下段而进行第2次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23例中20例发现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6.8%,其中4例存在2种病变。小肠炎症性疾病10例,血管病变9例,黏膜下结节2例,憩室2例,问质细胞瘤1例。19次胶囊内镜向前摄影,4次向后摄影。17例通过回盲瓣进入盲肠(73.9%)。结论 胶囊内镜小肠黏膜摄影图像清晰,检查安全方便,病变检出率高,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首次报道以来,对患者小肠病变的观察只能依靠间接的放射学检查或手术。新近研究显示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尝试应用胶囊内镜直接观察CCS小肠黏膜的改变,这对深入了解CCS和评价胶囊内镜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肠疾病采用传统检查技术诊断困难,至2001年胶囊内镜检查系统问世,其诊断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胶囊内镜诊断具有无创、高效等优点,已成为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现回顾近年间我院1000例接受OMOM胶囊内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小肠疾病中的检查成功率、病变检出情况等,评价该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实时监控系统在胶囊内镜检查干预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实时监控系统在胶囊内镜检查干预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3月-2008年8月问因疑似小肠疾病而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应用实时监控系统进行视频追踪,并对幽门通过时间延迟者使用胃镜及圈套器将胶囊内镜直接送入十二指肠以减少其在食管和胃内的滞留时间;与2002年5月-2007年2月问以传统检查方式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329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幽门通过时间、小肠转运时间以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比较。结果传统检查组与实时监控组比较,胶囊内镜幽门通过中位数时间(30min对34min,P=0.787)及小肠转运时间[(275±100)min对(289±96)min,P=0.2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时监控组中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显著高于传统检查组(84.2%对73.6%,P=0.019)。结论实时监控系统可及时发现检查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并指导内镜医生准确地实施临床干预,在其监测下进行干预可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small-bowelcompletionrate,SMCR),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102例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情况。结果79例患者完成全小肠检查。其中,胃平均通过时间(gastrictransittime,GTT)为48.5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small—boweltransittime.SMTT)278.3min;年龄、胃通过时间大于90min为影响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的因素(P〈0.05)。结论年龄、胃通过时间对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有影响。对于年龄大于60岁、GTT延长超过90min者需提前干预,提高胶囊内镜完成率。  相似文献   

8.
卫炜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6,11(11):697-699
胶囊内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测小肠疾病的工具,诊断率约为60%。但因受其电池供电量的限制和肠道内不洁等因素的影响,临床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的未完成率达20%左右,各研究的诊断率亦不尽一致。促胃肠动力药、术前肠道准备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是否能提高其检查完成率和图像质量,进而提高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就各种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的干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张威庆  孙俊涛 《山东医药》2011,51(17):94-9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病变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可疑小肠疾病92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对胶囊内镜的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92例患者共检出病变70例(检出率76.1%);胶囊内镜未通过幽门而致检查失败1例,成功91例,成功率为98.9%。受检者均未发生胶囊内镜滞留和肠梗阻。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可提高可疑小肠疾病确诊率且检查相对安全;受检者检查前进行严格的评估,可降低胶囊内镜检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术中检查前患者肌注甲氧氯普胺的临床价值。[方法]17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查当日2组肠道准备相同,观察组术前肌注甲氧氯普胺;比较2组胶囊内镜胃转运和小肠转运时间以及病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胃转运时间为(20.1±5.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2±7.6)min(P0.05);平均小肠转运时间为(258±4.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3.5)min(P0.05);小肠病变检出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患者肌注甲氧氯普胺具有缩短检查时间及提高病变检出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调查299例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腹痛、腹泻等原因而行胶囊内镜检查者,对胶囊内镜阴性或诊断不确定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分析胶囊内镜后双气囊内镜检查者诊断和随访资料.结果 296例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发现阳性138例(46.6%),可疑阳性68例(23.0%),阴性90例(30.4%).45例胶囊内镜可疑阳性者和7例阴性者接受双气囊内镜检查,分别检出31例和1例小肠病变.双气囊内镜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8例,未发现假阳性者;胶囊内镜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2例,并有8例假阳性.在胶囊内镜结果提示下,90.3%(28/31)患者经单侧双气囊内镜检查即发现病灶.平均随访期为17个月,93.5%的双气囊内镜明确诊断者得到有效治疗.二种检查方法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检出率高,但其诊断不确定性也较高.双气囊内镜能明确大部分胶囊内镜可疑阳性者.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策略能提高小肠疾病诊断率、指导治疗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体外磁场控制装置的操作方法.方法:选55名志愿者,通过磁控胶囊内镜的体外磁场控制装置对胶囊内镜的控制,使其在胃腔内作出平移、仰视、俯视、旋转及上下移动,替代有创胃镜来诊断胃部疾病.结果:被检者之中54人经磁控胶囊内镜后达到胃内各个观察部位观察完毕,操作时间24.5min±5.5min.1人因胃排空过快,磁控胶囊内镜后5min排至十二指肠而结束检查.其中检出浅表性胃炎45例,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胃窦肿瘤1例,未见异常4例.所有受试者在吞服磁控胶囊内镜后,在体外磁场控制装置的控制下,磁控胶囊内镜在食管及胃内均到达并观察到各个检查部位.检查过程中所有受试者均无任何不适.结论:磁控胶囊内镜应用于胃部检查,通过体外磁场控制装置对磁控胶囊内镜的控制,能达到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检查目的,且安全、无痛苦.  相似文献   

13.
小肠胶囊内镜的出现使得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胶囊内镜的记录时间大多约为8h,20%~30%的受检者无法完成全小肠观察,有可能遗漏病变。既往可通过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改变患者体位等手段来缩短胶囊内镜在胃和食管内的停留时间,以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近期研究显示,内镜下胶囊放置能够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继而提高诊断阳性率,但未提及是否会对小肠黏膜的图像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胶囊内镜检查后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6岁男性患者接受胶囊内镜检查后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胃镜检查提示贲门黏膜撕裂,给予抗休克和三腔双囊管压迫等治疗措施后出血停止。胶囊内镜在胃内滞留诱发患者呕吐,剧烈的呕吐导致贲门黏膜撕裂引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因此对于胶囊内镜滞留胃内的患者要警惕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102例不明原因腹痛或腹泻患者,共218例进行内镜检查。其中165例首选胶囊内镜,53例首选双气囊内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反之亦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以及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例胶囊内镜和2例双气囊内镜操作失败。51例患者行64次双气囊内镜检查,其中34例经口、4例经肛检查,13例分别接受经口和经肛检查。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总检出率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72.0%和88.0%),均明显高于双气囊内镜(41.2%和60.0%),诊断率也高于后者(51.8%和39.2%)。5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经双气囊内镜检查者中,1例发现病灶;15例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中,12例经双气囊内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而3例双气囊内镜未发现异常者再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病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可作为怀疑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双气囊内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中仍可发现部分病灶,并能明确多数胶囊内镜下可疑病变,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后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实时干预对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胶囊内镜检查,实验组检查前肌注胃复安注射液10 mg,胶囊进入胃后实时监测,若胃通过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超过90 min给予内镜干预推送胶囊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对照组检查前、检查过程中不作任何干预.结果 分析两组的GTT、小肠通过时间(small-bowel transit time,SBTT)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差异,发现GTT、SBTT及检查完成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检查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干预可提高患者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17.
胶囊内镜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手段,并发症比较少,其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胶囊滞留和滞留引起的小肠梗阻或穿孔以及误人气道等,现就胶囊内镜滞留相关问题作一综述。一、胶囊内镜滞留的定义2005年国际胶囊内镜会议对胶囊内镜滞留定义为吞服后2周内未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8.
28例胶囊内镜检查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腹痛、腹泻等的诊断较为困难,通常需要全消化道钡餐、CT扫描、动脉造影、胃镜、结肠镜等检查,阳性检出率低,容易漏诊甚至误诊。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其操作简单,可获取胃肠道尤其是小肠的影像学资料。我科于2008年7月引进OMOM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并应用于临床,至2009年10月共对28例患者进行了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代子豪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22,(12):705-710
小肠出血是指经常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无法明确病因的胃肠道出血,其中肉眼可见的出血归为显性出血。胶囊内镜、小肠镜等内镜检查在小肠显性出血的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检查与诊断能力密切相关。本文对早期胶囊内镜和小肠镜检查对小肠显性出血的诊断作用和检查时机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清醒镇静内镜检查的观点和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富星  岑戎 《胃肠病学》2001,6(2):104-105
胃肠内镜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诊断工具,但由于检查时具有侵入性,会引起患者的紧张和痛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多年来,国外已经比较普遍地使用清醒镇静胃肠内镜检查,但该技术在我国则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于清醒镇静技术都尚存在一定的疑问和不同看法。为了更好地推广和改进这一技术,本期专家笔谈栏目邀请有关专家发表个人经验和体会,同时在诊疗技术栏目中刊出2篇相关文章,使读者能对清醒镇静胃肠内镜检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